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之王。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从80年代初起对大红袍无性繁殖、加工技术进行研究。1994年12月20日,由福建省科委在武夷山市召开鉴定会。出席鉴定会的福建省科委、省农大和省茶叶科研所、农业厅、南平地区农业局等单位领导、教授、专家们一致认为: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生物研究所承担的大红袍名丛无性繁殖、加工技术研究课题,已完成合同所订的任务。大红袍无性繁殖后代,成活率达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保护珍稀茶树名丛大红袍的路子,深入研究其生物特性、繁育技术、栽培特点以及成茶品质,让名丛产生更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珍稀品种大红袍选育与推广研究"课题自1963年3月开始实施至今,历经40多年持续不断的选育与推广,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为武夷山市的"岩茶之王"焕发了青春.……  相似文献   

3.
前言单丛,发源于潮州,是特有的茶叶名称,也是好茶的象征。单丛茶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一棵老茶树所产的茶,潮安县凤凰山现有老茶树很多,由于原初采用种子繁殖,生长出来的单丛各株之间的形态和品质风味是不相同的,当地茶农把这些不同品质风味的百年老茶树按单株分开来采摘及加工,其产品称为单丛茶,每株单丛根据香型等冠以一个名称。另一个是指从一株老单丛茶树上经无性繁殖新植的茶树所生产出来的茶,这些茶具有原老单丛的品质风格,所以也称为单丛茶,名称与原老单丛相同。但由于无性繁殖苗木移植到新的地方后立地生态条件与老单丛的不同,其品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大红袍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大红袍的历史、生物学特性、大红袍母树与无性繁殖后代的比较研究,以及大红袍品质研究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茶是承载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之一,茶文化品牌的发展和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拼配是茶叶加工中的重要工艺,是提升茶产品品质、丰富茶产品种类的重要技术.本文从大红袍茶叶拼配技术的现实意义出发,依据大红袍茶叶拼配技术的具体实践,探讨拼配茶的茶文化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可以通过挖掘文化底蕴、打造...  相似文献   

6.
陈德华 《中国茶叶》2010,32(12):38-38
《中国茶叶》2010年第2期上载有巩志先生的《大红袍发展轨迹》一文。该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考述"大红袍脱胎于武夷茶",第二部分则编年式地描述"建国后大红袍发展轨迹"。第一部分的内容,因为年湮代远,可考索者寡,姑不论;作为武夷山大红袍茶树品种发展的见证人,本人自1963年从福安农校茶叶专业大专班毕业分配到崇安(武夷山)从事茶业工作已近50年,对该文第二部分的若干问题不能苟同。笔者现仅就御茶园名丛观察(标本)园五株大红袍茶苗的栽种时间;大红袍小包装茶如何首推市场;大红袍茶树(树苗)如何开始"引种"繁育的真实情况作一介绍,兼与巩志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7.
大红袍记     
秦威 《福建茶叶》2003,(4):43-44
参拜大红袍,无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我的一个未了之心结。在许多年里,曾参阅过不少大红袍的典故与文献,欣赏过多幅大红袍的图片,也常关注报章上有关大红袍的报道,在与老茶人的交流中了解大红袍的情形。因常年囿于俗务,未有机缘亲近大红袍,也不得机会品尝那三棵大红袍古茶树所产出的茶叶。多年来,大红袍占据了我心灵空间,却又与我保持着遥远的时空距离。我曾想,大红袍一定有着至纯的岩韵、硕壮的枝形与乌亮的叶色,其香气逼人,势压群茗。这一切的遐想是我多年来从各种渠道了解大红袍的各种信息后形成的。于是,当武夷山人开始从大红袍母树上…  相似文献   

8.
茶叶拼配是指两种以上不同品牌茶叶拼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常见的加工茶叶工艺.大红袍拼配,是各取所需,发挥所长,通过标准化拼配方式容易制作出好茶.酱香酒勾兑期间,综合调味过程和勾兑过程,通过联系与不同,凸显酱香酒的灵魂和精髓.本文将运用勾兑酱香酒的标准,探究大红袍拼配工艺.通过分析酱香酒勾兑流程,按照其勾兑标准将拼配茶叶作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红袍”茶产业迅猛发展,呈现出一片火红局面,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其价格急剧飙升,各级媒体对“大红袍”茶叶身价“暴涨”情况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关于天价“大红袍”的新闻也不绝于耳,再次把武夷岩茶推向风口浪尖。但透过价格表象,应该冷静而理性地思考.“大红袍”茶叶价格狂飙是否存有泡沫迹象?“大红袍”会重蹈“普洱茶”之覆辙吗?“大红袍”茶业理性成长之路何在?对此,我们将全面解析其复杂成因,深刻剖析其背后忧思,并积极探析其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武夷岩茶生产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夷岩茶主要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目前有茶园面积13万亩左右,茶叶产量约7000吨,茶叶总产值10多亿元,茶叶企业(包括小作坊)有2000多家,茶叶是武夷山人民致富的第一产业。武夷岩茶产区除水仙、肉桂主栽品种外,现有名枞、单枞众多,如茶王大红袍就有拼配大红袍和纯种大红袍之分,拼配大红袍由水仙、肉桂及其他品种、甚至陈茶拼配而成,而纯种大红袍也有奇丹、北斗1号等不同观点。名枞如水金龟、铁罗汉、半天妖、白鸡冠,还有向天梅、胭脂柳、留兰香、玉麒麟、  相似文献   

11.
纯种大红袍独有的品质神韵,除与纯种大红袍品种特性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外,独特的制作工艺是形成纯种大红袍特有香气和独特茶汤口感风韵的关键。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纯种大红袍的加工技术,旨在为纯种大红袍的加工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武夷大红袍无性繁殖子代与母代的香味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比较了武夷山大红袍的无性繁殖后代与其母株间的生化成分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岩区内生产的无性繁殖大红袍岩茶基本保持了母株的优良品质特性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赛君  蒋洵  黄仲先 《茶叶通讯》2009,36(4):38-40,43
凤凰单丛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镇。凤凰山是畲族发源地,也是古老的茶叶产地。凤凰单丛生产茶历史悠久,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在凤凰单丛的选择、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和饮用全过程中存在许多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现象。从茶叶历史文化层面对凤凰单丛现象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茯茶“散茶发花”加工前后差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茶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为加工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加工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制品。本研究以不同性质茶叶的"发花"(真菌固体发酵)前后茶样作为研究对象,将"发花"前后的茶样经HPLC图谱叠加比对分析,寻找"发花"前后主要新增差异化学成分,同时运用制备色谱制备目标差异化学成分,并经HR-MS和NMR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分离条件下,不同性质的5种茶叶原料经相同"发花"处理后,各组形成的差异化学成分基本表现一致,其中选取分离、鉴定的两种新增差异化学成分均为黄酮醇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和山奈酚。  相似文献   

15.
刘栩 《中国茶叶》2004,26(2):29-29
依据国家标准GB18745-2002《武夷岩茶》中有关指标要求,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福建武夷山市名岩茶业有限公司提出申请的“大红袍”企业实物标准样进行了检定。最终确认该批样品(5kg)符合GB18745-2002中“大红袍”茶品质要求,可作为标准样品使用。武夷山市名岩茶业有  相似文献   

16.
茶叶深加工之现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茶叶深加工制品是以茶为主料,运用食品加工原理与技术,制造生产出保健、营养、方便、多样和实用的茶叶新产品。它是突破传统的饮茶方式、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由食品工艺学渗透到茶学范围的新兴科学。茶叶做为饮料、素以沸水多次缓冲慢泡、缓斟慢饮、从容品尝的方式沿用至今。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大红袍品种来源、生物学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逆性、栽培与加工技术等方面对大红袍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红袍开采期迟,制优率高,产量高,抗性与适应性强,适宜我省武夷山茶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走近大红袍     
正大红袍——武夷十大珍贵名丛之一(现已是省良种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产地分布:大红袍母树位于武夷山正岩茶区九龙窠龙头岩的悬崖上。清代已有关于大红袍茶树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中期,本人从福建省茶科所将经过二十年选育的纯种大红袍"引种"回武夷山,进行中后期的繁育、推广。武夷山现有较大面积栽培,周边县市及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及茶场有引种。  相似文献   

19.
<正>1前言近年耒武夷岩茶的国内外市场看好,大红袍的声誉也越来越高。但市场上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二,主观上经营者有唯利是图思想作祟。客观上,生产原料的种源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典型的流行大红袍一代、二代说,甚至说目前市场上卖的还有三代、四代。意思是说大红袍经扦插繁殖,一代不如一代。另外长期来大红袍以‘名丛'身份存在,生产数量的有限导致产品供不应求。本文就这个问题,对大红袍茶树成为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机械自动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当前各行各业向前发展的主要技术力量之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加工方式,大大提高了各行业的生产与加工效率。我国作为茶叶生产大国,近些年我国的茶叶科技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茶叶科技工作者加入到到茶叶生产与加工新技术的研究领域当中来,参与具体的技术研究和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多先进性的科技成果,其中,机械自动化技术便是最具代表性的先进技术之一。本文将就机械自动化技术在茶叶生产以及加工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