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西藏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色季拉山有种子植物1391种,隶属于491属,103科。其中裸子植物3科,9属,16种;被子植物100科,482属,1375种。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达324属,占总属数的73.4%,在植物区系的组成中居重要位置。种的区系成分以中国特有种占比例最大(573种,占总种数的41.49%),它们多是构成色季拉山优势植被类型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类平均聚类分析表明,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区系与纬度偏北的太白山、中条山、太行山和太岳山植物区系比较接近,与纬度相近的庐山、木林子、神农架等植物区系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北坡)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据调查整理祁连山植物分属84科399属1044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3属14种,裸子植物3科6属10种,被子植物74科38属1020种。按乔、灌、草统计,乔木48种,灌木145种,草本936种。其中尚保存有一些珍贵稀有的植物各类,如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系中亚荒漠的特有植物,起源于地中海旱生植物区系的第三纪古老残留成分;星叶草(Circaeaster agrestis)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青海云杉林下或崖下阴湿之地,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等属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线路调查法对福州植物园原生植物区系的组成、物种多样性、地理成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植物园有原生维管束植物163科505属891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蕨类35科53属80种、种子植物128科452属811种,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种子植物中木本植物有411种,其中常绿木本276种,是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成分。本区系中大科为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蔷薇科(Rosaceae)等。原生种子植物128科可划分为10个科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科(46科含126属231种)为代表的热带性质科是本区系科构成的主体,温带科所含属、种数仅约为热带科成分的1/4。原生种子植物452属可划分为14个分布类型,泛热带分布125属(248种)占最大比例;其次为北温带分布58属(97种);热带成分295属(507种),温带成分101属(164种),热带成分优势明显。中国特有属3属,无特有种,区系过渡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重庆市的植物区系性质和植被及其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其区系特征如下:(1)植物种类种类丰富,全市有野生维管束植物植物224科1848属5311种,其中蕨类植物47科120属606种,种子植物177科1113属4705种;(2)特有种及少种科属多,重庆市分布有各类地方特有植物226种;(3)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多,这些科、属植物都是组成重庆植被的重要成分;(4)裸子植物种类多,重庆市共分布有裸子植物9科34属79种,其中野生植物裸子植物7科23属39种;(5)珍稀濒危及野生保护植物种类丰富,重庆市分有各类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达244种,其中重庆市国家一、二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60种。重庆市主要植被型有6种,即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暧性针叶林;竹林和灌丛。主要群系组有25种,主要群系有53种,根据植被的组成成分将重庆市分为六个植被小区,大巴山植被小区、七曜山北部植被小区、七曜山南部植被小区即武陵山地区、大娄山北缘植被小区、中部平行低山植被小区、西部方山丘陵植被小区  相似文献   

5.
保靖白云山地区植物属我国华中植物区系的武陵山、巫山植物亚区;有木本植物99科,284属,631种,木本植物区系具有丰富性、古老性、过渡性和地带特有性的特点.其起源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基础上发育而来.因地质、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白云山植物有明显的石灰岩山地特有种和一定数量的华南植物区系成分.该地区木本植物很有保护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金沙江上游奔子栏到羊拉河段干旱河谷的植物区系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对该河谷维管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金沙江上游(奔子栏-羊拉河段)共调查记录维管植物51科95属111种,含单种的科属较多;(2)植物区基本特征是温带成分占优势而有很多热带成分;特有现象明显,研究区中国特有属2属,中国特有种达60种,有4种金沙江干旱河谷特有种;干旱河谷的植物区系与外地植物区系之间联系广泛;植物区系热带向温带过渡。(3)干旱河谷植被有演变成类似我国西北地区的灌木型温带荒漠植被的趋势,其环境比较脆弱。  相似文献   

7.
对猛洞河河谷维管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猛洞河河谷共有维管植物129科、389属、670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科16属25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116科372属644种;植物区系以热带性质为主,但温带性质明显,是一个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热带成分属占54.46%,温带成分属占40.06%;特有程度较高,有中国特有属19个,中国特有种有311种,武陵山特有种37种,猛洞河特有种5个;与同地域的区系相比,猛洞河河谷是本区域内泛热带、北温带、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成分的重要分布区。与同类型的河谷区系相比,猛洞河河谷的泛热带成分低于干旱河谷,但高于干暖、干热河谷,温带成分均高于干热、干暖和干旱河谷。此外,中国特有分布属较其它类型的河谷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查阅资料和线路调查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南岳衡山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结果表明:南岳衡山有种子植物164科中有12个分布型8个变型,692属中有14个分布型18个变型,1 572种中有14个分布型和非中国特有种的11个变型以及中国特有种的13个变型;类群分布型及变型组成复杂,联系广泛,以属的分布型组成的复杂性和联系的广泛性最明显;不同分布型对不同分类群区系地理属性的影响程度不一样;14、9、3、7和8分布型的属,15、8和14分布型的种对植被组建影响较大。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世界广布成分由科的33.54%到属的8.52%,再到4.58%;除世界广布以外,热带成分占总类群数的比例由科的62.38%到属的46.29%,再到种的25.67%;温带成分由科的37.61%,到属的53.71%,再到种74.33%。区系中科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的热、温带成分基本平衡,种以温带成分为主。现代种子植物区系为典型亚热带性质,表现出华东植物区西部地区的植物区系特点;区系中有1个中国特有科16个中国特有属533个中国特有种,其中湖南特有11种,衡山特有1种。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1)福建省共有蕨类植物46科、107属、396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和凤尾蕨科等11个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毛蕨属和凤尾蕨属等;(2)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为主;而从种的地理成分来看,则表现为热带成分与东亚成分的综合体,以中国特有种、中国-日本分布、热带亚洲最为丰富,反映了东亚与热带亚洲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统一性及紧密联系;(3)区系起源古老。  相似文献   

10.
塞罕坝植物区系中,以北温带科或广布全球但以(北)温带为分布中心的科为主;属划归5类14种地理成分,温带成分占88.43%,热带成分占7.44%,泛地中海成分占3.31%,中国特有成分仅占0.83%;与同纬度或近纬度地区相比,本区系热带科、属贫乏;本区系具有典型的北温带性质:温带或北温带科属为主;世界广布成分相对较多;特有现象不明显,间断分布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的调查得知:共有维管束植物350种,隶属于105科271属,其中木本植物115种,草本植物235种,草本植物占优势;人工引种栽培植物87种,野生植物263种,以野生植物占优势;在科的组成上,以单属科和小型科为主,物种数最多的科为禾本科,有30属35种;属的分布以中、小型属分布为优势,是构成本地区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类群,也是组成湿地植被的主要类群;湿地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32个群系。  相似文献   

12.
阿尔金山北麓是野生双峰驼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在该地区野生双峰驼的生境内设立样线样方,对野生双峰驼生境内沙漠植被组成、地理区系和群落多样性等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沙漠植物较为稀少,有9科17属17种植物,植物区系倾向于集中在少数大科和单种属内,优势科属的组成较少;该地区植物科的地理分布型有3种,属有5种地理分布型和2个变型,总体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较为明显,并呈现了与古地中海成分的相关性;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稀少,结构单一,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这与荒漠植物生境的严酷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查阅资料和专题调查以及标本鉴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南岳衡山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代表类群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64科692属1 572种,占中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属、种的94.15%和57.41%。南岳衡山种子植物区系有优势科(属)22科(66属);种子植物表征科(属)38科(75属),植被(群落)优势科(属)25科(49属)。种子植物含10种以上且超过平均VFEC的科(属)的分布类型与该区科(属)的实际分布类型最为相似;植物区系优势科(属)、表征科(属)和植被(群落)优势科(属)两两对应的相似系数为1.56%~47.06%(0.80%~30.36%);南岳衡山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属宜在含10种以上且超过平均VFIC的科(属)中确定。植物区系优势科(属)、表征科(属)和植被(群落)优势科(属)是3个生态学意义不同的、各自独立的植物区系中的属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广东高要南部低丘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高要南部低丘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物种最少有156种以上,分属56科和103属,乔木21种,灌木59种,藤本20种,草本36种,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为2.26。种群数目大于5%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其中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oma)占绝对优势(46.2%),这是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较高而多样性偏低的主要原因。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在不同地域之间均有显著的差异,但在林分龄级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对武陵山区女儿寨侵蚀小流域植被恢复群落科属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维管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隶属于89科178属221种,群落优势科趋于明显,含5种以上的科虽只占总科数的16.85%(15科),却占总属、种数的44.57%、52.04%,属内种数的变化范围为1~4,以单种属最多(148属,82.29%);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成分(15属,占65.22%),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丰富的热带性质(65属,42.75%)和明显的温带成分(73属,48.04%),在区系分区上处于从亚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及区域性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更好地利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土地资源,促进该区域植被恢复,提高生物多样性,使区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方法】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龙滩流域的植被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11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2种农地、自然荒草地、人工牧草地、撂荒草地、灌木林地、5种乔木林地)的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流域内共调查到种子植物56科166属254种,其中裸子植物门3科7属13种,占流域总科、总属、总种的5.36%、4.22%、5.12%;被子植物门53科159属241种,占流域总科、总属、总种的94.64%、98.78%、94.88%。在被子植物门中,双子叶植物纲有50科134属205种,单子叶植物纲有3科25属36种,两纲物种分别占流域总种数的80.71%和14.17%,占该门物种总种数的85.06%和14.9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农地物种丰富度低,人工牧草地、撂荒草地和灌木柠条林地居中,乔木林地(山杏、山毛桃、油松、侧柏、青杨)和天然荒草地高;物种多样性表现为马铃薯农地的物种多样性低,覆膜农地、人工牧草地、撂荒草地及灌木柠条林地居中,自然荒草地和乔木林地比较高;物种均匀度表现为农地、撂荒草地、人工牧草地及灌木柠条林地的均匀度高,自然荒草地居中,乔木林地低。【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演替恢复时间差异是产生植被多样性差异的基础,也是该区域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护需要考虑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自然封育灌丛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 hm2的灌丛群落样地中,共调查到木本和草本植物43科,88个属,135种,其中:草本21科44属49种、木本34科47属86种.木本物种数和个体密度都随着基径级、高度级而递减;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基径级的个体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恢复后的灌丛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其外貌虽然呈现灌丛状,但其组成成分却相当丰富,其中本研究区域的顶级乔木树种如辽东栎等已在群落中出现并占有较大的优势.对于该区的退化群落而言,封育为一种有效的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拉萨河流域的野生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我国西藏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结果。拉萨河流域内共发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2科、285属、793种(含变种),分别占西藏野生种子植物的43.90%,24.89%,14.97%,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6种,被子植物69科、282属、787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56科、218属、642种,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7.78%,76.49%,80.96%,最为丰富;其次是单子叶植物13科、64属、145种,分别占18.06%,22.46%,18.28%。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4个显著特征:1)种类组成较为丰富,属内种系相对贫乏,种属比2.78,分化程度较弱,单种属和寡种属极为丰富。2)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划分为5个科分布区类型和3个科分布亚型;15个属分布区类型及10个属分布亚型,其中温带科18个,占总科数的56.25%,温带属194个,占总属数的82.20%,温带种705个,占总种数的90.38%,说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热带成分仅在科级分布型中表现出较大的比例,属、种级热带成分很少,表明本区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3)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特有性,没有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分布属7个,中国特有分布种324个,证实本区系植物的年青性及其较强的演化、特化性质。4)拉萨河流域植物区系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联系紧密,同时与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植物区系亦有深远的渊源。  相似文献   

19.
植物的区系组成特征研究能反映区域植被的组成、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状况。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四川渠县柏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渠县柏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分布维管植物126科306属395种,其中蕨类植物19科23属31种,裸子植物4科6属6种,被子植物103科277属358种。分布的野生种子植物245个属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14个分布区变型,占15个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80%,占31个属分布区亚型的45.16%,其中属于热带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的属数量最多,植物区系来源较为丰富,植物区系成分相对多样复杂。  相似文献   

20.
实地调查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种质资源,对其科、属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区内野生草本植物有85科、476属、1 291种,科的组成以寡种科最多,占总科数的41.17%。属的组成以单种属和寡种属为主,分别占总属数的46.22%、42.65%。从科、属的分布来看,共有10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广泛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分别占研究区总科数的45.88%、37.65%、16.47%,占总属数的62.39%、21.85%、15.76%。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应用价值多样,本研究结果可为尧山野生草本植物的科研调查、开发利用、有效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