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59年中国从朝鲜引进虹鳟以后,又先后从前苏联、日本、法国引进了养鳟技术,养鳟业开始在中国萌芽。此后经历了将近20年的沉默,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养鳟业开始向全国普及,1996年后又先后引进了金鳟、山女鳟、白点鲑、褐鳟、大西洋鲑等品种,中国养鳟业由虹鳟单一品种养殖进入了多品种养殖的发展新时期。现在全国至少有26个省、市、区发展了养鳟业,养鳟场户达800余家,年产鳟鱼约6000~8000吨,已开发利用的冷水资源流量达40~60米3/秒。随着养鳟业的发展,鳟鱼游钓、鳟鱼饲料加工、鳟鱼食品加工等相关产…  相似文献   

2.
发端于美国西海岸至今尚不足 2 0 0年历史的养鳟业已发展成与其它历史久远的水产养殖业相比肩的世界性水产业。美国的生物学者和水产学家们首先发现了鲑鳟鱼类发眼卵适于长途运输、稚幼鱼乃至成鱼适于集约化养殖并能在其它鱼类不能生长的低温环境下正常生长的优良性状 ,并致力于养殖技术及技术基础的开发研究 ,使养鳟技术迅速完善并传遍世界各地。于是仅分布于北半球的鲑鳟鱼类随着养鳟技术的传播而遍于 6大州。中国的养鳟业起源于虹鳟鱼的引进。至今仅仅 40年的历史 ,与传统的家鱼养殖业相比还是新生事物。虽然尚未形成产业规模 ,但其开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淡水养殖业据文字记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养殖鱼类是以鲤科鱼为主的温水性鱼类,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肥水混种养殖。直到20世纪中叶我国才从国外引进了一种新的养殖业。1959年我国接受了朝鲜赠送的虹鳟鱼发眼卵4万粒,当令鱼种6千尾,同年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建立第一个冷水鱼试验站,以此为发端我国产生了以利用冷水资源,实施高密度流水集约化养殖为特点的不同于传统温水鱼养殖业的冷水鱼养殖业──养鳟业。1964年北京市又接受了朝鲜平壤市赠送的虹蹲亲鱼24尾和当令鱼种200尾,在北京市水产研究所进行试验养殖。自此,中国养鳟业历…  相似文献   

4.
金鳟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鳟 (Oncorhynchus mykiss)是日本长野县水产试验场从虹鳟鱼群体中发现的身体呈金黄色的突变品系。 1996年 12月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引进同型结合纯系发眼卵 1万粒。经 3年多的试验养殖从发眼卵至亲鱼育成及人工繁殖均取得了成功。证明我国的冷水资源适于金鳟养殖,金鳟将成为我国养鳟业的重要养殖新品种。金鳟与虹鳟是同一种鱼类,引进后取名金鳟。   一、生物学特性   金鳟属鲑科鲑属鱼类。同型结合纯系金鳟发眼卵粒径 4.0~ 6.0毫米,因卵内有一直径约 1.5~ 2.5毫米的玫瑰红色油球而呈鲜艳的红色。金鳟体型与虹鳟相似,周身…  相似文献   

5.
发端于美国西海岸至今尚不足200年历史的养鳟业已发展成与其它历史久远的水产养殖业相比肩的世界性水产业.美国的生物学者和水产学家们首先发现了鲑鳟鱼类发眼卵适于长途运输、稚幼鱼乃至成鱼适于集约化养殖并能在其它鱼类不能生长的低温环境下正常生长的优良性状,并致力于养殖技术及技术基础的开发研究,使养鳟技术迅速完善并传遍世界各地.于是仅分布于北半球的鲑鳟鱼类随着养鳟技术的传播而遍于6大州.  相似文献   

6.
金鳟苗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鳟是日本长野县水产试验场从虹鳟群体中发现的身体呈金黄色的突变品系。1996年12月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引进同型结合纯系发眼卵1万粒,经三年多的试验养殖从发眼卵至亲鱼育成及人工繁殖均取得了成功。在北京和黑龙江经2年-3年的饲养成国内第1代亲鱼后进行了金鳟与虹鳟杂交育种试验,现已成为我国养鳟业的重要养殖品种。金鳟苗种培育期间病害防治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主要养殖病害有烂鳃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于1996年12月从日本东京水产大学和新潟县内水面水产试验场引进山女鳟Oncorhvnchus ma-sou mason发眼卵1.2万粒。经3年多试验养殖,从发眼卵至亲鱼育成及人工繁殖取得了全人工养殖的成功。证明我国的冷水资源适于山女鳟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山女鳟可以成为我国养鳟业的新品种。在日本,20余种鲑鳟鱼类,山女鳟和大鳞大麻哈鱼被认为是最好吃的2种鱼,其特点是肉质细嫩,鱼味浓郁。又因其形体姿态优美、适于游钓而倍受青睐,自古就称其为“山女鱼”、“山溪女王”,是最受欢迎的淡水游钓鱼类。60年代做为日本政府计划山女鱼被开发成养殖鱼类。引进后取名为山女鳟。  相似文献   

8.
鲑鳟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人工繁殖易于操作等特点,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四大优质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甘肃省的养鳟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选育出虹鳟的变异品种一甘肃金鳟,经过长达10年、3代的人工定向选育,2006年12月甘肃金鳟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的审定,被确定为全国水产养殖新品种。与美国金鳟相比,甘肃金鳟的体色鲜艳、眼睛血红色且抗病力强,在同等条件下饲养生长比虹鳟快5%~10%。  相似文献   

9.
一、斑点叉尾的引种与试养197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引进100尾斑点叉尾鱼种进行试养。1984~1986年间,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先后两次从美国引进此鱼,并于引进后对此鱼的生物学、生态、繁殖生物学、繁殖与育苗技术、商品鱼养殖技术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于1987年获得人繁技术的成功。其后,各地纷纷从湖北引种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养鳟业的经济意义和价值,并从养鳟用水和生产方式、苗种生产、食用鱼养成、养鳟饲料、海水养鳟,疾病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养鳟基本技术,同时对我国养鳟历史作了回顾,提出了我国养鳟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虹鳟养殖技术》一书,约16万字,定价3.65元,由农业出版社90年6月出版。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近30年来我国养鳟的科研进展和基本经验,并吸收国外的养鳟新成就和新技术,从作为高度集约化养殖的虹鳟生物学特点出发,结合编著者成功取得每亩净产3.6万公斤的技术要点,对流水养鳟中的高产养殖技术作了重要阐述。并根据高密度养殖中要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加强病害防治的特点,对虹鳟的消化吸收、能量代  相似文献   

12.
鲑鳟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人工繁殖易于操作等特点,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四大优质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甘肃省的养鳟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选育出虹鳟的变异品种-甘肃金鳟,经过长达1 0年、3代的人工定向选育,2006年1 2月甘肃金鳟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的审定,被确定为全国水产养殖新品种.与美国金鳟相比,甘肃金鳟的体色鲜艳、眼睛血红色且抗病力强,在同等条件下饲养生长比虹鳟快5%~ 10%.国内鲑鳟鱼孵化方式主要以陆地流水孵化为主,借助水库网箱平台进行金鳟设施流水孵化还没有相关报道,为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渔业产业结构,降低养殖成本,延长鲑鳟网箱养殖产业链,笔者于2010年12月至201 1年六月期间,在甘肃刘家峡水库网箱渔场进行了水库网箱平台甘肃金鳟设施流水孵化及苗种培育试验,经过半年的努力,试验效果明显,现将该试验过程中的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更好的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3.
金鳟(OncorhynchusMykiss)属鲑科鱼,大麻哈鱼属,是日本科技工作者从虹鳟的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其全身呈金黄、橙黄或桔黄色,从背部向腹部颜色逐渐变浅,腹部呈白色,眼呈淡玫瑰红色,是兼具观赏、游钓、美食于一体的优良品种。1996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昭明研究员从日本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取中国名为“金鳟”。金鳟引进后以其特有优势得到了迅速推广,已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后第二个重要家养品种。现将其成鱼池塘养殖技术介绍给广大养鳟户作为参考。一、金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金鳟具有冷水性鱼类的生物学特征。正常…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作者采取分门别类的办法,对汉寿、安乡、鼎城等县(区)的池塘养鱼、鱼鳖混养、亲鳖繁养、温棚大塘养鳖、湖塘吊养珍珠、网箱养鱼,以及池塘、网箱养鳜的养殖效益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每种类型调查3个户。总的印象是,养殖技术日臻成熟,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市场销路基本畅通,养殖经济效益悬殊较大,养殖业与二、三产业脱节,农户养殖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要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必须优化产业结构,选准项目,加强技术普及与创新,实现水产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5.
甘肃金鳟是甘肃省养鳟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选育出的虹鳟变异品种,经过长达10年、3代的人工定向选育,于2006年12月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的审定,甘肃金鳟被确定为全国水产养殖新品种.现将甘肃金鳟的选育方法与生长性能比较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促进天津市都市型渔业的发展,本着一手抓渔业经济,一手抓渔业生态的指导思想,将水产技术推广重点放在提高设施化生态养殖技术、水质调控技术、观赏鱼繁养技术、引进名特优水产品并进行繁养及适应性养殖研究、水产技术信息化服务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推进水产养殖增长方式的改变,为全市渔业科技发展、建设生态和谐渔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虹鳟、山女鳟的营养与饲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虹鳟鱼主要摄食水生昆虫、落水昆虫和小型鱼虾。被驯化成家养鱼类的初期,人工饲料主要是生鲜鱼制成的鱼酱或软颗粒饲料。直到本世纪初期,美国的科学家率先开始研究以虹鳟鱼为主的鲑鳟鱼类的营养学和饲料问题。20世纪60年代全价硬颗粒饲料问世以来,虹鳟鱼的养殖效率大幅度提高。山女鳟是60年代日本由土著野生山女鳟经人工驯养成的池养鱼类,与虹鳟鱼同属鲑科鲑属,摄食习性与虹鳟相似。山女鳟家化驯养期间,虹鳟鱼全价硬颗粒饲料已经研制成功。研究者借鉴虹鳟鱼饲料配制技术开发了山女鳟全价饲料。此后数十年的养殖实践证明山女鳟的营养需求与虹鳟鱼大体相似。但是虹鳟、山鱼鳟的营养与饲料问题的研究并未终止,至今仍是世界养鳟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牛蛙繁殖及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牛蛙能在沈阳地区繁殖和生长,研究了牛蛙繁殖和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牛蛙的产卵、孵化、蝌蚪培育、幼蛙养殖、幼蛙疾病防治、投喂的饵料等,为沈阳地区的牛蛙繁养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197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从日本引进100尾斑点叉尾鲴鱼种进行试养。1984-1986年间,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先后两次从美国引进此鱼,并于引进后对此鱼的生物学、生态、繁殖生物学、繁殖与育苗技术、商品鱼养殖技术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于1987年获得人繁技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金鳟是集观赏、游钓、食用于一体的优良品种,深受渔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后第二个重要品种。然而金鳟养殖个体小、性成熟期死亡等问题较为突出,市场对金鳟优良品种及全雌三倍体苗种的需求日益高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鲑鳟鱼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采取"边选育、边制种"双管齐下的思路,开展了金鳟品种选育和三倍体制种工作,以期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并有效控制核心种源。2021年3月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