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态振兴是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相互融合的交汇点,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数字技术对乡村环境治理、乡村生态资源、乡村生态产业、乡村生态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赋能过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数字监管模式缺失、信息化数字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应通过完善农村信息基础配套设施、搭建生态管理云平台、建立乡村生态数字人才支撑、推动生态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风险治理智能化等措施,将数字技术与乡村生态振兴深度融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促进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从而协调推进数字技术与社会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新村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红岩村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为瑶民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发展西部循环经济重要性、信息化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和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相关文件资料,针对西部的特点从信息化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方法,为西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20,(4):220-2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逐步形成,生态文明被提升到了历史新高度。农村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并以辽宁省法库县某镇为例,构建了辽宁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框架,最后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视角下冯贝堡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九大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贵州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工业是又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生态工业的发展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促进贵州省实现循环经济,对贵州省生态工业的发展思路做出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闫永  刘志峰  韩玉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17-9718
生态农庄是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生态农业经济。运用循环经济理论,阐述了生态农庄的定义及特点、经营模式、创新之处,以及我国农村发展生态农庄的有利条件。得出生态农庄是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典范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走一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和谐的新型工业化、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国外实践经验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旨在探寻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在福建省9个地市及11个县市区现场调研,将各式各样的生态农业模式,梳理归纳为:(1)丘陵山地农林复合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2)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3)东南沿海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循环经济模式;(4)畜(禽)-生物垫料-有机肥(种植业)模式;(5)农田秸秆菌业循环农业模式;(6)林下经济开发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7)水田高优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8)沿海低湿地立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9)生态茶园循环经济模式;(10)生态立体养殖循环经济模式;(11)家庭休闲农场促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模式;(12)亚热带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为能促进这些模式在福建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建兰  林诗文  刘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33-2636,2722
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及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阐述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导入生态农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2点必要性:一是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形势的需要;二是为了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研究了生态农林业循环经济的具体特性、现有基础及面临的阻力。介绍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导入生态农林业循环经济模式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探讨了构建生态农林业循环发展模式所需要的支撑体系,包括完善的政府职能和监管机制、营销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生态农林业循环经济市场体系和人力资源等。以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为例,分析了华坪县创建的"919"生态农林业循环经济模式及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0.
胥献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222-5224
循环经济是人类新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的集中体现,溯其源流,审其外延,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分析,认为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伦理经济,同时指出了作为生态伦理规范的循环经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建省面临资源不足等制约农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存在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生态、政策环境等优势。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自然生态、政策环境等优势与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农业的特点,从产业结构、价格财税、宣传教育、生态文化、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着规划欠科学,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循环经济是遵循生态学规律,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在小城镇建设中应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定位,努力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小城镇自身为中心的开放式的大循环体系,促进小城镇的合理布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济南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济南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如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夯实农业信息化发展基础;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以促进济南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计算了2014年威县各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并以生态足迹度作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判定依据,对其进行客观、科学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威县的人均生态足迹是1.001 5 hm~2/人,人均承载力是0.303 1hm~2/人,最终人均生态赤字为0.698 4 hm~2/人,赤字的主要原因是耕地、化石燃料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其次,威县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生态足迹度测度结果(EFD)为3.3,表明威县的循环经济处于劣性循环阶段,对于威县发展农牧结合循环经济而言,如何在满足现有水平的消费需求情况下保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再论发展生态农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现代常规农业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可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生态农业来加以解决。文章介绍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以及当前实施生态农业所存在的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先进适用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等问题,并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环境质量的普查与评价,依法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增加投入,加大对发展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生态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构建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长远目标的要求.本文从农业信息化内涵入手,综合考虑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和信息化要为农村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本着科学性、全面性、典型性、互补性、可比性、动态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应用水平、主体水平、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以及农业信息化政策环境等6个方面筛选了24个指标,初步建立了能够客观衡量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农业经济效益、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社会保障角度,分析了当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现实中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综合经济发展、环境支撑、资源承载、科技提升和社会保障5方面,建立了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评价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全省及各地市近20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经历了较差、中等、较高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从1994年的0.3526增长至2012年的0.6616;2012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各准则层障碍度降序依次为社会保障力、环境支撑力、科技提升力、经济发展力、资源承载力;2012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最高的是唐山市,最差的是秦皇岛市.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并兼顾新农村建设提出促进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郭军权  杨治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74-11675
随着陕北地璋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产生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水待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石油企业实行清洁生产、不断更新开采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知识经济时期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概况,并论述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新形式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