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如今,九寨沟成了中国最热门的旅游胜地和最"吸金"景区之一,成了上市公司和无数商人、创业者的淘金地。但林业工人们依旧领着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不及当地城里人平均收入的一半半个世纪前,来自20多个省份、8个民族的数千名林业工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经济建设,进入人迹罕至、海拔2000~4000米的九寨沟深山老林,搭起帐篷,埋灶做饭,砍树、造林、抚育。20世纪70年代末,这片风景区被移交给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随后,林  相似文献   

2.
九寨沟是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我国旅游开发比较成功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其 20多年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全国同类地区的借鉴。本文通过对九寨沟的实地考察,总结出了九寨沟在开发、经营和管理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廖宁 《乡村科技》2019,(4):116-117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但要合理开发利用珍贵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应严格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但是,九寨沟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复杂的地质结构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其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破坏,尤其是在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监督检查工作,对受到地震破坏的生态资源实施人工干预,做好生态修复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九寨沟生态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作用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九寨沟保护区的基本特点和重要价值,分析了其有效管理的成就,并对其有效管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8月8日夜和8月9日晨,四川九寨沟和新疆精河接连发生7.0级和6.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第一时间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要求相关司局及时联系四川、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陕西、甘肃等相邻省份农业部门,尽快调度当地受灾情况,安排灾后动物防疫等兽医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6.
枯树不死     
听别人说,九寨沟风景如画。2005年的深秋时节,我有幸随团到九寨沟一游,果然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柠檬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分别建立了土壤、气温等评价因子对柠檬生态气候适宜度的隶属函数,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对各因子的权重进行了分配,构建一个二级层次结构的评价模型。通过评价模型可定量化计算出柠檬在连平县各镇生态气候适宜度,并对生态气候适宜度进行区划。研究结果填补了当地柠檬生态气候适宜性模糊评价的空白,为当地柠檬引种、建园、产量及品质预测、气象灾害损失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灾后重建城镇人居环境情况,以汶川县水磨镇为例,研究灾后重建小镇当地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当地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得出目前居民除了对自然生态环境较为满意以外,其他方面满意度均为一般,根据评价结果对城镇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7、1997和2005年3个时期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并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3个时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类型矢量图和属性数据库,选取基质比例、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率和斑块密度变化率等指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1987—1997年及1998—2005年两个时段的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基质,且比例有所提高,处于稳定状态。林地和裸岩石砾地斑块稳定性最高,灌木林地和水域次之,草地稳定性较低;耕地与建设用地稳定性最低,这与1998年以来保护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密切相关。草地斑块的稳定性对保护区的景观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应对中小尺度的斑块予以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许多区域都存在的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选取甘肃省民乐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态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当地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居于一般水平。同时该评价结果也验证了模糊可变评价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邓海明  刘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41-11742,11824
根据阿坝州高原所辖13个气象站(九寨沟、松潘、金川、小金、马尔康、黑水、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茂县、理县)的气候资料,计算出各站点旅游旺季与旅游活动有关的温湿指数、风寒指数、避暑指数和旅游舒适度指数。分析评价阿坝州高原地区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从而了解阿坝州地区气候条件在旅游业发展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阿坝州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地开展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参与模式的设计是发展的关键。首先回顾了关于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现状,分析了社区参与目的地旅游管理的不同模式。分析对比了马达加斯加的马索拉国家公园和我国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模式。最后,从阶段社区参与模式、居民利益分配和社区居民教育机制等方面为我国即将建立的国家公园提出社区参与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倩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3):190-193
选取了四川省九寨沟景区内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与线性回归2种方法,对地震后自然旅游地社区居民满意度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旅游地社区的危机管理与规划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主要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内涵、内容进行详细剖析,并对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关系作出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与阐述;结合分析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乡土文化视角看待如何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并明确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最后针对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资源,通过主题定位分类、内容挖掘、项目开发,明确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内涵结合发展,以及乡土文化兴旅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提出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旅游可持续压力表模型对张家界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发展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张家界地区自然环境对这种发展模式的支持是可持续的,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受人文系统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李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65-666,669
通过对河南省万仙山风景区内南坪、郭亮、水磨3个村落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比较研究,发现景区内旅游参与程度高的村落对旅游经济、社会积极影响感知较为强烈,对当地发展旅游业也持积极支持态度;反之,旅游参与程度不高的村落由于承担了旅游业发展的大量社会成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对旅游经济、社会积极影响感知微弱,对当地发展旅游业表现出不支持或漠然的态度。对环境消极影响的感知则表现为旅游参与程度越低的村落越强烈。发挥政府干预作用,降低旅游企业社会成本,对社会成本的分担者予以一定的补偿,是促使目的地社区居民积极支持旅游业,实现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产业兴旺才能更好的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诸城市茶产业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同时凭借相关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诸城市开始积极发展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依托优质的绿茶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茶旅融合项目,在茶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茶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品牌营销推广力度不强、茶旅融合项目缺乏本地特色、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保障诸城茶旅融合项目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农业旅游与当地社区参与的脱节已成为制约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农业旅游与社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的分析,认为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十分必要,并从旅游社区的各个子系统入手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31个省份政府治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宏观数据和CFPS农户家庭收入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的发展无助于农户收入的提高,大部分旅游业利润被农户以外的旅游企业和其他组织获取,而旅游业发展导致的生态成本却由当地农户承担;政府的有效治理有助于农户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多利润;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改变农户生计模式,才能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政府应积极提高治理水平,增强农户的旅游参与度,引导农户调整生计模式,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农户收入中的比重,才能切实通过旅游发展助力农户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20.
茶旅融合是茶业和旅游业相互发展的新模式,安徽石台县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黄山)抓住发展契机,立足当地旅游资源优势,结合企业自身特征,走出一条以“旅”为引流载体,通过转化,最终实现茶产品的销售的茶旅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