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县地处苏北沿海,水稻面积23万亩左右,以单季中籼杂交稻为主,是白背稻虱和褐稻虱发生并重的地区。为了探索防治稻飞虱的特效药-扑虱灵在本地的最佳施药适期,本站于1990-1991年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其结果1991年大面积验证,效果十分显著。 白背稻虱 “治二控三”效果。1990年7月9日二代  相似文献   

2.
我县承担手动低容量喷雾试验,并于1991年在黄潭乡重点推广手动低容量喷雾示范5000亩,防治对象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防治用药均为18%增效杀虫双,每亩用量200克,采用工农-16喷雾器加0.7毫米小喷片喷雾。喷雾时,在喷杆手柄内加装海棉过滤。试验地喷药前后各调查一次虫口基数,计算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 工农-16喷雾器加0.7毫米  相似文献   

3.
苏北沿海稻区褐飞虱的防治沈田辉沈书龙姜春义(江苏省大丰市植保站224100)王书林宗汝宏(刘庄小海农技站我市属苏北沿海,常年种植水稻20万亩。近年来,由于异地虫源迁入量大,加之夏凉秋暖,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新技术的推广,致使褐飞虱的发生明显回升。1991...  相似文献   

4.
1991年以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稻区生态环境趋向复杂化,二化螟已成为我市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1991年全市二化螟发生面积达到1.4万hm^2,防治面积达到2万hm^2次以上。经大力防治后,当年挽回稻谷损失1.5万t,但损失仍有0.5万t。  相似文献   

5.
1992年广西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局部偏重年份.全年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8713.68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7%,比1991年减少8.2%;防治面积为8882.15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01.9%.若不实施人为防治,可造成稻谷产量损失185.68万吨,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55.70万吨.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5422.32万亩(次),占病虫鼠害发害发生面积的62.2%.1992年水稻病虫发生的总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重于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1991年相比,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相对稳定;稻瘿蚊、稻瘟病、田鼠有所回升;稻飞虱、三化螟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则  相似文献   

6.
我市为大麦主要产区,自1986年改翻耕为稻板省工栽培后,绿麦隆使用面积锐减,麦田草害逐年加重。1989~1991年我们对甲黄隆进行了试验、示范。1990年市郊区使用面积达1.4万亩,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1991年推广面积达15万亩以上。一、对几种麦田除草剂的评价 (一) 绿麦隆为我市翻耕大麦田除草的当家除草剂品种,看麦娘出土前至1.5叶期施用,表现广谱、防效好、较安全。但自推行稻板麦以来,板田看麦娘在晚稻收割前已开始发生,待播种大麦时有的田块草已长大,影响除草效果。露籽麦受药后遇低温易发生药害。10%甲黄隆5  相似文献   

7.
1983年开始,如东、海安等县用久效磷防治水稻害虫,经3年多点防治试验和市郊区大面积示范结果,一致认为防治效果好。1985年全市大面积推广南通农药厂生产的40%久效磷,取代“1605”、甲胺磷防治稻纵卷叶螟,全市销售近160吨,用于防治稻纵  相似文献   

8.
2012年在水稻秧田发现稻水象甲成虫,通过调查和分析,确认稻水象甲是通过交通运输和灯光吸引传入福泉市.从而提出了严格植物检疫、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合理应用农业防治技术措施、强化预警建设、抓好化学应急防治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与防控策略[1-2].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是福建省水稻重大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27万hm2。由于常年使用单一化学杀虫剂,使稻纵卷叶螟产生了抗药性,用药量逐年提高,稻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发挥有益天敌控害作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笔者开展了稻田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为进一步示范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四川全省计划蓄留再生稻面积700万亩,收割面积为555.2万亩,平均亩产80.1公斤。单产不稳不高是个普遍问题,在影响单产的诸因素中,病虫为害是重要因素之一。除1991年飞虱大暴发有些特殊和部分群众对纹枯病的防治有所认识外,就整个再生稻的病虫防治而言,无论在认识上或是在防治实践上,都还存在一些亟待探索的问题。1.再生稻的病虫防治应与常规栽培有所区别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存留于稻桩上的休眠芽,通过强化管理,促使再次萌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大功臣拌种防治直播稻稻蓟马近年来,随着直播稻在我市大面积推广,稻蓟马的为害日趋严重。为探索防治方法,我们于1997年6月6日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南京红太阳集团产品)进行了拌种防治稻蓟马试验。每667m2用种子5kg拌大功臣20、15、10g,和...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以来,阳新县稻曲病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已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约1.1万hm^2,造成较重的粮食损失,并降低了稻谷品质,为探索稻曲病的有效防治技术,于2009年开展了两种药剂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防治稻曲病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甘启范 《广西植保》2007,20(Z1):51-52
2007年早稻是横县“两迁”害虫少见的大暴发之年,为了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横县植物保护站于2007年5月底至6月中旬进行了80%锐劲特WG 有机硅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大区对比药效试验,以期为推广锐劲特 有机硅防治稻纵卷叶螟提供科学依据。1材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我们从中国林科院引进该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最近研制成的,采用转盘和气力组合雾化的3WD-1.6型多用喷雾装置,将其安装在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器上,进行了喷微肥和防治病虫害试验、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新颖^TM12.5%戊唑醇EW 2008年在湖北省、江西省、浙江省植保总站作了推广试验。试验表明:新颖在防治水稻稻曲、纹枯病、稻瘟病,小麦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方面有明显防效;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江祖茂 《广西植保》1997,10(1):27-28
旱育稀植秧田病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江祖茂(来宾县植保站546100)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一项高产、高效益的先进栽培技术。其育秧方式是旱播旱管,早稻用膜覆盖。来宾县1993年引进试验示范成功后,1996年早、晚两稻推广种植面积达1.3万多公项。但随...  相似文献   

17.
由于推广杂交粳稻和单季大穗密穗形品种,特别两系杂交稻,近年来稻曲病已上升为主要病害,有关稻曲病防治适期和防治药剂的报道很多,说法不一。为进一步探讨稻曲病的防治策略,笔者对稻曲病防治适期、防治药剂分别进行了筛选试验,摸索出较适合当地的防治适期和药剂。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又叫青粉病,是由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随着红莲优6号、粤优938等高感稻曲病品种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大冶市中、晚稻主要病害,严重田块病穗率可达30%以上。2005~2006年我们分别在陈贵镇堰畈村乔良六家中稻田和殷祖镇巴庄村周平安家中稻田进行了防治稻曲病药剂筛选试验,2006年在刘仁八镇刘仁八村刘克俭家中稻田进行不同品种对稻曲病抗性测定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沈书龙 《植物保护》1992,18(3):44-44
枣顶冠瘿螨为我区枣树主要害虫之一,其虫体小(体长160-190微米,宽45-50微米),肉眼看不清,易忽视防治。据调查,受其危害一般年份减产10-20%,严重达50%以上。树势逐年衰退,导致树体死亡。1989-1991年我所采用洗衣粉(山东潍坊合成洗涤剂厂)进行了防治试验、示范和推广工  相似文献   

20.
试验表明福戈+爱苗防治中稻上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纹枯病和稻曲病效果较好;对水稻和小龙虾安全,对田间生态安全;试验区比常规区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适合在潜江"虾稻共作"田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