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江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4):360-362
以元江县磨房河水库库区植被恢复为对象,分析了库区植被恢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区、实施工程造林及搬迁库区人口等措施,库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89.2%,森林土壤的涵水能力大大加强,库区泥沙淤积明显减少,取得一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针对当前库区植被恢复所面临的投资大、见效慢、经济与生态不相协调、造林树种单一等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库区综合开发工作,重视乡土树种的利用,大力推广造林新技术,以促进库区植被恢复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前最为迫切的重点问题落到了对森林植被资源的重点保护和恢复问题上,国家在对于森林植被的保护方面也在通过政策的实施来加强植被的保护力度,并通过对森林植被被恢复所需要恢复植被的措施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本文也将从如何对森林植被恢复的途径和策略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利用ArcView 3.3对鄂西三峡库区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和遥感判读样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了森林资源分布图、林龄结构分布图、郁闭度分布图等系列森林景观图,为研究该区域内的树种结构、径级结构、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等森林资源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提供了可视化的基础。结果表明:①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类型较多,特有植物多,库区森林覆盖率为46.8%;②森林地理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二高山地区;③地带性植被落叶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严重,森林具有明显的次生性,灌木林和针叶林所占比重较大;④林种结构不合理,防护林、经济林比重小,用材林比重大,近成过熟林比重较小;⑤林龄结构方面,中幼龄比重较大;⑥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作者认为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 ,它是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重要理论基础 .就森林植被而言 ,它主要研究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因、特征、恢复可行性评价、恢复技术、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过程、恢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以及恢复理论 .其具体理论包括 :植被的发生与气候及气候的变迁耦合或生物的发生与环境耦合理论、植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理论、生态演替理论和作为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理论等 .从国内大量的生态恢复重建实践来看 ,森林植被的恢复重建研究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注重探讨森林植被退化的进化与历史决定因素、注意研究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在恢复中的生态学过程、重视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中的生物安全问题以及大尺度的森林植被恢复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5.
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除物种自我调节作用外,种群间相互作用以及群落与生态环境因子间相互关系决定着群落的发展进程.对森林植被恢复阶段森林群落结构、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述,同时总结了6种划分森林演替阶段的方法:(1)种间联结--最优分割法;(2)植被年龄;(3)生理组织特征;(4)遥感方法;(5)林分平均高和平均断面积;(6)林分特征因子法.最后对森林植被恢复研究进行展望,为植被恢复重建技术(包括植被恢复目标的确定、植被恢复的步骤与途径)及其采用的技术方法和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以往我国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作中存在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根据与森林生态恢复工程相关的自然与社会科学原理及工程技术方法,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系统集成的概念、技术流程和技术集成体系.技术流程包括:①森林退化的监测与诊断;②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的可行性分析;③集成规划与设计;④集成实施;⑤评估;⑥集成管理体系等.技术集成体系有:①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监测、诊断、发布与预测的集成技术;②不同层次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重构或重组集成技术;③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经济价值恢复的集成技术;④森林生态系统信息网络重构与延展的集成技术;⑤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管理的系统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7.
恢复和保护好森林植被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和主要任务。本文首先阐述了森林植被恢复和保护的重要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就森林植被恢复和保护的对策展开了探究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森林植被恢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当前河北省荒漠化和水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指出河北森林植被恢复的历史机遇,同时指出河北森林恢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论述森林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与水资源的关系、乔木与灌木的作用、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的关系、常规技术应用与新技术应用、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森林植被恢复的长期性与短期性关系和森林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仙岭风景名胜区冰灾受损森林植被恢复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仙岭风景名胜区受灾原因的初步分析,认为恢复重点是恢复森林植被,并提出了苏仙岭灾后森林植被恢复及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与GIS地震灾害后森林植被重建的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分析地震灾害对森林植被造成的破坏,指出森林植被灾后重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分析RS与GIS技术在地震灾害后森林植被重建中林区道路选址与区划、森林植被受害状况统计、生产恢复条件调查、林地适宜性评价与树种选择、森林植被空间优化配置及恢复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灾后森林植被的重建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小陇山林区金矿废弃地人工恢复植被和自然恢复植被为对象,采用样方法对草本层植物进行了调查,计算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草本层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金矿废弃地共出现草本植物17科44属52种,其中菊科15属21种,豆科5属6种,蔷薇科4属4种,伞形科4属4种,这4科植物适应能力强,总体表现为单属单种植物较多;2)群落中水蒿、牛尾蒿、紫花苜蓿、大火草重要值(IV)表现最高。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措施,均能形成植被,各群落物种Simpson指数(D)和Evenness均匀度指数(E)变化不大;3)不同恢复年限油松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R) 、Evenness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与油松林龄增长一致,表现在5 a时多样性指数随油松林龄增加而增大,10 a时随油松龄增加而减小;4)人工建植日本落叶松+刺槐和油松+云杉,能够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是金矿废弃地人工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为林区矿山废弃地植被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监测了南湾水库的水质现状及单因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湾水库水厂取水口水质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的要求,而入库河流水质则存在超标现象,危及饮用水源水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控制对策,以期为水库及入库河流的污染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景观不同尺度的植被特征中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物种均匀度,土壤特征中的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的相关关系和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尺度退耕地的植被指数小于流域尺度,但具有更大的变异性。两种尺度上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之间、物种多样性与物种均匀度之间均存在接近显著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与全N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区域尺度和流域尺度退耕地的植被特征与土壤养分含量具有不同的时空格局,但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可能受控于别的环境因素或干扰过程,导致了其植被特征与土壤养分特征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连春  翟明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83-16084
针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特殊立地及气候条件,指出该区植被恢复应遵循近自然原理、效益最大化、适地适树的原则,并提出了该区植被恢复的宏观模式,即构建生态型防护林、经济型防护林和景观型防护林。  相似文献   

15.
以植物群落的生态配置为切入点,运用生态学和植被学理论,在调查分析天津海河教育园现有植被重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快速构建功能稳定、景观独特、生态高效的绿化体系的建议。研究表明,以滨海地区乡土盐生植物为主,突出夏绿阔叶林特征,应是重建园区环境异质性绿化景观的主基调。该研究不仅为园区绿化体系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他地区盐渍化土壤绿化体系的重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观测森林植被的恢复程度首要和关键步骤.在系统分析和整合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包括物种丰富度、林分蓄积量、物种多样性、显著度、盖度、郁闭度及群落高度7个指标的林型尺度森林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指标权重.并在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样地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较客观地反映林型尺度的森林植被恢复程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