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以生态现代化为核心,明确将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草地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作为生态农村建设的六大主题之一,从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及背景出发,提出并概述了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包括立体种植、设施栽培、生态养殖、休闲农业、种养加一体化、有机农业等。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生态农业的模式、布局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山东省发展生态农业的现状条件、生态农业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概括了山东省发展生态农业具有的市场优势、自然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等有利条件,以及市场需求不明确、不具备农业规模化生产条件、农业劳动力数量不足和质量偏低、缺乏承担生态农业隐性成本的主体、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等不利条件。分析了在山东半岛及沿海生态农业区、鲁西平原生态农业区等山东省6个生态农业区形成的林粮立体生态农业、蔬沼种养殖立体生态农业、种养渔立体生态农业、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和观光生态农业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农业生产过程特征和空间布局特点。提出了通过强化农业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和保护、加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强名优特色农产品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推进山东省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九江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模式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农业观光园的由来和类型,分析了目前九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模式,九江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开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九江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宁南山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苜蓿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宁南旱作农区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区苜蓿人工草地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如何在干旱条件下提高苜蓿产草量,成为该区生态经济农业研究的战略课题。根据不同的施肥模式试验,研究探讨了该地区苜蓿高产施肥技术措施,针对宁南地区的农业生态条件,提出适宜该区苜蓿高产施肥技术措施与施肥方案,常年降水不足400mm的宁南旱作农业区,在一定的施肥水平下仍然可以实现高效草地生态经济农业。生态经济农业(Ecological economy Agriculture):简言之就是“产业化的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农业,是基于生态农业基础之上的新经济时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其完善了生态农业理论界面的不足,将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有机结合,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农业是一种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近年来,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结合资源环境,通过钻研和创新发明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具体经营形式,并且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等基本特点,可以形成生态和经济两个方面的良性循环,而且这将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和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比如在土壤改造上,为了使土壤得到良性循环,为生态农业的发  相似文献   

6.
在深刻探讨生态农业内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屯留县王公庄六位一体农牧结合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通过对该生态模式系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析表明,该生态农业模式系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是中国北方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306-3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本文在简述高效生态农业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接着,重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的类型、模式和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最后,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该文对当前正在从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和普通群众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及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农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桂林是国际旅游名城,也是广西农业大市,发展生态农业是稳定农业生产、平衡生态保护与农业经济增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桂林不同区域布局下的生态农业发展实践,总结了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思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生态农业建设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生态农业建设是安徽建设生态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安徽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安徽生态农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坚持综合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以及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并探讨了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5个基本生态类型区域的生态农业建设布局与建设重点,最后提出了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即:(1)倡导生态文化,积极开展能力建设;(2)完善政策,健全法规体系;(3)广辟财源,增加资金投入;(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5)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阳东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思路、原则、总体目标、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农业结构调整思路与方向、农业发展战略以及实施对策等。认为全县应采用点-轴开发模式,构建“农业三区三心一中心”格局,即建立三大特色农业功能区、三个农业经济次中心和一个农业物流与服务中心,从而形成“两横两纵”农业经济走廊(或发展轴线)。同时指出,在产业结构发展定位方面,全县应重点做好山水文章,在产业结构调整上采取“三水一菜一牧一林一加一游一流”的产业发展思路,形成“水产、水果、水稻、蔬菜、畜牧业、林业、农业加工业、农业旅游业和物流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林正雨  李晓  何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1):147-153
以四川藏区32个县(市)为样本,围绕农业资源环境、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态压力、生产基础设施,构建15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四川藏区划分为金沙江—雅砻江中上游高山峡谷农林牧综合发展区(Ⅰ)、岷江—大渡河上游高山峡谷农林牧综合发展区(Ⅱ)、川西北高原山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区(Ⅲ),为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指导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mainly concentrates in the "One River and Two Stream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in. The basin is main concentrated place f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population aggregation,and the region playing the advantages of Tibetan agriculture,corresponding with the practice,and enhancing self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the multi-yea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it develops regional large agriculture,builds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vigorously changes medium and low-yield land,actively develops animal husbandry and agriculture,and gradually promotes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raffic industry and transportation industry,which has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But in the face of today's increasingly advocated theme of "building beautiful Tibet and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home",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lacking the systemic research is the prominent and fundamental problem in the "One River and Two Stream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in. Meanwhile,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and the solv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 i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in the contemporary and future generations. Therefore,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udy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Tibet "One River and Two Stream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in. The "One River and Two Stream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in is preliminarily explored for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departments.  相似文献   

14.
循环农业是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经济的背景与取向,在山区探索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山区已经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笔者通过总结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对发展实践的实证分析,提出应把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方面作为促进北京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勃利县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勃利县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因此,在对勃利县十一个乡镇调研掌握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农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从绿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等方面,对勃利县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研究对制定勃利县未来农业发展的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呈现多样性、差异性和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为了实现区域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利用山西省109个县市的多年气候资料,根据区域的农作物研究所需的各类农业气候条件,在干燥度指数自然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农业气候综合开发和区划的指标,将山西省划分为7个农业气候区,并对各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分区评述。提出了山西省农业以气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复种指数较低,气候资源时间上利用不充分;(2)植被覆盖率过低,光热资源在空间上利用不充分;(3)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壤肥力下降;(4)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提了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实现立体化农业布局和提高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是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城郊矿区废弃地观光农业生态规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0095南京市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处科教兴农办公室汤国辉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系统的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必须从黑龙江省实际出发,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并要结合生态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在深入实证调研基础上,着力探索一条适合黑龙江省的农业生态补偿道路。并从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多中心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开源型”的补偿方式及建立农业生态补偿示范区4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江上游地区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农业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幅度较小。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岷江上游地区农业发展适宜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实施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使农、林、牧业良性循环,综合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