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大荒是中国农垦的一座丰碑。2018年3月,当哈尔滨市红旗大街175号那块大理石墙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几个大字换成"北大荒集团"的时候,不少人眼里含着泪水。这里有不舍的泪水,也有不甘的泪水,更有壮行的泪水。第一代北大荒人不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第二代北大荒人不甘心,这是一片人间天上难寻的土地,可为什么我们艰苦奋斗了几十年,却依然存在体制不顺、机  相似文献   

2.
正有这样一个地方,由数字组成它的名字,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劳作,它从千里荒野变成万亩粮仓。有这样一个地方,以父辈部队的番号命名,用他们的铮铮铁骨、一身热汗,创造黑土地新的辉煌。它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是被誉为"美丽八五二、神奇白桦林"的地方,是拥有"百万亩旱作农业第一场、建设北大荒军垦文化第一城"之称的地方——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  相似文献   

3.
永远的旗帜     
展现新中国现代化农业风采的大型三集电视文献纪录片《第一犁》,近日在中央一套节目黄金强档隆重播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作为黑龙江垦区北大荒人的第三代,观看这部纪录片时倍感亲切和自豪,对北大荒先辈们的崇高敬意油然而生。虽然我没有亲历第一代北大荒人与冰雪严寒作斗争的故事以及把莽莽荒原建成万顷良田的过程,但生在北大荒,长在北大荒,  相似文献   

4.
正我曾羡慕"官二代"的显赫身份,也曾羡慕"富二代"的优渥生活。今天,我要自豪地说,我的名字叫"垦二代",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垦三代"正在茁壮成长。爸爸曾经是个军人我的老家在山东省邹平县西董乡樊家村。爸爸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参军的,是华东野战军步兵97师291团的一名战士。1954年开进北大荒,成为第一支成建制开发北大荒的部队。爸爸和战友们一起创办了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前,王震将军来到了北大荒,在密山火车站发出"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的号召.从此,北大荒热土沸腾了,第一个军垦农场在黑龙江牡丹江农垦分局成立了.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艰苦创业,北大荒人在向国家贡献粮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还非常注重环境保护,让发展与保护同行.  相似文献   

6.
正5月11日-15日,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20余种、800余件北大荒文化产品集体亮相。本次文博会上,除集中展示推介的北大荒文化产品包括北大荒版画、葫芦烙画、葫芦巧雕、玉米皮粘贴画、芦苇粘贴画、剪纸等美术工艺作品外,还有北大荒皮雕、北红玛瑙玉石、根雕、北沉香雕刻艺术品和黑龙江江鱼旅游食品等展品,进一步丰富了北大荒文化产品的种类。  相似文献   

7.
张晶 《中国农垦》2021,(2):9-11
70多年来,几代北大荒人接力奋斗,披荆斩棘,打造出中华大粮仓,并创造了宝贵的北大荒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把北大荒定位为"国家战略",他指出,共和国把这里作为战略基地,把农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北大荒农垦在屯垦戍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  相似文献   

8.
20多年前,我们北大荒文联一行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在兵团文联举办的联欢晚会上,主持人为我们报了一个节目,点名让我和考察团的一位女同志合唱一个"北大荒啊,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这是很久以前在北大荒流传的一首民谣,在电影《老兵新传》中曾被作为插曲。尽管这个主持人并无恶意,但我还是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可能看过电影《老兵新传》,但他对北大荒的印象还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于是,我立即予以更正:"我们唱一首《北大荒人的歌》。"  相似文献   

9.
贾宏图 《中国农垦》2010,(10):40-47
长篇报告文学《仰视你,北大荒》,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贾宏图的新著。该文讲述了三代北大荒人献身黑土地的感人故事,讴歌了60多年来北大荒天翻地覆的变化,向读者昭示了北大荒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一个缩影,更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开阔的视野和对历史材料的准确把握,将众多人物和他们与北大荒的故事串联起来,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为北大荒人谱写了一曲由荒凉变辉煌的人间赞歌。《仰视你,北大荒》用真切到毫端、确凿到细节的事实依据,生动阐释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和"爱国、奉献、创新、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彰显了民族精神,这正是在新时期推进包括农垦在内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凝聚、传承和弘扬的思想力量。《仰视你,北大荒》全文约4万字。人民日报在9月3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该文的节略版,迅速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本刊现分期连载完整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张昱 《现代农业研究》2019,(10):148-150
从荒芜辽阔的“北大荒”建设成现代农业领域航母的“中国饭碗”,是北大荒精神铸就了 这样的大荒奇迹。三代北大荒人孕育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 神集中展现了最强烈的时代活力和生命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 展艰苦创业、努力拼搏。如今,面对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北大荒人与时俱进,深化垦区集团化、农 场企业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 形成我国农业领域的航母。血与火铸就的北大荒精神历久弥新,其时代内涵一直不断更新,鼓  相似文献   

11.
正"北大荒"商标的注册至今不过30年,可"北大荒"这个词的来历,却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北大荒"一词广为流传,是在1958年以后。当年话剧《北大荒人》在北京演出,引起轰动。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指示:"要拍成电影,一部电影全国都能看到!"1963年春节,影片《北大荒人》在京举行首映式,并陆续在全国公映。从此,黑土地上的人们有了一个风靡全国的称号——"北大荒人",这个称号延续至今。后来,毛泽东主席给响应中央号召参加北大荒开发建设的中央警卫团文工队队员李艾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问候北大荒的同志  相似文献   

12.
要盆,尿盆     
正父亲今年86岁,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饮酒,特别是对北大荒酒情有独钟。下面这个故事是他亲口给我讲的。那天,父亲和连队几个小伙子帮邻居张大娘盖土坯房。干完活后,张大娘拿来一瓶60度的北大荒酒犒劳大家。父亲图省事,随手在窗台上拿了个半新不旧的铝盆说:"今天我就用它装酒了。"大娘的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土生土长的第三代北大荒人,我的根在这里,心也在这里。2015年的毕业季,我来到普阳农场党委宣传部工作,迄今正好两年。初来乍到,由于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我的任务是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单位领导并没有给我安排具体的新闻采访工作。于是我购买了大  相似文献   

14.
<正>走出大学校门已10个年头,我的青春10年和家乡二九○农场紧紧绑在了一起,作为第三代农垦人,选择留在北大荒无怨无悔。我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见证、记录了农场的快速发展变化。其中,让我永生难忘的是2013年那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那一年,农场境内的黑龙江、松花江水位持  相似文献   

15.
周济 《中国农垦》2005,(4):66-69
北大荒从燃起第一堆荒火开始,不仅为世人瞩目,更值得骄傲的是,得到了共和国几代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英明决策。如春风化雨,似涓涓细流,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融入了北大荒人的血脉之中,鼓舞和激励着北大荒人的创业发展之路。由荒蛮之地变成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这一历程,被几代领导者们形象地称之为——  相似文献   

16.
北大荒往北     
正北大荒往北/离开了我的故乡/过咫尺走天涯/我与家隔江相望北大荒往北/承载着我的梦想/历艰辛拓荒野/我挺起大荒脊梁北大荒往北/锻造着我的刚强/跨国界再创业/我书写时代辉煌……这是一首新时代北大荒人的歌,是一群志士奋斗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亲人的歌,是他们在恶劣环境下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用无私无畏的壮举抒发壮志情怀的歌。北大荒往北,是俄罗斯。偶然的一次对外文化  相似文献   

17.
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在茫茫荒原上铸就的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是百万北大荒人共同创造的巨大精神财富。北大荒精神从无到有,经过60余年的不断发展,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及丰富的内涵。随着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现实的需要,时代又赋予了北大荒精神新的内涵。在新时代践行和弘扬北大荒精神,对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初春的北大荒,春寒料峭。新冠肺炎疫情当前,英雄的北大荒人,凭借着北大荒精神、北大荒速度、北大荒科技,在千里沃野上打响了抗疫情、保供给、备春耕"三大战役"。北大荒精神决胜抗疫阻击战2020年2月6日,胡冀伟安静地睡去了。胡冀伟是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纪委书记。在这抗疫特殊时期,他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带病奔波在疫情防控路上。直到生命最后一天,病情加重才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相似文献   

19.
我是地地道道的北大荒人,从小出生在巨浪牧场,我的爷爷是个“老垦荒”,我们已有三代人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说她神奇,是因为她有四大特点:天气冷、心肠热、嘴里酸、心里甜。天气冷“冷”是北大荒最显著特点,零下三四十度是家常便饭。所有初来北大荒的人第一印象就是冷。  相似文献   

20.
马德全 《中国农垦》2012,(11):13-17
黑龙江垦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紧紧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艰苦奋斗,已累计生产粮食5275亿斤,交售商品粮4056亿斤,成为稳固、可靠的"中华大粮仓"。特别是2011年,垦区克服了自然与市场的双重影响,农业生产实现"八连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