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省地处中原,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历史上是全国大麦的主要产区之一。早在三十年代,我省大麦种植面积就达1384.5万亩,总产21.699亿斤,分别占当时全国大麦面积和总产的14.12%和13.32%。但到五十年代,我省大麦面积急剧下降为689万亩,总产7.19亿斤;七十年代我省大麦面积再度下降到274万亩;近两年基本保持在220—250万亩,总产5亿斤左右。我省现在的大麦生产水平与解放初相比,面积减少三分之二,总产减少三分之一,单产提高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降雨与花生产量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我市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之一。1982年种植面积为13万6千6百亩,单产、总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平均单产达到280斤,总产达到3818万斤。我市花生集中产区的长清县,1982年种植面积8万8千7百亩,单产达到314斤,总产达到2786万斤,这是该县花生生产史上从未有过的纪录。  相似文献   

3.
红安县是湖北省的花生主要产区之一,种植面积1957年最高为7.6万亩,总产达2825万斤,但自此以后至1981年的二十四年间,比1957年缩小1—2万亩的有四年,缩小2—3万亩的有十二年,缩小3万亩以上的有八年;总产在1000万斤以下的五年,1000—1300万斤的  相似文献   

4.
花生是南宁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面积和总产占油料作物的首位。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是自治区重点花生产区之一。 建国以来,花生生产发展缓慢,单产低而不稳,长期徘徊在100斤上下。1949年,面积33.7万亩,总产36391担,平均亩产108斤。1979年面积扩大到52.3万亩,单产119斤,30年间,面积增加55.19%,单产仅  相似文献   

5.
据初步考证,花生在我省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从十九世纪开始,花生生产就由自给性生产转为商品性生产,发展很快,到本世纪的前三十年,我省花生栽培进入最兴盛的时期,全省常年播种面积为50余万亩,总产量103万担,平均单产200来斤;播面大的年份达80余万亩,总产123—140万担,平均单产达250—270斤,最高的1914年达到329斤。但1936年后,由于战争频繁和出口量减少,花生生产日趋衰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大大减少。1947年,全省花生播种面积仅37.7万亩,总产79.2万担。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叙述1977年以来,我国花生生产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 一、总产量增长主要靠单产提高。 1949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1881.6万亩,平均单产135斤,总产2536.4万担。至1984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3632.2万亩,单产265斤,总产9630.4万担。建国35年间,面积扩大了93%,单产提高96%,  相似文献   

7.
甘薯在我省旱粮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有较大的发展,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203万亩发展到1962年的750.7万亩,常年种植面积500—600万亩,占旱粮总面积的25.92%,总产由1949年的4亿斤(折谷)增加到1973年的27亿斤,占旱粮总产量的54.2%。甘薯生产的发展对我省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单产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省棉花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从1949年到1978年,棉田面积由388.8万亩扩大到878万亩,单产由16.6斤提高到107斤,增加90.4斤,总产由56.2万担提高到948.95万担,增加892.76万担。1979年棉花面积880万亩,总产1050万担,单产119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湛江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一年春夏秋三造都可种植,面积、总产居广东省首位。1980年全区花生播种124.3万亩,总产19320万斤。 近年来,我区花生生产通过作物布局调整有所发展,主要是部份低产稻田改种花生,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使春花生由1979年108.9万亩扩大到1981年115.9万亩,其中水旱田花生播种面积由30万亩扩大到38万亩。低产稻田改为花生、水稻或花生、水稻(杂  相似文献   

10.
栖霞县寺口公社地处丘岭,历年花生播种面积都在2.3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43.4%,前几年花生亩产水平在299—396.7斤。1983年推广了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其面积在3300亩,总产达到1120万斤,比上年增加271万斤,是历史上总产最高的一年,一年的实践说明,丘岭地推广花生覆盖地膜,是花生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改革,也是丘岭旱薄地上种花生的一项增产措施。经我们对11个大队19个典型花生地块的测产验收结果,地膜覆盖栽培的花生,平均亩产779.3斤,比对照亩增150斤,为23.6%。任庄科技户于守湖2亩海花1号,单产最高的为1265  相似文献   

11.
花生在我省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本世纪前期进入最兴盛的时期。建国后,我省花生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面积由30多万亩增加到60多万亩,总产由50多万担增加到80多万担,但存在发展速度缓慢、生产不稳定、单产低、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花生单产和总产均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省人均花生果仅1.5斤,因此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每年需从外地调进大量花生供应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更大,如按中等水平衡量,以城市  相似文献   

12.
我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北与山东省接壤,境内有丘陵也有平原,常年种植花生20万亩左右,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4。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收入,夏花生面积由1984年的6万亩,扩大到1985年的12万亩,全县85年25万亩春夏花生,平均亩产536.0斤,总产1.34亿斤,分别比84年增长0.94%和24.4%。  相似文献   

13.
一、我区花生种植品种的演变历史及现状 花生大约在光绪年间由山东传入我区,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据1985年统计,全区种植面积45.4万亩,总产67,347吨,总产值6,800万元。在经济作物中面积占21.5%,产值占31% ,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放前主栽品种为老爬蔓、老鸦窝,单产长期徘徊在百斤左右,1949年全区种植面积5.72万亩,总产4627.48吨.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下,花生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大麦生产现状大麦包括皮大麦、裸大麦。根据考古资料,大麦在世界上已有一万七千年(埃及)栽培历史,我国也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大麦栽培面积,三十年代达6738千公顷(1931—1937年),总产170亿斤,单产166斤,总产居当时世界各国大麦总产的首位(此数不包括东北三省、西藏、西康、广西、台湾、新疆等省区)。四十年代中期,仍有9105万亩,总产125亿斤;五十年代初下降到5809万亩,总产69亿斤;1957年曾向升到8107万亩,随后又下降;八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5.
延安地区种植花生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发展不大。自1983年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面积和产量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1985年地膜花生由1983年试种的2.4亩,发展到5.4万亩,地膜花生占花生总面积的84.6%,总产达到2517.8万斤,产量占花生总产96%,较  相似文献   

16.
《花生学报》2011,40(1):47-48,M0002
为加快振兴我省油料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省油料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山东油料生产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前列,加工和出口能力较强。全省油料作物主要是花生和大豆两类,此外还有核桃、芝麻、牡丹、玫瑰等特色产油作物。2009年,全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520万亩,总产380万吨,其中花生1162万亩,总产331万吨,分别占我省油料作物面积及产量的76%和87%,  相似文献   

17.
合浦县环城公社廉东大队林屋生产队,地处平原,田土属炭化黑色鸭屎泥。全队246人,平均每人耕地面积一亩。作物以水稻为主,次为花生。历年春种花生面积约占早稻面积的1/4左右。1977年春花生48亩,总产25776斤,平均亩产537斤,比1976年同期48亩,总产20160斤,平均亩产420斤,分别亩产提高27.8%,总产增加27%。该队获得花生丰收,这是由  相似文献   

18.
我们招远县共有16处公社,723个大队,53万人口,86.5万亩耕地,其中花生面积31万亩。1978年以来,我们在全国科学大会精神的鼓舞下,把科技工作做为一项重要任务,书记动手,全党来抓。在花生生产上推广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经验和科技成果,使全县的花生产量打破了长期徘徊甚至下降的局面,连年获得丰收。1978年,全县花生单产从77年的196斤,猛增到350斤,1979年达到419斤,1980年,又上升到了470斤。81年,虽然遇到了特大干旱,亩产仍达到440斤,总产13835万斤。  相似文献   

19.
我省棉花生产,在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1983年夺得了亩产、总产、贡献三超历史的新记录。全省棉田1225万多亩,总产皮棉15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20.
“美国花生生产正处在十字路口上。”这是美国花生业界多数人士和许多直接参与花生业各个环节活动的美国银行家们,对目前美国花生生产状况的一致看法。 1982年美国花生总产量仅达31.13亿斤,比1981年的36.18亿斤约下降14%;总收获面积为776.96万亩,比1981年的906.43万亩降减14.3%。其中。弗吉尼亚—卡罗莱娜地区的收获面积降减幅度最大,为23%;东南地区降减11%,西南地区降减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