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以中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为试材,研究人工脱叶休眠处理和带叶休眠处理对休眠解除期间芽体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脱叶休眠处理相比,带叶休眠处理明显促进芽的休眠解除。带叶休眠处理与人工脱叶休眠处理芽在休眠解除期间的呼吸速率和途径变化趋势相似,但带叶休眠处理芽呼吸速率和途径发生显著变化的时间明显早于人工脱叶休眠处理,并且总呼吸速率和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和容量及剩余呼吸比例都高于人工脱叶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中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为试材,研究人工脱叶休眠处理和带叶休眠处理对休眠解除期间芽体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脱叶休眠处理相比,带叶休眠处理明显促进芽的休眠解除。带叶休眠处理与人工脱叶休眠处理芽在休眠解除期间的呼吸速率和途径变化趋势相似,但带叶休眠处理芽呼吸速率和途径发生显著变化的时间明显早于人工脱叶休眠处理,并且总呼吸速率和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和容量及剩余呼吸比例都高于人工脱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单氰胺处理对不同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破眠剂解除葡萄休眠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以早黑宝、早霞玫瑰、绍星一号3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进行破眠剂单氰胺(H2CN2)涂芽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观察单氰胺处理后各品种葡萄冬芽显微结构及其生长发育动态,测定各品种葡萄农艺性状、芽酶活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指数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单氰胺处理促使各品种葡萄萌芽与果实成熟阶段均显著提前,芽组织形态分化发育加快且结构良好,萌芽整齐度与萌芽率以及H2O2含量、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CAT活性显著降低;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果实外在品质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以及可滴定酸含量等内在品质指标在早黑宝和绍星一号葡萄中得到显著提升。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指数,得到各品种葡萄综合品质排序为早黑宝(H2CN2)绍星一号(H2CN2)早黑宝(CK)早霞玫瑰(H2CN2)绍星一号(CK)早霞玫瑰(CK)。【结论】萌芽整齐度、萌芽率、H2O2含量、POD以及CAT活性是单氰胺解除葡萄休眠的主要影响因子;经单氰胺处理后,早黑宝葡萄的综合品质优于早霞玫瑰和绍星一号。  相似文献   

4.
自然状态下,葡萄落叶后即会进入休眠期,经历一定的冷量积累才能开始下一年萌发生长。设施环境下,葡萄无法获得足够的低温量,须借助必要的人工措施促其度过休眠期。其中,化学破眠就是一种常用方法。单氰胺是设施葡萄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破眠剂,可以安全解除休眠,使葡萄萌芽整齐一致、芽体健壮,起到增产提质作用。结合设施葡萄生产管理实践,总结了单氰胺在设施葡萄上的应用技术,以及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几种化学药剂对破除葡萄与桃自然休眠的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桃、葡萄为试材,探讨多种化学药剂和外源生长调节剂打破休眠的效应。结果表明:CaCN2打破葡萄的休眠效果稳定,可使萌芽提早6~17d,并提高萌芽率,其破眠效果随需冷量的增加而显著;几种化学药剂在桃树上应用,其打破休眠的效果差异较大,CaCN2、NH4NO3对打破桃休眠无效,硫脲的破眠效果最明显,可使叶芽萌发提前9~12d、花芽6d,并提高萌芽率;KNO3对破除休眠亦有一定效果。外源生长调节剂对休眠的调节作用因调节剂种类、浓度和使用时间而异:Ze(50mg/L)+GA3(100mg/L)可完全打破叶芽的休眠,100mg/L6-BA对尚未完成自然休眠的花芽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IAA和2,4-D却对芽的萌发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使用破眠剂“复吉芽”对猕猴桃品种海沃德、华优进行提高芽萌发率的试验。结果表明,破眠剂“爱吉芽”可有效提高海沃德、华优幼树枝条萌芽率,海活德处理比对照平均萌芽率高出16.9%,处理比对照平均萌芽率高出42%。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果树自然休眠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只有满足一定的需冷量才能解除休眠,不同的植物对低温需求量不同,落叶果树设施栽培,打破自然休眠至关重要。在过去30多年里,对休眠解除措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破眠剂方面,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他措施尤其是物理破眠技术研究较少。目前应用的化学破眠剂如硫脲和6-BA等都对人体有害,生产上更需要无公害的破眠措施,而物理破眠措施正适应了这一要求。1温度对解除树体休眠过程的影响一定程度的低温可解除落叶果树休眠,不同的树种其需冷量不同。低温对解除休眠的作用是逐渐累积的,不同的温度,其低温效果不同,而且依不同树种而异;此外,温…  相似文献   

8.
在辽宁营口设施栽培无核白鸡心葡萄生产上,第一茬果实采收35~40天后,应用含50%单氰胺的破眠剂2号涂抹葡萄冬芽芽眼,结果表明,应用破眠剂2号药液20倍催芽,葡萄冬芽萌芽率为74.6%,第二茬葡萄坐果率为74.5%,平均单穗重597.0 g,每667m2产量1 700 k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于当年12月下旬采收,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地处我国亚热带,冬季低温期较短,难以满足葡萄冬芽自然休眠的低温(≤7.2℃时长达到1 000~1 500小时)需求。应用破眠剂单氰胺,能有效促进休眠芽中脱落酸降解,促使葡萄萌芽早、发芽齐、芽粗壮,并能早熟增产提质。该技术目前已成为云南特殊气候条件下栽培葡萄的一项必用技术。笔者发现,不少栽培者应用单氰胺的随意  相似文献   

10.
冬剪留芽量对猕猴桃萌芽率影响及破眠剂使用对萌芽率影响及其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剪留芽量与萌芽率显著相关。使用破眠剂处理,增产效果明显;破眠剂处理明显改善内膛光秃、结果部位外移情况。生产中,应在萌芽前50~60 d,使用破眠剂处理架面(喷雾或涂抹);徐香摘心应迟,鼓励一次枝生长或采用捏尖方法(在新梢变细,将缠绕生长时);翠香适时摘心,促进二次梢发育。  相似文献   

11.
石灰氮和水杨酸对破除葡萄芽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12月~2004年3月, 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农业科技示范园葡萄园, 以藤稔品种为试材, 分别在树体的初休眠期(12月上旬) 、深休眠期( 1月上旬) 和休眠后期( 2月上旬) , 取芽体饱满、生长充实的1年生枝条, 用不同浓度的石灰氮(CaCN2 ) 和水杨酸( SA) 进行涂芽破眠处理; 之后放入温室进行发芽培养, 并每5 d取冬芽测定H2O2及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 21 d后统计各处理最终萌芽率。结果表明: 施用CaCN2和SA能不同程度的提高H2O2含量和POD活性, 降低CAT活性; 但在不同休眠期对SOD活性的影响不一致。而破眠或促进萌芽效果好的化学药剂处理, 花芽在培养前期的H2O2含量、POD和SOD活性增幅较大, CAT活性下降较明显。对萌芽率的统计表明, 初休眠期施用石灰氮和水杨酸对葡萄破眠无效; 到深休眠期及以后施用25%的石灰氮对葡萄破眠效果较为明显, 萌芽较对照提前4~6 d, 最终萌芽率达41.6%~90.0%; 而水杨酸处理对葡萄花芽破眠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验证朵美滋作为高效破眠促芽剂在水晶、玫瑰蜜等葡萄上的使用效果。实验证明,在正确使用多美滋后能有效打破水晶、玫瑰蜜葡萄的休眠,促进提早萌芽并使萌芽整齐,能有效提早成熟期。  相似文献   

13.
以4~5年生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冬果结果母枝粗度、夏季修剪不同留芽数、修剪后涂抹破眠剂时间和冬果产量等处理,观察其对冬果生长及果实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巨峰葡萄能正常萌芽、开花、着果、成熟,而且果实颜色及风味均表现良好,具备"两代不同堂"结果的潜力。夏季修剪时选择剪口粗度0.8cm以上、剪口留芽数5~6个、修剪后当天或第2天涂抹破眠剂芽萌发率较高,抽生的果枝健壮,果穗大,着果率高。  相似文献   

14.
化学物质打破桃休眠的效应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桃品种华光和寿星桃为试材,应用石灰氮、氰胺、苯基噻二唑基脲、赤霉素、6-苄基腺嘌呤、硝酸钾进行打破桃休眠的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氮破眠效果最佳,可使中芽提早萌发13-14天,花芽提早7天萌芽,提早开花7-13天,且萌芽率显著提高,其余供试药剂也有不同程度的破眠效应,只是效率较低,使用破眠剂的时期和浓度不同,效果也异。休眠芽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下降,是解除休眠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刘慧纯 《北方园艺》2012,(13):55-56
在温室大棚栽培"晚红"葡萄的生产中,升温前1周,应用含50%单氰胺的果树破眠剂2号喷布葡萄冬芽芽眼。结果表明:应用果树破眠剂2号20倍液催芽,催芽效果好于石灰氮,萌芽期比涂抹石灰氮提前7d,花期提前6d,萌芽率提高16.2%,坐果率提高9.1%,可在生产中代替石灰氮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设施油桃休眠早期,不经过需冷量积累,通过2种落叶方式、8种破眠剂配方组合来进行破眠处理,以期筛选出无需冷栽培模式下的最佳破眠剂配方。结果表明:在油桃休眠早期,单氰胺是筛选药剂中唯一有效的破眠剂;喷药闷棚落叶破眠效果明显好于喷药后摘叶;不同浓度的单氰胺处理均对枝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药害,浓度越高,药害相对越重;喷药过晚会导致叶芽提前萌发,而花芽脱落。  相似文献   

17.
石灰氮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常被用来解除温室葡萄的自然休眠,其目的是使温室葡萄尽早萌芽,萌芽整齐。由于石灰氮的浓度不同,解除葡萄冬芽休眠所用的时间不同,而且对葡萄产量也有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2001~2002年在昌邑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冬暖式葡萄大棚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7年生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冰冻处理对解除油桃芽休眠的作用.结果表明,11月30日以-4℃和-7℃冰冻处理者,油桃萌芽级数变化不明显.自-10℃、0.5小时后的其余低温处理对油桃芽自然休眠呈正调控效应,其萌发率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虽然部分花芽和叶芽因低温而死亡,但对解除存活芽休眠效应明显增强.12月10日和20日处理的效果与11月30日类似,处理时期越晚对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桂南地区巨峰葡萄春季芽眼经破眠剂处理后萌芽时间不一致的问题,以7年生平棚架巨峰葡萄为试材,对结果母枝留5~9芽修剪5个处理,修剪后对所有试材用2.5%单氰胺催芽,同时对每个修剪的2行分别进行刻伤与不刻伤(对照)处理。调查5个不同节位修剪的刻伤处理与对照的萌芽率和新梢结果枝率,并分析其萌发的结果母枝冬芽成花率和结果母枝调查芽结果枝率。结果表明,刻伤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中长梢修剪的萌芽率,并有使各节位出现花芽概率均等的趋势,对于短梢修剪没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棚葡萄破眠剂应用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省蒙阴县大棚栽培葡萄已具一定的规模,大棚栽培的葡萄萌芽早、萌芽率高,这是其早成熟、早上市的关键.我们用石灰氮涂葡萄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石灰氮涂芽存在着葡萄枝蔓发芽不整齐、费工、费时等缺点.2002年12月,我们在大棚栽培葡萄凤凰51上试用德国产破眠剂3%朵美滋,打破其休眠,促进提早萌芽、成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