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树无性系壮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树生长快适应性广是平原地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江苏省林科院通过杂交试验,选育出了一批速生、干形优良的柳树无性系,主要有适应北方寒冷地区造林的垂爆109柳,在黄河流域、江淮地区广泛栽植的苏柳172和适宜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苏柳795、苏柳799等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柳树速生,适应性强,容易无性繁殖。它不仅是平原地区主要的用材树种,而且还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和四旁绿化树种。柳树种类多,容易杂交,杂种柳树具有很强的生长势,采用优良杂种无性系造林,可以得到较高的增产效果。阿根庭和欧洲一些国家栽植柳树和杨树一样采用杂种。我国目前还未用杂种柳树造林,为了尽快采用杂种柳树或优良无性系造林,我们进行了十多年的柳树育种试验,培育出几种速生的杂种柳树。其特点是生长快,一般比对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以20世纪60年代引种驯化的油橄榄作母本,通过人工授粉产生杂交子代,从子代中选育抗病苗木,培育优良无性系用于造林。造林途径主要是培育抗病实生苗嫁接优良无性系用于造林;从杂交子代中选育抗病高产优株,通过无性系快速繁殖技术育苗造林。  相似文献   

4.
油茶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从生产实际出发,应用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通过“四法分批催芽”盖砂与“温水调控芽砧”、嫁接工序“流水作业”、“改嫁接后两次移栽为一次进圃”、“小罩改大罩”等新技术解决了油茶嫁接繁殖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能达到大批量生产的目的。七年来共繁育优良无性系芽苗砧苗木55167万株,造林3338亩。在栽植技术上,采取分层紧土的方法,解决了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对实现油茶良种繁育与造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生产实际出发,应用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通过“四法分批催芽”盖砂与“温水调控芽砧”、嫁接工序“流水作业”、“改嫁接后两次移栽为一次进圃”,“小罩改大置”等新技术解决了油茶嫁接繁殖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能达到大批量生产的目的,七年来共繁育优良无性系芽苗碱苗木55167万株,造林3338亩,在栽植枝术上,采取分层紧土的方法,解决了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对实现油茶良种繁育与造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原产美国东南部,我国自引种栽培以来,表现优良,已进行大面积造林。我们从1981年开始探讨湿地松无性系造林及无性系选育工作。现将试验的进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为超级苗的针叶束和优良家系优势苗的针叶束。用水培法将针叶束培育成无性系苗木,并对无性系进行苗期测定。在苗期测定的基础上,留优去劣,将中选的无性系苗木用作造林试验。1981年培育的无性系苗木,1982年3月造第一块试验林,株行距3×4米,造林按随机区组排列,3株小区,4次重复,以一般实生苗做对照。1982年  相似文献   

7.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滩地进行多树种抗旱固沙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优胜杨成活率最高,为83%,其次为新疆杨(52%)、柳树插干(33%)、带根柳树(32%)、北京杨(28%);柳树插干在流水低洼地造林成活率显著高于季节性积水低洼地;沙生槐雨季直播固沙造林效果较好,亩均出苗量可达346棵,当年平均苗高2.8cm。指出西藏雅鲁藏布江干旱河谷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的关键因子是苗木栽植深度,其次为苗木质量。对如何加快“一江两河”地区造林绿化进度和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南方沿海各省(区)推广木麻黄优良种源营造防护林中,筛选出6个无性系进行嫩枝水培出根与培育壮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的主要生长指标在23个月的幼苗培育期中差异极为显著,尤其苗木的高生长差异最为突出。莆田20、平潭18号无性系多项生长指标都是最优的,可作为海岸基干林带以及困难地段造林培育壮苗的首选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柳树耐水湿、速生,是长江中下游防护林造林的重要树种。通过对2000,2001年在江苏省金湖县宝应湖滩地、安徽省和县、芜湖市长江滩地造林试验区初步筛选得到的苏柳549等无性系,及2011,2013年在江西省彭泽县、安徽省铜陵市长江滩地和安徽省怀远县涡河平原造林试验区无性系的对比试验,根据其冠形、干形、分枝结构及在不同水湿环境的生长和适应性,选出耐水淹、生长量高、适宜作滩地防浪林造林的苏柳549、苏柳797和适合作护岸、护路、农田林网栽植的雄株无性系苏柳335、苏柳1034(垂柳)4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泡桐因生长迅速 ,材质优良 ,易于繁殖 ,近年来成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发展的一个主要树种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泡桐造林一般是采用大苗栽植 ,苗木费用较高 ,而且苗木较大 ,运输不便 ,苗木成本太高成为制约泡桐大面积栽植的一个重要因素。最近 ,我们对泡桐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埋根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取得初步成功。与此同时 ,对泡桐苗、根两用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 ,为泡桐大面积造林提供苗木(根 )保证。1 良种选择及种根处理良种是壮苗和木材优质高产的基础。所引进的无性系品种都是经过国家验收的、适宜在南方地区种植的优良无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敦化市林业局多年造林经验,介绍了适地适树、选择优良苗木、规范整地、精心栽植、造林地管护等造林技术。在影响造林成活率诸多因素中,造林地条件、苗木选择、整地挖坑质量、栽植技术和栽植后抚育管护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柳树的遗传改良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柳属是世界上物种最多的属之一 ,由于柳树的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 ,尤其是它们广泛的适应性 ,对不良生境的抗逆性非常突出 ,利用途径多 ,因此又被誉为“社会与环境的资源”。柳树杂交容易、可配性高、易无性繁殖 ,选育并采用优良无性系造林 ,可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 ,显著提高柳树造林效益。介绍了从材性、耐水湿、耐盐、抗不良环境以及观赏性状等方面进行柳树遗传改良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造林用苗木,一般都在苗圃中露地培育。裸根栽植。容器育苗是在装有培养基质的各种容器中培育苗木,苗木根系在容器中形成,造林时带着完整的根团土栽入造林地。由于根系不受损伤,不被风吹日晒,栽植后无缓苗期,从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造林后的初期生长量。对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和某些栽植后较难成活的树  相似文献   

14.
影响苗木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苗木质量、假植、栽植、抚育等,可通过把握好苗木培育、苗木调运、栽植、抚育等环节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皖东地区沿江沿淮有大量的滩涂湿地,土壤深厚,适于柳树生长,自古就有插柳造林的习惯.但本地区柳树品种混杂,生长缓慢,病虫害严重,成材率低.为丰富平原圩区造林树种,提高本地区柳树栽培水平,我们开展了<皖东地区苏柳无性系引种栽培试验>项目,首次引进苏柳799和苏柳172两个优良无性系,现将引种栽培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林业近讯     
“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在呼通过鉴定 10月23日,赤峰市敖汉旗林业局研究的“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在呼和浩特市通过技术鉴定。“抗旱造林系列技术”中的造林整地深度、培育壮苗技术、栽植前苗木保湿技术、深栽保墒及中耕抚育深度技术等应用效果显著,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平均保存率达82%以上,比传统造林技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下游滩地柳树无性系造林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滩地立地条件,试验分析了低湿滩地苏柳无性系人工林密度效应,不同规格苗木造林后期生长情况,插干、修枝、施肥的效果。由此提出推广滩地柳树插干造林,造林密度 低于1677株/hm^2,造林苗高2.5-3.5m和要因地施肥等造林、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长江滩地立地条件,试验分析了低湿滩地苏柳无性系人工林密度效应,不同规格苗木造林后期生长情况,插干、修枝、施肥的效果。由此提出推广滩地柳树插干造林,造林密度不应低于1677株/hm2,造林苗高2.5m~3.5m和要因地施肥等造林、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林业实用技术》2007,(1):12-12
2006年福建省育苗树种达20多种,完成大田育苗374.93hm^2亩,培育容器苗9000万株,无性系苗约7000万株,可供明年造林的苗木约3.24亿株。在抓好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培育的同时,加强了非规划林地造林苗木培育的引导和指导,指导督促各区市抓好1~2个非规划林地造林苗木培育基地建设,据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20.
兴安落叶松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优良遗传品质的兴安落叶松建立无性系采穗圃,通过全光喷雾自动控制嫩枝扦插,培育出优良无性系苗木用于规模造林,实现兴安落叶松嫩枝扦插生根技术的突破,为无性系林业发展提供有效途径,使林区无性系林业发展之路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