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光质对延迟栽培‘巨峰’葡萄新梢形态特征和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从‘巨峰’葡萄新梢开始生长前进行不同光质的早晚补光,以不补光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光质补光均促进新梢生长,缩短了新梢节间长度;不同光质补光下叶绿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黄光、红光、白光、蓝光、红+蓝光、对照:不同光质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很大,以补红光处理的最强,补黄光的次之,补红光+蓝光的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选择性光技术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不同生长期叶片的光合响应曲线,并应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其进行拟合。通过利用粉红色荧光薄膜和网罩处理研究选择性光技术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测定红膜、红网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不同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等光合生理指标以及对果实纵径、横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红膜、红网处理对不同时期葡萄的Pn、Gs和Tr都有明显促进作用,降低了Ci;红膜、红网处理可以提高果实纵、横径和单果质量,可促进葡萄提早成熟。果实品质红网与红膜差异不大,显著高于对照。【结论】葡萄选择性光技术可以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有利于葡萄生长。  相似文献   

3.
以"华京"小白菜为试材,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白/红/蓝(3/2/1)5个光质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光质对小白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7/1)处理下小白菜植株茎粗、叶宽、叶面积及根系长度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根系活力以红/蓝(7/1)处理的最强,在蓝光下的最弱;叶绿素含量以蓝光处理的最高,且叶绿素总量与红/蓝光值呈负相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以红光处理的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这说明红/蓝(7/1)光有利于提高小白菜叶片的光合作用,可有效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不同光质对‘秋红宝’葡萄试管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秋红宝’葡萄试管苗为试材,设置7种不同光质处理,观测试管苗的株高、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最优光质。【结果】单白光与单红光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单蓝光处理的植株根数和最长根长均达到各处理最大值,且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红蓝光质4∶1处理的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OD与CAT活性在红蓝光质5∶1中最高。综合灰色关联分析得出最适光质排序为:红蓝光质5∶1单蓝光单白光单红光红蓝白光质3∶1∶1红蓝光质4∶1红蓝光质3∶1。【结论】红蓝5∶1光质可作为促进‘秋红宝’葡萄试管苗生长的最理想光质;影响不同光质下试管苗生长的主要指标有总叶绿素、最长根长、株高、叶长、SOD。  相似文献   

5.
不同LED光源对青蒜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红光、蓝光和红蓝混合色光),以白光(普通日光灯)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青蒜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青蒜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红光处理下株高、假茎粗、假茎长、地上部干质量/鲜质量均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而叶绿素总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白光处理最高,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以红光处理最大,胞间CO2浓度以白光处理最大;不同光质处理对青蒜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红蓝混合色光处理下Fv/Fm和Fv/Fo均最大,ΦPSⅡ为白光处理最高,但与红光处理差异不显著。红光有利于提高青蒜苗的光合速率,进而促进青蒜苗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质对韭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91雪韭和紫根红两个韭菜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4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韭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7/1)处理下韭菜株高、茎粗、叶宽及干鲜质量比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红光处理最高|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Fv/Fm、Fv/Fo均以红/蓝(7/1)处理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ФPSⅡ和qP。说明红/蓝(7/1)光质有利于提高韭菜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陈祥伟 《长江蔬菜》2013,(16):36-40
以华京小白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设红光、蓝光、红/蓝(3/1)、红/蓝(7/1)、白/红/蓝(3/2/1)5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小白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蓝(7/1)处理下小白菜植株茎粗、叶宽、叶面积及根系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以红光处理最高,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红/蓝(7/1)处理下具有较高的CAT和SOD活性;红光可以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而蓝光却能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白光能增加维生素C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综合分析得出,红/蓝(7/1)有利于小白菜生长,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8.
间伐回缩修剪对荔枝叶片光合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间伐回缩修剪对荔枝叶片光合和蒸腾作用的影响。【方法】以‘糯米糍’荔枝树为试验材料,设定对照和采后间伐回缩修剪处理,测定秋梢叶片的光曲线、光合日变化以及比叶重等与叶片生长质量有关的指标;并根据光合日变化的数据,对影响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生理生态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处理组叶片的光合能力和蒸腾作用显著增强,可能与叶片周围的生态因子发生变化,尤其叶片的光照条件显著改善有关;比叶重显著增加,叶片质量提高;对照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是对环境发生生理性适应的结果;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因间伐回缩修剪而有所不同,但主导因子都是气孔导度。【结论】间伐回缩修剪有效地提高了荔枝叶片光合和蒸腾作用以及叶片质量,株行距4 m×6 m,是‘糯米滋’荔枝品种比较合理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滇中高原地区设施葡萄的光合特性,以楚雄地区"藤稔""夏黑""巨玫瑰"3个鲜食性葡萄品种叶片为试材,对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以及不同冠层光合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3个葡萄品种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葡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在10:00—12:00呈现最高值,在16:00—18:00降到最低值;"夏黑"和"藤稔"葡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高于"巨玫瑰",三者的净光合速率在16:00下降到最低值;不同葡萄品种下层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值显著低于中上层,而中层和上层叶片差异不显著;"巨玫瑰"葡萄的初始量子效率测定值显著低于"夏黑"和"藤稔",三者通过拟合获得光饱和点值均显著低于测定值。  相似文献   

10.
以冀鹰椒6号朝天椒幼苗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光为CK,设置LED灯2种光质(红光∶蓝光=3∶1、红光∶蓝光=5∶1)和2种光强(100、150μmol·m~(-2)·s~(-1))双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光强及光质配比模式的LED光源对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和光质配比模式LED光源对辣椒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有一定影响。在所有处理中,处理Ⅰ(光强100μmol·m~(-2)·s~(-1)+光质红光∶蓝光=5∶1)辣椒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地上地下干物质量、生长速率等生长指标均最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指标也最大,处理Ⅰ光源最有利于辣椒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四季’、‘甜查理’、‘红颜’3个草莓品种幼苗为试材,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其光合生理特性,为提高其产量、改善品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草莓品种单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且同步增减,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品种间光合"午休"出现时间、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明显差异,‘四季’净光合速率2个峰值均高于其它2个品种,‘红颜’光合"午休"持续时间最短、整体蒸腾速率较低;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规律与Pn负相关,表明气孔因素不是草莓光合"午休"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品种、不同种类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显著,光合色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有关,但不呈一定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红核桃与绿核桃光合特性的差别,为红核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红核桃和绿核桃(品种为‘中林1号’)为试材,通过切片观察和pH示差法对光合色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并采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自然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及空气相对湿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两种核桃叶片的解剖构造无差异,但切片能够观察到红核桃中红褐色的花青苷的存在,pH示差法显示绿核桃总叶绿素含量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红核桃,红核桃花青苷含量高于绿核桃;全天净光合速率为绿核桃大于红核桃,绿核桃的净光合速率为明显的双峰曲线,在12:0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红核桃的净光合速率为不规则型,在14:00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绿核桃和红核桃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等差异不大。【结论】红核桃和绿核桃相比叶绿素含量较低,花青苷含量高,净光合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27日,利用CI-340手持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美国CID公司)测定冬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冬枣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相似;胞间CO2浓度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相反,呈倒双峰曲线;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日变化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呈倒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胞间CO2浓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具有不同抗性的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新选1号’‘坎扎’‘马汉’和‘威奇塔’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和仪器测量的方法,研究了黑斑病对5个品种染病叶片和对照健康无病症叶片的光合生理参数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黑斑病胁迫严重影响薄壳山核桃的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胞间CO2浓度除‘坎扎’品种外,其它品种均显著上升(P<0.05),说明非气孔因素可能是引起感病薄壳山核桃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还发现抗性强的品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比敏感品种低,说明抗病性强的品种一定程度上能抵御黑斑病对光合作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云柠1号’‘费米耐劳’和‘弗米莱诺S1’3个品种的光合和结果特性,为柠檬的科学栽培和选(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干热河谷区引种栽培的3个柠檬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光合相关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变化,测定比较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田间单株产量以及果实内含物含量。【结果】(1)3个柠檬品种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双峰型,主峰出现在10:00,次峰出现在16:00左右,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云柠1号’‘费米耐劳’和‘弗米莱诺S1’最大净光合速率依次为10.11、9.27、8.11μmol·m-2·s-1。(2)‘费米耐劳’和‘弗米莱诺S1’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单峰型,‘云柠1号’呈双峰型。Tr最大值排序为:‘费米耐劳’‘弗米莱诺S1’‘云柠1号’。(3)相关性分析表明:‘云柠1号’‘费米耐劳’和‘弗米莱诺S1’净光合速率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4)田间测产表明,‘云柠1号’和‘费米耐劳’单株产量和平均每hm2产量分别与‘弗米莱诺S1’相比,差异均显著,单株产量和每hm2产量排序依次为:‘云柠1号’‘费米耐劳’‘弗米莱诺S1’。(5)3个柠檬品种间在果实品质上差异较小,皮厚、果肉质量、果汁质量差异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互间差异显著,依次为:‘云柠1号’‘费米耐劳’‘弗米莱诺S1’。【结论】3个柠檬品种间光合日变化趋势相同,各光合参数存在差异,‘云柠1号’光合性能与田间结果性状表现较佳,具有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栽植于日光温室中适宜延迟栽培的‘贝达’砧‘意大利’葡萄为试材,自2013年8月1日始至落叶(2014年1月31日)止每天分别进行红光和蓝光不同光质延长光照至24:00补光处理,以不补光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葡萄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片的外观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叶片抗衰老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红光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有序,明显减缓了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解体,显著延缓叶片衰老;补充蓝光处理前期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破坏了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加速了植株的衰老进程;但在叶片衰老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高于对照,并且叶绿体的基粒片层比对照排列整齐有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叶片衰老。补充蓝光处理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显著高于补充红光和对照。综上,补充红光处理有效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延长了叶片的生理功能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葡萄试管苗离体培养下,研究不同波长对基因ZTL、COP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Red Globe’)试管苗为材料,经RT-PCR法克隆获得葡萄ZTL、COP1基因全长cDNA,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以上基因的理化性质、蛋白质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以及系统进化树。利用q RT-PCR技术分析了以上基因在不同光质处理下表达量的变化情况。利用荧光参数系统分析不同光质对葡萄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ZTL的分子式为C1972H3107N553O576S20,是亲水性稳定蛋白,脂溶性较差;COP1的分子式为C832H1291N209O225S9,是疏水性稳定蛋白,脂溶性较好。ZTL和COP1的二级结构均由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结构组成;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ZTL、COP1均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表明,ZTL与桃的亲缘关系最近,COP1与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均较远,单独聚为一个亚族。在不同光质处理后ZTL均为上调表达,其中白光转蓝光、红光、红光转白光、红光转蓝光和蓝光转红光处理后分别上调达11.2、22.3、12.0、32.9和19.6倍。不同光质处理后COP1基因的表达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红光转蓝光处理后,COP1上调1.97倍,红光处理后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其他光质处理后均为下调表达,其中蓝光转白光和蓝光转红光处理后下调达18倍。荧光参数分析表明,qP、qN、NPQ和F_v/F_m在转光培养中表达活跃,均在红光转蓝光的转光培养下表达量最高。【结论】ZTL在葡萄转光培养中表达活跃,均呈显著上调趋势,而COP1总体表现为下调趋势。  相似文献   

18.
比较福建省龙眼主产区厦门市同安区早期龙眼主栽品种‘水涨’、‘赤壳’以及近年推广的‘凤梨穗’、‘银早98’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等光合作用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凤梨穗’最高,‘银早98’次之,两品种(品系)光合效能较高,具有高产潜能。蒸腾速率‘银早98’最小,具较强的耐旱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不同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光合与结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蓝、红蓝(7︰1)、红蓝(5︰1)和白光5种光质LED灯作为光源,其中白光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植株叶片发育、叶片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结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蓝光(5︰1)处理条件下,水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前期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气孔导度(Gs)均高于其他处理,P_n、Φ_(PSⅡ)、q_P、和ETR等显著高于白光处理,块茎形成和膨大最快。且定植60 d时叶绿素含量下降,P_n和PSⅡ活性中心开放程度显著下降,成熟期提前,微型薯产量和成薯率最高。在单色红光处理下,植株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G_s、P_n、F_v/F_o、Φ_(PSⅡ)和q_P下降,NPQ升高,块茎的形成和膨大缓慢,产量最低。在单色蓝光处理下前期叶片生长较快,块茎形成早,但不利于匍匐茎的形成,并引起叶片早衰,制约了块茎产量的提高。基于上述结果,光质调控前期可增加红光比例,诱导匍匐茎形成,后期增加蓝光比例,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提高块茎的数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下葡萄超微弱发光和光合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梅鹿辄"(‘Merlot’)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控水方式进行干旱胁迫,对比分析了干旱胁迫过程中葡萄叶片超微弱发光(UWL)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过程中,葡萄叶片的光合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净光合速率(assimilation rate,A)、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蒸腾速率(transportation rate,E)均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胞间CO_2浓度(internal CO_2concentration,Ci)呈上升趋势;UWL强度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UWL强度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呈负相关。试验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重,UWL强度随光合作用的减弱而降低,二者相关性显著,UWL与光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