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建 《中国林业》2008,(18):32-33
南川位于重庆市东南,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80万亩,有林地面积达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近年来,南川区林业局局长王中伦带领林业一班人,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南川、打造笋竹基地80万亩为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夯实一个基础(林业经济基础),抓好三个环节(立足资源抓发展、坚持不懈抓保护、瞄准市场抓开发)、突出两个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马应华 《国土绿化》2004,(12):29-29
湖北省谷城县地处鄂西北,是丹江口水库出口处的第一个山区县。境内山多地少,林业用地总面积259.8万亩,占总面积的67.9%。198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长防林工程为龙头,以荒山荒滩为主战场,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以兴办林业基地为重点,一年四季抓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全县消灭宜林荒山,1995年实现绿化达标。到目前,全县共完成营造林总面积1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7.5%,绿化覆盖率达到了68.5%。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明显,走出了一条靠林业建设强县兴乡富民的新路子。谷城县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3.
通辽市始终把建立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特别是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平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以后,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为构筑林业产业化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通辽市森林面积已达到1878万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超过  相似文献   

4.
林业是承担生产物质、文化、生态三大产品,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重要部门.当前,随着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日益丰富,商品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生态产品短缺的时代已经到来.时代要求我们,社会要求我们,人民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大力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从而满足时代、社会和人们对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这已成为目前我省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加快我省林业产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新邵县是一个“六山半水二份田,份半道路和庄园”的一般山区县,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对林业工作十分重视,把林业建设作为兴农、促工、富民的产业来抓,林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于1990年消灭了宜林荒山,成为“邵阳市消灭荒山第一县”,1995年基本实现全面绿化。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分别由“七五”期初的38.7%和112万立方米增加到“九五”期末的49.9%和273.6万立方米。林业的崛起与发展,为全县大农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保障。 新邵林业事业虽…  相似文献   

6.
丽江市林业发展存在着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滞后,局部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整体质量不高,林业投资机制不健全,资源林政管理难度较大,林改中问题多等问题.文章分析了林业发展的有力条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林业产业发展迅速,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广阔等.从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和林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赵建成 《中国林业》2009,(14):59-59
易县是河北省一个半山区农业县。笔者在易县挂职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就易县的林业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全县有林面积172.5万亩,林木覆盖率45.4%。近年来,易县持续发展生态林业,壮大林业经济,发展经济林33.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9.4%,培育发展了圣林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林业经济龙头企业,全县林果业产值达4.3亿元,林业生态和林业经济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是按照十七大精神,实现生态林业上品位,林业经济上规模,发挥巨大林业资源在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应突出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蓬勃发展的宜君林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君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人均土地面积宽广.降雨量充沛,发展林业得天独厚。总土地面积2262万亩.林业用地1308万亩。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以及全县人民始终不渝地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建设的战略任务来抓.以资源保护和发展经济林果为重点.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发展路子.使林业建设事业得到了稳步、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徽林业》2010,(1):I0002-I0002
黄山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林业改革为动力,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建设已经由“恢复性发展”阶段进入了“优化结构、整体提升”的新阶段。全市林地面积达1207万亩,有林地面积1023万亩,森林覆盖率77.4%,活立木蓄积量3373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占全省五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10.
杨国宗 《中国林业》2009,(14):25-25
近年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为开展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保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四期工程、退耕还林及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狠抓林木种苗产业这一基础性工程建设,使林木种苗产业快速发展,规模和效益逐年增加,林木种苗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已成为天祝林业行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林木育苗面积、年产苗量和种苗经济收入分别由2000年的600多亩、1000多万株、50多万元发展到了现在的2000多亩、3600多万株、220多万元。国有林场育苗基地从20世纪70年代的2处86亩发展到目前的24处1500多亩。6个国有林场分别在青海省部分地区及本省武威、民勤、古浪等地租赁土地创办育苗基地,新增育苗面积400多亩,进一步扩大了种苗培育规模,为林业生态建设储备了充足的良种壮苗,为国有林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后劲。个体育苗从无到有发展到2008年的35户、510多亩,数量和质量均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其中50亩以上的大规模育苗户发展到了6家。2008年全县国有林业系统苗木产业收入达到228.88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合阳县针对生态脆弱的实际和林业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今后必须加快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争取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0%,林业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提高7个百分点。经济林规模达到15万亩,速生木材丰产林达到10万亩,森林旅游业年收入10万元。到203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全面建成林业生态县,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云南林业》2015,(2):15-16
普洱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注重规划引领和改革创新,大力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在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林区和谐稳定,为绿色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林业是全市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一是重点抓规模造林,把集中连片特色林作为完成任务的重要载体;抓结构调整,在继续发展生态林、  相似文献   

13.
《浙江林业科技》2007,27(6):28-28
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始于1999年,根据林业分类经营的原则,先行在21个江河源头县、重点林区县开展了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2000年10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万里绿色通道,创千亿林业产值,造浙江秀美山川"的奋斗目标,决定自2001年起全面启动实施3 000万亩重点公益林、2 000万亩一般生态公益林和4 000万亩商品林建设,并在"十五"期间由省财政每年安排5 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杨杰  龙琳 《安徽林业》2005,(6):F0003
近年来,全椒县大力开展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林业改革开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已达37.3万亩,林木总蓄积量上升至14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5.56%:农田林网建成面积37万亩,全县道路、河渠绿化率85.4%,村庄绿化平均覆盖率达35%以上;林业经济年产值达8000万元。森林资源的迅速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庆阳市辖7县1区,人口256.69万人,总土地面积4067.85万亩.其中耕地659.85万亩,林业用地1587.78万亩。改革开放以来,庆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林业产业建设作为强市富民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并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思路,以大地增绿、职工增收、农民致富为目标,紧紧围绕“五大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以林果、种苗花卉、子午岭种养加和森林旅游为主的“四大产业”开发,使林业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5.58亿元,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2.7%.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业产业》2007,(6):48-48
近年来,山东省按照林业生态、产业两大体系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实施林业产业化战略,抓产业,促生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仅找到了一条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好路子,提高了林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林业工作总的目标是: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6000万亩,年均1200万亩。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值达到183亿元。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把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作为首要任务;二是把保护建设成果放在优先位置;三是把提高建设质量作为关键手段;四是把增强林业经济作为推动力量;五是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努力保持林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地理位置决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对全区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坚持以…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末,天津市森林树木资源与该市的城市规格和战略地位不相匹配,其林业产业更加薄弱。随着森林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天津林业产业比"九五"期末有了长足的进展。天津林业产业的现状干鲜果品产业稳步上升。2004年底,天津实有果树5.46万公顷,果品总产量32.65万吨。与2000年相比,面积增加882公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新方向。马山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生态强县,明确“生态马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带领广大干群开展了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全民造林绿化运动。一是把林业作为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来抓。以生态工程造林带动林业全面发展,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二是把林业作为振兴一方经济的大产业来抓。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努力把林业资源变成产业  相似文献   

20.
三明市是福建省重点林区,林业产业是三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三明,林业不仅承担着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安全的生态建设任务,同时也肩负着振兴地方经济、富民强市的经济发展责任。改革开放以来,三明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生态体系建设与产业体系建设一齐抓的方针,使林业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状况的同时,林业产业迅速发展,林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生态、产业两大体系齐头并重、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