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测牛体温变化,对准确进行牛发情鉴定、妊娠诊断等生理活动预测及疫病监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尚无快速检测牛体表温度技术的情况,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发的体表测温装置连续3d监测5头西门塔尔牛体表温度变化,同时采集其直肠温度。通过统计分析,首次揭示了牛体表温度的昼夜变化规律,通过线性和非线性拟合,得出最优的校正公式:Z-1=0.026 7+0.000 256lnX/X-2.047 4×10-8×Y3(Z表示直肠温度,X表示时间点,Y表示体表温度),该公式校正后的体表温度与实际直肠温度平均差0.001 22℃,最大差值不超过0.3℃,说明本研究开发的自动测温方法经校正后能较准确地反映牛体温的真实变化,对进一步研究体表温度与牛生理和疾病过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病理与健康蛋鸡体表温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温是动物体的重要生理特性,蛋鸡作为一种恒温动物,可以用其体内温度判断其健康状态,但体表温度与其健康状况的关系还未有研究。本研究应用红外热像仪对不同环境温度下病理与健康个体的体表温度进行测量,通过比较两者头部与腿/足部的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得出体表温度与蛋鸡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最能反映病理状态温度变化的体表区域。试验结果:病理与健康个体的头部与腿/足部温度均存在差异,最大温差为6.9℃,且腿/足部存在急剧的温差变化。试验表明,应用红外热像仪得到的蛋鸡腿/足部的表面温度可以用于判断其是否出现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3.
产蛋及喂料行为对蛋鸡体核和体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产蛋和喂料行为对蛋鸡体核和体表温度的影响及昼夜变化。选取34周龄京红蛋鸡12只,每2只为一笼,饲养于环境控制舱内(温度维持20℃,相对湿度60%),实行16L:8D的光照制度,每日饲喂2次。使用微型温度记录仪每3min测定1次蛋鸡体核和体表温度,连续测定48h。使用数字红外录像机观察并记录蛋鸡产蛋和喂料时间。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1)产蛋行为显著影响蛋鸡体核温度(P0.001),对体表温度有影响趋势(P=0.082)。其中产蛋过程中平均体核温度比产蛋前和产蛋后分别提高0.21℃和0.37℃(P0.01);体表温度比产蛋前有升高趋势(P=0.058)。2)喂料行为对蛋鸡体核(P=0.01)和体表温度(P=0.006)均有显著影响。与喂料前1h相比,喂料后1~2h蛋鸡平均体核、体表温度升高0.12℃和0.35℃(P0.05),2h后体温恢复正常(P0.05)。3)蛋鸡白天不同时间段内(11:00-12:00、15:00-16:00、19:00-20:00)体核和体表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夜间(23:00-24:00、03:00-04:00)体温(P0.01)。产蛋及喂料行为显著提高蛋鸡的体核、体表温度。以体温为指标研究和评价蛋鸡温热环境舒适程度时,应避免产蛋、喂料行为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蛋鸡体表羽毛丰厚,体温高,代谢旺盛,皮肤没有汗腺,保暖性强而散热性差,本身体温较高。饲养实践证明,蛋鸡生产的最适温度为13~23℃,此时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蛋鸡生产性能最好,饲料转化率最高。超过此温度范围,蛋鸡产热大于散热,热平衡状态被破坏,引起蛋鸡体温升高,对生产和存活都不利。温度超过28℃,蛋鸡开始出现热应激。温度越高,热应激越严重。39℃4h以上热应激对大多数产蛋鸡是危险的,41℃3h以上和43℃2h以上热应激对大多数产蛋鸡是致死性的(花象柏等.1994)。  相似文献   

5.
基于红外设备的母猪发情状态下体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通过红外测温设备与常规电子温度计研究母猪发情前后体表温度和直肠温度的变化及环境风速、湿度和温度对其影响,为实现母猪发情鉴定的智能化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杜洛克、长白、大白纯繁经产母猪共150头,分成5个批次,对其配种前后10个时间点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5~30cm,红外测温设备不同距离下体温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2)不同部位红外测温结果差异显著,背部是理想的测温部位;3)母猪发情时直肠温度升高,配种时达到最高,而配种后直肠温度则显著降低(P0.05),体表温度也是在配种时达到最高;4)发情状态能够显著影响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P0.05),测定时间对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没有显著影响,当环境温度、风速和湿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对直肠温度和体表温度变化影响不明显,反之,则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 1.引言动物体表温度因环境温度和部位而异,其温度的变化是机体许多机能状态的反应。对不同环境温度下动物体表温度的变化规律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健康动物的正常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奶牛体温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温是动物重要的基本生理指标,其变化可以灵敏指示机体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和所处环境变化。体温及其变化的准确测定是生产中进行奶牛发情鉴定、疾病诊断和热应激程度评估的重要依据。可用于反映奶牛体温的指标很多,每种指标的测定方法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了血液、鼓膜、腹膜、乳房、牛奶、直肠、阴道、瘤/网胃、体表等部位温度作为奶牛体温评价指标的研究和应用,并结合上述指标的应用现状,阐述了直肠温度、阴道温度、牛奶温度、瘤/网胃温度和体表温度的常见测定方法,以供奶牛生产或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便捷式)红外线测温仪在牛体温测定中的应用效果,测量37头健康牛的肛周温度和直肠温度,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肛周温度和直肠温度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时间点测定的牛直肠温度和肛周温度变化范围分别是38.2℃~40.0℃和36.8℃~40.8℃;连续两天早、晚测得的平均直肠温度和平均肛周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连续两天中午测得的平均直肠温度和平均肛周温度差异极显著(P0.01);直肠温度变异系数均小于1,肛周温度变异系数均大于1。说明红外测温仪所测的体温稳定性不如水银温度计,环境温度对红外线测温仪的测温效果有一定影响,但红外线测温仪的测量结果比较可靠,尤其是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可作为初步筛选发热病牛的一种测温工具。  相似文献   

9.
由于鸡没有汗腺,且体表覆盖丰富的羽毛,不能通过排汗来调节体温,只能通过展开羽翼、张口呼吸蒸发水分和增加饮水量来调节体温,所以,鸡对热应激比较敏感。蛋鸡最适宜的产蛋温度是15~20℃,在超过28℃的高温条件下,会造成蛋鸡生产的“三升二降一小”,即:饮水量、死亡率、蛋品破损率上升,采食量、产蛋率下降,蛋重变小。尤其是夏秋季节的7~9月份,外界环境温度到最高时,在我区集约化的饲养环境下,鸡舍气温往往超过了28℃,有时甚至高达33℃以上,给养鸡场和养鸡户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令人十分焦虑。那么,在炎热季节怎样才能保持蛋鸡的高产呢?根据…  相似文献   

10.
雏鸡来自37.8℃左右的高温环境,其体格弱小,体表绒毛稀短,保温御寒能力不强,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很弱。初生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体温要低2~3℃,4日龄开始慢慢地均衡上升,到10日龄时才达成年鸡体温,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能力。因此,要给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无论采用哪一种供暖方式和方法,只要使用得法都能达到给雏鸡提供适宜温度的同一目的。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温度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把握控制温度的原则为了使雏鸡正常发育,应从雏鸡出壳开始就要根据其…  相似文献   

11.
保育猪刚经历断奶应激,对低温很敏感,保育猪舍的温度环境直接影响其发病率、成活率和生长性能。本文应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对中国南方地区一栋典型结构、冬季采用热水地暖系统的保育猪舍温度和能耗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冬季采暖时EnergyPlus对保温猪舍舍内温度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值对比结果为决定系数R2=0.81,均方根误差RMSE=0.94,最大差值为2.14℃,平均差值为0.76℃;整个冬季采暖煤耗量模拟结果与实际使用量的误差为7.9%。结果表明:EnergyPlus可以模拟该保育舍的温度及能耗。  相似文献   

12.
1992年至 1995年 ,建湖县畜禽良种场每年 2月从上海市华申曾祖代蛋鸡场引进父母代罗曼蛋鸡 5 0 0 0套 ,育雏成活率达 99 2 %~ 99 5 %。其成功的经验与掌握适宜的温度密切相关。实践证明 :适宜的温度是培育雏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在严冬或早春季节 ,室内外温差较大 ,温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雏鸡在 2周龄前对温度相当敏感。首先 ,雏鸡出壳后 ,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 3℃左右 ,而且刚出壳的雏鸡 ,因蒸发潮湿的绒毛 ,需耗其体温。其次 ,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差 ,刚出壳的雏鸡 ,全部覆盖绒毛 ,防寒能力较差 ,雏鸡的个体小 ,而散热表面积相对…  相似文献   

13.
初生雏鸡对不同温热环境的体温调节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50只Hisex鉴别公雏研究了初生雏鸡的体温调节能力。试验按2×2因子设计,温度为27℃和35℃,相对湿度为35%和85%,另设对照组1。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对雏鸡的体温和体表温度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温度和湿度两因子间存在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高温显著升高体温(P<0.01)并降低胸温(P<0.01)和背温(P<0.05);高湿度使体温显著增加(P<0.01),使体表温度降低(P<0.01)。湿度在低温下对体温无显著影响,但在高温下则加剧高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防制本病 ,我们从日本国引进了新的法氏囊炎K株活疫苗种毒 ,在GMP车间生产条件下 ,应用SPF种蛋 ,生产出 2 - 8℃保存的活疫苗 ,并对其进行了现地蛋鸡免疫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及疫苗试验鸡 :天津市靳连登养鸡场饲养的海塞克斯商品蛋鸡1 6 0 0 0羽 ,试验组 (A组 ) 80 0 0羽 ;对照组 (B组 ) 80 0 0羽。使用疫苗 :A组用黑龙江化血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IBDK株活疫苗 ;对照组使用国内某厂生产的IBDB87株活疫苗。…  相似文献   

15.
热应激是鸡在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及生理机能趋于紊乱而发生的一系列异常反应,并伴随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出现休克和死亡。热应激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多见于集约化饲养。 对蛋鸡生产来说,高温环境甚为不利。蛋鸡在13℃~26℃环境中,其维持体温所需代谢能最低,饲料转化率最高,生产效益最好。当周围环境温度高于26℃时,鸡体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笼养蛋鸡出现健康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从而导致疾病传播的问题,本试验设计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笼养蛋鸡健康监测装置。该装置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动力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动力模块由步进电机提供动力,依据养殖场养殖笼的单个长度和每列鸡笼个数,设置相应参数。数据采集模块由红外测温和图像采集2个部分组成,红外测温采集蛋鸡体温数据,WIFI高清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采集到的体温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蛋鸡的体温是否正常;第二部分是对采集到的蛋鸡的照片使用YOLACT实例分割算法进行鸡冠和鸡脸的提取:提取到的鸡冠进行色度分析,与正常鸡冠色度进行对比,确定健康状况;提取到的鸡脸与正常和异常鸡脸进行比对,确定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该装置对蛋鸡体温的测量结果虽然与人工测量结果有微小出入,但是在给定的正常与异常体温范围之内,可以准确辨别出蛋鸡体温是否异常;对于鸡只个数的识别率达88.89%,对鸡冠的正常与异常判断准确率高达97.50%,对鸡脸的正常与异常判断准确率达95.00%,整体判断准确率达94.45%。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满足对于常见疾病表征的判断,可以很好...  相似文献   

17.
温度能影响鸡的食欲,在10℃以下,动物需要多食,以吸取更多的能量保持体温,在10~20℃之间,随温度逐渐上升,鸡渐感不适,需要散发热量来使体温下降,在30℃以上,随着温度增高而越来越难忍受,当然,畜禽对高温也会产生耐力,随着时间和气温的稳定也会逐渐变得适应。可是,白天和夜间温差过大,对所有动物都是不利的,这种现象可以在所有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现。在商品性生产饲养中,这类问题可用空  相似文献   

18.
<正>蛋鸡深部体温为(41.5±0.5)℃,比其它动物高3℃以上,每千克体重耗氧量和散热量比哺乳动物大2倍多,蛋鸡生产中,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和生产的应激源很多,环境因素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家禽在应激状态下抵抗力变得十分脆弱,需要良好的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高温高湿季节,会严重破  相似文献   

19.
极高的温度对快速生长的肉鸡和高产蛋鸡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当外界环境温度很高时,我们有必要在禽舍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以便降低鸡的体热。在这种极端环境下,我们必需采取一些重要措施来维持家禽的生产性能。提高脂肪的消化吸收率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鸡不像其它动物具有汗腺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鸡散热主要通过四种方式:体热可通过体表辐射到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68-1673
比较无线自动测温技术与常规水银体温计对兔子体温检测的符合率合格后,将无线自动测温技术用于猪瘟活疫苗兔体热型反应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无线自动测温技术与常规水银体温计对兔子体温检测的符合率高达98.81%,温差≤0.5℃,且不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对被检动物安全。临床上分别用TOSHONGTM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平台与常规水银体温计对96只伊拉兔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兔体热型反应鉴定,2种测温方法对热型判定结果符合率为87.5%(84/96)。对存在鉴定差异的12只兔子的体温数据进一步分析表明,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平台因高频率的实时监测,其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优于人工监测中的常规水银体温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