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河西走廊地区梨园生草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春鸣 《防护林科技》2010,(6):16-17,74
西北干旱区荒漠绿洲光热资源充足,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梨园的发展。通过连续4 a对梨园进行生草栽培覆盖防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种植白三叶草效果最为明显,种植多花黑麦草次之;白三叶草和多花黑麦草处理单株平均产量比清耕园提高14.9%~42.2%,平均单果质量比清耕园提高8.7%~10.5%;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清耕园;白三叶草、多花黑麦草生草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高于清耕园,地面和20 cm深土层土壤日温差明显低于清耕果园;自然生草有一定的效果,但与清耕梨园差别不大。因此,建议在西北干旱区梨园推广以白三叶草为主的生草栽培。  相似文献   

2.
梨园白三叶生草栽培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引种白三叶草对梨园环境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种植白三叶草可改善梨园的生态环境 ,提高梨园的产量 ,并相应提高梨园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白三叶在果草间作中的主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精作覆膜条播,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果品质量,控制杂草,避免果损等7个方面简ST白三叶草在果草间作中的主要作用,以加速陕西省生态校园创新工程建设和"果、草、羊、沼"循环经济的生态农业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梨园行间间作和行内覆草试验结果表明:间作二白杨苗比间作向日葵可以使梨树干径、树高、冠幅、新梢平均长度、新梢个数分别加13.96%、17.62%、35.16%、35.96%、35.11%;间作二白杨并在行内覆草,可以使上述五个指标比未覆草分别增加11.82%、13.93%、11.36%、17.27%、41.63%,并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的种类。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省龙里县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园间作玉米、辣椒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刺梨园自然生草为对照,分析刺梨间作园土壤养分特征,为刺梨园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与刺梨园自然生草相比,间作玉米、辣椒均降低了0~20 cm土壤pH值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提高了土壤总磷含量、总钾含量、有效钾含量;2)间作辣椒的刺梨园土壤pH值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有效氮含量、总钾含量均高于间作玉米的,而有效钾含量低于间作玉米的。这说明在正常的田间管理条件下刺梨园自然生草对多数土壤养分的维持起到较好作用,间作玉米、辣椒施肥时建议采取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从而达到维持刺梨园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6.
总结评估新沂市马陵山生态经济林8种营建模式和6种经济林与农作物间作模式生产和经济效益,优化选择出纯桃园、纯梨园、纯柿园等3种营林模式;桃与西瓜+萝卜、柿与小麦+花生、桃与花生、梨与小麦+大豆等4种经济林与农作物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土壤营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前沿的草带、灌木带、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农田林网、梯田地埂水土保持林和山地丘陵水源涵养林等7部分的土样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立地土壤及层次肥力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在整个海防林体系中含量很低;速效氮在草带灌木带和基干林带含量较低,而在其他带含量则较高;速效磷在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和农田林网土壤中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除草带外总体变化不大;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8.
果园生草(三叶草)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使树体健壮,生长量增加,果实含糖量及单果重显著提高,并且能增加果树害虫的天敌种群数量,使虫果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给覆草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南株洲地区对梨园覆盖区和清耕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草栽培具冬季增温、夏季降温的作用,1月份0~20 cm土层可增温1.4℃以上,夏季可有效地降低土壤高温及其高温出现的频率;覆盖能蓄水保墒,尤其是南方干旱少雨的7、8月份,可使0~20、20~40、40~60 cm不同土层的含水量分别提高15.90%、7.14%和2.78%以上,同时覆盖可使土壤密度降低、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不同程度地提高,覆盖对梨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可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速效P、速效k的含量,但对全N、全P、全K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生草栽培对于安康市核桃园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影响,解决土壤养分不足、除草成本过高等实际问题,本文以安康市典型的核桃园连续行间种植3 a长柔毛野豌豆为研究对象,以行间自然生草为对照,探讨0~20 cm的土壤养分和水分变化特征,反映人工生草栽培对土壤养分、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生草较自然生草可以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54.52%、37.64%、64.77%和40.29%。此外,通过对核桃园不同时期的土壤养分水分测定分析发现,人工生草栽培较自然生草可以相对稳定保证土壤含水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5-9月均高于自然生草。综合而言,行间人工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可以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水分含量,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在核桃园生产管理中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油茶是中国重要的的木本油料树种,茶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通过对油茶园种植白三叶草与清耕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白三叶草能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油茶产量和提高含油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花生间作杉木幼林纯林样地为研究对象,未间作林地为对照,选取广西种源2.5代实生苗(简称"广西-2.5")、福建种源无性系扦插苗-020(简称"福建-洋020")、福建种源无性系扦插苗-061(简称"福建-洋061")3个种源,对比分析花生间作对相应种源杉木幼林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地的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显著增大;花生间作对杉木幼林地的土壤物理指标影响变化幅度不大,相同杉木种源花生间作模式下林地土壤物理性状总体上优于未间作林地;花生间作模式提高了杉木幼林地的土壤p H值以及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和速效P含量,全K和速效K含量略有降低,缓解了土壤酸化速率,提高了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3.
桉农间作系统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培群  余雪标 《热带林业》2007,35(3):31-32,27
主要对桉树大宽行条带方式种植的三年生桉农间作试验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对土壤养分研究表明:间作甘蔗、木薯和牧草在提高土壤有机质方面差异不大,但是在提高土壤全量N、P、K以及速效N、P、K上,间作甘蔗和牧草要优于间作木薯。其中,间作甘蔗和间作牧草全P和全N差异明显,而全K则和对照林地基本持平,速效N、P、K与对照林地相比,都有明显提高。间作木薯以提高全P为主,速效N和速效P也有一定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栽培龙丰苹果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在覆盖、生草、免耕不同土壤管理制度下的土壤化学变化,结果表明,生草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覆盖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提高了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磷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钾含量;果实产量。免耕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全氮、全钾含量,极显著的提高了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设置在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FDPA)河北省内新造经济林地上的土壤肥力定位观测点上连续观测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后土壤中各类养分含量逐年变化程度不一,土壤速效N、P含量的变幅较大,而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变幅较小。建议通过土壤肥力观测确定施肥方案,重点对土壤速效养分下降明显的土壤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云南河口橡胶园、油梨园和香蕉园的3种热带作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变化状况。结果显示:3种热带作物中橡胶园有机质、解碱氮最高,pH、有效磷最低,速效钾居中;油梨园土壤pH、有机质、解碱氮、有效磷均为中间水平,速效钾最低;香蕉园土壤pH、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有机质最低。总体来看,香蕉园土壤养分水平相对较高,橡胶园中等,油梨园中等偏下,这些养分指标中仅有橡胶园和油梨园土壤pH、有效磷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土壤养分之间为一般正相关关系,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象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Pennisetum purpureum)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比桉树纯林,桉-草经营模式的土壤容重降低了14.75%~22.12%,土壤总空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3.57% ~ 16.51%和15.39% ~ 18.67%,土壤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了6.01%~34.14%和16.95% ~43.99%,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桉-草模式下林地土壤pH值降低了9.2%~10.5%,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87.5%~24.2%;土壤全量N、P和速效N、P的含量提高7.06% ~89.99%,提高幅度的大小排列顺序为速效N>全量P>全量N>速效P,全量K和速效K含量减少,单位面积蓄积量提高14.14%.A层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幅度大于B层.桉树人工林间种象草复合经营模式,有助于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林地养分含量,促进林木生长,是比较适宜推广发展的桉树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选择田间定位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养分具有表聚效应,在0~60 cm土层范围内,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微量养分的含量均逐渐减少。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层次性,不同层次之间差异较为显著。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具有层次性,但不同层次之间差异不显著。库尔勒市香梨园土壤肥力总体水平较低,主要障碍因素是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介绍白三叶草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利用技术要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果草问作中白三叶的精作覆膜条播栽培技术的尝试经验.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田间试验方法,对山东省莒县沭河流域杨树多代经营人工林产区不同林地间作农作物、林地抽沙换土、杨树人工林品种间轮作等措施对杨树人工林多代连作地力维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抽沙换土有利于胸径和树高生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Cu、Zn、Mn的含量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1.55倍、2.05倍和1.24倍;主伐更新更换不同品种以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3年保持增长,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3.18~23.91倍、3.40~28.71倍和0.71~2.80倍;林地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Fe、Mn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1.38~3.39倍、1.28~7.73倍和0.79~3.11倍。间作林地的胸径和树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25%~37.84%和8.17%~29.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