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每到秋冬季节,温度下降,水温在10~18℃之间,影响鱼类消化系统功能,造成代谢机能紊乱、抗病能力差,这时容易发生鱼类病害,影响养殖生产效益,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下面介绍秋冬季节鱼类防病措施,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1加强培育,增强鱼类的体质沿黄地域以鲤鱼、草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养殖为主,要投喂优质、适口、足量的配合饲料,投饵量应按鱼体的3%~4%,适当投喂些植物性饵料,在配合饲  相似文献   

2.
当前成蟹养殖风险加大、比较效益下降,有产量不一定赚到钱,有规格也未必能赚到钱。科学投喂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河蟹养殖降本增效的关键。目前的河蟹养殖中,以成蟹养殖为主套养青虾、鳜鱼及少量滤食性鱼类为最普遍的一种养殖模式。在这种养殖模式中投喂的饲料以小杂鱼为主,辅以颗粒饲料、农家饲料和螺  相似文献   

3.
侯传宝 《内陆水产》1993,(10):17-17
网箱养殖吃食性鱼类,投饲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投饲量的确定、投饲方法的选择,既影响鱼类生长,又关系到饲料效率的高低、效益的好坏。为使网箱鱼类长得好,又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投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设试验池和对照池各一个,面积均为0.233hm~2,每0.067hm~2放鲤寸片3000尾,配以花白鲢寸片。试验池和对照池分别投喂添加130×10~(-6)包膜Vc和普通Vc的配合饲料,两种饲料基础配方相同,养殖115d。经干塘验收,试验池平均0.067hm~2产鲤鱼1060.7kg,对照池平均每0.067hm~2产鲤鱼969kg,经计算吃食性鱼类试验池较对照池增产9.5%。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2006,(4):10-10
投饵 9月仍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在主养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料,待其基本吃光,再投喂科学配制的饲料,日投两次,投饵量占鱼体重的3%~6%。10月后,日投饵1次,投饵量占鱼体重的1%~3%,投饵可持续到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在以饲养滤食性鱼类为主的近郊肥水池中,投饲配合颗粒饲料,可以较大的提高吃食性鱼类的生长速度,使其增重倍数大大超过滤食性鱼类;食料系数为2.16,每公斤吃食性鱼类的饲料成本为1.94元,表明在肥水池中使用配合饲料鱼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降低养殖污染的网箱养鱼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饵式网箱完全依靠投喂人工饲料,会产生大量残饵、鱼粪等,造成养殖污染,引起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笔者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可降低养殖污染网箱养殖技术,在养殖产量、效益和生态保护方面具有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一、基本原理在投饵式网箱外设置滤食性鱼类网箱,只对投饵式网箱投喂饲料,利用滤食性鱼类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残饵等,将投饵式网箱散失水中的营养物质加以利用,以降低养殖污染,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新开挖的鱼池当年使用,鱼种经过9个月的培育,每亩净产614.15公斤。其间以放养吃食性鱼类为主,搭配其他鱼类。以施基肥为主,辅施追肥。本文介绍了饲养管理、饲料种植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蟹—螺—草"养殖模式中螺蛳的适宜投喂量,研究了不同螺蛳投喂水平对河蟹产量、塘内水体氮磷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商品饲料常规用量(300 kg/亩)(15亩=1 hm~2,下同)条件下,河蟹产量、去除螺蛳投入的毛利润与螺蛳投喂量均呈开口向下的一元二次曲线相关,且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增加螺蛳投喂量,蟹塘水体TN含量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对TP含量影响较小,但整个养殖过程水体的TN含量中位数值符合Ⅴ类水标准要求,TP含量中位数值符合Ⅲ类水标准要求。综合产量、水质理化因子、经济效益等因素,螺蛳的适宜投喂量为:459.5~587.5 kg/亩。  相似文献   

10.
对网箱养殖吃食性鱼类投饵技术中的颗粒饲料适口性、投饵次数、投喂量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很多名贵肉食性鱼类已逐渐被开发为养殖新品种 ,但由于其鲜活饲料供应困难 ,大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受到限制 ,而采用人工饲料进行投喂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只是这些名优鱼类进行集约化养殖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食性驯化 ,使之由原先摄食鲜活饲料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才便于大规模养殖。但在驯化转食过程中 ,若方法不当 ,不仅苗种成活率不能保证 ,还会导致个体大小参差不齐 ,甚至诱发同类相残现象 ,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益。本文对鱼类的食性驯化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以期为养殖单位提供有益的借鉴。1驯食环境对食性驯化的影响驯食环境可分为室内水…  相似文献   

12.
章忠 《齐鲁渔业》2005,22(5):47-48
我县拥有石臼湖[其中溧水部分面积9067hm^2(13.6万亩)]和各种水库、河沟面积总计1.17万hm^2(17.67万亩)。从1993年起,我县开始利用大水面进行网围养殖,到2002年发展到高峰,目前常年网围养殖面积稳定在2000hm^2(3万亩),主要有2种养殖模式,一是养殖鱼类(以鳙和团头鲂为主的混养),二是养殖河蟹。一般养鱼每公顷产量5130kg,产值39240元,养蟹每公顷产量350kg,  相似文献   

13.
水库面积16.7亩,采取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的多品种合理放养方式及大量投饵施肥等强化措施,1986年亩产366.5公斤。1987年另设网箱60平方米,使亩产达到724公斤,亩净产620.24公斤.两年获利分别为17248.96元和35624.56元.  相似文献   

14.
配合饲料养鱼高产放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配合饲料养鱼池塘中各种鱼类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及与滤食性鱼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以二龄青鱼为主、以二龄草鱼为主和以一龄团头鲂为主的三种混养类型亩净产1000公斤的放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文彬 《齐鲁渔业》2007,24(1):34-35
南方大口鲶是分布在长江以南大型水域中的名贵经济鱼类,具有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等诸多优点。养殖南方大口鲶,其饲料报酬率高,饲料成本约占精养总成本的60%左右。其摄食旺盛,且有同类相残现象,若饲料投喂不足,会影响南方大口鲶的生长,导致其抵抗力下降,同类相残严重;若投喂过量又会浪费饲料,且污染水质,诱发各种病害。由此可见,南方大口鲶的科学投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主养鲢、鳙模式鲢鳙为主养鱼,鲤、鲫、草鱼、团头鲂为配养鱼。适用于淤泥较厚的池塘,比如精养鲤、草鱼2~3年之后的池塘,改变思路,主养滤食性的鲢、鳙。以发酵过的人畜粪便配合化肥肥水,大量繁殖天然饵料,不投喂配合饲料,少量投喂青饲料,草鱼、团头鲂的粪便可以做为肥料充分利用。该养殖模式投资少,风险低,效益好,易管理。具体放养模式见表1。表1亩产500千克混养模式二、主养草鱼、团头鲂模式适用于新挖或淤泥较少、注水方便的池塘。草鱼、鲂为主养鱼,鲢、鳙、鲤、鲫为配养鱼。以投青饲料为主,不施肥。该养殖模式投…  相似文献   

17.
一、要注意增加溶解氧水中含氧量是饲料系数的最大影响因素,对于投喂饲料为主的吃食性鱼类来说,在投喂同种饲料的情况下,放养相同密度的鱼种,在溶氧丰富的水体中比低氧水体中生长要快,饲料系数就低。  相似文献   

18.
为改变邵武市故县水库长期以来多以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为主,水面利用率低、养殖单产、经济效益普遍偏低的状况,笔者于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进行主养建鲤的生产试验,并在此对养殖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作一些探索性分析与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十月渔事     
《内陆水产》1993,(10):18-18
一是抓好鱼种和亲鱼最后阶段的培育,对于鲢、鳙鱼还要加强施肥,保证鱼类饵料生物正常而稳定的数量,在青饲料减少的情况下对吃食性鱼类应补喂精饲料,一直到收获之前停食,以积贮能量,准备越冬。  相似文献   

20.
唐慎军 《齐鲁渔业》2007,24(6):31-31
红旗水库地处沂蒙山区,上游森林埴被良好,属自然保护区。水库可利用养殖水面面积67 hm2以上(1 000余亩),主要以养殖鳙、鲢、鲤为主,养殖形式为大水面粗放养殖,水库水浮游生物丰富,足以满足鲢、鳙的生长需求,养殖期间不投喂任何饲料,区域内没有鱼病害流行,养殖期间不使用药物。2006年11月,水库生产的鲢鳙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