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为提高春兰品种间授粉坐果率、缩短种子无菌萌发时间、提高萌发率,对春兰品种自交和杂交的适宜授粉时间、种子无菌萌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授粉时间为花后2~5天。品种自交坐果率仅33.3%,品种杂交的坐果率达100%。蒴果的纵横径生长呈单"S"形曲线。成熟种子萌发时间为281~296天;授粉后130天的未成熟种子萌发时间仅需96~99天,萌发数量最多,为116~132个/瓶。本研究使春兰从授粉到种子萌发的时间缩短8个月,且萌发率增加,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生产上常用的6个枸杞品种为材料,进行了自交和正反交授粉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宁杞3号自交不亲和,自交坐果率仅为1.33%;宁杞2号自交亲和性较差,坐果率为31.74%;其他品种的坐果率在50%以上。6个品种的杂交组合大都表现出良好的亲和性,尤其是宁杞3号,配置合适的授粉树可以有效提高坐果率和单果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中小花型蝴蝶兰的杂交结实特性,提高育种技术和效率,选取9个中小花型蝴蝶兰品种作亲本按完全双列法进行自交与杂交,在81个组合中2个自交组合与17个杂交组合获得发育成熟的荚果,分别占自交组合数的22.2%和杂交组合数的23.6%.总平均结果率为12.3%,自交结果率为11.1%,杂交结果率为11.8%;作母本时9个品种平均结实率为13.63%,作父本时平均结实率为12.58%.蒴果生长呈S型曲线,可分为形成期、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各期时间长短受不同杂交组合的影响,快速生长期为30~50 d,从授粉到采收时间为80~118 d.种子萌发率及萌发所需时间因组合而异,平均萌发率为83.3%,杂交组合较自交种子启动萌发早、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欧洲李不同品种间授粉亲和性,为欧洲李授粉品种的配置和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测定3个欧洲李品种斯坦勒、法兰西、女神的花粉量、花粉活力、品种间授粉坐果率,结合荧光显微观察授粉亲和性。【结果】3个欧洲李品种的单花花粉量分别为斯坦勒5.00×104粒/花,法兰西3.12×104粒/花,女神1.45×104粒/花,花粉萌发率≥20%,自交坐果率分别为女神0.47%、法兰西5.71%、斯坦勒8.14%。3个欧洲李品种间授粉的坐果率为:以女神为母本,分别以法兰西、斯坦勒为父本,坐果率分别是5.88%、7.17%。以斯坦勒为母本,女神作为父本的坐果率为12.15%,以法兰西为父本的组合坐果率为6.34%。以法兰西为母本,斯坦勒和女神为父本的授粉组合中,坐果率分别为11.49%、14.41%。美丽李为父本为欧洲李授粉后坐果率都≤0.05%,为杂交不亲和。柱头荧光观察显示欧洲李不同品种间相互授粉杂交表现亲和,自交则出现受精缓慢或花粉管畸形等现象,只有少量的花粉管进入花柱基部;欧洲李和美丽李杂交后出现花粉管弯曲或先端膨大现象。【结论】3个欧洲李品种花粉量大,活力强,自交坐果率都比较低,表现为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杂交亲和。法兰西和斯坦勒适合作女神的授粉品种,女神适合作法兰西的授粉品种,女神和法兰西适合作斯坦勒的授粉品种;美丽李不适合作欧洲李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6个枸杞品种的授粉亲和性。[方法]以宁夏生产上常用的6个枸杞品种为材料,进行自交和正反交授粉组合试验。[结果]宁杞3号自交不亲和,自交坐果率仅为1.33%,宁杞2号自交亲和性较差,为31.74%,其他品种在50%以上。6个品种的杂交组合大都表现出良好的亲和性,尤其是宁杞3号,配置合适的授粉树可以有效提高坐果率和单果重。[结论]该研究为生产上授粉树的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6个枸杞品种的授粉亲和性。[方法]以宁夏生产上常用的6个枸杞品种为材料,进行自交和正反交授粉组合试验。[结果]宁杞3号自交不亲和,自交坐果率仅为1.33%,宁杞2号自交亲和性较差,为31.74%,其他品种在50%以上。6个品种的杂交组合大都表现出良好的亲和性,尤其是宁杞3号,配置合适的授粉树可以有效提高坐果率和单果重。[结论]该研究为生产上授粉树的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点授法进行田间授粉试验,调查50个新疆杏品种的自然授粉结实能力以及自交亲和性,比较主栽品种轮台白杏与其他49个杏品种间正反交亲和性。结果表明,50个新疆杏品种自然坐果率平均值为6.5%,巴都玉吕克最高,为24.6%。赛买提、乔儿胖、黑叶杏、晚熟胡安娜、洛浦洪德克及特尔湾玉吕克自交坐果率在6.5%~19.1%,表现为自交亲和,其余44个品种自交坐果率为0%~4.5%,表现为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中,以轮台白杏为母本的各正交组合坐果率平均值为25.7%,仅阿里瓦拉与轮台白杏不亲和,其余品种授粉轮台白杏坐果率在8.6%~53.6%,其中卡巴克胡安娜为父本坐果率最高。49个反交组合平均坐果率为6.1%,其中33个品种与轮台白杏反交不亲和,19个反交组合坐果率较自然授粉有所提高,轮台白杏授粉后树上干坐果率较高,达26.0%。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杏品种授粉亲和性因品种、授粉方式而异,自然授粉坐果率普遍较低,多数自交不亲和,轮台白杏与其他品种间正反交坐果差异较大,存在反交不亲和现象。  相似文献   

8.
以延边地区的苹果梨等品种为试材,通过花粉检测、杂交与自交试验鉴定花粉育性及授粉亲和性。结果表明,延边大香水、延边小香水、小香水芽变、尖把梨、延边明月梨等5个品种和品系为雄性不育品种。研究的8个自交组合中,7个组合表现为自交不亲和。苹博香表现为自交亲和,其自花授粉的花序坐果率和花朵坐果率分别为100%和50%。35个杂交组合,花朵坐果率>30%,表现为杂交亲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创新蓝莓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方法]以6个高丛蓝莓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授粉方式进行人工杂交,设5个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研究赤霉素对杂交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选取即将开放的花蕾去雄授粉,以去雄后直接授粉的结实率最低,去雄后5 d授粉的结实率最高。参试6个高丛蓝莓品种具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坐果率不同且不呈正相关,同一对亲本的正反交结实率有较大差异,薄雾×夏普兰结实率、坐果率最高(分别为87.2%、62.8%),莱格西×奥尼尔结实率最低(为65.4%),布里吉塔×南金坐果率最低(为41.5%)。杂交果实的成熟期提前,杂种果实性状受母本影响较大。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的始发芽时间均显著缩短,200 mg/L赤霉素是奥尼尔×南金发芽最佳处理,大于600 mg/L赤霉素浸种不利于奥尼尔×夏普兰发芽。赤霉素处理不同组合的杂交种子发芽率在35.0%~75.0%,始发芽时间在20~30 d。[结论]相同倍性蓝莓品种杂交亲和性较高,授粉以去雄后3~5 d为宜,赤霉素处理能显著缩短杂交种子的始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春兰种内杂交种和种间杂交种的结实情况,种子无菌萌发和植株再生培养技术。结果发现,春兰种内杂交、春兰与蕙兰种间正反交结果率和种子量都比较正常,春兰种内杂交种萌发率明显高于种间杂交种;春兰种内杂交种第1年杂交种子萌发数大于50的占到11.11%,第2年杂交种子萌发数大于50组合为2.4%,第3年杂交种子萌发数大于50的占到38.27%,春兰品种自交种、种子萌发原球茎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化变异;春兰和大花蕙兰种间正反交结果率差异较大,蒴果种子量少,但种子萌发数多,种子培养第1年萌发数均大于100;春兰种内杂交种子萌发后根状茎增殖和芽诱导液体培养方式的增殖生长量和形成优势数明显优于固体培养。在"环球荷鼎×九章梅"杂交种组培小苗根诱导试验中,当活性炭浓度为1 g/L,NAA浓度为0.5 mg/L时,组培苗平均新根数和平均新根长数最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化学试剂预处理和暗培养时间对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及萌发率的影响,并从形态学角度观察了种子萌发的过程。无菌条件下,分别采用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对春兰种子进行预处理,将不同处理及未处理种子置于相同培养基上不同暗培养时间0,30,60,90,120,150,180 d下进行培养,暗培养后转入光照下继续培养。结果表明:暗培养以后进行光照培养是春兰种子萌发启动所必须的,全光照或全黑暗条件下种子均未萌发,暗培养30 d的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培养约35 d时开始萌发,初始萌发所需时间最短;化学试剂预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显著,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处理组种子萌发率均高于对照组。化学试剂预处理与暗培养时间对种子的萌发率存在交互作用,暗培养150 d的氢氧化钠预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为79.2%。春兰种子萌发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状态:未萌发状态种子、胚吸水膨胀、原球茎、根状茎。图3表1参16  相似文献   

12.
以墨兰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授粉,检测墨兰与春兰杂交后的坐果率和种子的离体萌发率;种子萌发后形成根状茎,筛选适宜根状茎增殖分化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墨兰为母本的座果率为100%;果龄200~220 d采收适宜于离体播种;离体种子萌发后形成根状茎,其适宜的根状茎增殖分化培养基为1/2MS+6-BA2.0 mg·L-1+KT0.5 mg·L-1+NAA0.05 mg·L-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欧洲丁香不同品种间人工杂交亲和力的强弱及杂交种子的萌发情况。【方法】以17个欧洲丁香品种为亲本,进行32个杂交组合的人工杂交授粉和杂交种子播种试验,对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产种率及种子出苗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个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为0,其余19个均能结实,但结实率和产种率差异很大;在采收到种子的18个杂交组合中,有5个组合的种子出苗率为0,9个组合低于20%,4个组合的在30%~60%之间,共获得杂交苗633株。【结论】根据欧洲丁香品种亲本间亲和力的强弱,对各个杂交组合的适宜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从基因水平建立名贵春兰品种的鉴定方法,突破以往只能用传统方法鉴定名贵春兰品种的局限性;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18种主要名贵春兰品种进行了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筛选出16对引物,这16对引物在18个名贵春兰品种中共扩增出345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1.56条带),其中有多态性带169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多态性带10.56条),多态性比例为48.99%;通过这些多态性条带的不同组合,可明确将供试的18个名贵春兰品种加以区分,并作为18个名贵春兰品种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疆制种基地早熟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确定高活力种子的最佳收获期,为制种企业生产高质量种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新疆早熟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和新玉54号3个杂交种制种生产,授粉后每隔3 d收获果穗1次,并测定籽粒水分,种子晾干后,通过标准发芽、冷试验、田间出苗鉴定和种子相对电导率测定,评价玉米种子活力。【结果】 不同收获期玉米种子籽粒含水量、标准发芽率、冷发芽、田间出苗率和相对电导率存在差异,3个玉米杂交种籽粒生理脱水速率表现为新玉35号>新玉29号>新玉54号,籽粒灌浆速率表现为新玉29号>新玉54号>新玉35号,早熟玉米新玉29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2.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35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54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4.7%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3%以上。【结论】 在新疆早熟制种区可以用授粉后天数作为参考指标,指导杂交种子生产田收获,获得高活力的杂交种子,比常规收获时间提前7~12 d,有效避免早霜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野生黄蝉兰的无菌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云南野生黄蝉兰为试材,以自交果实为外植体,通过在1/2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A和NAA以及附加物质香蕉泥和活性碳进行培养,构建野生黄蝉兰的非共生萌发和快繁技术体系。[结果]野生黄蝉兰在2.0~2.5mg/LBA与0.5~1.0mg/LNAA的激素组合处理下,40d后种子萌发率可达93%;1/2MS+2.5mg/LBA+0.1mg/LNAA+浓度8%香蕉泥培养的野生黄蝉兰丛芽增殖率为320%;1/2MS+0.3mg/LNAA+0.3%活性炭诱导生根率达100%,且植株长势正常。[结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构建了野生黄蝉兰的非共生萌发和快繁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温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为华南地区冬种豇豆拒避低温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油白1号和粤红5号豇豆种子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不同温度(10、15、20和25℃)、不同温度组合和不同温度持续时间长短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10℃时两个豇豆品种起始萌发比25℃滞后12~13 d,油白1号的萌发率为33.3%,粤红5号为63.0%;15℃时两个品种起始出苗时间比25 ℃滞后9~10d,油白1号的出苗率为22.0%,粤红5号为18.0%; 10℃时两品种均未能出苗.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条件下,10℃低温持续5 d以上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为74.1%,粤红5号为44.4%;出苗过程中10℃低温持续2d以上或15℃低温持续5d以上,种子出苗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在相同低温条件下比粤红5号的抗性表现略好.[结论]在华南地区冬种豇豆如果出现10℃低温的天气,或15℃以下低温天气持续5 d以上不宜进行播种;若播种后10℃低温持续2 d以上或15 ℃低温持续5d以上,要采取保温等措施,确保较高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究无髯鸢尾种间杂交障碍原因及子房败育时间,以西伯利亚鸢尾5个品种为亲本,与黄菖蒲、喜盐鸢尾分别进行常规杂交。方法授粉后观测种间杂交后子房发育动态,并绘制发育动态折线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不同授粉时间后的花粉管原位萌发动态,并统计每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结果无髯鸢尾种间杂交子房在授粉后9~16 d发生败育;授粉后杂交障碍原因主要是花粉附着困难、花粉萌发率低、花粉管伸长障碍和胚囊败育的受精后障碍;黄菖蒲与西伯利亚鸢尾杂交后受精前和受精后障碍并存,喜盐鸢尾与西伯利亚鸢尾杂交主要存在受精后障碍;喜盐鸢尾与西伯利亚鸢尾的亲和性高于其与黄菖蒲杂交的亲和性。结论花粉原位萌发可作为远缘杂交前障碍检测指标,观测花粉原位萌发可及时采用相应措施,增大杂种获得率;不同品种种间亲和性不同,二倍体和四倍体在染色体条数不同的种间远缘杂交中亲和性无显著区别;不同种间杂交,正反交杂交障碍类型不同,可以通过不同种系品种间正反交,增加无髯鸢尾种间杂交亲和性,获得变异丰富的种间杂交类型。   相似文献   

19.
杨献娟  潘丽  邵元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950-7952
[目的]研究南通地区国兰的生长发育动态,为国兰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春兰和蕙兰主栽品种为试材,定期观测叶芽、花芽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春兰春芽(叶芽)快速生长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下旬,蕙兰春芽(叶芽)旺盛生长期在4月中旬至7月中旬;春兰秋芽(叶芽)快速生长期在10月初至12月中旬;蕙兰秋芽(叶芽)旺盛生长期在10月初至12月下旬。春兰、蕙兰的花葶均在10月底出土,但春兰的花葶在1月底进入缓慢生长期,而蕙兰的花葶则在2月底才进入缓慢生长期。[结论]南通地区春兰和蕙兰的主要施肥期宜为:春季3月下旬至4月初,以氮肥为主;秋季9月中下旬,宜多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