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推进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马铃薯产业技术支持力度,做强做大马铃薯产业,由甘肃国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定西市旱作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联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肃省农业大学,青海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设"甘肃省马铃薯工  相似文献   

2.
甘肃马铃薯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从马铃薯生产现状出发,在分析其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的同时,探讨了加入WTO后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据此认为甘肃马铃薯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发展空间较大,应针对马铃薯产业的生产特征和产业特征,结合甘肃实际的自然环境条件、产业发展环境和市场导向等现状,发挥区域优势,培植特色产业;充分利用甘肃省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提高农民收入;促进马铃薯加工增值,使甘肃省从马铃薯种植大省发展成为加工大省;强化市场营销,改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马铃薯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升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2021,(3):36-37
正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站在当下中国北方的大地,回望来路,人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土豆在脱贫攻坚的神奇力量。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这三者实为一物,却曾经被戏谑地称为甘肃定西"三宝"。这源自贫困的辛酸苦涩,不言自明。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张北县考察时,对马铃薯原种和成品的价格十分关心,并鼓励大家要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  相似文献   

4.
甘肃马铃薯专家系统及其推广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甘肃马铃薯专家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功能,分析了马铃薯专家系统的突出特点及其应用过程中面对的胁迫和应用前景。探讨提出了甘肃马铃薯专家系统推广应用的途径:上手专业技术人员,成为技术工具;入户新型经营主体,成为良师益友;进入行业管理部门,成为决策依据;加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联接媒介。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通讯员王纲)4月10日,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与甘肃渭源县科技合作协议签字和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工作站正式落户渭源。这是该中心在亚太地区建设的首家工作站。预示着渭源良种国际合作交流之旅开启。在“红娘”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的牵线搭桥下,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牵手”,合作组  相似文献   

6.
<正>在甘肃乃至全国,黑皮黑肉的"黑美人"马铃薯大家已经非常熟悉,其研发培育者兰州陇神航天育种研究所享有"彩薯黑美人"商标权。日前,从该研究所又传出喜讯:经过1年多时间培育,红皮红肉的"红土豆"获得成功,其生长性状良好。有意思的是,"红土豆"被命名为"赤情郎",并已正式申请了商标保护。在甘肃这个马铃薯大省,"赤情郎"的诞生,意味着继"黑美人"之后,甘肃马铃薯家族再添新丁。  相似文献   

7.
正甘肃省定西市在马铃薯种植方面具有着非常有利的优势条件,再加上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调整我国农业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人们身体素质。一、马铃薯主粮化的必要性分析甘肃省的马铃薯产量名列全国,而定西市的马铃薯产量又名列甘肃之首,因此定西市委将发展甘肃定西市的马铃薯种植以及销售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随着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加工销售也在不断增值,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在日益提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淀粉深加工研究——氧化淀粉的制备与性质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是马铃薯主要产区,年产量近200万吨,其淀粉是我省一大资源,在我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多年来,马铃薯只能用作蔬菜,代替部分粮食以及三粉等低度加工,经济效益较低。如果把马铃薯淀粉进行深加工,作为轻工业、食品工业原料,经济效益将大幅度增加。本研究是利用次氯酸钠做氧化剂,马铃薯淀粉为原淀粉,在不同条件下加工生产氧化淀粉,对产品性质进行测定。通过试验,确定了较佳的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黑龙江省垦区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组织考察团赴甘肃和河北省考察。总结了甘肃和河北两省马铃薯产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做法,并提出黑龙江省垦区马铃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1982年至2005年24年中国马铃薯生产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了中国马铃薯4个生态区域各省份真实的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情况,揭示大部分省份马铃薯生产都处于发展状态,其中内蒙、甘肃、贵州、云南、黑龙江、湖南、广西是马铃薯生产发展最快的7个省(区)。在汇总分析2001年至2005年中国各省区马铃薯生产情况的基础上,计算出2001年至2005年中国马铃薯年平均播种面积为494.25&#215;10^4hm2,年总产量7601.8万t,平均产量15.4t/hm2;按播种面积排出中国10大马铃薯生产省(区)为内蒙、贵州、甘肃、云南、黑龙江、四川、山西、重庆、陕西、湖北,按总产量排出中国10大马铃薯生产省区为:甘肃、内蒙、云南、贵州、四川、黑龙江、山东、重庆、湖北、山西;山东等8省区的平均单产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东平均单产为33.0t/hm2,是中国最高产的省份;山西等3省(区)的平均单产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西平均单产为9.7t/hm2,是中国产量水平最低的省份;其它14个省市(区)的马铃薯单产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不大,在15.0&#177;3.0t/hm2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甘肃农业科技》2009,(3):F0002-F0002
甘肃万向德农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以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经营、优质马铃薯的种植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型种薯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计划总投资5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用于建设马铃薯脱毒快繁综合区2000m^2;  相似文献   

12.
《甘肃农业》2009,(7):110-110
王一航同志,1948年3月出生,甘肃渭源县人,无党派人士,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当进“感动甘肃&#183;2006’十大陇人骄子”。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甘肃省政府参事,甘肃省马铃薯产业专家组成员,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专用氧化-生物双降膜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试验观察了马铃薯专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甘肃Ⅰ号、甘肃Ⅱ号在天祝县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覆膜、播种方式下,覆甘肃Ⅰ号专用膜的马铃薯出苗前期土壤温度较高,苗期保墒能力较强,马铃薯产量明显高于覆普通地膜与甘肃Ⅱ号专用膜,且降解明显,分解率最高,达11.9%。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6月18日,国内马铃薯领域最高级别的学术盛宴——201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在贵州省毕节市召开,来自四川、河北、甘肃等地的近千名马铃薯领域的专家学者、产业精英和政府部门代表齐聚毕节,共谋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未来。中国马铃薯大会是由中国农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倡导,在1998年开始的该委员会年会基础上演变而来,自2006年长沙会  相似文献   

15.
<正>甘肃是传统的马铃薯主产区,出产优质的马铃薯种子和产品,近年来,作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了马铃薯高产创建及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围绕马铃薯种植中的"一控两减三基本",实施绿色种植,为实现马铃薯主粮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全面深入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及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牢固树立增产理念、效益理念、绿色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动态Web技术,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构建基于Internet的甘肃马铃薯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甘肃马铃薯产业信息化、高效化管理和信息传播,进一步提高了马铃薯产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甘肃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分析劳动力、科研能力、市场需求、马铃薯相关产业与同业竞争以及机会和政府等对甘肃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找到提高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马铃薯是甘肃区域特色比较明显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通过压夏扩秋调整结构、整合投资加大扶持、全省上下齐抓共管,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实现了双增长。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主产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为马铃薯产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9):F0004-F0004
<正>渭源渭河源马铃薯种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立足于渭源县丰富的马铃薯种薯资源优势和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的战略目标,于2005年组建的从事科研、生产、开发、营销、培训、咨询为一体的龙头企业。2011年12月被甘肃国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国丰公司对渭河源马铃薯种业开发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20.
<正>渭源渭河源马铃薯种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立足于渭源县丰富的马铃薯种薯资源优势和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的战略目标,于2005年组建的从事科研、生产、开发、营销、培训、咨询为一体的龙头企业。2011年12月被甘肃国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国丰公司对渭河源马铃薯种业幵发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