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中日合作家蚕品种改良项目组,将海安县城东镇定为江苏省新蚕品种农村生产鉴定点之一。两年中,明确专人负责,加强技术培训,开展性状调查,加强观察,并按要求进行详细的记载和有关资料的汇总、分析。为江苏省筛选优良蚕品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全面优化海安县蚕品种结构,提高蚕茧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省农科院蚕研所运用现代家蚕遗传育种技术,培育出华夏×平八等多对雄蚕品种,在省内部分地区试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了解决这些品种在江苏省特别是苏中地区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我们在海安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1年春蚕期,在海安县首次开展了专养雄蚕品种华夏×平八的试养,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雄蚕新品种“秋丰×平28”的育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以家蚕平衡致死系平30为受体亲本,以茧丝质优、抗性强的现行家蚕品种白玉为优良基因的供体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和回交3个过程,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28,用该品种与皮斑限性品种秋丰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秋丰×平28。杂交种的雄蚕率达98%以上,茧层率、万蚕茧层量、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高3.1%、0.166 kg、1.76%,而且解舒率较为稳定,是一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雄蚕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家蚕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鲁菁×华阳”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家蚕平衡致死系平76为受体亲本,以丝质优良的普通蚕品种皓月为基因供体材料,采用杂交、自交和回交三步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华阳;以限性皮斑蚕品种857为母本,以茧丝质优良、茧层率高、配合力优的蚕品种菁松为父本,转育成限性皮斑蚕品种鲁菁。两者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鲁菁×华阳,其雄蚕率达到98%以上,茧层率、万蚕茧层量和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42%、0.46 kg和3.52个百分点,是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  相似文献   

5.
海安县蚕种场最近几年的蚕种生产中不结茧蚕发生较严重,其原因主要来自环境因素和家蚕的病理生理因素2个方面.针对诱发不结茧蚕发生的不良因素,实施了合理布局春、秋蚕期,减少大气污染桑叶;加强桑园管理,采用适熟优良桑叶养蚕;精心饲养管理,增强家蚕的抵抗能力;合理使用桑园害虫化学防治药剂,避免微量农药污染桑叶造成家蚕的慢性中毒;严格消毒防病,避免蚕病蔓延危害;更新蚕室加温设备,创造良好的上蔟环境;适当使用蜕皮激素,促进熟蚕上蔟整齐等技术与管理措施,使不结茧蚕的发生率从15%下降至5%.  相似文献   

6.
以家蚕平衡致死系平76为受体亲本,以丝质优良的普通蚕品种皓月为基因供体材料,采用杂交、自交和回交三步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华阳;以限性皮斑蚕品种857为母本,以茧丝质优良、茧层率高、配合力优的蚕品种菁松为父本,转育成限性皮斑蚕品种鲁菁。两者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鲁菁×华阳,其雄蚕率达到98%以上,茧层率、万蚕茧层量和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42%、0.46 kg和3.52个百分点,是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  相似文献   

7.
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了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自2005—2014年在家蚕育种方向、育种技术、育成品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十年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家蚕育种最突出的特点是家蚕品种多元化研发;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创新家蚕品种资源,在抗病家蚕品种选育、雄蚕品种选育、转基因家蚕品种选育、适宜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选育、活蛹缫丝技术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做了大量的探索,先后育成"桂蚕2号"、"桂蚕F95"、"桂蚕H9"、"桂蚕N2"、"桂蚕3号"、"桂蚕4号"等6对家蚕品种,并通过了广西省级审定;为广西蚕业今后的多元化发展储备新品种。随着产业逐渐向多元化、省力高效转型,对家蚕品种的需求将提出更多的要求,强抗病抗逆性、优质高产、高效易繁等将成为选育的重点目标。为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要加强与国内外家蚕育种单位的交流合作,促进品种资源的交换与流动,培育适合亚热带省力高效的强健、多抗、优质、高产、易繁的优良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8.
基础蚕品种是界于保育蚕品种和实用蚕品种之间的一种优良育种素材,家蚕基础品种选育是现代蚕业育种中很重要的一道工序。要有明确的育种目标,持之以恒,选择有效的育种途径,采取先进的育种手段,运用现代的育种技术,才能高效地选育新的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9.
优良蚕品种是发展蚕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增产增效措施.为此各政府和蚕业部门都十分重视新蚕品种的选育和优良蚕品种的推广.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今,全国育成家蚕新品种大约25对左右.这次收集了近年育成的8对新蚕品种,很有意义的,它们全部为多元杂交种.众所周知,家蚕杂交优势明显,杂交原种的强健性大于原种是普遍规律,因而采用多元杂种是解决原种难养和提高产卵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今后培育家蚕新品种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 激华·春蕾×826·H72(川蚕12号)是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1993—1995年参加四川省家蚕品种鉴定,认为该品种具有健康性好、产茧量高、丝质优良等特点,于1997年4月经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7年12月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成果登记。现将该品种原种及一代杂交种性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饲养雄蚕品种是提高蚕丝品质和蚕茧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为母本,用普通家蚕品种夏6为优良性状基因供体回交改良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经2轮杂交、自交、回交组成的循环改良和纯化,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48,将该品种与家蚕限性皮斑品种限7组配成夏秋用雄蚕杂交组合限7×平48。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9%以上,在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张种产茧量和50 kg桑产值分别较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8.4%和9.4%;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分别较对照种提高7.9%、12%、2.57个百分点、1.54个百分点。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审定,适合在长江中下游蚕区的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2.
<正> 优良的蚕品种是实现蚕茧优质、高产的前提和基础,对整个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我国家蚕品种选育经历了近20~30年的选育研究,育成、推广了一批优良的蚕品种,其中春用蚕品种多丝量遗传成分明显增加,茧丝质量等综合指标显著提高,如菁松×皓月等蚕品种,张种产茧量35kg以上,茧层率25%以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07,35(1):21-21
2007年1月22日,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了五届五次审定工作会议。会议审定并通过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用蚕品种新·莹×玉·泉。该品种是一对综合性状优良的多丝量春用蚕品种,丰产性能好,适宜养蚕条件好的蚕区饲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江苏蚕业》2016,(4):20-23
蚕品种是提高蚕桑综合效益的关键,为了尽快筛选出适合本地区优良蚕品种,2016年春进行了家蚕新品种苏超二号、苏豪×钟晔的农村鉴定饲养。  相似文献   

15.
家蚕品种选育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间,家蚕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经历了以自主育成的优良杂交品种替换地方土种、国外引进品种,以优质高产的多丝量白茧品种替换有色茧品种,以二化性品种以及导入多化性血缘的强健性品种替换一化性品种,以及亚热带蚕区以多丝量二化性品种替换多化性品种的发展历程。华东蚕区、华南蚕区、西南蚕区饲养的家蚕品种已进行了4次更新换代,家蚕新品种选育呈现多样化格局。今后家蚕新品种选育工作要充分应用家蚕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研究的成果,在常规技术育种的基础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选育出适应不同蚕区生态条件、特殊性状多样化能满足不同功能与用途需要、产量与品质性状优异的蚕品种,为推动传统蚕丝产业升级改造以及产业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优良蚕品种是发展蚕桑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增产手段。为了解全国各重点蚕区推广应用的当家蚕品种的演变,对川,苏,浙三省各年代和全国各省(区、市)当家蚕品种变化及其所占比列进行资料整理。从资料中得知:春用"菁松×皓月"与夏秋用蚕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两广2号)"为目前的当家蚕品种,其饲养量所占比列有望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西里蚕种场坚持科技兴场方针,积极繁育推广家蚕新品种,走“品种──质量──效益”之路。近年,该场已成功试繁推广多对优良蚕品种,以满足蚕业生产的需要。1999年春季,该场试繁家蚕新品种871·872获得成功。 据品种性状介绍,871·872是通过全国鉴定的强健性多丝量春秋兼用蚕品种,具有丝质优良、好养、稳产、易繁的特点,主要经济性状特别是耐氟、强健性方面显著强于目前的现行品种。 饲养繁育过程中,该品种表现出孵化、眠起齐一,蚕体粗壮,食桑旺盛,蛹体健壮,羽化整齐,交配性能好,产卵量多,抗高温,繁育…  相似文献   

18.
家蚕夏秋用优良品种的遗传增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品种是蚕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优良蚕品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夏秋蚕产茧量 ,改善茧丝质量及增强蚕体抗逆性起了重要作用。从 60年代到 90年代 ,我国先后 3次更换夏秋蚕品种 ,出丝率由 1 2 %提高到 1 6%以上。根据新品种的平均增产作用 ,本文采用同一蚕期饲养不同育成年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代表性品种的方法 ,估算自 60年代推广 30 6×华十以来家蚕一代杂交种的遗传增益 ,即平均产量遗传增长值占总增益的百分比[1~ 4] ,探讨蚕茧产量和质量与蚕品种性状改良的趋势 ,研究茧丝量与品种性状之间的关系 ,为家蚕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蚕品种的演变加速优良新蚕品种的选育,是提高我省茧丝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解放以米,我省经过几次蚕品种更新换代,蚕种、蚕茧质量均有较大提高。解放初期,我省的家蚕品种有沄文×华十、沄翰×华八,张种产茧10公斤,茧丝长600—700米,缫折380—400公斤,生丝品位C级以下,蚕种与蚕茧质量均较差。为了提高蚕种与原料茧质量,1953年成立了家蚕选种站,着手进行蚕品种整理,选育良种,淘汰土种。1955年—1956年选出沄文禾×华十  相似文献   

20.
<正>优良蚕品种是蚕茧生产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由于育成品种的特性限制和品种的自然退化,江苏省在近年全面淘汰以“苏5×苏6”为代表的原当家蚕品种。启东市作为全省十大蚕区县市之一,为适应市场要求,近年来积极引进试养了十多对蚕品种,针对启东滨江临海的区位特点、土质特点、气候条件和原有蚕茧质量基础较好、对蚕品种的选择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