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农业部南宁火龙果种质资源圃内不同来源地的218份火龙果种质的果实形状、果皮果肉颜色、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肉质地和风味等8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种质果实形状从扁圆形到长椭圆形,果皮颜色从玫红色到暗紫红色,果肉颜色从白色到深紫红色,果肉质地从软绵到较粗、从细滑到较紧实,果肉风味从较淡到蜜甜、从甜酸到微酸,单果质量89.62~554.83g,果肉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22.5%,果实可食率50.97%~81.54%,果实品质评价等级从较差到优良均有分布。果实的单果质量、果肉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可食率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6.89%、9.21%、8.23%和2.0391、2.0397、1.9797,火龙果种质资源之间果实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变异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火龙果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业部南宁火龙果种质资源圃内不同来源地的218份火龙果种质的果实形状、果皮果肉颜色、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肉质地和风味等8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种质果实形状从扁圆形到长椭圆形,果皮颜色从玫红色到暗紫红色,果肉颜色从白色到深紫红色,果肉质地从软绵到较粗、从细滑到较紧实,果肉风味从较淡到蜜甜、从甜酸到微酸,单果质量89.62~554.83 g,果肉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22.5%,果实可食率50.97%~81.54%,果实品质评价等级从较差到优良均有分布。果实的单果质量、果肉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可食率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6.89%、9.21%、8.23%和2.039 1、2.039 7、1.979 7,火龙果种质资源之间果实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变异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评价软枣猕猴桃资源果实品质,建立果实品质评价体系,为筛选优良软枣猕猴桃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35份软枣猕猴桃资源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果实21项品质指标,采用系统性描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果实外观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资源软枣猕猴桃果实的各项指标存在差异,SH5的横径、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原果胶与果胶含量,SH1的单果质量、纵径、果形指数与还原糖含量,B080701的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B070101的可滴定酸含量,B080401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材料;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对35份软枣猕猴桃资源的主要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简化,从13项指标中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6.782%。【结论】通过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出汁率、单宁含量、a*、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作为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SH5、SH1、SH3、SH4、B080701为排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贵州省15份野生桑种质资源果实品质,筛选综合品质优良的资源,为果桑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5份贵州野生桑资源为试材,测定单果质量、硬度、色泽等7个感官和pH值、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8个营养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野生桑资源果实品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7.998%,可以较好地反映桑椹品质的综合信息。聚类分析将15份野生果桑资源分为了两大类,分类结果与主成分综合得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果2、果11、果24、果33等可作为贵州优良果桑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滇西地区栽培的4个余甘子品种为试材,测定并分析其果实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余甘子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单果果肉重、单果果核重、果核纵径、果核横径9个外观性状及水分、没食子酸、总糖、还原糖、总酸、维生素C、粗纤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个营养成分指标多样性极其丰富,且不同余甘子品种间果实性状差异明显;果实外观性状间及营养成分指标间多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果实外观性状与营养成分指标间相关性较小;4个余甘子品种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分值由高到低顺序为保山3号>保山2号>保山1号>高黎贡山。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筛选高品质风味番茄品种,明确优质番茄品质指标,在日光温室对22个不同番茄品种果实 的商品性状、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所测指标量化分析,构 建番茄果实的综合评价体系,依此确定了高品质的番茄品种。结果表明:影响番茄品质指标的权重排序 为:番茄红素>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硬度>有机酸>可溶性蛋白>糖酸比>单果质量> 果形指数,其中番茄红素、可溶性糖权重和为0.646 4,是决定番茄果实营养品质的最主要指标。依据果 形指数、单果质量及硬度指标筛选出商品性状较好的品种为瑞星五号、意佰芬-5、中杂302;依据可溶性 固形物、有机酸、糖酸比及可溶性糖含量指标筛选出风味品质较好的品种为惠福、嘎啦果、吐尔奇;依 据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及番茄红素含量指标筛选出营养品质较好的品种为惠福、京番309、吐尔奇。基 于产量、品质的综合评价,最终确定京番401、瑞星大宝、金棚八号、京番309及普罗旺斯5个品种为优 质高产番茄品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杨梅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建立杨梅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方法】以30个杨梅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矿质元素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0个杨梅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0个不同杨梅品种的果实各个品质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内在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抗坏血酸(AsA)、苹果酸、总酚和硒(Se)矿质元素含量作为杨梅果实品质性状评价的核心指标。【结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可为优良杨梅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中国南方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和为南方李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对近年来南方主栽的8个李品种果实(芙蓉李、胭脂李、红李、秋姬李和黑琥珀李采自福建古田,华蜜大蜜李、白脆鸡麻李和红线李采自广东翁源)基本性状(单果质量、大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营养品质(总酚、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有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的果实单果质量、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花青苷含量、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是成熟李果实主要的可溶性糖。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其次为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其他有机酸包括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和富马酸,品种间总有机酸含量差异趋势与苹果酸含量差异趋势基本一致。对8个李品种果实的20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包含了原来信息的32.07%和24.93%,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评价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在8个品种中,芙蓉李果实的总酚、花青苷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有机酸含量最低,可作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李新品种的亲本材...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省达州地区22个脆李资源为试材,测定了果实主要性状指标,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22个脆李资源果实主要性状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巴山脆李果实表现出平均单果重大、糖酸比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特点,其果实品质优于其他21个脆李优良单系;达川区的青脆李果实品质仅优于万源市4个脆李优良单系,万源市4个脆李优良单系果实平均单果重、纵横径、总糖含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低于通川区、宣汉县、大竹县、达川区脆李优良单系,总酸含量显著高于这4个地区的。总体上,达川区早熟脆李优良单系果实主要性状指标表现均不及通川区、宣汉县、大竹县中熟及中晚熟脆李优良单系,除果实纵径外,不同地区中熟及中晚熟脆李优良单系果实品质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薛鑫  石胜友  侯世奎 《园艺学报》2020,36(5):827-836
以龙眼‘蜀冠’ב大乌圆’的F1代65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的2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应用SPSS19.0软件对各性状进行变异系数、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5个单株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13个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皮厚度、果皮质量、果肉厚、种子质量、维生素C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变异系数在6.95% ~ 41.64%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33 ~ 2.02之间;14个描述性状(成熟期、果皮颜色、果形、果肩、果顶、龟裂纹、疣状突起、果肉颜色、果肉质地、果肉透明度、果肉离核难易度、果汁、化渣程度和果肉风味)多样性指数在0.56 ~ 1.28之间;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性状(单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成熟期和果实风味)的累积贡献率为87.50%;建立了‘蜀冠’ב大乌圆’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在65个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了5个优异的单株(SD7、SD11、SD36、SD53和SD120),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果桑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为筛选优良果桑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35份果桑成熟果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果实16项品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性分析及变异系数筛选出核心评价指标,基于13项品质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以及基于核心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果桑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结果】不同资源材料的果实品质存在差异,其中A5单果质量,A4、B1和一串红和长果1号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B1总糖含量以及A3和A4果实中花色苷含量、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远高于其他材料;品质指标间普遍存在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变异系数筛选出单果质量、色差L~*、SSC、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花色苷含量为果桑果品核心评价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皆筛选出A3、A4、A5和B1为品质优良果桑资源。【结论】分别基于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果桑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为优良果桑资源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进行评价,为后期无籽刺梨品质生态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14个乡镇无籽刺梨果实为材料,对其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如果形指数、平均单果质量、干物质、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这10个重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无籽刺梨各品质相对独立的指标有密切相关性,使用隶属函数对各种植地所有指标进行转化并计算其综合评价分值降低了评价数据的冗余度;转化后各指标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到4个主成分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将对综合评价指标贡献小的主成分因子剔除,最终第4个主成分因子被保留,因此无籽刺梨果实10个品质评价指标的排序为糖酸比固酸比可食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果形指数平均单果质量,其中糖酸比、固酸比、可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4个代表性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最大;K-means聚类分析将14个种植地区的果实品质分为优质、良好、一般、较差4类。【结论】内在风味指标在无籽刺梨果实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的评价方法客观、合理,揭示了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的差异,对贵州无籽刺梨品质生态区划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估测番茄种质资源外观果实性状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构成的相对重要性,在对番茄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50份国内外番茄种质资源的10个果实外观性状与2个内在品质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果梗洼大小、果柄长度、果实硬度对于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且受其它性状的间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W4白柿是从广东省引进的白柿品种中选出的新品种。单果重141.7 g,纵径66.85 mm,横径55.17 mm;果实扁球形,果皮光滑,黄绿色;果肉白色或米黄色,香甜软绵,入口即化,冰藏后口感近似冰淇淋,可食率为86.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0%,总糖含量16.6%,还原糖含量8.8%,类胡萝卜素含量0.2%,维生素C含量412mg/kg,粗纤维含量4.2%;种子2~4粒。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W4白柿果实5月上旬至6月中旬成熟。  相似文献   

15.
以79-1梨和龙香梨为试材,对2个梨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品质、糖酸含量和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梗长度、果梗粗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果形指数、pH值、可滴定酸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果实成熟期,79-1梨的果实大小和重量均大于龙香梨,79-1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龙香梨,79-1梨的可溶性糖、花青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于龙香梨;果实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正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绿宝石等10个梨品种果实品质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因子模糊评审法对10个梨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分析评价,以每个品种的单果重、总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5个参评因子为评价目标,筛选出适合在湖南栽培的绿宝石、清香和黄金梨。  相似文献   

17.
以龙眼‘蜀冠’ב大乌圆’的F1代65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的2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应用SPSS19.0软件对各性状进行变异系数、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5个单株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13个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皮厚度、果皮质量、果肉厚、种子质量、维生素C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变异系数在6.95%~41.64%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33~2.02之间;14个描述性状(成熟期、果皮颜色、果形、果肩、果顶、龟裂纹、疣状突起、果肉颜色、果肉质地、果肉透明度、果肉离核难易度、果汁、化渣程度和果肉风味)多样性指数在0.56~1.28之间;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性状(单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成熟期和果实风味)的累积贡献率为87.50%;建立了‘蜀冠’ב大乌圆’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在65个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了5个优异的单株(SD7、SD11、SD36、SD53和SD120),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瓜菜》2017,(8):12-15
为了对‘金蜜六号’甜瓜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改良,利用‘金蜜六号’父、母本材料杂交构建F_2分离群体,得到496株个体,对果皮底色、果肉颜色等14个性状进行调查、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果皮底色、果面网纹密度、果肉颜色和果肉质地4个农艺性状的分离比约为3∶1,为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叶长、叶宽、果柄粗度等7个性状指标都呈正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是数量性状。除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外,其余7个性状都和果实质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果肉厚度对果实质量的形成作用最大,叶片长度对果实质量的形成呈负作用,可为甜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优质茎瘤芥资源,以7份茎瘤芥核心种质为试材,对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总酚、总黄酮、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粗纤维等9种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份茎瘤芥核心种质之间亚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其余8个品质性状含量在不同茎瘤芥种质中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4份厚皮甜瓜成熟果实为试材,于2013年7~8月,测定了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果胶和维生素C等9类营养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材料间的差异性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其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厚皮甜瓜成熟果实中各类营养物质含量和高低次序为:可溶性固形物(95.8mg/g)可溶性糖(61.62mg/g)还原糖(30.63mg/g)果胶(3.99mg/g)淀粉(1.46mg/g)粗纤维(1.39mg/g)蛋白质(0.52mg/g)多糖(0.145mg/g)维生素C(0.0601mg/g);材料间可溶性固形物、多糖、纤维素和维生素C含量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其余营养物质含量未达显著差异;材料"M-2"的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8342,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