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及杂种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电泳技术分析了两个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F1及三系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杂种与不育系、恢复系的酶谱存在差异,杂种F1的酶谱兼有两亲本的特征酶带,为从遗传上证实F1存在杂种优势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还发现油菜酯酶同工酯酶谱与品种类型有密切关系。因此,选择适宜的生长时期,利用酯酶同工酶谱鉴定这两个组合的杂种及其纯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自杂交稻推广种植以来,种子部门普遍通过南繁来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这种方法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都不经济,因此,寻求一个更经济有效的鉴定办法,是当前发展杂交稻生产的迫切需要.本文介绍利用酯酶同工酶分析法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技术及其可行性.实验依据同工酶技术在水稻杂交优势与品种分类上利用已有不少文献报道.龚蓁蓁等运用酯酶同工酶分析高粱稻及其亲本,发现杂交子代中有与亲本异同的酶带.陆士伟等以酯酶同工酶E_3~S和E_3~F谱带作为杂交稻早期纯度测定的手段.易琼华等研究了酯酶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3.
张亚兵  孔令传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118-118,178
提取甘蓝型杂交油菜秦油2号和皖油9号及其亲本幼苗植株体内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酶谱组成。发现:秦油2号与其亲本间酯酶酶谱表现为互补型;皖油9号与其亲本间过氧化物酶酶谱表现为父本显性。因而可用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分别鉴定杂交油菜秦油2号和皖油9号种子中母本不育系含量。该方法在杂交油菜种子恢复度鉴定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7个结球甘蓝自交系以及由它们杂交组成(配合力测定采用半轮配法)的21个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分析与田间亲本配合力测定,探讨酶谱差异与杂交亲本配合力的关系.结果发现:杂交组合F1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有3种类型:一是出现双亲互补型酶带,并兼有双亲所没有的杂种酶带;二是只出现双亲互补型酶带;三是丢失双亲部分特征酶带.结合田间亲本配合力测定发现,第1种类型的亲本配合力高;第3种类型的亲本则配合力低.由此可见,结球甘蓝POD和EST同工酶与杂交亲本配合力有一定相关性,可为预测杂种优势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5.
侧重分析了安徽省杂交西瓜在制种和生产上面积较大6个组合如新澄,新红宝,郑杂五号,金种冠龙,皖杂一号和聚宝一号及其亲本种子幼苗体内的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组成情况和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6.
几种小麦族禾草及其杂种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及其属间杂种F1代和蒙古冰草、航道冰草及其种间杂种F1代、回交一代(BC1)的分蘖期叶片酯酶同工酶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野大麦的酯酶同工酶谱存在明显差异,验证了这两个属间种的关缘关系较远;杂种F1酯酶同工酯酶谱中出现了双亲的2条互补酶带和1条杂种特征带,并有明显偏母本的倾向。亲本蒙古冰草和航道冰草的酯酶同工酶谱了存在明显种间差异。杂种  相似文献   

7.
6个杏鲍菇菌株及其杂交子代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6个杏鲍菇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酶谱检测,分析了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并用聚类的方法对菌株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孢杂交育种,获得23个杂交组合,对杂交亲本和子代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比较,预测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的强弱。  相似文献   

8.
侧重分析了安徽省杂交西瓜在制种和生产上面积较大6个组合如新澄、新红宝、郑杂五号、金钟冠龙、皖杂一号和聚宝一号及其亲本种子幼苗体内的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组成情况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6个组合中,除金钟冠龙外,其他5个组合的父本间和母本间酯酶酶谱表现相似;但每个组合父、母本间均存在差异。2)6个组合的F1代杂交种酯酶酶谱表现为母本不完全显性。3)除郑杂五号外,其他5个组合的F1代杂交种过氧化物酶谱和其父、母本间表现相似。另讨论了用酯酶同工酶筛选亲本组配杂交种和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杂交菌株的同工酶标记与菌株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垂直平板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利用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PAGE表型的差异,对金针菇的杂交后代作了遗传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金针菇杂交亲本及其后代抽工酶箐型表现明显的多型性。4个杂交菌株的同工酶亲本有较明显的差异。2处生化(EST,PRO)标记在杂交菌株中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遗传互补性,并有新的酶带产生。结合同工酶酶谱和标记杂合位点数目对杂种优势可进行早期预测和栽培验证。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作物品种的选育主要是根据作物的株型、穗型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的。近年来,随着同工酶的研究,国内外不少从这方面开展遗传育种工作,这是育种方面从宏观到微观向分子水平发展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趋向。Schwartz 首先利用淀粉凝胶电泳,进行玉米杂交工作的研究,发现酯酶同工酶的迁移率明显不同,迁移率快的玉米自交系与迁移率慢的自交系杂交,杂种除具有两亲本的同工酶  相似文献   

11.
在25℃恒温条件下,对10个来源不同的白灵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及出菇早晚进行了比较,并对10个白灵菇菌株的菌丝体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白灵6、白灵9和白灵3菌株生长速度较快;经济性状较好的菌株是白灵3、白灵9、白灵6、白灵7、白灵10;产量较高的菌株是白灵3、白灵6、白灵10;出菇较早的是白灵3、白灵4、白灵10;各菌株在酶谱上有丰富的表达,且在Rf值0.160处都出现一条稳定一致的基本酶带,但在酶带数、Rf值及酶活性上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白灵菇在阿魏和小茴香两种不同的提取物培养基上的生长试验,初步研究和探讨了两种提取物培养基与常规PDA培养基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培养基均优于常规PDA培养基,对白灵菇母种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阿魏和小茴香提取物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小茴香比阿魏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二者对促进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浓度也不同,阿魏提取物培养基为1%~2%,小茴香提取物培养基为3%.  相似文献   

13.
几种伞形科蔬菜浸出液对白灵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丽  简在友  王鸿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00-4901
从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等方面,探讨了伞形科蔬菜小茴香、胡萝卜、芫荽浸出液对白灵菇菌株———K3种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伞形科蔬菜浸出液对白灵菇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小茴香、胡萝卜、芫荽浓度分别为203、001、00 g/L时对白灵菇K3生长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4.
几种伞形科中药浸出液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丽  简在友  李孝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99-5500
从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等方面,探讨了4种伞形科中药阿魏、防风、柴胡、前胡的浸出液对白灵菇K3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4种中药浸出液都能促进白灵菇菌丝的生长发育,促进白灵菇菌丝生长的阿魏、防风、柴胡和前胡浸出液的最佳浓度分别是20、201、5和15 g/L。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蛋白胨、酵母膏、硫酸铵、硝酸铵为氮源,用液体摇床培养法与平板培养法培养阿魏菇,并对胞外多糖产量及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膏为阿魏菇生长的最佳氮源,液体培养基中菌球长势好,胞外多糖产量高,平板培养菌丝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6.
李俐俐  刘天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30-430,432
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了在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茶新菇、金针菇、毛木耳、杏鲍菇和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加入30%~50%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茶新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加入10%~30%的平菇菌糠提取液对毛木耳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加入10%平菇菌糠提取液对杏鲍菇和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当平菇菌糠提取液加入量达到30%及其以上时,则明显抑制菌丝生长,尤其是白灵菇菌丝几乎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白灵菇菌丝在含臭阿魏和香阿魏提取物培养基上的生长试验,探讨了两种阿魏提取物培养基与常规PDA培养基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差异性,及两种阿魏不同浓度提取物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WTHZ]含两种阿魏提取物的培养基对白灵菇母种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均优于常规PDA培养基,臭阿魏促进菌丝生长的适宜提取物浓度为24 g/L,菌丝平均长速为0.55 cm/d,香阿魏为18 g/L,日平均生长量达到0.65 cm,常规PDA培养基菌丝日平均生长量只有0.21 cm,香阿魏比臭阿魏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WTBZ]  相似文献   

18.
盛伟  潘传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17-10619
以白阿魏侧耳(Pleurotus.nebrodensis)及其近缘种刺芹侧耳(Pleurotus.eryngii)、阿魏侧耳(Pleurotus.ferulae)为供试材料,利用差速离心法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供试菌株线粒体总DNA,并以此为模板,MS1和MS2为引物特异性扩增出供试菌株线粒体SSU rDNA 5′端的DNA片段,并对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所测序列经比对后用BioEdit 6.0.5和MEGA 3.1软件分别对其序列长度、(G+C)含量和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确定供试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白阿魏侧耳、刺芹侧耳、阿魏侧耳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且阿魏侧耳与白阿魏侧耳之间的亲缘关系比其与刺芹侧耳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但白阿魏侧耳、刺芹侧耳、阿魏侧耳为3个不同的种。同时提示线粒体SSU rDNA 5′端序列可以区分不同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阿魏菇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名贵珍稀食用茵,其生物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降血脂血压、抗心血管疾病、调节机体免疫等功效。该文将从以上方面对阿魏菇的药理功能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步法、异硫氰酸胍—巯基乙醇联合变性法和STE法3种方法,分别对阿魏侧耳总RNA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一步法难以提取RNA,异硫氰酸胍—巯基乙醇联合变性法提取RNA效果不理想,存在蛋白污染,这2种方法不适于富含多糖的阿魏侧耳总RNA的提取;STE法提取阿魏侧耳总RNA质量高、完整性好、成功率高,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提取的总RNA具有清晰的28S,18S,5S三条带,且28S的亮度是18S的2倍左右,OD260/OD280比值为18~20,可作为阿魏侧耳总RNA提取的首选方法。用此方法来提取阿魏侧耳液体发酵不同时期的RNA,可以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