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油棕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其在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的动态变化,以及褐化前后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油棕的油棕愈伤组织形成过程缓慢,随时间延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下降;电导率保持平稳。褐变对油棕愈伤组织的活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湘早籼33号、01早5202和V20B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培养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稻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分别在第6天和第12天出现峰值,而这正是胚性细胞形成和绿苗分化的时期。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在接种后12d出现峰值,分化前期,SOD活性变化趋势与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反,推测这两种酶活性的差异与细胞分化决定有关。此外,POD、S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水稻愈伤组织分化进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继代次数对吉粳88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指标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以继代次数为单因素变量,测定吉粳88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并通过临时装片观察细胞形态。[结果]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和再生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保持在2.92 mg/g FW左右,无明显变化。MDA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愈伤分化率极显著相关。细胞形态观察发现,随着继代次数增加愈伤组织逐渐由胚性愈伤转化为非胚性愈伤。[结论]在悬浮培养体系建立时,以D4、D5、D63代为宜,为吉粳88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对陆地棉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主要生化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IAA氧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各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是不同的,在愈伤组织形成初期较低,随着愈伤组织的生长及胚状体的形成,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逐渐上升,在120d时达最大值;而可溶性糖含量在60d时有一个高峰值,在120d时达到最低值;IAA氧化酶活性在60d、120d时酶活较高,90d的酶活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雪莲分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方法]将以雪莲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诱导的雪莲胚性愈伤组织置于MS+2 mg/L NAA+0.5 mg/L 6-BA(pH值为5.85~5.90)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培养过程中雪莲细胞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淀粉酶等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在新疆雪莲整个培养阶段,胚性愈伤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可溶性糖保持稳定,仅在芽分化阶段有一定的上升,α-淀粉酶活性保持稳定。胚性愈伤组织中的β-淀粉酶的活性均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这说明β-淀粉酶与细胞的分化过程密切相关。β-淀粉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呈现双峰曲线。第1个峰出现在培养的开始阶段,第2个峰出现在芽分化时期。[结论]该研究对研究新疆雪莲的高频再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在调控辣椒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抗生素卡那霉素、头孢霉素在调控辣椒胚轴分化的过程中 ,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 ,发现在此过程中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及其酶谱发生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辣椒试材E胚轴分化与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抗生素卡那霉素、头孢霉素影响辣椒试材E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新疆雪莲的高频再生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雪莲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pH值为5.85~5.90的MS+2.0 mg/L NAA+0.5 mg/L 6-BA+0.5%琼脂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研究了培养过程中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新疆雪莲芽分化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SOD活性逐渐增加,在培养24 h时达到最大。胚性愈伤组织的POD活性都大于非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POD活性在培养过程中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胚性愈伤组织POD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CAT在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前期活性较低。进入芽分化过程后,其活性逐渐升高。[结论]新疆雪莲芽分化过程中,SOD与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POD的活性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棉花幼苗下胚轴和茎尖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茉莉酸合成抑制剂,观察棉花下胚轴生根及愈伤组织的形成率以及对茎尖分化的影响,探究茉莉酸合成抑制剂对棉花脱分化及茎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茉莉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显著地促进愈伤组织的生成,加快生根,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愈伤组织POD及SOD的活性。当茉莉酸合成抑制剂浓度为0.075 mg·L~(-1)时,对生根及愈伤组织形成方面作用效果最显著。而在茎尖培养过程中,2.0 mg·L~(-1)的茉莉酸合成抑制剂在棉花茎尖培养初期对分生组织分化起显著促进作用,棉花生长量最大,植株SOD酶和POD酶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9.
以欧洲卫矛生长健壮的叶片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不同激素配比筛选出适宜其分化的培养基,将愈伤组织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结果表明,适宜欧洲卫矛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 mg·L-1 NAA;欧洲卫矛愈伤组织适宜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生长周期为28 d,28 d后愈伤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褐化;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SOD和POD活性均出现2个峰值,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与PO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蛋白在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且光照条件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均高于黑暗条件下,PPO在培养后期活性下降,可能与愈伤组织褐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陆地棉品种713、百棉1号、百棉3号的115d正常愈伤组织与褐化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SOD酶、CAT酶、IAA氧化酶、PPO酶及棉酚的测定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褐化与PPO的活性和棉酚的含量有关,褐化导致了SOD酶、IAA氧化酶和CAT酶活性的降低及蛋白合成的减少。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慧  赵升  王孝威  崔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51-1352,1364
[目的]探究低温胁迫对葡萄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早黑宝葡萄试管幼苗为材料,当长至5~6片真叶时挑选长势相同的葡萄幼苗进行常温25(CK)1、5、5℃3种不同温度处理,于处理后0、24、、68、d进行各项生理指标测定,之后恢复常温处理,即恢复2 d(R2)4、d(R4),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研究不同程度低温处理对葡萄试管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活性及质膜相对透性(PMP))的影响。[结果]葡萄试管幼苗经低温胁迫后,叶绿素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SODP、OD活性先升后降;低温造成葡萄试管苗的膜脂过氧化,MDA含量升高、PMP增大。[结论]15℃低温处理对葡萄试管幼苗的伤害是可逆的,而5℃处理造成了不可逆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尾叶桉资源开发及其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尾叶桉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其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浓度IBA对其生根的影响。[结果]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均有显著影响,诱导率为35.0%~95.0%。诱导尾叶桉愈伤组织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60 mg/L+2,4-D0.10 mg/L,诱导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0.10 mg/L+TDZ2μmol/L,诱导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40 mg/L+NAA0.05 mg/L。尾叶桉再生苗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4 MS+0.50 mg/LIBA。生根苗在自然环境中炼苗9 d后再移栽,其成活率在90%以上。[结论]接种初期暗培养5 d再转入光照培养和添加50.00~100.00 mg/L Vc,均可有效防止尾叶桉愈伤组织的褐化,提高诱芽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压静电场对紫花苜蓿组织培养的影响.[方法]利用电场处理紫花苜蓿的子叶和下胚轴,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定3个水平,研究电场对外植体出愈率的影响.[结果]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浓度组合是1.8 mg/L2,4-D +0.3 mg/L 6-BA;下胚轴在培养7d后出愈率最高务件为频率3.85 kHz,场强2 kV/cm,时间20 min;20 d后,由于用20 min处理的下胚轴逐渐凋亡,因此下胚轴出愈率最高的条件为频率3.85 kHz,场强2 kV/cm,时间15 min.试验发现经电场处理后外植体木质化程度较高.[结论]高压静电场对紫花苜蓿组织培养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玲  王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196-9199
[目的]对长寿沙田柚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进行研究。[方法]以长寿沙田柚无菌苗为材料,分别采用其上胚轴、下胚轴和子叶节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诱导长寿沙田柚愈伤组织的外植体以下胚轴为佳,激素组合以1.0 mg/L 6-BA+1.0 mg/L 2,4-D的效果最好。[结论]为以后长寿沙田柚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英团  万福绪  娄晓瑞  冷慧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81-4883,4939
[目的]为墨西哥柏在我国成功引进和扩大繁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模拟盐分胁迫条件,探讨10个不同种源墨西哥柏种子萌发苗的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和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在整个胁迫过程中,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10个种源墨西哥柏可溶性糖含量和氧化物酶活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下降和上升的过程中都有波动;另外,在低盐分(T1、T2、T3)梯度下,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相似且变化不大,但在低盐分(T4、T5)梯度下出现了差异。[结论]盐胁迫对不同种源墨西哥柏苗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楸树扦插过程中插穗内含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楸树Catalpa bungei扦插生根机制,研究插穗生根过程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方法  采用ABT生根粉1号(GGR-6)浸泡处理楸树插穗,以蒸馏水浸泡为对照,测定扦插生根不同阶段相关酶活性、营养物质及生根抑制物质的变化规律。  结果  GGR-6处理显著促进插穗生根,生根率达到82.04%,高于对照(P<0.01)。生根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期均上升;SOD、PPO最大值出现在不定根大量形成期,分别为623.33×16.67和57.44×16.67 nkat·g?1,POD在不定根大量形成期下降;3种酶均与生根率成显著正相关。插穗可溶性糖、碳氮比(C/N)在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期急剧下降,仅为扦插初时的40%左右,扦插20 d时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质、总氮质量分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5~30 d时为最小值;GGR-6处理下插穗内营养物质变化幅度大,且最大值均高于对照;总氮质量分数与生根率负相关(P<0.05),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C/N均与生根率显著正相关(P<0.0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出4种与生根相关的物质,其中3种可能抑制生根,1种可能促进生根。  结论  插穗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促进了楸树不定根的发生;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是插穗生根的主要营养物质;初步推断槲皮素、亚油酸、棕榈酸抑制插穗生根,植物甾醇促进插穗生根。图2表4参3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京海黄鸡的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京海黄鸡接种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尔球虫卵母细胞,观察接种鸡的病变特征,研究不同剂量球虫对京海黄鸡的体增重、血浆NO2-+NO3-浓度和β-胡萝卜素浓度等抗性指标的影响。[结果]接种后1~3 d各组鸡症状无显著差异。第5~7天有血便排出,第7天多数停止出血,第8天开始康复。接种后0~6 d体增重、接种前血浆NO2-+NO3-浓度和β-胡萝卜素浓度在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而接种后6~9 d均有显著差异。接种后6~9 d与0~9 d的体增重和血浆中β-胡萝卜素浓度均随接种剂量的增加而减少,而血浆中NO2-+NO3-的浓度随着接种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这3个指标可作为京海黄鸡抗病性的研究指标。  相似文献   

18.
吴丽芳  丁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20-621,628
[目的]为紫花苜蓿外植体培养筛选最佳激素配比培养基。[方法]分别以盛世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叶片、叶柄、根为外植体。在MS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不同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5种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下胚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7.5%),且愈伤组织长势良好,其次为子叶〉叶柄〉叶片〉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形成时间为下胚轴〉子叶〉叶柄和根〉叶片;2,4-D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优于NAA.[结论]2,4-D、NAA、6-BA和KT配合使用的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浅黄带绿,表面突起,松软,带簇状芽或单芽或形成胚状体.  相似文献   

19.
汪仁  安景文  解占军  华利民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89-22290,22330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方法对春玉米生育后期穗位叶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测定春玉米穗位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b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在春玉米灌浆期和蜡熟期增加施氮量,春玉米穗位叶的MDA含量逐渐下降,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蜜白质含量随之提高。施用等量氮肥的条件下,2次追施氮肥的穗位叶MDA含量低于1次追施氮肥的,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1次追施氮肥的。[结论]不同施氮方法对春玉米穗位叶的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对防止春玉米早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