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婷  柴元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1-10251,10259
[目的]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小麦面团色泽性状的改良和优势区域种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宿州和涡阳地区种植面粉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差别较大的13个小麦主栽品种(系),研究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面粉PPO活性的影响。[结果]宿州地区安农0236的面粉PPO活性最高,而涡阳地区皖协2691的面粉PPO活性最低。在同一地区,基因型及其互作对小麦面粉PPO活性都有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的PPO活性均大于互作的PPO活性。小麦面粉PPO活性的品种与试点互作效应十分明显,不同试点、不同品种(系)的PPO活性差异显著。[结论]研究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对小麦品质遗传改良和优质小麦的区域化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取西藏主要小麦品种和内地优质小麦品种,分别在西藏和杨凌进行冬播和春播,收获后测定并分析其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结果表明相同环境下,西藏品种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值均低于内地品种,但在两种种植环境下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变化表现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其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总趋势是西藏点蛋白质含量和谷/醇均比值低于杨凌点,且西藏品种和内地品种及冬小麦和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在两地间的变化都不同;不同类型品种在两地种植,其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差异不同,其中冬型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品种在两地的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3.
8个小麦品种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个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比较,发现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有很大差异,同一个小麦品种进行冬灌将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同一品种不同穗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穗端大于穗中,品质育种应当注意源库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4.
南阳彩色小麦及其土壤中微量硒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南阳彩色小麦及其土壤中微量硒的相关性,采用国标法测定郑州、焦作和巩义地区种植的彩麦、普通小麦及其生长土壤中的硒含量,并探讨了样品的最佳消解条件和测定条件。测定样品硒的加标回收率为97.02%~106.34%,检出限为0.150ng/mL。小麦硒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6.4%(n=5),土壤硒的RSD<0.5%。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中硒的含量与品种存在着密切关系,在土壤中硒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的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南阳彩麦中硒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紫麦中硒含量最高,硬质紫麦其次,蓝麦中硒含量最低。而同一品种小麦在不同地区种植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皖北地区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好的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皖北地区65个小麦栽培品种(系),对这些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千粒重以及面团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比较各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小麦加工品质性状方面,各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范围;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除了峰值高度)呈显著或极显著地正相关,而千粒重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呈负相关(除了峰值高度)。[结论]在小麦育种早代,可以通过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改良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6.
<正>以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为目的的优质小麦生产,是当前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小麦籽粒品质既受品种的遗传控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麦籽粒特征特性是品种和环境条件的综合表现。同一优质小麦品种,不同地点来源的品质差异很明显,这说明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有较大影响。选择合适的生  相似文献   

7.
用生理法测定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的种子活力,并探索种子活力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试验表明,种子活力强度决定于基因型,但又随环境因素而变化。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种子活力,同一品种也因不同的环境条件而形成活力不同的种子。种子活力的遗传力较高,选用高活力的品种杂交,可以从遗传基础上提高种子活力,选育成高活力的新品种。小麦种子活力高,田间出苗和成苗率也高。种子的容重、千粒重和体积与品种活力的相关性不显著,而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则与活力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小麦蛋白质测定方法,总结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本试验用凯氏定氮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分别对9个小麦品种籽粒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3种方法都能测定出各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在95%置信区间,凯氏定氮法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值与常年平均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3者测定结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不同类型小麦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5年度河南省征集的地方小麦新品种为材料,划分不同粒质、不同习性,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和国标法进行品质测定,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近红外小麦品质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测定结果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差、标准误和变异系数最小,湿面筋和沉降值的标准差和标准误均较大;两样本配对t检验表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的测定结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湿面筋含量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不同粒质小麦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比较分析,基本趋势是随着角质程度的增大,近红外品质测定准确性下降,差异增大;不同生长习性小麦品种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比较表明:偏冬性和偏春性品种标准差、标准误和变异系数较大,而半冬性品种测定结果标准差、标准误和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综上所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蛋白质含量上的测定结果准确性较高,能够直接作为该性状的准确结果参考利用;不同粒质、不同习性小麦的湿面筋含量近红外测定结果须根据不同分类进行相应评判、校正,结果仅能作参考;沉降值测定结果经比较准确性最差,因此仅能在有对照参与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被测定材料品质性状的大致级别.  相似文献   

10.
三种小麦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玉梅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33-2535
为比较不同小麦蛋白质测定方法,总结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该试验用凯氏定氮法、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分别对14个小麦品种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方法都能测定出各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在95%置信区间,凯氏定氮法和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法测定值与常年平均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三者测定结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间籽粒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分析了它们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Zeleny沉降值表现及4项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硬度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也分别与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间相关不显著。将被测品种按面筋强度分为强、中、中下和弱4个等级,不同的等级中,各性状的相关性又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此外,各品种小麦硬度的变幅是7 5%~81 4%,变异系数为33 71%;蛋白质含量的变幅是9 9%~16 9%,变异系数为9 39%;湿面筋含量的变幅是3 6%~93 2%,变异系数为62 28%;沉降值的变幅是16 5~51 7ml,变异系数为27 93%。这些品种中多数为硬质麦,蛋白质含量中等,湿面筋含量较高,但也有部分材料湿面筋含量非常低,沉降值中等偏低。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小麦的遗传背景、提升小麦的品质,以来自于以色列Hermon地区的110个野生二粒小麦和2份国外栽培小麦为供试材料,并测定其农艺性状和籽粒多组分营养成分,以发掘新的基因资源。结果发现,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籽粒蛋白质、植酸、氨基酸、总酚和农艺性状指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网络相关性分析显示,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在籽粒营养性状间都呈现出较多的正相关,但是野生二粒小麦籽粒营养性状与农艺性状多呈现负相关。对两年环境中野生二粒小麦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组分营养含量的筛选中,发现基因型HP1籽粒氮素营养表现出极低值。同时,基因型HP143籽粒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表现出较高值。通过对两个环境下小麦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基因型HP143存在明显的分离,且HP143籽粒多组分营养性状的含量都较高。筛选到的小麦籽粒各组分含量极端的基因型个体,将为今后小麦遗传与育种研究提供有效的基因材料。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为改良小麦品种提供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品种和种植环境对软质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8个软质小麦品种于2000--2001年分别种植在合肥和宿州,分析碱性水保持力(AWRC)、SDS沉降值、膨胀势、直链淀粉相对含量、PPO活性等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品种间AWRC、SDS沉降值和直链淀粉相对含量差异极显著,膨胀势间差异显著,PPO活性差异不显著;地点间AWRC、PPO活性、直链淀粉相对含量差异极显著,SDS沉降值、膨胀势差异不显著。两试点间AWRC、SDS沉降值的品种差异较一致,其次是直链淀粉相对含量。AWRC和直链淀粉相对含量既受品种差别的影响又受环境的影响;SDS沉降值和麦粉膨胀势主要受品种的影响,而PPO活性主要受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扬麦系列品种的品质特性并进行品质聚类,明确扬麦各品种品质类型,为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和品质育种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和系谱分析提出简单实用的品质选择指标和亲本选配原则。 【方法】 以扬麦24个品种为材料,于2015—2017年连续2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统一田间种植管理。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粉质仪参数和快速黏度仪参数等品质指标。【结果】 扬麦品种硬度变幅为13.48—62.12,可以明显地分成硬麦和软麦2种类型,硬麦大于54,软麦小于32;沉淀值为6.33—13.75 mL;蛋白质含量为12.60%—14.61%,湿面筋含量为29.74%—38.13%,面筋指数为38.86%—82.83%;水溶剂保持力为54.69%—78.56%,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为71.40%—107.73%,蔗糖溶剂保持力为95.66%—127.27%;粉质仪吸水率为54.77%—67.40%,形成时间1.23—8.83 min,稳定时间2.20—13.17 min;峰值黏度高,多数品种峰值黏度3 000 cP左右,糊化温度61.57—64.75℃。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品种籽粒硬度、沉淀值、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和面团吸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差异,扬麦1号、扬麦6号和扬麦17相对较高;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扬麦2号最长,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扬麦系列品种品质可分成2种类型,与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扬麦系列品种多数为弱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较低;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为中强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高;扬麦品种峰值黏度高,糊化温度低。硬度可以作为品质育种简单实用的选择指标,弱筋小麦和中强筋小麦品质育种亲本中必须有相应品质类型材料。  相似文献   

15.
华南地区不同播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华南地区不同播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5个不同的小麦品种,分析其在5个不同播期下的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品种92R293 6VS/6AL易位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表现最高,分别达13.71%、38.93%、50.33ml,与其他品种相应的指标表现有显著性差异;在5个试验播期安排中,随着播期的推后,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表现为逐渐提高,其中,在12月5日播种的品种92R2936VS/6AL易位和311-白皮的品质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了解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品质的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为改善小麦品质探索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淮冬麦区部分区域小麦品种构成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定点农户调查和田间采样分析,了解黄淮麦区主产区小麦生产的品种构成及小麦品质性状,为小麦品种选育和食品加工业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夏收时在陕西、河南、河北3省所属9个地市、27个县区、81个乡镇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3份;2009年夏收时在同一区域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2份。统计小麦品种构成,分析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黄淮麦区调查区域小麦主栽品种数量较多(86个小麦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种植比例较低(19.8%)。小麦籽粒千粒重(39.5g)、容重(787 g•L-1)、蛋白质含量(14.0%)较高,籽粒硬度大(56%),但沉淀值较低(26.7 mL);除沉淀值和粉质参数外,其它品质性状年际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查地区生产的小麦属硬质、高蛋白质、中强筋产品;该区域具有生产高筋、强筋小麦的潜在优势。政府部门应加强稳产、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推广,以提高小麦商品粮的质量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区食品加工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品质与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小麦品质与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探讨适合生产挤压膨化食品的小麦品质特性。【方法】16个小麦品种经实验型双螺杆挤压机在相同参数条件下挤压得到膨化型小麦粉产品,分析小麦品种品质、挤压膨化产品理化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品种小麦的品质特性和相应挤压膨化产品的理化特性之间均有较大差异;挤压膨化产品的色差与千粒重、面粉白度、弱化度,吸水性指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水溶性指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拉伸长度,糊化度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色差与籽粒硬度、降落数值,吸水性指数与容重,水溶性指数与面筋指数、5cm拉伸阻力,产品硬度与籽粒硬度、面粉白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所选的16个小麦品种中,泰农18、济麦22、青丰1号、青农2号、烟农23和鲁麦21更适合制作挤压膨化食品。【结论】小麦品质指标中千粒重、容重、籽粒硬度、面粉白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降落数值、形成时间、弱化度、拉伸长度和5 cm拉伸阻力对挤压膨化产品的理化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具有高千粒重、容重、面筋指数、弱化度、5 cm拉伸阻力和低籽粒硬度、面粉白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形成时间和拉伸长度的小麦品种或原料较适合生产挤压膨化食品。  相似文献   

19.
肥料运筹对不同熟期品种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不同熟期的油菜品种采用2种肥料运筹模式进行种植,研究其对不同熟期油菜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的产量、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中熟品种华油杂62和华油杂9号的产量较高;早熟品种青杂7号的产量较低,其单株角果数明显比中熟品种少,但千粒重高。在品质方面,对同一品种,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有所增加,含油量有所降低;同一氮素水平下,不同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别,青杂7号的含油量较华油杂9号和华油杂62高,华油杂9号与华油杂62的含油量无明显差别。不同氮素水平对同一品种的芥酸含量无明显影响,在同一氮素水平下,华油杂62的芥酸含量最高,华油杂9号次之,青杂7号最低;硫甙的变化趋势和芥酸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