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项研究对‘鸭梨’变异品系经二次嫁接,果实除保持‘鸭梨’原有优良性状外,仍保持变异特征。‘美香’鸭梨外观极美,果点只有‘鸭梨’的13.4%,香味浓,成熟期比‘鸭梨’晚10d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特大’鸭梨平均单果重468g,比‘鸭梨’大96.6%,而且糖分高、口感好。两变异品系可作为主栽品种发展,在新区发展可取代‘鸭梨’。‘闫庄自实’鸭梨能自花结实,可单独建园;‘金坠’梨花粉量大,既能自花结实,又可与‘鸭梨’授粉,是一个极好的主栽、授粉兼用品系。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玉梨’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1980年用‘大香水’和‘鸭梨’杂交,获得的杂种苗经过4年精心管理,单株选育而成。千阳县水沟镇新中村刘云建经过近15年多点区域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品种果实外观美,品质优,较晚熟,耐贮藏,且丰产,抗黑星病,综合性状已超过了‘鸭梨’和‘砀山酥梨’。2003年通过陕西省果业局组织的专家现场鉴定,2004年1月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中华玉梨’。1998年引入千阳县试栽,现将其品种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等果实内在品质差异对耐贮性的影响,明确‘鸭梨’SSC等内在品质贮藏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贮藏后期果实生理病害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果实品质无损快速检测设备,对同期采收‘鸭梨’SSC进行无损检测,依据所有样本SSC正态分布情况,将所有果实分为SSC10.0%、SSC:10.0%~10.9%、SSC:11.0%~11.9%及SSC≥12.0%4个级别,将果实缓慢降温后(8℃入库,每3 d降1℃),于-0.5℃、相对湿度85.0%~90.0%条件下正常贮藏,分别于贮藏4、6和8个月取样,调查不同SSC‘鸭梨’果实取出当天和货架10 d后生理病害发生情况,测定相关生理品质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贮藏6和8个月后,不同SSC‘鸭梨’贮藏品质及生理病害发生情况差异明显,SSC相对较高的果实贮藏后期果实黑心指数显著降低,且SSC与黑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不同SSC级别间果实虎皮指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同时贮藏后期,SSC相对较高的果实级别其可滴定酸含量(TA)和抗坏血酸含量(AA)相对较高;但与采收时相比,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实中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均显著降低,贮藏4、6和8个月后,各组别果实平均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与采收时相比分别下降45.32%和49.96%、51.46%和54.43%、53.80%和68.34%;另外,贮藏后期各组别间果实呼吸和乙烯代谢差异明显,贮藏8个月后,果实呼吸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SC≥12.0%)(SSC:11.0%~11.9%)(SSC:10.0%~10.9%)(SSC10.0%);乙烯代谢规律与呼吸代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11.0%)‘鸭梨’果实贮藏后期黑心病发生情况显著减轻,SSC与黑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及呼吸和乙烯代谢速率与‘鸭梨’黑心指数呈显著相关,可作为‘鸭梨’黑心病采后重要的预警及防控指标。  相似文献   

4.
梨茎蜂的发生、危害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沧州是河北省‘鸭梨’的重点产区。现有梨树总面积4.2万hm2,结果面积3.4万hm2,有“中国鸭梨看河北,河北‘鸭梨’看沧州”之说。沧州‘鸭梨’以优良的品质,率先打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5.
‘红梨’是河北省魏县独有的地方品种,由于产量低于‘鸭梨’,为提高产量,部分果农将‘红梨’改接为‘鸭梨’。近年来。‘红梨’售价不断提高,产地售价3.644.00元瓜g,零售价9.0元瓜g,是‘鸭梨’的8-9倍。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王迎涛  李勇  李晓  刘国胜  韩彦肖 《园艺学报》2006,33(6):1401-1401
 ‘早冠’为‘鸭梨’和‘青云’梨的杂交后代, 7月下旬或8月上旬成熟, 果实近圆形, 淡黄色, 平均单果质量230 g, 肉质细脆, 风味酸甜,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 抗黑星病, 丰产, 自花结实。  相似文献   

7.
‘鸭梨’芽变‘闫庄梨’自交亲和性分子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鸭梨’(S21S34)及其芽变‘闫庄梨’自花授粉和相互授粉结实率和种子数调查发现,‘鸭梨’自花授粉结实率为9.1%,果实平均种子数为0,表现自交不亲和性;‘闫庄梨’自花授粉结实率为56.9%,果实平均种子数为8.64,表现自交亲和性;以‘闫庄梨’为母本,‘鸭梨’为父本,授粉结实率为39.3%,果实平均种子数为3.36,也表现亲和性,而以‘鸭梨’为母本,‘闫庄梨’为父本,授粉结实率仅为2.0%,果实平均种子数为0粒,表现不亲和性。因此,初步推断‘闫庄梨’自交亲和性可能是由于花柱突变所致。利用S21和S34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对‘闫庄梨’自交后代S-RNase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发现S21在所有后代中均有扩增条带,进一步证明‘闫庄梨’花柱S21等位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可能发生了突变。蛋白质印迹杂交分析结果表明,‘闫庄梨’花柱S-RNase缺失了一条带,而没有缺失的条带蛋白含量也比‘鸭梨’低。由此初步证明‘闫庄梨’的自交亲和性可能是由于花柱S-RNase的突变和表达量低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研究‘鸭梨’及其花粉部分自交亲和性突变体‘金坠梨’花粉基因表达情况,筛选二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揭示‘金坠梨’自交亲和性突变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鸭梨’和‘金坠梨’花粉为材料,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二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q 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结果】‘鸭梨’和‘金坠梨’花粉转录组测序的干净读序(clean reads)分别为44 778 208条和44 995 100条。2个样品Reads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效率分别为66.35%和66.08%,并且唯一比对位置的数量都超过55.02%。数据分析显示,‘鸭梨’花粉样品与‘金坠梨’花粉样品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是136个,其中上调表达数量是76个,下调表达基因数量是60个,涉及一些自交不亲和、泛素化、抗逆境胁迫、RNA降解及转录等相关基因。q RTPCR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可信度很高。挖掘转录组和q RT-PCR数据,发现了一个差异表达在40倍以上的泛素结合酶E2同源基因(基因号:103966960)。【结论】明确了‘鸭梨’和‘金坠梨’花粉部分自交亲和性突变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大量挖掘在梨属果树自交不亲和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花粉授粉对鸭梨幼果基部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探究影响鸭突形成与发育的关键因子。【方法】以30 a(年)生‘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Yali’)为试材,用‘脆梨‘’库尔勒香梨’和‘雪花梨’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在果实成熟期调查了果实鸭突率和鸭突类型组成,在授粉后10 d、20 d和35 d测定了幼果基部组织内源激素含量。【结果】采用不同梨品种花粉授粉显著影响‘鸭梨’鸭突发生率及鸭突类型组成。以‘脆梨’和‘库尔勒香梨’花粉授粉结实果实的鸭突率分别为100%和84.9%(2016)、99.8%和100%(2017),显著高于以‘雪花梨’花粉授粉结实果实的鸭突率66.7%(2016)和60.7%(2017);以‘脆梨’花粉授粉结实果实鸭突类型中典型鸭突占比较高,达95.4%(2016)和92.2%(2017),显著高于以‘库尔勒香梨’(54.2%(2016)和63.5%(2017))‘、雪花梨’(46.7%(2016)和50.0%(2017))花粉授粉结实果实典型鸭突率。在幼果发育早期,以‘脆梨’和‘库尔勒香梨’花粉授粉结实的鸭梨幼果基部组织含有相对较高的GA_3、ZR含量,较低的ABA含量,而IAA含量基本无差异‘;脆梨’花粉授粉在提高幼果基部促生长类激素含量和降低ABA含量的效应最强,其次为‘库尔勒香梨’和‘雪花梨’花粉授粉。【结论】不同梨品种花粉授粉影响‘鸭梨’鸭突发生率和鸭突类型组成,鸭突的形成和发育受内源激素调控,幼果基部高水平GA_3和ZR,低水平ABA促进鸭突形成与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套袋对‘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对‘鸭梨’幼果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L-8900对‘鸭梨’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鸭梨’果实中检测到17种氨基酸,包括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7种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水解氨基酸总量降低。套袋改变了‘鸭梨’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果实成熟时(花后160 d),套袋后果皮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 0.01),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 0.05);而果皮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 0.05),果肉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高于对照,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水解氨基酸总量降低。套袋改变了果实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果皮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降低,水解氨基酸总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出口‘鸭梨’提质增效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是种植梨树最早的国家,梨还是我国出口最多的一种水果,每年有大量鲜果出口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栽培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我国广大农村发展经济、富民强农的主要手段。沧州市是河北省梨树生产的重点产区,现有梨树总面积4.57万hm2,其中结果面积3.6万hm2。栽培品种以‘鸭梨’为主,其次为‘黄冠’‘绿宝石’‘黄金’‘早酥’‘圆黄’及红色梨等。出口贸易以‘鸭梨’为主,多年平均出口量达到6万t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酒泉市栽培‘锦丰’梨品质退化严重现象,初步探索酒泉‘锦丰’梨退化原因。研究肥料管理、授粉树搭配等技术对提高‘锦丰’梨单果重和贮藏性的影响。多年试验结果表明:纯施有机肥比纯施无机肥可以提高单果重(即产量)12.5%,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平均增加4.2%,施用复合肥可延长果品贮藏时间;同时,在8个父本中,‘杭青’与‘锦丰’梨的亲合性最好,但坐果率低于以‘身不知’、‘鸭梨’等作父本,‘砀山酥’作父本对‘锦丰’梨果形有明显的改善,使果实外观好看,对果实风味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引入‘冀蜜梨’,在枣庄和胶南地区试栽。经过连续7年观测,该品种表现出适应性强、坐果率高、早果丰产、果个大、品质优,且高抗黑星病等诸多优良经济性状,适合在鲁南梨区栽培。在其原产地,成熟期较‘鸭梨’、‘雪花梨’提早15~20d,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冀蜜梨’在枣庄地区平均单果重246g,果实椭圆形,果皮黄褐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2.9%,风味浓甜,品质上等。  相似文献   

14.
梨不同嫁接组合嫁接愈合过程中生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亲和性不同的2种嫁接组合‘鸭梨/豆梨’、‘OHF51/豆梨’为试材,研究了嫁接口部位在嫁接愈合过程中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木质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期探究梨嫁接亲和的机理.结果表明:2个嫁接组合的PPO、PAL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嫁接亲和性较好的‘鸭梨/豆梨,组合的PPO和PAL活性最高峰值均高于亲和性较差的‘OHF51/豆梨’组合;2个组合的多酚含量相近,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愈合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鸭梨/豆梨’组合的可溶性糖含量在愈合过程前期高于‘OHF51/豆梨’组合,但后期下降较快;2个组合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嫁接愈合后期基本恢复到初始水平;‘鸭梨/豆梨,组合木质素含量在嫁接愈合初期是逐渐升高的,后期下降后上升.而‘OHF51/豆梨’嫁接组合在嫁接前期木质素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后期木质素含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5.
‘冀硕’是以‘黄冠’为母本,‘金花’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中晚熟梨新品种。果实8月底成熟,呈纺锤形,平均单果质量344 g,果面绿黄色、光滑,具蜡质,果肉白色,质地细腻、脆,汁液丰富,味甜,石细胞及残渣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综合品质上等。树姿较开张,树冠半圆形,抗黑星病,丰产。在石家庄地区,4月上旬初花,花期7~9 d;果实8月底成熟,果实发育期130~140 d,可与‘黄冠’、‘鸭梨’互为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冷藏‘砀山酥梨’适宜的保鲜膜包装。【方法】研究不同保鲜膜包装的‘砀山酥梨’果实在(0±0.5)℃低温条件下冷藏150 d和210 d,常温20℃条件下放置24 h和货架9 d时果实呼吸强度、乙醇质量分数、虎皮病和果心褐变以及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果实贮藏210 d+20℃货架9 d时,CK(裸果)果实呼吸强度和乙醇质量分数高,可溶性固形物(SSC)和硬度低,果皮颜色暗、黄,虎皮严重,风味异常,由于失水导致果皮皱缩,果柄干枯、褐变严重,商品价值降低;与CK相比,PVC薄膜袋虽能抑制果皮转黄,保持果实的硬度和果柄的新鲜程度,降低货架期果实的呼吸强度,但由于冷藏期间PVC袋内CO2体积分数高(2.30%~2.70%),O2体积分数低(17.0%~17.9%),导致果实中乙醇积累,造成货架期虎皮病和果心褐变严重,引起风味劣变;PE薄膜袋扎口包装的果实风味基本正常,贮藏效果稍好于PVC包装;PE薄膜袋掩口和高渗出CO2保鲜袋能保持贮藏和货架期果实较高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SSC)以及较低的乙醇质量分数,而且果实风味和外观颜色正常,无虎皮,果心褐变轻微。【结论】‘砀山酥梨’不宜裸果贮藏。相对于PVC和PE薄膜袋扎口包装来说,PE薄膜袋掩口和高渗出CO2保鲜袋对‘砀山酥梨’长期贮藏、保持货架期果实品质和抑制褐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梨木虱是梨树经常发生的一种刺吸式害虫,不同梨品种受害程度不同。在冀北地区以叶片蜡质较薄的‘鸭梨’‘锦丰’等受害重,蜡质较厚的‘京白梨’‘苹果梨’‘南果梨’等受害轻。梨树叶片受害后,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梨树生长势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关香鸭梨’是1990年在河北省魏县西南温村60年生鸭梨树上发现的枝变,经观察和多点试验并与6个鸭梨变异品系对比,确认为优良品系。与母株鸭梨相比,平均单果重213g,比母株的小10.5%,果肉更细嫩,无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高于母株1.7个百分点,果面果点稀少,仅为母株的13.6%,果实9月底成熟,比母株晚10天,自然授粉坐果率1.4%,比母株少6.6个百分点。简介了‘美香鸭梨’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苹果冷藏期间虎皮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虎皮病是采后冷藏期间常见的生理性病害。该研究从采前采后2个方面对虎皮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虎皮病致病机理,并系统研究了虎皮病防治方法,以期为降低苹果贮藏期间虎皮病发生、提高商品价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素形态和施氮量对‘鸭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氮素形态和施氮量对梨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鸭梨’为研究对象,不同氮素形态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T1~T6:100%尿素(酰胺态),100%硝态氮,硝铵比为70∶30,硝铵比为50∶50,硝铵比为30∶70,100%氨态氮,以喷清水为对照,于生长季节进行果面喷施试验;不同施氮量以酰胺态尿素进行试验,设置了高氮、中氮、低氮3个处理。【结果】不同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营养品质,T1处理的总糖量最高,不同氮素形态处理对‘鸭梨’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不同,100%氨态氮香气物质含量最高,100%硝铵香气物质含量最低,其余介于2者之间。不同氮素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中氮处理‘鸭梨’果实香气物质总量最高,为684 ng·g-1,低氮处理香气物质种类最多为40种,高氮处理香气物质总量较中氮处理减少了43.36%。【结论】铵态氮处理果实香气最高,全硝态最低,高氮处理不利于‘鸭梨’果实香气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