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具计算机辅助设计Ⅰ"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重点讲授的AutoCAD软件的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AutoCAD作为一款优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室内家具设计等领域,它是设计师实现设计理念的重要工具。"家具计算机辅助设计Ⅰ"课程摒弃了以往单向授课的教学模式,探讨了一体化教学、层次化教学、共享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拓宽了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后续家具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程制图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的现状,分析了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特点,提出了三维环境下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方法。首先,在教学安排方面,优化调整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授课效率,节省了学时;在开课时间方面,合理安排理论课与上机练习课的时间,并将"工程制图"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合理衔接,保持上机操作的连续性。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将二维图形的绘制融入到三维造型的教学中,图纸、比例知识可以在视图生成的操作过程中进行讲解,将螺纹知识的讲授放在零件图的介绍前,零件图只需略讲即可。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通过实体投影引入点线面的投影,使用面编辑介绍特殊位置面的特点与投影规律,利用三维造型与投影介绍截交与相贯线的特点与投影规律,利用视图导入三维空间进行读图与造型。同时,在考核方面对考试题型与分值进行了优化。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之基。只有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才能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计算机图像处理"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人工智能等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像处理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既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更要传输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现状看,其在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教学重点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推导及验证、缺少育人元素尤其是缺少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内容等问题。为此,设计了"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方案,在理论教学部分,探索在课程介绍中激发爱国情怀、在理论算法讲授中提炼人生哲理;在实验实操教学部分,探索在实验实训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实际算法应用开发中培养法制意识;在课后作业和成绩评定部分,探索在课后作业中锻炼学用结合与知行合一、在成绩评定中提升道德修养。实践证明,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认可度,从而为国家培养思想政治过硬、专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同时它也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一门重要的选修课程。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教学缺少与水保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教学学时偏少、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教材缺乏时效性、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探索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要结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特点科学设置教学内容;二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是注重课程教材的时效性和多元化;五是采取“期中+期末”动态式评价模式。通过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课程。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途径:在教学内容上,应合理选取教材内容,补充学科前沿内容,增加实验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诱导式和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优化考核标准,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将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针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存在的内容庞杂、与其他相关课程缺少衔接、理论研究对象跨度大、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难以适应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时较短等问题,提出基于系统思维培养的教学改革措施:首先,增加互动式教学,加强各章节知识的系统性联系;其次,注重案例式教学,与相关课程进行有效衔接;第三,细化实践教学环节,弥补实践教学学时不足的缺陷;第四,细化考核内容,关注学生系统性学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城市林业是许多林业院校林学专业新的研究方向。"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作为城市林业方向的主干课程,主要是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影响或威胁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各种环境问题,通过建设城市森林来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目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材内容与专业方向相脱节,实践教学设备陈旧,课程教学学时不足,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首先,应依据城市林业的学科特征和功能调整教学内容;其次,要构建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第三,应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第四,融合其他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实践教学;第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改革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增强了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应用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群的建设,以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课程群建设的思路:首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发展方向优化教学内容,侧重课程体系之间的层次差异;其次应注重课程内容的衔接性、应用性和前沿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用性;第三,应以案例教学为支撑,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改革考核机制,突出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学生互动评价等。经过几年的建设,优化了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增强了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践能力,提高了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是北京林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点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的理论基础参差不齐、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较少、缺少系统的教学资源等问题。教学团队深入分析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教学改革需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注重热点和前沿问题、注重学生需求,并对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革。通过优化和提升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优化考核方式、建立例会制度等方式提升课程的针对性与实践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意愿不断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师生和学生间的交流进一步加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于2016年获得了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称号。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当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新形势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面临教材内容与生产实践不同步、考核成绩反映教学效果不全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不充足、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不配套等新的问题。以现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考试方式中存在一些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等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在校和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们对于植物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需求和看法,并结合教学经验,从教学计划和课程考核等方面探索其整合与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显示,园林植物类课程设置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并应与行业相关实践相契合,同时也应兼顾学生升学与多方拓展知识面的需要;其课程负责人应协调解决好前后开设课程的衔接问题,增加实践教学学时;课程考核应更注重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能力,增强其自主性和灵活性等。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理论内容丰富、研究进展迅速和实践应用广泛的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优化"湿地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湿地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反馈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计算机地质制图是地质类学生本科阶段培养的必修课程,课程所涉及的地质制图软件种类较多,软件的功能在一定范围既存在重复又存在优劣。在学院于2016年实施地质大类招生,开展计算机地质制图课程时,与以往的分专业培养存在极大的区别。本科地质大类专业培养在实行之后,计算机地质制图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在软件选择、功能选择、教学深度选择上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针对计算机地质制图课程大纲制定及本科生培养模拟,通过教学及上机指导实践,在参考地质大类招生其他课程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地质制图"的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进行了改革:厘清专业方向,统筹教学软件;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尺度;改革教学方式等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后续地质大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设置林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林业专硕)主要是培养掌握扎实的林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适应林业行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人才。“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课程是面向林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专业课程。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内容多、学时短、实践环节缺失等问题,基于“互联网+”技术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课程教学中开展了案例教学的实践探索。首先,要精心设计课程教学案例。课程教学案例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代表性,要反映学科前沿热点,任课教师要亲自参与案例的编写。其次,在案例教学方式上,依托现有的国内外在线教学平台,实施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案例教学实践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互联网+”增强了课程教学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既是应对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及学习能力的必要手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2006级-2011级的"园林树木学"双语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探索了"园林树木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外语教学的比例、科学选择课程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专业思维能力,为其他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设计表现技法"是风景园林、园林、城乡规划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设计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过渡阶段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针对"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等问题,提出了以培养设计思维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首先,加强设计基础知识的讲解;其次,创新课程的练习方式;第三,增加案例教学;第四,利用新媒体技术展开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后,提升了学生设计的表现水平,增加了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为了提高"植物种植设计"的教学质量,该文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实习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森林经理学"是林学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针对"森林经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仍然较少。探讨了一种"森林经理学"课程产教学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在不影响该课程教学任务正常执行的前提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林业产生实际,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开展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水工艺仪表与控制"是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目前高等林业院校"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少对林业生态环境的认知、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探讨了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高等林业院校"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案例式教学的实施方法:一是选取与"林"相关的教学案例;二是通过典型教学案例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三是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案例教学。课程教学结束后,针对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给排水专业已完成"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学习的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对案例式教学表示肯定;50%的学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激发了他们对课程学习的热情;通过林业工程相关案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高等林业院校学生的专业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森林食品加工与利用”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特色专业课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和森林食品的生态性、认证性及可持续性等特征,通过分析“森林食品加工与利用”课程教学存在的缺少专有教材、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学科知识缺少有机融合、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实际问题,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将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