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研究Ghrelin对产蛋鸡等级前卵泡发育的调节作用.通过RT-PCR方法检测卵泡Ghrelin受体(GH-SR)的表达情况,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探讨Ghrelin和促卵泡素(FSH)单独或联合处理对鸡等级前卵泡形态学的变化以及层粘连蛋白(LN)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标记率.结果表明,GHSR在颗粒层和膜层上均有表达,其表达量随着卵泡的发育分别至大白卵泡(LWF)和小黄卵泡(SYF)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悬浮培养的卵泡经Ghrelin和FSH处理24 h后,LWF和SYF的颗粒层和膜层厚度及颗粒细胞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颗粒细胞中LN和Cx43的标记率显著提高(P<0.05),且以Ghrelin与FSH联合处理组最为显著.结果提示,Ghrelin可通过提高LN和Cx43的表达以增强颗粒细胞的连接功能,促进鸡等级前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并可协同FSH调节卵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通过测定性腺组织的发育性变化及血清LH浓度变化,度量鸡性成熟启动时机。测定5~17周龄文昌鸡母鸡卵巢重量、最大卵泡直径、输卵管长度及冠大小的发育性变化,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5~17周龄血清LH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发育早期,文昌鸡性腺组织发育缓慢,卵泡保持原始状态。12周龄后,性腺组织进入快速发育期,13周龄母鸡的卵巢重量(1.35 g)和输卵管长度(15.68 cm)与12周龄测量值(0.60 g,7.16 cm)相比,分别增加125%和120%,同时出现等级前小白卵泡(SWF,直径1.0~2.0 mm)或大白卵泡(LWF,直径3.0~5.0 mm)。LH浓度的增加与性腺组织的快速发育相一致,LH水平在13周龄显著增加(P0.01),并在14~15周龄达到峰值,至开产后下降至较低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2~13周龄为文昌鸡母鸡的性成熟启动关键时机,这为性成熟启动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矮小型品系S3系和苏禽3号不同等级卵泡的膜层和颗粒层中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GDF9)的表达差异和表达模式,分别于24和43周龄采集两个品系母鸡的大白卵泡(Large white follicle,LWF,4~6 mm)、小黄卵泡(Small yellow follicle,SYF,6~8 mm)以及等级卵泡F_1、F_2、F_3、F_4、F_5的膜层和颗粒层,每个组织5个重复;采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个品种各级卵泡中GDF9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GDF9 mRNA在2个鸡种卵泡膜层和颗粒层的表达均呈"低-高-低"趋势,表达高峰在SYF期,且明显高于其他卵泡期(P0.05),在F_1和F_2期几乎不表达;同一等级卵泡的膜层和颗粒层在不同时期表达模式十分相似,均为24周龄高于43周龄(P0.05);不同品种鸡卵泡颗粒层和膜层GDF9 mRNA的表达规律为苏禽3号略高于S3系(P0.05)。研究结果提示,GDF9基因在鸡卵泡中的表达存在组织、时间及品种差异,GDF9主要影响鸡的分级前卵泡,其高表达可能对维持大量卵泡生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促卵泡素对鸡等级前卵泡细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鸡等级前卵泡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的发育及促卵泡素(FSH)对其增殖的调控作用。形态学观察显示小白卵泡只有1层颗粒细胞,大白卵泡出现2层颗粒细胞,而小黄卵泡和大黄卵泡中则有多层颗粒细胞。结果表明:卵泡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的密度和细胞层厚度随着卵泡发育的等级而增加。卵泡体外悬浮培养表明,FSH显著刺激小黄卵泡和大黄卵泡中颗粒细胞的增殖,但对膜细胞无显著促增殖作用。由此推测,FSH通过刺激颗粒细胞的增殖促使等级前卵泡进入等级发育。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儋州鸡不同产蛋时期生殖激素的分泌规律,采用ELISA方法对儋州鸡母鸡开产前期、开产期、产蛋高峰期及产蛋后期4个时期血液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_2)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开产期与产蛋高峰期FSH与LH浓度极显著高于开产前期和产蛋后期(P0.01);不同产蛋时期血液中PRL浓度呈上升趋势,且开产前期和开产期PRL浓度显著低于产蛋后期(P0.05);不同产蛋时期血液中E_2浓度呈下降趋势,且产蛋后期E_2浓度显著高于开产前期和开产期(P0.05),极显著高于产蛋高峰期(P0.01);开产期与产蛋后期P的浓度较高,均显著高于开产前期(P0.05),且极显著高于产蛋高峰期(P0.01)。研究表明,儋州鸡在不同产蛋时期血液中生殖激素含量水平有不同的变化,开产期血液中FSH、LH及P浓度较开产前期明显升高;产蛋高峰期血液中FSH与LH的浓度高于其他时期;产蛋后期血液中PRL、E_2、P的浓度较产蛋高峰期明显上升,且负反馈调节FSH与LH的分泌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McCoy's 5a基础无血清培养系统研究了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2种促性腺激素对牛腔前卵泡的体外生长、存活及雌二醇(E2)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液中单独添加LH对牛腔前卵泡生长影响不大,而单独添加50、100μg/L以上FSH对牛腔前卵泡直径增长和培养后期体外存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培养液中有10 μg/L LH存在时,2种促性腺激素协同刺激卵泡生长的作用更加明显.添加10 μg/L LH 50μg/L FSH对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存活及E2分泌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分析c-Myc/LIN28B/let-7a调节通路与鸡性成熟启动的关联。测定5~17周龄文昌鸡母鸡卵巢重量、最大卵泡直径、输卵管长度及冠大小的发育性变化,并采用qRT-PCR检测c-Myc/LIN28B/let-7a基因在性成熟启动前后下丘脑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发育早期,文昌鸡性腺组织发育缓慢,卵泡保持原始状态。12周龄后,性腺组织进入快速发育期,13周龄母鸡的卵巢重量(1.35g)和输卵管长度(15.68cm)与12周龄测量值(0.60g,7.16cm)相比分别增加了125%和120%,同时出现等级前小白卵泡(SWF,直径1.0~2.0 mm)或大白卵泡(LWF,直径3.0~5.0mm),由此确定,12~13周龄为文昌鸡母鸡的性成熟启动关键时机。qRT-PCR检测表明,c-Myc、LIN28B基因在文昌鸡性成熟启动时,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且c-Myc基因的低表达能够持续到开产,而LIN28B基因表达水平在开产前(15周龄)又恢复至较高水平;性成熟启动后let-7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并持续至开产。综上表明,c-Myc→LIN28B┤let-7a通路参与鸡性成熟启动调节。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对体外培养的牦牛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及甾体激素分泌的影响,揭示促性腺激素调控卵泡发育的机理,采用细胞培养和显微观察技术,建立了牦牛卵泡颗粒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分析牦牛卵泡颗粒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特征和凋亡的形态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adioimmunoassay,RIA),分析了添加不同浓度的FSH和LH对牦牛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和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牦牛卵泡颗粒细胞呈现出典型的上皮样细胞生长特性,具有典型的"S"形生长曲线,体外培养的牦牛颗粒细胞偶尔可见细胞核浓缩、边集化、染色质固缩、内质网疏松等凋亡的形态特征。在添加0.050~5.000IU·mL-1FSH,随着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比例逐渐降低,E2和P水平呈上升趋势;在添加浓度达到5.000IU·mL-1时,凋亡细胞比例最低降到7.3%,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低浓度的LH(0.050~0.500IU·mL-1),可以抑制颗粒细胞凋亡,促使E2和P分泌增加;高浓度的LH(5.000IU·mL-1)则促使颗粒细胞凋亡,对颗粒细胞分泌E2和P的影响不明显。这一结果表明,FSH和LH可通过调节牦牛颗粒细胞的凋亡及分泌功能,在调控卵泡发育及排卵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通过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等扩繁技术增加海南黑山羊种群数量,试验以发情、妊娠、哺乳、空怀四个时期的黑山羊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繁殖周期母羊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孕酮(P4)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黑山羊母羊在整个繁殖周期中生殖激素的分泌规律。结果表明:FSH与LH分泌规律基本一致,整个繁殖周期中呈现先下降(发情期到妊娠期)后上升(哺乳期到空怀期)的趋势;进入妊娠期后E2分泌量减少,哺乳期过后分泌量逐渐恢复;各个时期PRL分泌变化不显著(P0.05);妊娠期P4分泌水平极显著高于非妊娠时期(P0.01)。说明海南黑山羊在繁殖周期中生殖激素的分泌有一定规律,可以作为扩繁新技术应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B超跟踪观察经同期发情处理后的沼泽型水牛的卵泡发育动态,并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其发情周期中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孕酮(P4)等生殖激素的含量,分析了沼泽型水牛的卵泡波情况,并比较了四种生殖激素在发情周期不同时间段及不同卵泡波类型之间的差异性。发现沼泽型水牛的发情周期由2个或3个卵泡波组成,以2个卵泡波为主;2个或3个卵泡波中各个波征集、选择的卵泡数之间无显著差异;血清FSH、LH、E2、P4水平在表现为不同卵泡波类型的青年水牛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发情期、妊娠期、休情期的海南黑毛和牛母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和孕酮(P4)的含量,对这些生殖激素的分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SH与LH分泌趋势基本一致,从发情期到妊娠期再到休情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E2在进入妊娠期后分泌量显著减少,休情期时变化不大;PRL在妊娠期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非妊娠期(P0.05);P4的分泌水平从发情期到妊娠期显著上升(P0.05),进入休情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究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处理对体外培养的牛有腔卵泡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集牛卵巢表面直径9~11 mm的有腔卵泡,用含不同浓度FSH的DMEM/F12体外培养牛有腔卵泡24 h。提取卵泡颗粒细胞、膜细胞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泡颗粒细胞、膜细胞中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基因(CYP11A1、3β-HSD、CYP17A1、CYP19A1、17β-HSD)和促性腺激素受体基因(FSHR、LHR)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FSH处理上调了颗粒细胞中CYP11A1、3β-HSD和CYP19A1基因表达,其中,25 ng/mL FSH处理极显著上调了CYP11A1基因表达(P0.01),10 ng/mL FSH处理显著上调了3β-HSD基因表达(P0.05),50 ng/mL FSH处理显著上调了CYP19A1基因表达(P0.05);50 ng/mL FSH处理显著或极显著上调了膜细胞中CYP11A1、3β-HSD和CYP17A1基因表达(P0.05;P0.01),但在10和25 ng/mL FSH处理组中CYP11A1、3β-HSD和CYP17A1基因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对FSHR、LHR基因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FSH处理对颗粒细胞中FSHR、LHR基因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只有25和50 ng/mL FSH处理显著或极显著上调了膜细胞中LHR基因表达水平(P0.05;P0.01),且不同处理组之间膜细胞中CYP11A1、3β-HSD和CYP17A1基因的表达变化与LHR基因表达变化趋势较一致。结果表明,FSH处理可提高牛有腔卵泡颗粒细胞中CYP11A1、3β-HSD和CYP17A1基因的表达,膜细胞中CYP11A1、3β-HSD和CYP17A1基因对LH的刺激更敏感,FSH可能通过影响LHR基因的表达来调节膜细胞中类固醇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抑制山麻鸭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40只29周龄产蛋山麻鸭,随机分为4组:AMH1、AMH2、AMH3和对照组,AMH1、AMH2和AMH3组给予2、20和200μg/d AMH多肽;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整个试验持续21 d;每天记录产蛋量,在试验末采集卵巢和卵泡进行计数,称重计算卵巢指数,测定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孕酮(progesterone, P4)和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检测等级卵泡(F6)、小黄卵泡(SYF)和大白卵泡(LWF)中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雌激素合成酶(CYP19A1)、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表达量,以及F6和SYF中StAR、GDF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H2和AMH3组的产蛋率显著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产蛋鸡小黄卵泡膜细胞培养模型研究黄体生成素(LH)对等级前发育的小黄卵泡膜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LH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单层培养的外层膜细胞用LH(0.1~100μg/L)、蛋白激酶A(PKA)激活剂forskolin(FRSK,0.1~10μmol/L)及抑制剂H89(0.01~1μmol/L)或蛋白激酶C(PKC)激活剂佛波酯(PMA,0.1~10nmol/L)及抑制剂H7(0.01~1μmol/L)单独或共同处理,36 h后测定膜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显示,LH和FRSK促进小黄卵泡膜细胞的增殖,且LH的促增殖作用可被H89阻断,而PMA无显著的促进作用,且H7不能阻断LH的促增殖作用。由此推断LH的促小黄卵泡外层膜细胞增殖作用主要是通过PKA途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一、动物优势卵泡的选择 哺乳动物每个发情周期中有多个卵泡生长发育,腔前卵泡阶段不需要FSH的作用,可进行性地发育到有腔卵泡形成时期,FSH促使其形成腔。排卵前FSH的唯一作用是刺激雌二醇致敏的腔前卵泡~(1-4),同时使上个周期的有腔卵泡迅速发育起来,但并非所有的卵泡都能排卵,这就涉及到哪些卵泡终将成为优势卵泡的问题。 牛在每个发情周期中,有2~3个卵泡发育波,每个波中只有1~2个卵泡变为优势卵泡,其它卵泡则闭锁~(5-9)。目前认为FSH不足以支持所有排卵前卵泡发育,尽管同一时间发育的卵泡受相同血液循环供应,但每个卵泡微环境仍有差异,健康卵泡具有较高雌二醇/雄激素转换比率和较多FSH及LH等受体~(10-,11)。排卵前的  相似文献   

16.
用Elisa对3头初情期内发情母牦牛和7头未发情的初情期母牦牛进行24h内血液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分泌情况的检测并通过外表观察及组织切片制作,对比发情母牦牛与未发情母牦牛卵巢生长发育的情况。结果显示,发情期24h内,发情母牦牛血液LH、FSH分泌量明显高于未发情母牦牛(P0.01);LH呈现明显的脉冲式分泌,而FSH则无脉冲分泌现象。发情母牦牛卵巢质量、横径均大于未发情母牦牛,且发情母牦牛多为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数量较少;而未发情母牦牛多见初级卵泡、无核卵泡。  相似文献   

17.
不同卵泡波类型水牛生殖激素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不同卵泡波类型水牛的生殖激素变化情况与卵泡波之间的关系,试验对已探明卵泡波类型的6头沼泽型水牛采集经同期发情处理后的血样,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其血清生殖激素浓度,分析比较不同卵泡波类型水牛的生殖激素变化情况。结果发现3个卵泡波青年水牛的促卵泡素(FSH)水平在发情周期第15 d后明显高于表现为2个卵泡波的青年水牛(P<0.05);黄体素(LH)水平则相反,在第15 d前,2波周期的青年水牛其黄体素(LH)水平明显高于3波周期的青年水牛。3波周期的青年水牛,其E2、P4水平要高于2波周期的青年水牛。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素(LH)、雌二醇(E2)、孕酮(P4)水平在表现为不同卵泡波类型的水牛中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马岗鹅产蛋-就巢周期内卵泡发育的内分泌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讨马岗鹅产蛋-就巢周期内卵泡发育的内分泌调控机制。试验1:观察了马岗鹅产蛋-就巢周期内PRL、LH、P4和INB水平的变化和就巢期(第1天)、就巢终止期(第10天)、开产期(第25天)、产蛋高峰期(第40天)、停产期(第55天)和就巢期(第70天)卵泡的发育。试验2:在对马岗鹅终止就巢时(第1天)主动免疫重组鸡PRL蛋白(1 mg&#183;只^-1),并在开产前(第23天)和产蛋高峰期(第45天)加强免疫(0.8和0.5 mg&#183;只^-1),同时从第33天将每天光照由11 h增至16 h,观察对马岗鹅产蛋和就巢的影响。试验1结果表明,随着就巢的终止,PRL水平下降,LH、P4和INB水平上升。PRL在开产前降至最低,开产后又逐渐上升,就巢期达最高;LH则在开产前和产蛋期呈现两波分泌峰;P4和INB与PRL呈相反变化,在产蛋高峰期最高,就巢期最低。鹅群在第24天恢复产蛋,开产前有约10枚大白卵泡(LWF)发育为小黄卵泡(SYF)和大黄卵泡(LYF);在约30 d的产蛋期内,平均每只产蛋约8枚,产蛋结束后90%的鹅发生就巢。试验2结果表明,对马岗鹅主动免疫PRL蛋白一定程度推迟(P〈0.05)了开产后产蛋率的上升,并一定程度抑制就巢的发生;而在延长光照15 d后,免疫组的产蛋和就巢则快速升至与对照组相当水平。整个试验期,2组累计就巢均达到100%,但免疫组比对照组多产蛋1枚(8.0 vs 7.0)。结果提示,PRL和LH的交替分泌调控马岗鹅的产蛋就巢周期;卵泡发育时分泌的INB,以及由P4促进分泌的PRL,调节周期中卵泡发育和产蛋的数量。PRL不仅促进就巢发生并导致周期内较低等级卵泡的闭锁,可能还在开产前后具有促进卵泡发育和产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以姜曲海瘦肉型品系零世代母猪及亲本为试验材料,用前腔静脉连续采血方法,在初生,15,30,45,60,75日龄时,对其体内5种生殖激素浓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初生时,各生殖激素浓度均处于高浓度水平;0~75日龄阶段血清LH(75日龄除外)、FSH(30日龄除外)和E2(初生时除外)平均水平零世代极显著低于亲本(P<0.01),而P(初生时除外)和T(30,45日龄除外)平均水平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60~75日龄囊状卵泡出现前的阶段,LH、FSH和E2浓度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日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瘤胃降解蛋白(NFC/RDP)水平对与围产期奶牛生殖和泌乳相关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的影响。随机选取体况良好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6组(试验Ⅰ~Ⅵ组),每组8头,于产前28 d起各组饲喂能氮水平一定,NFC/RDP水平分别为2.87(试验Ⅰ组)、3.31(试验Ⅱ组)、3.47(试验Ⅲ组)、4.04(试验Ⅳ组)、5.06(试验Ⅴ组)、5.17(试验Ⅵ组)的日粮,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相同日粮,试验至产后7 d结束。结果显示,饲喂不同NFC/RDP水平日粮后,不同观测时间的奶牛血清E2、P、PRL、LH以及FSH浓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日粮NFC/RDP水平为4.04的试验组(试验Ⅳ组)奶牛产后第1天、第7天血清P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1);产后第1天、第7天血清PRL浓度分别极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1、P<0.05);产后第1天、第7天血清LH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1);分娩前28 d、14 d,产后第1天、第7天血清FSH含量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P<0.01)。结果提示,日粮NFC/RDP水平与围产期奶牛血清E2、P、PRL、LH以及FSH浓度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且当日粮NFC/RDP水平为4.04时,有助于维持奶牛能氮平衡状况、降低奶牛围产期代谢障碍性疾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