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二倍体和四倍体小白菜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对二倍体矮脚黄白菜自交、四倍体矮脚黄白菜自交和以四倍体矮脚白菜为母本、二倍体矮脚黄为父本杂交的白菜进行胚胎学观察。  相似文献   

2.
油菜芥甘种间杂交育种程序研究和种质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菜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我国主要种植甘蓝型油菜.一般认为,甘蓝型油菜是甘蓝(B.oleracea)与白菜型油菜(B.rapa)杂交后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异源四倍体,2n=38,AACC,起源于欧洲,我国的甘蓝型油菜系从日本、英国等引进后选育而成.但应该看到,我国是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B.juncea)的起源地之一,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我国曾经为改良甘蓝型油菜的早熟性,大量采用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芥菜型油菜是白菜型油菜作母本与黑芥(B.nigra)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异源四倍体,2n=36,AABB.因此,在进一步对甘蓝型油菜进行遗传改良时,如何利用芥菜型油菜的有利基因,拓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值得探索.为此,我们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报道有关部分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甘蓝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解决现有甘蓝型油菜黄籽不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以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进行种间杂交,通过子房离体培养克服种间杂交的不亲和型,并对授粉后取材时间和子房培养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羽衣甘蓝和白菜杂交结籽率有一定差异;授粉后10~17d取材进行子房培养都是有效的,其中15 d左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2008年贵州持续凝冻对油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选育抗冻性强的优质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等3种类型油菜的冻害情况,并通过醋酸洋红染色法,分别对3种油菜冻害后的花粉活力作了研究。[结果]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都是三级冻害的植株最多,冻害率分别达到41.6%和35.0%,但白菜型油菜四级冻害植株率大于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以二级冻害植株为主,冻害率达到41.3%。甘蓝型花粉中具有活力的花粉数最高,81%的花粉具有活力;芥菜型次之,有活力花粉数为78%;白菜型最低,有活力花粉数为61%。[结论]3种类型油菜的抗冻性表现为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  相似文献   

5.
植物的杂交和多倍化能够导致基因组结构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基因的表达.以甘蓝型油菜自然四倍体、人工合成四倍体、五倍体、六倍体及其双亲白菜型油菜和甘蓝为试材,比较研究了35个基因在不同倍性芸薹属材料中的转录表达特性,探讨基因组剂量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在研究的35个基因中,80%的基因表现为非加性表达;60%的基因在人工合成四倍体与自然四倍体中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在人工合成四倍体、五倍体甘蓝型油菜中,分别发现有2个和1个基因发生沉默.相对于其二倍体亲本白菜和甘蓝,发现1个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基因的表达被激活.结果为探讨基因组剂量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芥蓝和黄籽羽衣甘蓝的杂种 F1 作母本与黄籽白菜型油菜材料杂交.开展了甘蓝与白菜间多变种复合杂交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初步研究.在4个种间杂交组合中,授粉后20天统计,发育子房率在31.5%~60.1%;每100蕾发育胚珠数为 1.1~60.8;借助胚珠培养获得了1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材料,其形态上综合了3个亲本的特征.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自交高度不亲和,蕾期自交结籽也仅 1.8粒/花蕾;与天然甘蓝型油菜杂交表现较高的亲和性,杂交亲和性表现与天然甘蓝型油菜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甘蓝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解决现有甘蓝型油菜黄籽不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以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进行种同杂交,通过子房离体培养克服种间杂交的不亲和型,并对授粉后取材时间和子房培养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羽衣甘蓝和白菜杂交结籽率有一定差异;授粉后10-17d取材进行子房培养都是有效的,其中15d左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南农矮脚黄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1980年秋,用0.4%秋水仙素水溶液加羊毛脂与单用同浓度的水溶液,双重处理二倍体矮脚黄白菜的幼苗472株。最后得到4株有利用价值的同源四倍体突变株,诱变率达到0.8%。四倍体与二倍体以气孔、花瓣、花粉粒的大小以及叶片和叶柄的大小、厚度相比较,除叶片和叶柄的长度反常地小于二倍体外,其余的值皆超过二倍体,表现出多倍体的“巨大性”。四倍体与二倍体的营养成分相比,VC 增加32.2%,氨基酸总量(干量)增加4.14%,还原糖增加24.0%,而粗纤维却减少12.7%,其品质明显提高。两年的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四倍体比二倍体平均分别增产22.6%和22.4%,但两年区域试验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是由甘蓝与白菜型油菜杂交,染色体自然加倍而成.与甘蓝亲本相比,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资源狭窄,利用甘蓝资源是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的方式之一,但是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存在生殖隔离.利用29份甘蓝与1份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利用12份自然甘蓝型油菜,8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48份新型甘蓝型油菜和95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同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DH系与1份甘蓝杂交,期望筛选出亲和性高的甘蓝或者甘蓝型油菜.对7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柱头识别反应和胚珠发育观察,发现甘蓝花粉能够在甘蓝型油菜柱头上正常萌发、伸长和生长,但是授粉10d后胚珠开始败育,直到30d完全死亡.尽管29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平均结实率低(36.00%),但是一份野生甘蓝K8934与甘蓝型油菜的结实率能达到148.60%.4种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与甘蓝杂交均表现低的可交配性,平均结实率差(10.90%).说明了从变异广泛的甘蓝材料中,可能筛选到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亲和性高的甘蓝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3大类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菜型、甘蓝型和芥菜型油菜的耐盐性,为油菜耐盐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5种质量浓度(0.75,1.7,2.7,3.7,5.0g/L)的NaCl溶液,对上述3大类型油菜的30份种子材料(每个类型10份)处理后进行发芽比较试验。应用砂培法培养经过3.7g/LNaCl溶液处理的3大类型油菜幼苗,观测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种子发芽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白菜型油菜的种子萌发率最高,甘蓝型油菜次之,芥菜型油菜最差。甘蓝型油菜的苗长、根长、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均大于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但是在苗长、鲜质量、叶绿素含量上甘蓝型油菜受盐胁迫程度最大,其耐盐性较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差。比较发现,1021、821、X6-W94分别在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中耐盐性最好。【结论】白菜型油菜1021、甘蓝型油菜821和芥菜型油菜X6-W94是耐盐性较好的材料,可用于油菜的耐盐性育种及耐盐分子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二倍体抗热不结球白菜品种‘依伶’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子叶期生长点,对变异株进行倍性鉴定,研究不同倍性水平的营养品质、农艺学性状以及抗热性。结果表明:(1)0.2%秋水仙素处理4次的效果最好,四倍体加倍率为7.64%。与二倍体相比,叶片长和宽、叶柄长和宽、花器官、气孔、花粉粒、叶重、柄重、开展度、单株重均增加或增大,但结实率明显降低,以上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流式细胞仪及染色体鉴定四倍体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均为二倍体的2倍。小区产量比二倍体高出12.62%;(2)四倍体叶片和叶柄中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干物质分别增加了7.32%、74.85%,3.91%、17.22%,1.94%、4.89%,有机酸降低了22.56%、25.00%,差异显著;(3)热胁迫下,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叶片的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恢复期内含量都降低,但二倍体MDA、游离脯氨酸含量一直高于四倍体,可溶性蛋白低于四倍体。四倍体表现出优质、抗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华重楼种子外种皮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化感作用的研究指标IR值(Inhibitory rate)研究了华重楼种子外种皮水提液对青菜、榨菜和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华重楼种子外种皮的水提液对青菜、榨菜和白菜3种植物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生长都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其化感作用抑制率IR值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13.
同源四倍体结球甘蓝胚胎发育和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lankling荧光染色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结球甘蓝的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探讨了同源四倍体结籽率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四倍体结球甘蓝自交授粉后部分胚囊能够正常受精和胚胎发育,最终形成正常的种子;但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雌蕊柱头上花粉萌发量相对较少,进入花粉管的胚珠数和完成受精的胚珠率明显降低;胚胎发育进程一般晚2~3 d;胚乳发育无明显的细胞化阶段。因此认为导致结球甘蓝四倍体结籽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四倍体花粉在其柱头上的萌发率和胚囊正常受精率都较低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秋水仙素诱变二倍体青梗白菜早油冬,获得四倍体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将其与另两个四倍体苏州青和热优2号的亲本R1杂交,从后代中筛选出两个形态及生理特性差异明显的株系,分别育成自交不亲和系,用这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成F1代杂交种,即获得青梗、优质、抗热的同源四倍体白菜杂交新品种--暑优1号。  相似文献   

15.
同源四倍体水稻若干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同源四倍体630(4)和其相应二倍体研究表明:同源四倍体630(4)种子的长、宽和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相应的二倍体.同源四倍体630(4)饱满的种子仅占31.14%,极显著低于相应的二倍体.同源四倍体630(4)种子的发芽率也显著低于相应的二倍体.四倍体的剑叶长、剑叶宽显著高于相应的二倍体.但分蘖能力却降低.同源四倍体630(4)的株高显著高于630(2).四倍体水稻表皮气孔的长、宽均极显著的高于相应的二倍体.而叶绿素含量却相反,四倍体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相应的二倍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秋水仙碱处理湘潭矮脚白二倍体小白菜,经选择淘汰,变异后的植株植物学性状、解剖学结构以及细胞学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植株生长发育迟缓;叶、花器、单株增大增重;叶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减少、气孔增大;花枝数减少;种子大而少.二倍体矮脚白小白菜经秋水仙碱诱变后,已初步育成四倍体(矮脚白小白菜)品种.  相似文献   

17.
18.
用矮脚黄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中的可育株繁育而成的自交系和由其转育成的萝卜胞质不育系为母本,与5个春白菜和5个秋冬白菜自交系配成了同核异质的20个杂交种。杂交种和亲本设置秋冬、夏、冬春三个栽培期试验,应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萝卜胞质效应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试验表明:萝卜胞质效应因栽培期和核遗传背景不同而有一定变化,在负效应表现较小的秋冬栽培期,萝卜胞质组合单株产量及其构成性状显著降低;而叶/柄(重)、叶片VC含量显著增加。最后,对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芸薹属植物对四种土传病原微生物熏蒸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培养皿试验,以抑菌率、菌丝干重、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四个指标来评价春夏秋冬小白菜、苏州青油菜、小花叶芥菜、红圆芜菁、香港迟花芥蓝和香港白花芥蓝六种芸薹属植物对黄瓜枯萎病、黄瓜灰霉病、黄瓜立枯病和水稻稻瘟病等四种病原菌生物熏蒸效果。结果表明,所选六种芸薹属植物对四种病原菌都具有抑制效果。不同芸薹属植物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小花叶芥菜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红圆芜菁、香港迟花芥蓝、香港白花芥蓝和苏州青油菜,春夏秋冬小白菜抑菌效果最弱;同种芸薹属植物对不同土传病害病原菌抑制也存在差异,其中同种试验植物对黄瓜立枯病病菌的抑制效果要好于其他三种病害。  相似文献   

20.
异源三倍体(ACC)与结球甘蓝回交的受精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结球甘蓝与大白菜杂交获得的异源三倍体(2n=28,ACC)为母本,二倍体结球甘蓝(2n=18,CC)为父本,在蕾期和花期分别进行回交,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和石蜡切片等方法对其回交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花粉萌发数量很少,萌发的花粉管大部分弯曲变形或不能伸入柱头,柱头乳头细胞产生的大量胼胝质进一步阻碍了花粉管的进入,只有少数花粉管能够到达珠孔并进行受精;②受精胚珠在授粉11~13 d后,球形胚开始退化死亡,游离胚乳核已解体,未受精的胚珠已完全退化,仅残存珠柄;③回交后代结子率极低,仅为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