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蚕业》2016,(4):17-20
传统的养蚕模式为一年四期蚕,分别是为春蚕、夏蚕、一秋蚕和二秋蚕。从2013年起,大丰探索尝试了全年7次养蚕法和8次养蚕法,突破了传统的养蚕模式,提高了亩桑饲养量、产茧量和蚕茧收入,提高了蚕房、蚕具、簇具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桑园的产出效益,为蚕桑规模化养殖和家庭农场的兴起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塑料大棚壮蚕省力规模化养蚕模式是近年来通过生产实践发展起来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养蚕技术,使传统分散落后的家庭副业式经营提升到了户植桑0.2~0.3hm2,配建1个养蚕多用大棚,即主蚕多营的“3 1”、“4 1”、“5 1”专业户经营模式,成为家庭的骨干产业。该技术对山东蚕桑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辐射到周边省份。其整体包括小蚕共育、养蚕大棚建造、壮蚕省力饲育、熟蚕自动上蔟和消毒防病等技术的优化组装。①塑料大棚替代了传统蚕室,节省蚕具,节省投资60%左右。②改变了饲育形式,改层架育为地面育,改片叶育为条桑育,改多回育为…  相似文献   

3.
地面育与自动上蔟省力养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蚕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大蚕期(4~5龄期),大蚕期的工作量约占养蚕工作量的82%。大蚕期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采叶、喂叶、除沙、捡熟蚕上簇等工序上。传统养蚕是蚕的全龄期都在蚕窝饲养,大蚕期喂叶、除沙、捡熟蚕上簇等工作既花时间又花力气,严重影响种桑养蚕  相似文献   

4.
优质增效养蚕模式即蚕桑良种+小蚕木屑炉或靠壁灶加温+薄膜覆盖蚕匾育+大蚕蚕台育十全龄三回育+蚕病综防技术+方格蔟上蔟(蚕茧优质技术)。该模式注重蚕桑生产的质量效益,从桑树栽种时就强调栽种优良品种.订种时选用优良蚕品种,饲养过程中强调使用省力节本高效的养蚕技术,上蔟一律使用方格蔟,确保蚕茧生产优质高产高效。金华市磐安、武义、永康等县即采用该模式,每50kg鲜茧收购价比全省平均价高出200余元。  相似文献   

5.
蚕桑生产即是种植业,又是养殖业,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桑树的生长和桑叶产量,也影响到蚕期安排、发种量和家蚕的生长发育。过去我县对气候变化因素考虑不周,蚕期安排和各期发种量缺乏科学性,导致“种、叶失衡”蚕病多发。因此,根据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养蚕布局,对增加发种量,提高养蚕效益很有帮助。本文着重谈谈千阳县气候特点与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6.
王玉云 《四川蚕业》2003,31(1):39-4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蚕桑生产已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发展 ,传统的养蚕技术已满足不了现代蚕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改革传统的养蚕方法 ,我们从试点到扩面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 ,摸索出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 ,增强了比较效益和优势 ,促进了蚕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 蚕种催青省力化催青是蚕儿发育的初始保护阶段 ,是养好蚕的基础。传统的催青方法蚕种所感受的温湿度不均匀 ,造成蚕种孵化率低。为此我县 1 995年建成并使用双向匀风式恒气流自动控制蚕种催青系统 ,提高了蚕种催青质量 ,蚕种一日孵化率均在 95%以上 …  相似文献   

7.
<正> 一、养蚕期前的消毒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由病蚕尸体、蚕粪、旧蔟具三大污染源等而来的病原体对蚕室、蚕具及养蚕周围环境的污染是严重的。因此,在蚕期前必须对蚕室、蚕具和周围环境进行认真消毒,以消灭病原。 1.消毒的步骤和要求 (1)步骤:为提高消毒效果,蚕期前消毒必须按:扫——洗——刮——刷——消的步骤进行。具体做法是:蚕具搬出,把蚕室内外  相似文献   

8.
<正> 夏秋期养蚕布局的合理确定是增产蚕茧,提高茧质,增加效益的重要措施。布局的具体内容包括时间布局、数量布局和品种布局三个方面。我县夏秋蚕期的布局主要是从气候特点,桑树生长,合理利用桑叶,农事活动等角度考虑安排夏蚕、中秋、晚秋三期蚕的。以夏蚕6月16~18日,中秋蚕8月2~5日,晚秋蚕9月6~8日为合理出库时间。本文在品种布局确定,时间布局合理的前提下,通过对夏秋期有关因素的分析,对我县龙岗、上林二乡镇夏秋期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传统养蚕生产方式环节繁琐、工序复杂、手工作业多、成本较高、劳动效率较低,已满足不了现代蚕业发展的需要。我县从1992年起,就着手进行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的研究,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形成以小蚕共育、少回育和室外大棚养蚕等为核心的省力化养蚕体系,使规模化养蚕逐步达到低成本、低劳动强度、高效化。目前我县采用的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催青和补催青催青是养好蚕的基础。催青时要严格按照胚胎发育进度,进行温度、湿度、光线、气流等调节,确保转  相似文献   

10.
蚕业是我国传统农副产业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要增强蚕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必须以优质、高产、高效、省力、低耗为目标 ,提高综合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省力化养蚕技术正以其劳动强度小 ,生产成本低、比较效益高等优势 ,逐渐在我市主要蚕桑产区推广。笔者就目前如皋市的推广现状和发展提出今后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的几点设想和建议。1 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的现状从蚕种自动化催青技术、小蚕平面一日两回育、5龄蚕斜面条桑育到方格簇室外上簇营茧等一系列省力化养蚕技术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 ,在我市已形成一套完…  相似文献   

11.
<正>养蚕型式从普通育发展到覆盖防干育、炕床(房)育、条桑育,及由平面育发展到小蚕立体育、小蚕人工饲料育等饲养型式,使给桑回数由1日8回以上降到1~3回,并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这种变革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势在必行。 我国的养蚕技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历来养蚕都是以蚕的营养为中心,人围着蚕转。为了使蚕儿能吃饱、吃好、不分昼夜地喂蚕,见蚕将桑叶吃光后就喂叶,因此一日之中给桑喂蚕次数多达8回以上,这种以营养为中心的传统饲养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蚕的生理和营养要求也逐渐了解养蚕技术也由此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进一步促进了养蚕型式的变革。 50年代以来养蚕技术并不是停顿不前,  相似文献   

12.
种桑养蚕的关键在于养蚕。只有养好蚕,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蚕茧,进而获得较高的效益。获得稳产高产,本文提出重点从5个方面的技术措施抓好养蚕工作:即消毒防病、精心养好小蚕、把握好四龄大眠关、养好5龄大蚕、加强上蔟管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典型的石漠化片区平果、凌云、靖西、那坡、上林、都安、忻城、环江等8个县(市)种桑养蚕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了“小蚕共育+小作坊联产”“标准车间式养蚕”“适度规模种养分离”3种养蚕模式的应用情况.3种养蚕模式在8个县(市)应用率分别为83.56%、12.68%、3.76%.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性,“小蚕共育+小作...  相似文献   

14.
汉阴县推出了小蚕商品化,大蚕省力化,上簇标准化养蚕模式。通过对比调查,表明汉阴"三化"养蚕模式养蚕时间缩短,劳动强度降低,蚕茧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蚕桑生产方式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制约蚕业发展的瓶颈,大型智能化自动养蚕机的研制及推广应用,将实现蚕桑生产模式的突破性创新,将栽桑和养蚕彻底分离,进行产业分工,最终提高整个蚕桑产业的效益,推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夏秋期养蚕布局包括时间布局、品种布局和数量布局三方面,江苏省夏秋期养蚕时间布局是以夏蚕6月20~25日,一秋蚕7月28日~8月10日,二秋蚕8月底—9月10日为合理出库区间。本文在时间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对夏秋期有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就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数量布局的合理化,提出一点初步的见解。一、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与数量布局的现状1988年江苏省夏蚕出库约29万张,一秋蚕出库约103万张,二秋蚕出库约60万张。  相似文献   

17.
正杭州市的蚕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无论桑园种植面积、蚕种饲养量还是蚕茧产量、蚕桑产值都呈现出持续减少的态势,整个产业出现了萎缩。虽然2019年春茧收购价为62元/kg,但离蚕农的期望价格还相差甚远。因此加快产业升级、创新养蚕技术模式刻不容缓,要大力引导、鼓励蚕农增加养蚕频率,实行连续化多批次养蚕,适当增加单位面积养蚕数量,实现效益提升,促进杭州蚕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从  相似文献   

18.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养蚕技术改革紧密结合生产,围绕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开展了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在蚕品种更新换代、蚕病普查、小蚕专业饲育、大蚕简易省力化饲养及养蚕科技成果配套应用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加速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一)蚕品种更新换代,春、秋均有当家品种适应生产  相似文献   

19.
对宁南县1995—2013年养蚕户数变化的统计调查发现,养蚕户数随着宁南蚕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日趋减少,桑树抛荒面积逐渐增多;但是蚕桑生产规模在进一步扩大,户均蚕种饲养量在不断增加。通过分析养蚕户数减少的原因,提出了宁南县在新的形势下要培育养蚕大户,整合蚕业资源,依靠科技,稳步推进规模化生产、提高规模化生产效益和进一步加强服务等发展蚕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 多次养蚕也就是全年春、夏、秋多季养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增加全年蚕茧产量的重要手段。它能充分利用现有桑园的桑叶,增加全年的饲育量,增加蚕茧总产;又能提高现有设备资材的利用率,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还能合理安排劳动力,有利于蚕桑生产专业化。日本在近几年的蚕业杂志上对多次养蚕有不少报导,他们过去是以春蚕、早秋蚕、晚秋蚕三个蚕期为主的,现在提倡增加夏蚕和晚晚秋蚕,全年养蚕5次以上。从规模较大的43户养蚕农户来看,全年平均养蚕次数为6.6次,以6-7次为最多,最高达10次。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