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苹芒'杧果是从实生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杧果新品种。其树势较强、枝条柔软,表现出明显的矮化性状。果实近圆球形,外观似苹果,果皮橙黄色、皮薄易剥,果肉橙黄色、汁多味甜、香气浓郁。平均单果质量380 g,可食率83.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6.7%,总糖含量11.2%,总酸含量4.26 g·kg~(-1),维生素C含量234 mg·kg~(-1),粗纤维含量0.2%。潮州地区果实发育期110~130 d,晚熟,成熟期为8月中旬到9月上旬。高接树第2年结果,避雨设施栽培条件下平均每666.7 m~2产量可达608 kg。该品种品质优良,适宜在广东杧果产区种植,因花果期易受多雨天气影响,宜避雨栽培。  相似文献   

2.
【目的】弄清采前使用噻苯隆(Thidiazuron,TDZ)对‘贵妃’杧果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等指标的影响,指导TDZ在‘贵妃’杧果生产上合理使用,避免其滥用造成果实果皮滞绿、品质严重下降等不利影响。【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L~(-1))的TDZ在盛花期后15、25和35 d各喷1次,共喷3次。【结果】采前喷施适宜质量浓度的TDZ增加了杧果的产量,促进果实膨大,增大果形指数,5和10 mg·L~(-1)TDZ处理单株产量分别增加了29.89%和33.56%,但20 mg·L~(-1)TDZ处理增产不明显;5、10和20 mg·L~(-1)TDZ处理无胚果单果质量分别增加56.78%、73.86%和110.56%;在生理成熟期,TDZ处理的果实颜色偏绿色;在完熟期,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花色苷含量较低。TDZ处理延缓了采后果实的转色及果实硬度和原果胶含量的下降,抑制了可溶性果胶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果实的后熟软化推迟。TDZ处理的果实品质下降,果实的TSS含量降低,可滴定酸(TA)含量升高。另外TDZ处理可降低杧果采后病害(炭疽病和蒂腐病)的发病率,延长杧果采后贮藏时间。在完熟期果皮中未检测到TDZ残留。【结论】‘贵妃’杧果采前喷施TDZ的适宜质量浓度为5~10 mg·L~(-1),于盛花期后15、25和35 d各喷1次,共喷3次,果实适时采收,可以显著增加产量和单果质量,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并能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适合山地杨梅最佳的避雨栽培模式,以东魁杨梅为试材,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开展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模式试验研究,比较不同栽培处理温湿度、果实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单株网室、连片网室避雨栽培影响环境温湿度,利于杨梅生长发育,单果质量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27.4%和51.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6%和0.6%,优质果率提高37.0%和64.8%;果实分别延迟2 d、4 d成熟,分别延后3 d、7 d采摘结束,采摘期分别延长1 d、3 d,采收率分别提高81.8%和107.9%;杨梅果实贮存性能明显提升,每667 m~2分别增加经济效益20 268元和55 620元。说明连片网室避雨栽培模式促产业提质增效更显著,值得山地杨梅产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巨峰’葡萄从海拔140~142 m的低海拔区引种到450~610 m的高海拔山区,对其枝梢生长、病害发生、果实质量等都有很大影响。春芽萌发推迟20 d以上,果实成熟推迟27~30 d;主要侵染性病害霜霉病发病率降低6~10个百分点,主要生理性病害叶片日灼病发病率降低23个百分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提高6~10个百分点,果实货架寿命显著提高;但产量降低13%~22%,果穗型略偏小。  相似文献   

5.
在避雨棚、避雨布和露地等3种栽培模式下对玛瑙红樱桃果实品质进行研究,对产量、商品果率和裂果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樱桃生产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避雨设施能够促进新梢和叶片生长,增加果实纵横径、单果质量、可食率及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且避雨棚栽培模式优于避雨布栽培模式。避雨栽培降低了裂果率和病果率,提高了商品果率,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棚和避雨布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9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避雨栽培对芒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笔者以台农一号芒和桂热芒71号为供试品种,开展露地栽培和避雨栽培的田间对比试验,调查避雨栽培对芒果枝条姿态、开花率、结果情况、物候期、花期白粉病与果实流胶病以及寒害反应等方面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下,台农一号芒枝条下垂不显著,而桂热芒71号枝条下垂严重,与露地栽培差异显著;避雨栽培对开花率影响不显著,但降低花穗长度与宽度;避雨栽培下,台农一号芒和桂热芒71号单株结果数量分别为20.3和41.2个,且台农一号芒产生14.3个无胚果;露地栽培下,台农一号芒和桂热芒71号单株结果数量分别为46.3和48.7个;避雨栽培下,台农一号芒和桂热芒71号花芽萌发期分别提前11 d和5 d;避雨栽培的花穗发生白粉病严重;露地栽培果实生长后期易发生流胶病,且对寒害的反应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7.
薄膜棚架避雨对杨梅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杨梅硬核期开始薄膜棚架避雨栽培,比较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温湿度,杨梅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薄膜棚架避雨栽培的平均温度比露地处理高0.17℃,平均相对湿度比露地处理高0.87%;杨梅的叶长、叶宽比露地处理显著低9.08%和9.6%,叶厚比露地处理显著低5.94%。果实烂果率和落果率分别比露地处理显著低51.59%和55.13%,果实转色期和成熟期比露地处理提早2~5d;单果质量比露地处理显著高5.76%;果实横径、纵径分别比露地处理高4.7%和1.65%;色差L、色差b分别比露地处理高5.4%和37.75%;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分别显著比露地处理高2.28%、2.11%和3.05%;硬度和可滴定酸分别比露地处理低2.30%和3.36%。薄膜棚架避雨可明显提高杨梅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苹果杧是由华侨从海外引进广东省潮州市果树研究所的珍稀水果品种,果实外形似苹果但却属于杧果。树势中庸,枝条软、较开张;果实成熟时金黄色,皮薄如纸,单果质量300~450g,核小,近圆形至椭圆形,果肉无纤维,可溶性固形物16.7%,含酸量0.32%,可食率高达83.3%,味甜有香气,杧果风味浓郁。正造花难结实,花果期易感蒂腐病、炭疽病等病害,栽培上需配套调控花期、搭建避雨设施等技术措施,10年生树株产30~40k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吡脲[(1-(2-chloropyridin-4-yl)3-phenylurea,CPPU]处理对采后杧果(Mangifera indica L.)贮藏保鲜的影响,为杧果贮藏保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芒6号’杧果为试验材料,采后经25 mg·L-1的CPPU浸果处理5 min后,在25℃条件下贮藏,采用气相色谱定期测定乙烯释放量,并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测定杧果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外源CPPU处理杧果,可以有效降低杧果果实在贮藏期间的病情指数,延缓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在贮藏15 d后,处理果实的病情指数比对照果实低20.99%,TA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高出73.37%、30.42%;同时,在贮藏过程中,CPPU处理推迟杧果呼吸乙烯高峰2 d、延缓了PG(polygalacturonase)和Cx(cellulase)2个酶活性高峰3 d;同时,CPPU处理延缓了果实POD(peroxidase)和CAT(catalase)酶活性峰值的到来。【结论】外源CPPU处理杧果可以有效延缓采后杧果的衰老进程,是采后杧果贮藏保鲜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杧果易受冬季低温寒害,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杧果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杧果不同品种耐寒性的研究,为杧果耐寒品种选育及栽培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妃’‘凯特’‘红玉’‘金煌’‘热品6号’和‘台农2号’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下其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杧果叶片各指标均高于对照,且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温度下降及时间延长,6个杧果品种REC和MDA含量不断升高,CAT活性先升后降;不同品种SOD和POD活性变化不同,‘凯特’‘红玉’和‘金煌’3者活性先升后降,‘贵妃’和‘台农2号’SOD活性呈2种不同变化,‘热品6号’SOD活性先升后降,‘贵妃’和‘台农2号’POD活性呈降-升-降变化,‘热品6号’呈3种不同变化。【结论】低温胁迫过程中杧果叶片REC、MDA含量升高,SOD、POD和CAT活性先升后降,6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弱到强依次为‘台农2号’(-0.97℃)‘贵妃’(-1.68℃)‘热品6号’(-2.11℃)‘凯特’(-2.32℃)‘金煌’(-4.04℃)‘红玉’(-5.14℃)。  相似文献   

11.
以露地栽培为核心对照,4年生泽香葡萄为材料,针对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以及生长微环境的大体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避雨栽培可以使棚下的光照强度不断降低,晴天遮光率大约为30%,雨天最大能够达到47.8%;对温湿度进行调节,让棚下温度比露地温度低1~2℃;在雨季果实的发育期,避雨栽培可以分解有机酸、积累糖分以及让果实变得膨大;果实成熟后,避雨栽培的葡萄外观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其中烂果率减少15.56%,穗质量提高12.92%。可因为避雨棚对微环境的不断影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稍有降低,总酸上升,于是能够考虑采收前14天推迟采收或者撤掉棚膜,有助于积累后期糖分以及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盆栽兔眼蓝莓品种‘灿烂’为试材,研究避雨栽培对其生长光环境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对照)相比,避雨栽培条件下可见光、UVA、UVB光照强度显著降低,且阴雨天气蓝光波段的光照强度较其他波段的可见光降低更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单果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露地栽培无显著差异;单株商品果产量较露地栽培显著增加了12.9%。综上,避雨栽培改变了兔眼蓝莓生长光环境,导致果实部分品质指标有所下降,但减少了裂果和落果损失,从而显著提高了商品果产量,可在兔眼蓝莓果实成熟期多雨的南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露地和避雨栽培条件下的‘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园地温湿度、植株光合作用、果实品质等指标,研究避雨栽培对‘红阳’猕猴桃生长微环境、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植株环境温度降低2.4℃,空气湿度提高12.2%,光合有效辐射下降13.0%~28.6%;避雨栽培可维持‘红阳’猕猴桃在生长旺盛期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有效缓解植株光合"午休"现象,对植株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现为结果枝数降低10.8%,结果枝长度增加60.8%,坐果数提高129.7%,叶绿素含量提高6.1%,单果重提高25.7%,采收期和软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10.8%和14.1%,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延长了贮藏时间。综上,避雨栽培可改善‘红阳’猕猴桃生长微环境,优化植株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CPPU和GA_3对广西桂林避雨栽培‘温克'葡萄二次果果粒大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PPU和GA_3处理可不同程度增大二次果果粒纵横径、单粒重,提高果实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同时也会造成穗梗、果柄和果蒂增粗等现象。综合各项指标,在广西桂林地区,‘温克'二次果膨大以果粒直径12~14 mm时采用25 mg/L GA_3浸泡果穗3~5 s,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桂热82号"杧为材料,采前30 d对杧果果实分别进行1%壳聚糖浸涂、自修复多层液膜浸涂及对照(清水)处理,探讨这两种保鲜方式对杧果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修复多层液膜处理可以抑制杧果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延缓杧果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更好地维持杧果果实品质,此外,自修复多层液膜处理还抑制了果实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降低了膜脂系统的伤害,提高了杧果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了果实抗氧化能力。与1%壳聚糖浸涂处理相比,自修复多层液膜处理对杧果的果实品质和采后保鲜效应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幼胚愈伤诱导和胚抢救最佳时期,为杧果高效体胚发生体系构建及胚抢救技术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热农1号'杧果为材料,探讨幼胚不同发育时期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幼胚不同发育时期对幼胚萌发的影响。【结果】授粉后25 d幼胚处于球形胚期,30 d处于心形胚期,35 d处于鱼雷胚期,40 d之后处于子叶胚期。授粉后40 d早期子叶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早期子叶胚在含有3.0 mg·L~(~(-1))2,4-D、1.0 mg·L~(~(-1))KT(或0.5 mg·L~(~(-1))KT及0.5 mg·L~(~(-1))ZT)培养基(PM3和PM4)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54.4%~62.2%,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授粉后35 d鱼雷胚的萌发率最高,为47.2%,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愈伤组织能经体胚发生途径正常成苗,幼胚萌发后也能正常发育成苗。【结论】'热农1号'杧果幼胚愈伤诱导最适宜的时期是早期子叶胚,胚抢救最适宜的时期是鱼雷胚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贵妃’杧果生长期喷施GA_3对果实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运特性的影响,以期为GA_3在杧果生产中的规范与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贵妃’杧果为试材,用不同质量浓度(50、100、250 mg·L~(-1))的GA_3于盛花期后15、25、35 d各喷1次,测定‘贵妃’杧果的产量、坐果量、单果质量、果皮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果实色泽参数(L、a、b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采后病害发生等指标。【结果】采前喷施GA_3能够增加‘贵妃’杧果的产量和坐果量,促进果实膨大,增加果形指数,但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上升,果实品质下降,采后病害发病率上升。较高质量浓度下(250 mg·L~(-1))GA_3增产不显著,但果实品质明显降低,并诱导果实出现采后滞绿现象。【结论】海南‘贵妃’杧果采前喷施GA_3,较低质量浓度(50~100 mg·L~(-1))可以增产,促进坐果和果实膨大,果实食用品质小幅下降。较高质量浓度(250 mg·L~(-1))增产不明显,果实品质下降幅度大,可诱导果实出现采后滞绿现象。因此,海南‘贵妃’杧果采前喷施GA_3质量浓度以50 mg·L~(-1)为宜,可以增加产量、拉长果实、提高果实色泽,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不会诱导果实采后滞绿。  相似文献   

18.
炭疽病和细菌性黑斑病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杧果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室内离体接种鉴定法,以抗病品种台农1号杧为对照,对桂热杧3号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幼果期、膨大期、成熟期)及转绿期叶片进行炭疽病和细菌性黑斑病的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和叶片转绿期的炭疽病病情指数分别为37.78、25.33、31.33、28.00,抗性评价为抗病。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叶片转绿期的细菌性黑斑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30.56、22.92、27.38、19.45,幼果期抗病评价为中抗,其余3个时期为抗病。桂热杧3号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的炭疽病病情指数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桂热3号杧与台农1号杧转绿期叶片炭疽病病情指数达显著性差异水平。说明桂热杧3号是一个对炭疽病抗病、对细菌性黑斑病中抗的晚熟杧果品种。  相似文献   

19.
曹玉兰 《长江蔬菜》2014,(15):39-42
进口番茄越夏避雨栽培不仅上市早、采摘期长、果实光滑亮丽,而且降低了植株和果实发病率,提高了产量,商品果率提高20%以上,单价提高1元/kg左右,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标,宜昌谷丰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进口番茄品种进行避雨栽培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功生产经验,供广大番茄种植者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晚熟鲜食葡萄品种"红地球"为试材,研究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对"红地球"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的发病率以及烂果率、果实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测定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下的光照强度,并进行不同棚架材料成本和寿命分析。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大幅减少了施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了果实品质,减少了烂果率,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平均每667m~2收益高出55.8%;避雨栽培显著降低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发生率,尤其是对霜霉病的预防效果特别显著,葡萄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的霜霉病发病率降低91.4%;但避雨栽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光照强度;通过4种不同避雨棚搭建材料成本对比分析,全钢丝型材料避雨棚符合低成本、长寿命的生产要求,是陕西关中平原地区葡萄避雨栽培的理想搭建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