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陕西洛南烟田发现一个链格孢属新种--烟草链格孢。该新种与烟草赤星病的分生孢子形态大小明显不同。引起的烟草病害症状相的,但前者病斑大,色泽深,有光泽,发病时间早,在烟叶生长中后期发病。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链格孢菌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治潜力,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了链格孢菌不同极性代谢产物、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链格孢菌乙酸乙酯相代谢产物对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在最高浓度2 000 μg/mL时,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及水相导致叶片的病斑直径分别是对照的2.05倍、16.00倍、4.79倍和2.23倍.链格孢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同样对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性增强,在最高浓度9.88×106片段/mL和8.76×106个孢子/mL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所导致的叶片病情指数分别为最低浓度0.62×106片段/mL和0.55×106个孢子/mL时的2.78倍和3.41倍.链格孢菌具有开发为空心莲子草生防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杀虫剂吡虫啉是否能直接作用于植物病原菌,通过将其添加至培养基中培养链格孢菌,然后定期测量菌落生长直径、显微观察菌丝生长形态和检测分生孢子的产生,结果显示链格孢菌在添加吡虫啉培养时菌丝生长变慢、菌丝形态纤细,且产孢子较少。这些结果表明吡虫啉对链格孢菌的生长和繁殖均有抑制作用,为其以后用于植物抗病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发现链格孢属新种资源,以丰富生物多样性研究,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与我国和世界已经发现的链格孢属的种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到的链格孢属新种沙棘链格孢不同于已发现链格孢属种之处主要在于,其孢子深褐色,长倒棒形,一些孢子近圆柱形,只在孢身与喙处才收缩。【结论】沙棘链格孢与已报道的种在孢子颜色、形状等方面均不同,是一链格孢属新种。研究的模式标本(PSNXAAFS19785)保存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病害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江西省都昌县“黄金叶”茶树链格孢叶霉病病原菌种类。【方法】2021年4月从江西省都昌县朱恋春茶场采集链格孢叶霉病叶片,按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病菌的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链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Alt α1和GAPDH基因的序列分析,对病菌进行种类鉴定,并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果】从病叶中共分离到19株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一致的链格孢属菌株,菌落圆形,中央墨绿色,边缘灰白色,菌丝浓密,背面深褐色,有不明显的轮纹,平均生长速率8 mm/d。分生孢子梗褐色,单生,直立或弯曲,其上链状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或倒棍棒形,深褐色,有3~5个横隔膜,0~3个纵隔膜,分隔处不缢缩或略缢缩,大小(17.4~36.3)μm×(8.3~14.4)μm(n=50)。分生孢子顶端有喙或无喙,喙短柱状或锥状,有的喙可转变为分生孢子梗继续产孢,使分生孢子链出现分支,主链一般不超过10个孢子,支链一般有1~5个孢子。代表性菌株JXAA1、JXAA2、JXAA3具有完全相同的rDNA-ITS、Alt α1和GAPDH基因序列,且与GenBank中链...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疆红枣中链格孢毒素的产生规律,对从南疆不同枣园黑斑病‘骏枣’中分离纯化的10株链格孢属真菌(5株链格孢菌和5株细极链格孢菌)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菌苔致病力、毒素产生种类及含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菌株在红枣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产孢量等都优于PDA培养基,但是产毒种类及含量却普遍低于PDA培养基;(2)在红枣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均比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长速率更快、产毒种类及含量更多;(3)综合考虑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致病力,JZAa05为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7.
链格孢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链格孢属一新种——四合木链格孢,其寄生于四合木上,引起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与梨形链格孢的区别在于喙较短,孢子分隔处缢缩明显。模式标本保存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病害标本室(PSNAAFS35660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蛋白激发子产生菌链格孢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不同温度、湿度、pH值、碳源及氮源对该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最适pH值7~8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最适相对湿度98%,最适pH值7~8。葡萄糖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等会抑制菌丝生长。[结论]中温高湿环境利于链格孢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不同营养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银杏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不同植物叶片汁液的培养基对银杏(Ginkgo biloba)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进行离体培养,并设定加糖和不加糖2组处理,对银杏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组试验菌丝生长速率与分生孢子产生的趋势基本一致:加糖处理的生长情况明显好于不加糖处理;而含玉米、水稻、豇豆、花生等植物叶片汁液的培养基生长情况较好,而以含银杏、丝瓜叶片汁液培养基生长情况较差。病菌菌丝体在散射光照射及黑暗条件下生长较快,直射光下生长较慢;分生孢子在缺少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萌发率较高。菌丝体生长的适宜pH为5~8;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pH为6~8。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菌丝体在相对湿度50%~100%范围内均可生长;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分生孢子才能萌发。室内毒力测定表明,以烯唑醇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其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及EC50值分别为0.985和0.17ai.ug/mL,多菌灵、福美双毒力中等。  相似文献   

10.
对从新鲜冬青卫矛茎内分离得到的链格孢属真菌菌株进行培养.结果表明:(1)菌落在PDA培养基和改良KB培养基上舒展,白色、垫状,后期菌落变暗褐色,孢子黑色,基质呈黑色;(2)菌株在25℃培养14 d后,在白色菌落表面形成暗褐色菌落,为菌株分生孢子所形成,并有黑色色素分泌;(3)菌株属于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的一种;(4)对菌株孢子观察后,发现多型现象,即发现了有性与无性生殖过程,将其有性态定为子囊菌的李维菌属.  相似文献   

11.
段双全  许鹏辉  邢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03-15106,15116
[目的]了解虎耳草科植物蔽果金腰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PDA培养基分离蔽果金腰叶内的真菌,利用PDA培养基、察氏培养基、改良型KB培养基分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培养。[结果]菌株在PDA培养基、KB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均为菌落舒展,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呈波状,菌落到后期变为青褐色;孢子黑色,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表面,基质呈黑色,而在KB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边缘,基质呈黑色。孢子形态多样,多数为倒棒状,也有球形和椭圆形的,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为短柱状假喙。[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胞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虎耳草科植物蔽果金腰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 PDA 培养基分离蔽果金腰叶内的真菌,利用 PDA 培养基、察氏培养基、改良型 KB 培养基分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培养。[结果]菌株在 PDA 培养基、KB 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均为菌落舒展,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呈波状,菌落到后期变为青褐色;孢子黑色,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表面,基质呈黑色;而在 KB 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上生长在菌落边缘,基质呈黑色。孢子形态多样,多数为倒棒状,也有球形和椭圆形的,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为短柱状假喙。[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胞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对福州建新镇花卉基地新发现的一种香石竹叶部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病原形态观察等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为香石竹叶斑病,病原菌为AlternariadianthiStevensandHal,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交链孢属.香石竹叶斑病在福建省系首次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高梁链格叶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高粱叶片上的一种叶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病原菌在PDA平板上生产迅速.菌丝边缘白色.中央灰绿色;分生孢子串联成链状,褐色,近圆柱状或倒棍棒状,有横隔膜2~7个.纵隔膜0~4个.鉴定其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结论]该病在高粱叶片上发病严重,应对其侵染治病过程以及致病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吴秀丽  刘成  陈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21-22322
[目的]筛选长白山人参土壤中的活性微生物,转化单体人参皂苷产生稀有抗肿瘤成份。[方法]从长白山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各类菌株,对单体人参皂苷Re进行微生物转化;结合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形态特征以及菌株ITSrDNA核酸序列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长白山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各类真菌菌株68株,其中菌株SRS一10对三醇组人参皂苷Re具有较强的转化活性。[结论]阳性菌株SRS-10被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能将人参皂苷Re转化为人参皂苷Rgl。  相似文献   

16.
小孢子链格孢的IGS-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基因间隔区特异性引物对10个小孢子链格孢种和作为对照的1个大孢子链格孢种(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进行扩增,小孢子链格孢种获得约3.0kb片段,而大孢子链格孢种获得约4.0kb片段,大孢子种和小孢子种可通过IGS扩增片段明确区分.分别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aeⅢ和MspⅠ对小孢子链格孢的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可产生不同的酶切图谱.根据酶切图谱可以把细链格孢和细极链格孢区分.IGS扩增产物表现出长度和序列结构上的多态性,是一个良好的遗传标记,对于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具有一定鉴别意义,但是由于利用现有引物一些菌株难以扩增出PCR产物,该方法的利用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向日葵黑斑病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作了详细的描述,并回顾了病原菌鉴定及学名变动的历史。明确了我国向日葵黑斑病的学名为Alternaria helianthi(Hansford)tubaki & Nishihara。同时对A.helianthi和它的相似种A.leucanthemi的形态做了比较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番茄采后早疫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番茄采后早疫病菌拮抗菌,并优化其发酵条件。[方法]从番茄果实中分离出15株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中筛选出对番茄早疫病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并对其摇瓶发酵培养条件(pH、温度、培养时间、转速、装瓶量和接种量)进行了优化。[结果]从番茄果实中筛选出了对番茄采后早疫病菌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004,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7.0,温度30℃,装液量100/250 ml,接种量2.0%,培养时间48 h,转速210 r/min。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发酵滤液抗菌活性得以提高,抑菌圈从0.20 cm提高至0.70 cm。[结论]为防治番茄早疫病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