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牛红华 《内陆水产》2002,27(7):32-32
1调节水质1.1将池水加至最高水位,随着蒸发和渗漏,及时补注新水,一般每10天注水1次,每次10~15厘米。1.2每隔20~25天施生石灰1次,每667米2用量为20~25千克,溶水后全池泼洒。以调节池水pH值在7.5~8.5之间,沉淀水中有机物,降低池水有机物耗氧量,促进浮游植物生长。1.3根据设计产量,每0.33~0.67公顷水面配备一台叶轮式增氧机,以改善水质和防止鱼类浮头。增氧机的使用要合理、科学,坚持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的原则进行。增氧机的运转时间…  相似文献   

2.
提高水温初春鱼池水位应掌握在0.6~0.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充分发挥肥效,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要勤灌水,对保水力差的池塘,在加注新水时,不要一次大量注入,以防水温骤降,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利提高水温,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适当增加水深,以防水温变化幅度过大。调节水质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厘米深新水,并每667米2用20~3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水质清瘦时,适当施腐熟有机肥,以保持中等肥度水质,透明度以30~40厘米为宜。一般每667米2每次可施鲜猪、牛粪200~300千…  相似文献   

3.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可比正常管理增产30%以上,并大大提高鱼的体质,为安全越冬打下坚实基础。改善水质保持良好水质,是促进鱼类长膘的关键。一是勤注新水,增加水中溶氧量,一般5~6天左右加注新水1次,每次换水量以15~25厘米为度;二是泼洒生石灰,消毒灭菌,增加钙质,每月泼洒2~3次,按每667米2水深1.5米池塘,用生石灰10~15千克,溶解后全池泼洒。追肥培饵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的主要食物是水中的浮游植物,秋季看水施肥培育池中饵料生物尤为重要。在秋初气温较高时,追施肥…  相似文献   

4.
2.清晨缺氧浮头的对策 (1)预防措施:一是当水质较肥,白天光照不好时,傍晚最后一顿投喂量应少,喂半饱即可,以防夜间消化食物大量耗氧;二是午后或傍晚下雷阵雨或急暴雨时,增氧机要提前到上半夜开,且坚持到第二天日出时。无增氧机时应在半夜加注新水到第二天日出;三是高温盛夏季节,高产肥水池塘,增氧机可存上半夜22时开机,同时结合加注新水,能有效地解决溶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凌志勇 《内陆水产》2001,26(8):39-39
1微囊藻 包括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 (28~ 32℃ )和碱性较重 (pH值 8~ 9.5)的水中,因此多在夏、秋季旺发。当在 1升水中有 50万个群体以上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敷其需要,而会自身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向水中释放大量毒素,对鱼类生长非常不利,甚至毒死鱼类。 防治方法: (1)经常加注新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注意水的 pH值调节 (定期泼洒生石灰 )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 (2)对已发现有微囊藻的池塘,在形成初期可用 0.7克 /米 3硫酸铜全池泼洒,连续 2次即可杀灭,下药后适当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 (3)微囊…  相似文献   

6.
夏季天气炎热,水温高,鱼类生长旺盛;同时也是鱼病的多发季节,主要流行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等,给养殖生产带来很大危害。为了防止这些鱼病的发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调节水质1.将池水加至最高水位,随着蒸发和渗漏,及时补注新水,一般每10天注水1次,每次10~15厘米。2.每隔20~25天施生石灰一次,用量为20~25千克/亩,溶水后全池泼洒。以调节池水pH值在7.5~8.5间,沉淀水中有机物,降低池水有机物耗氧量,促进浮游植物生长。3.根据设计产量,每5~10亩水面配备一台叶轮式增氧机,…  相似文献   

7.
张金宗 《内陆水产》2002,27(10):28-28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抓好这个时间的饲养管理,经水产科技工作者长期试验,要比正常管理增产30%以上。且如果是热带鱼类(奥尼鱼,淡水白鲳、土鲮、革胡子鲶等)可赶在冬前提早上市,减少过冬冻伤死亡的损失;上不了市的,育肥了能增强鱼体御寒体能,为鱼类安全过冬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措施如下。1改良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促进鱼类育肥长膘的关键。一般7~10月灌注一次新水,每次换水量20~30厘米为好;二是每667米2水面泼洒生石灰20千克,生石灰可以中和酸性,提高pH值,释放营…  相似文献   

8.
1清塘消毒常用药物主要有生石灰、漂白粉、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渔农结合池塘使用生石灰效果最佳,它既能除害灭菌,又可疏松底土,改善土层通气条件。若放养虾蟹类,还可增加钙质,促其蜕壳生长。施用方法:在进水前10~15天,选择晴天上午,每亩用生石灰 50~75 kg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2施足有机基肥养殖时间短或新开的池塘,池底有机质少,再加池水含盐量易升高,春季易发生三毛金藻危害。施足有机基肥培肥水质,能使肥效持久,既抑制三毛金藻发生,又培养生物饵料,使鱼种下塘后就有基础饵料可利用。一般在鱼种放养前15~…  相似文献   

9.
1、加注新水应选择在晴天下午2—3时给鱼池加注新水,加水量为鱼池正常蓄水量的1/3,傍晚时禁止加水,以免引起鱼缺氧浮头。 2、药物改良 适合于改良水质的药物主要有两种:(1)生石灰。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15—2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一般每10天泼洒1次;(2)光合细菌。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的优点,还可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特别适用于高产鱼池和城郊富营养化养殖水体的水质改良,使用浓度首次为5×10~(-6),以后为3×10~(-6),每20天全池泼洒一次。  相似文献   

10.
谢岳成 《内陆水产》2002,27(9):26-26
立秋后水温稍下降,鱼类吃食仍旺盛,也是鱼类长的黄金时期,应加强秋季管理。1加强投饵饲喂秋后投饲要以精料为主,重点放在底层吃食鱼催膘育肥上。同时要注意精粗饲料的品种搭配,保鱼饲料营养充分全面。草鱼要适当投喂青草水草类青鱼投螺料,鲢鳙鱼还要适当施肥,秋后施肥要量少施,且以无机肥为主,也要根据鱼情、水的肥度、天气具体掌握。2合理调节水质2.1加换新水,一般每月加水4~5次,每次1~2时,换水量5%~10%。2.2泼洒生石灰,生石灰可中和氢离子,增加钙质增加水体肥度,同时可消毒杀菌,防病治病。一般每半月…  相似文献   

11.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季节 ,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 ,不仅能够增加产量 ,而且能为鱼类安全越冬打好基础。一要改善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 ,是促进鱼类长膘的关键。一是勤注新水 ,增加水中溶解氧 ,一般 5~ 6天加注新水 1次 ,每次注水量 1 5~ 2 5cm ;二是泼洒生石灰 ,消毒灭菌、增加钙质。每亩水深 1 5m的池塘 ,用生石灰 1 0~ 1 5kg溶解后全池泼洒 ,每月泼洒 2~ 3次为宜。二要追肥培饵。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的主要食物是水中的浮游动植物 ,秋季看水施肥培育池中饵料生物尤为重要。在秋初气温较高时 ,追施肥料要本着少量多次、主追化肥的原…  相似文献   

12.
草鱼病害较多 ,尤其在鱼种阶段。因此 ,在乌仔下塘后 ,要立即用"富氯"0.2毫克/升全池泼洒。以后每15天用富氯消毒一次 (在6~9月高温季节每10天消毒一次 )。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 ,每次生石灰用量为15~20毫克/升。使pH值保持在7.5~8.5 ,溶氧6.0毫克/升以上。氨氮1.5毫克/升以下 ,透明度30~25厘米。 (注意 :富氯不能与生石灰同时使用 )草鱼的常发病主要有 :1.外寄生虫病小瓜虫病[病原]多子小瓜虫。虫体的体形和大小 ,随虫体发育时期不同 ,而有较大的区别 ,可分为幼虫期和成虫期。幼虫期的虫体…  相似文献   

13.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是池塘养鱼的黄金季节,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要比正常管理增产30%以上,为冬季鱼类安全越冬打下良好的基础。秋促鱼长膘,要抓好如下几个重点:1.抓好水质调节、注水增氧一是加注新水增加水中溶氧量,一般每月加注新水7~10次,每次加水时间1~2小时,加水量占全池的5%~10%为度;二是泼洒生石灰浆,这能消毒灭菌并能增加钙质,10~15  相似文献   

14.
何建平 《科学养鱼》2002,(10):13-13
一、水质处理一个水体为500~800米3的育苗场要配备2个20~30亩的一级沉淀池,池水的有效深度要在1.5米以上。池子在进水前经过清淤、曝晒,然后每亩用50千克生石灰泼洒池底,停放2天后冲洗干净进水。进水时间可选在每年3月的大潮期,避开潮头水。此时水质较好。水最好一次进满,沉淀一星期后,按水体泼洒漂白粉50克/米3,15天后可以使用。二、布苗依照育苗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及设施情况来决定布苗量,一般密度在10万~20万/米3之间。目前育苗场一般直接购进无节幼体,入池时要取样观察幼体的活动情况,健…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质变化适时加注新水,夏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7~10天必须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深,到池水2米深为宜,并且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夏秋季是鱼类生长的旺盛时期。由于气温较高,鱼体代谢能力增强,水中微生物活跃,使池塘水质变化较快。因此,夏秋季池塘养鱼应注意搞好鱼池的水质改良工作,一旦疏忽,便极易造成鱼病的发生和流行。那么,夏秋季如何对鱼池水质进行改良呢?1加注新水夏秋季每7-10d加水或换水1次,加水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下午14-15时进行,加水量控制在鱼池正常蓄水量的1/3。傍晚时禁止加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提前对流,引起鱼类缺氧浮头。2药物改良适合于改良水质的药物主要有两种。2.l生石灰每667d水面每米水深用15-20kg,化浆后全地泼洒,一般每10d泼…  相似文献   

17.
一、地增水质的调节1.为了防止塘水老化和鱼类发病,对水源不足、排灌木方便和池底淤泥较厚的池塘可用以下方法调节水质。1.施用水质改良剂,每半月向池塘施洒一次,一次用量5g/m3,当水质比较恶化透明度低于20cm时,每次用量可增至10-15g/m3,能起到吸附、转化塘水中氨态氮和有害物质的作用,以改良水质。2.施用佛石,每次施用13.5g/m3,以吸附池水中的氨态氮和有害物质,能改善水质。3.施用生石灰,每欠施用30g/m’,每15-20天施用一次。施用方法:生石灰溶于水趁热向全地水面泼洒,石灰渣倒在池岸上。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水能杀菌…  相似文献   

18.
稻田人工养殖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或管理不当,很容易死亡。究其原因有水质污染、病菌感染和蟹池缺氧以及互相残食等,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河蟹死亡。1及时换水稻田蟹池应经常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特别是在盛夏,1—2d就应换水1次,每次换水应在1/3以上,最好是边灌边排,同时要注意河蟹的活动。如发现河蟹成批爬出水面吐泡沫,表明水中严重缺氧,应立即冲灌新水。2消毒防病用生石灰彻底清池,保持水质清洁,夏季要特别注意加注新水。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内泼洒新鲜生石灰,使全地浓度达15一20g/…  相似文献   

19.
虾、蟹养殖在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中占有相当地位,夏天高温季节,虾蟹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是整个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一季节务必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水质管理 水产养殖以养水为本,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生产的成败。夏季养殖水质不宜过肥,否则一方面容易浮头,另一方面容易生青泥苔。为调节水质,每 7~ 10 d换 1次水,每次加水 20~ 30 cm,水位加深到 1.2 m,透明度 30~ 40 cm。高温时池水易偏酸性,可每隔半月每 667 m2用 10 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这样既可调节水的酸碱度,为虾蟹补充钙质,促进脱壳。 2投饵…  相似文献   

20.
正1水质调控管理1.1加换新水每7~10 d加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20~30 cm,保持水深为2 m左右;每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掉30%的老水,保持池水透明度为30~40 cm。1.2适时增氧晴天于中午开增氧机,阴天于清晨开机,连绵阴雨天于半夜开机,有浮头征兆时提前开机,每次开机时长为2~3 h。在增氧机因故不能正常使用时,可采取抛撒"久氧"(主要成分:过氧化酰胺、聚合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