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应用AMMI模型对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MMI模型对贵州省2009年粳稻区域试验参试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MMI模型在分析基因型与环造互作时优于多元回归和相关分析,AMMI模型中的极显著和显著分别解释了产量、生育期、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的93.6%、82.1%、92.6%、88.3%、92.0%的互作平方和。AMMI模型品种稳定性参数Di可量化分析主要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对交互作用达显著和极显著的5个性状稳定性Di值的分析表明,基因型和环境的变化对产量、生育期、千粒重影响较大,对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龙岩市杂交晚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龙岩市1996~2007年连续12年在新罗、长汀、连城、上杭、武平和漳平6个不同生态条件的杂交晚稻联合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应用AMMI模型和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产量、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G×E)效应对考察的9个性状影响较大.其中,以基因型效应为主的性状为零;以环境效应为主的有产量、株高、有效穗、生育期、穗长和穗总粒数;以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为主的有结实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生育期、千粒重、有效穗和穗长稳定性好;其次为结实率和株高;第三为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最差为产量,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龙岩市1997-2002年连续6年在新罗、长汀、连城、上杭、武平和漳平6个不同生态条件的杂交早稻联合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应用AMMI模型和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产量、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结果表明,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对考察的9个性状影响较大.其中,株高以基因型效应为主,产量、穗长、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以环境效应为主,生育期、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以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为主.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和产量的稳定性在多数年份都是最低的,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大;千粒重、穗长、生育期和有效穗则相对稳定,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小.今后选育、引种和利用适合龙岩市杂交早稻品种时,需考虑性状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才可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AMMI模型对5个绵阳小麦新品系的生育期、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成穗率、千粒重和产量等7个主要性状在四川不同试点的表现及其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以期评选出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和适应性好的优良小麦新品系。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于产量性状则表现为环境>基因型×环境>基因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1.9%、12.3%和5.8%;各基因型在7个试点中产量最高的是MY1227-185(6093kg/hm2)和ML2652(6082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川麦107(5202kg/hm2);品种稳定性最高(Di≤0.42)的是ML2652、ML1131-95和MY1227-185,其次是ML1403-84(Di=0.45)和MY68942(Di=0.75),稳定性均优于对照(Di=0.85)。综合考虑各性状表现、稳定性和产量等因素,MY1227-185和ML2652丰产性和品种稳定性最优,可大面积推广以提高四川冬麦区产量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杂交中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建省2006~2010年连续5年10个不同生态条件的杂交中稻联合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应用AMMI模型和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以基因型效应为主的有千粒重,以环境效应为主的有生育期、产量、穗长、株高、穗实粒数,以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为主的有有效穗;千粒重、穗长、有效穗性状的稳定性好,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小,其次为生育期和株高,第三为穗实粒数,最差的为产量,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大,因此选育、引种和利用适合福建省杂交中稻品种时,需考虑性状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才可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水稻育种效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14个水稻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穗长和每穗总粒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整精米率和胶稠度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穗长和每穗总粒数与稻米胶稠度和整精米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所以,可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长和每穗总粒数作为选育高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水稻新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8个三系不育系与8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配成的组合为材料,从产量性状上对所配成的38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杂种F1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在所考查的10个性状中尤以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株高和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且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多穗、大穗均可作为籼型杂交水稻育种的方向,但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性状的提高,而应同时综合考虑其他性状的表现,优化穗粒结构,才能获得产量的最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稻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 供科学依据,将黑龙江省垦区6个水稻品种(系) 种植在6个不同生态点,利用AMMI 模型对水 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每穴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 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 明:基因型(G)×环境(E)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显;本试验中的各水稻品 种(系)在不同地点种植,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稳定性存在差异,垦稻08-924产量最稳定 ;850农场和军川农场较适合水稻进行区试试验;二次枝梗数和穗长除与结实率、产量相关 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除与穗数达显著正相关外, 与其它性状均未达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筛选适应低纬高原地区的云南省玉溪市具备高稳定性和强适应性的菜品。【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玉溪市目前应用并参加2015年山地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AMMI模型在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时优于多元回归和相关分析,AMMI模型中的极显著和显著分别解释了全生育期、单位面积有效株和角粒数三个性状99.66%、98.81%和98.83%的互作平方和;对交互作用达显著和极显著的4个性状稳定性D_i值的分析表明,基因型和环境的变化对产量和角粒数影响较大,对单位面积有效株和全生育期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在冬季有效积温较低而降雨量相对较大的年份,应主推‘云花油早熟1号’、‘花油6号’、‘花油7号’和‘花油5号’等具高稳产性和强适应性的优质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川农16产量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AMMI模型对2001年和2002年国家小麦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农16稳定性和丰产性好,适应性广。采用逐步回归法获得川农16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415 2685+16 0237x1+7 9396x4+8 0625x5-1 4065x6。结合偏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川农16是典型的穗数型品种。其有效穗对产量贡献最大,千粒重和穗粒数次之。有效穗与千粒重易协调,而与穗粒数协调较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饲草型小黑麦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问题.[方法]应用AMMI模型对冬性饲草型小黑麦区域试验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稳定性参数Di(j)和双标图对鲜、干草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分析.[结果]参试品系在各试点上总体适应性表现较强,6个参试品系中WH07 -2鲜草产量上表现出既高产又稳产,适宜于作为刈割青贮品种.[结论]AMMI模型是分析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的有效方法,应用此方法对饲草型小黑麦区域试验品种(系)进行评价会更加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索杂交稻‘天优华占’作为华南早稻、中稻、晚稻不同稻作类型栽培的产量结构特征。根据‘天优华占’参加华南早稻、中稻、晚稻区域试验的产量构成调查结果,对3 种稻作进行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天优华占’作为华南早稻栽培,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5.7%,每公顷穗数为22.7%,结实率为11.3%,千粒重为4.1%;(2)作为中稻栽培,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3.4%,每公顷穗数为45.0%,结实率为6.7%,千粒重为1.2%;(3)作为晚稻栽培,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4.1%,每公顷穗数为16.8%,结实率为29.4%,千粒重为3.7%。可见,‘天优华占’作华南早稻栽培高产的关键是培育大穗;作中稻栽培高产的关键是培育足穗大穗;作晚稻栽培高产的关键是培育大穗和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杂交稻‘Ⅱ优1259’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构,根据其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稻区域试验的结果,分析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Ⅱ优1259’高产、适应性广,在福建省感稻瘟病,在长江中下游高感稻瘟病,在海南省抗苗瘟,轻感穗颈瘟。产量结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7.1%,每公顷穗数为19.7%,结实率为13.5%,千粒重为7.4%。每公顷穗数和每穗粒数对每公顷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为26.3%和71.8%。每公顷总粒数对库容量的贡献率为95.2%,千粒重的贡献率为4.2%。库容量对稻谷产量的贡献率86.3%,结实率的贡献率为13.1%。‘Ⅱ优1259’高产的关键是稳定穗数培育大穗,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粒数,扩大库容量。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香稻种质资源与骨干亲本材料各农艺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为香型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优质资源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对40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香稻种质资源、26份恢复系材料和22份保持系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相关分析中,香稻种质资源的单株有效穗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7 2**),恢复系材料的单株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32 5**,0.509 1**,0.707 3**),保持系材料的生育期、剑叶宽、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1 6**,0.711 7**,0.563 2**,0.684 2**)。2)偏相关分析中,香稻资源的单株有效穗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偏相关(r=0.998 9**,0.639 5**),恢复系的单株有效穗、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r=0.810 0**,0.520 2**,0.7292**),保持系的单株有效穗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r=0.863 8**,0.594 5**)。3)通径分析中,香稻资源和恢复系材料农艺性状中的单株有效穗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而保持系材料的单株产量受穗实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6.
超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及其选育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三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10个杂交中籼组合的每公顷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穗数。在保持现有组合的穗数、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每穗实粒数是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认为超级水稻的主要形态特征应该是“中秆、多蘖、大穗”,选育仍以杂种优势的“三型”理论来指导。通过杂交水稻两系、三系和化杀等途径来实现超级水稻的选育。  相似文献   

17.
绵阳26号小麦丰产稳产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AMMI模型对绵阳26号小麦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并且具有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等特性。其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穗、粒、重自身水平高,二是源、流、库协调,三是具有良好的冠层结构。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和有效穗对绵阳26号的产量贡献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