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龙眼品种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12个龙眼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了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果实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6.1~15.1g和12.2%~23.0%。可食率最高为双孖木(71.4%),最低为沙梨木(56.2%)。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是龙眼假种皮的主要糖类,但不同品种这3种糖的比例有较大差异,根据单糖与双糖的比例,可将不同的龙眼品种分为3个类型:蔗糖积累型,还原糖积累型和中间类型。龙眼假种皮中的有机酸含量较低,为1.46~3.46mg/g,主要有苹果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奎尼酸,不同品种有机酸的含量和比例有一定的差异。龙眼假种皮中也有较丰富的还原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约占总酸的12.4%,不同品种维生素C含量有较大差异,储良最低(0.13mg/g),罗伞木最高(0.65mg/g)。  相似文献   

2.
以20个枣品种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实中的主要糖和有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枣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属蔗糖积累型;总糖及各组分糖的含量在不同品种果实间存在显著差异,所测品种中‘新郑灰枣’总糖含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不断积累,在果实发育前期主要是果糖、葡萄糖的积累,白熟期之后以蔗糖积累为主。枣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奎宁酸和琥珀酸,其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属苹果酸优势型;总酸及各组分酸的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彬县晋枣’总酸含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总酸及苹果酸、奎宁酸和酒石酸含量不断增长,柠檬酸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间无显著差异,琥珀酸含量在白熟期低,且与脆熟期和完熟期差异极显著,而脆熟期和完熟期之间无显著差异。糖、酸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酸与苹果酸和奎宁酸,总糖与蔗糖,果糖与葡萄糖,苹果酸与总糖和蔗糖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柠檬酸与果糖和葡萄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总酸与果糖、酒石酸与熊果酸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红宝石苹果果实有机酸组成及其含量,分析苹果酸含量变化与其代谢相关酶的关系,探究红宝石果实低酸特性的生理基础。【方法】以不同生长发育期红宝石和富士2001苹果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果实总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组分及含量,测定分析果实苹果酸相关代谢酶活性及与苹果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红宝石苹果果实中有机酸成分主要为苹果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琥珀酸5种,与富士2001苹果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一致,其皆以苹果酸为主。不同发育期2个苹果品种果实中总糖含量相近,但总酸含量差异显著。对果实有机酸不同组分定量分析,发现果实总酸含量差异主要是由苹果酸含量差异所致。进一步分析苹果酸含量与其相关代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在发育前期红宝石苹果果实中苹果酸含量大量积累,主要是该时期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增强促进了苹果酸的大量合成,以及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降低减少了苹果酸的分解,富士2001苹果与之类似。【结论】红宝石苹果是苹果酸为主的低酸型苹果品种,NADP-ME和NAD-MDH在其果实苹果酸积累中起主要协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喀什地区3个鲜食枣(Zizyphus jujuba Mill.)品种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冬枣”“伏脆蜜”“京沧1号”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类和有机酸类各组分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品种间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积累差异,以期为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中糖以蔗糖为主,且属蔗糖积累型果实,糖组分含量随果实发育呈整体上升趋势;有机酸以苹果酸为主,且属苹果酸型,酸组分含量随果实发育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糖类和有机酸类各组分间各自存在一定相关性;蔗糖和苹果酸是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全红期糖酸组分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番茄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蓉  田园  杨柳  张喜春 《中国蔬菜》2017,1(10):58-62
以基因型纯合番茄品种0-33-1、耐运2000、尖黄、青熟和满田206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测定番茄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绿熟期、转色期和成熟期)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琥珀酸、酒石酸和乙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番茄品种果实有机酸组分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不同,其中柠檬酸含量最高,变化范围为0.814~1.470 g·kg-1,占总酸比例的21.19%~40.64%;乙酸含量最低,变化范围为0.046~0.130 g·kg-1,占总酸比例的1.25%~4.40%。从有机酸组分来看,番茄属于柠檬酸型果实;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蜂糖李’果实有机酸组成与含量特点,揭示其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关系,阐明有机酸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方法】以‘蜂糖李’及对照‘四月李’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分析测试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并测定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李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发现‘蜂糖李’果实成熟时总酸含量(ω,后同)为5.94 mg·g-1,包括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莽草酸和琥珀酸6种,其中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88%),‘四月李’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与‘蜂糖李’一致,均属于苹果酸型。2个李品种果实中总酸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苹果酸含量的差异所致。通过分析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发现‘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含量大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果实发育前期,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草酸、酒石酸含量逐渐降低,而柠檬酸含量逐渐升高。与‘四月李’相比,‘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草酸、酒石酸及总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一致,且苹果酸及总酸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均显著低于‘四月李’,而柠檬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最后通过分析苹果酸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大量积累主要是该时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增强促进了苹果酸的大量合成以及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降低减少苹果酸的分解,与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关系不大,而‘四月李’苹果酸积累的关键酶是NAD-MDH。在果实发育后期,‘蜂糖李’及‘四月李’NADP-ME活性迅速升高,前者PEPC活性减弱,后者NAD-MDH活性下降,使得2者果实中苹果酸的降解大于合成而呈降低趋势。【结论】‘蜂糖李’是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的低酸型李品种,其果实中苹果酸积累的关键时期为果实发育前期,苹果酸含量的变化由PEPC和NADP-ME协同调控,而对照‘四月李’由NAD-MDH和NADP-ME起主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百香果品种‘紫香1号’果实糖、酸和维生素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紫香1号’百香果成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组分及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紫香1号’百香果中的可溶性糖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各糖分之间差异显著,其中蔗糖含量最高,达38.52mg/g,属蔗糖积累型;有机酸包括苹果酸、丙二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各有机酸之间差异显著,以柠檬酸含量最高,达0.995 mg/g,属柠檬酸优势型;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各种维生素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维生素E含量最高,为430.61 mg/kg。可见,‘紫香1号’百香果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甜度和酸度值,故果实成熟时鲜食口感酸甜,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种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属5个栽培种的98个梨品种资源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成熟果实的有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98个品种果实的总酸含量差别很大,其范围是1.28 ~ 23.47 mg · g-1 FW;5个栽培种中,西洋梨的总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秋子梨、白梨和砂梨,最低的为新疆梨。梨果实中主要组分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73 ~ 23.16 mg · g-1 FW和0.02 ~ 15.29 mg · g-1 FW,分别占总酸的55.91%和37.08%;大部分西洋梨品种,柠檬酸含量高于苹果酸含量,是以柠檬酸优势型为主的梨栽培种。基于有机酸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揭示白梨与秋子梨、砂梨存在较近的关系,以及西洋梨与秋子梨高酸的共同特征,同时也表明西洋梨与其他栽培种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6个杏李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甜酸风味特征,为杏李果实评价及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风味玫瑰’‘恐龙蛋’‘味帝’‘味王’‘味厚’和‘风味皇后’6个杏李品种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含量。【结果】(1)6个杏李品种果实中总糖的平均含量(ω,下同)为105.44 mg?g-1,4种糖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葡萄糖果糖蔗糖山梨醇,总糖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风味皇后’‘味王’‘恐龙蛋’‘味帝’‘味厚’‘风味玫瑰’。(2)6个杏李品种果实中总酸的平均含量为8.57 mg?g-1,7种有机酸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为苹果酸酒石酸奎宁酸琥珀酸草酸枸橼酸莽草酸,总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风味玫瑰’‘味王‘味帝’‘味厚’‘风味皇后’‘恐龙蛋’,其中‘恐龙蛋’‘味帝’和‘风味皇后’3个品种不含酒石酸,‘风味皇后’中不含琥珀酸,‘味厚’中不含莽草酸。(3)6个杏李品种果实风味为甜或酸甜,甜酸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风味皇后’‘恐龙蛋’‘味帝’‘味王’‘味厚’‘风味玫瑰’。【结论】杏李成熟果实中糖积累类型均属于己糖积累型,以积累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有机酸积累以苹果酸为主。筛选出2个高果糖品种‘味帝’‘风味皇后’和1个高山梨醇品种‘味厚’。  相似文献   

10.
杏果实糖酸组成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了10个杏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 并对新世纪杏与凯特杏不同发育时期糖酸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各糖组分及总糖含量在品种间都存在较大差异, 但均以蔗糖含量最高, 果糖含量最低; 苹果酸和柠檬酸在品种间差异显著, 根据有机酸组成不同, 可将杏品种分为柠檬酸型和苹果酸型; 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 两个品种果实中总糖含量及各组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糖和蔗糖的含量一直在增加, 而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不大。新世纪杏中总酸和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完全一致, 都在较高水平上缓慢增加, 而柠檬酸的含量始终很低; 凯特杏中柠檬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含量很低, 硬核期结束时含量急剧上升, 成熟前略有下降, 呈“S”型变化曲线, 而苹果酸的变化规律正好与柠檬酸相反, 总的变化趋势呈现反“S”型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1.
12份引进油梨品种果肉有机酸组分和抗坏血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油梨引进品种果肉有机酸组分和还原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含量特征,为引进油梨品种的评价、筛选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12份引进油梨品种果肉中的有机酸组分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油梨果肉中可检测到酒石酸、苹果酸、马来酸、柠檬酸和富马酸5种有机酸组分,其含量由高到低为:苹果酸>柠檬酸>富马酸>酒石酸>马来酸;不同品种间单一有机酸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而不同品种间的有机酸总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油梨果肉有机酸含量与苹果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苹果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2份油梨资源中,‘洛雷塔’果肉中有机酸及单一组分苹果酸、富马酸和酒石酸的含量均为最高,‘布鲁克斯晚’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结论】油梨属苹果酸优势型果实,果肉中总酸含量与苹果酸和维生素C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原产地杏种质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91份杏品种(华东地区11份、华北地区25份、西北地区18份、西南地区12份、东北地区13份、中南地区3份,欧洲3份,美洲3份,大洋洲2份,朝鲜1份)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约占总可溶性糖的74%和总有机酸的66%:果实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华东地区品种果实蔗糖平均含量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美洲品种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平均含量均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中南地区品种果实苹果酸和总酸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原产区。另外,果实蔗糖含量与总糖、山梨糖醇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山梨糖醇和总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含量与果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山梨糖醇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含量与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酸含量与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山梨’果实和叶片为试材,测定分析了其发育过程中主要有机酸含量变化及二者有机酸含量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苹果酸、草酸和乳酸总体呈增加趋势,奎尼酸、莽草酸、柠檬酸、乙酸、琥珀酸和有机酸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叶片发育过程中,苹果酸、奎尼酸、乳酸、琥珀酸和有机酸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草酸和柠檬酸总体呈下降趋势,莽草酸和乙酸变化极小;果实和叶片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在苹果酸之间、奎尼酸之间、草酸之间、莽草酸之间以及乳酸之间的含量变化都呈正相关,柠檬酸之间以及琥珀酸之间、有机酸总量之间含量变化都呈负相关,但相关性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果实和叶片中7种有机酸以及有机酸总量的积累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个蓝莓品种果实中糖酸组分及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日光温室内栽培的4个蓝莓品种果实中糖、酸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获得分离良好的色谱图,糖的回收率为98.85%~101.90%,有机酸的回收率为100.08%~101.20%;果实中的糖包括木糖、果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果糖含量17.38~31.29 mg/g,葡萄糖含量16.94~31.87 mg/g;果实中有机酸包括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以柠檬酸为主,其次是苹果酸,柠檬酸含量4.669~7.446 mg/g,苹果酸含量0.218~1.170 mg/g。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贵州惠水栽培的3个柠檬品种(尤力克柠檬、四季柠檬、阿特摩柠檬)和2个地方特色宽皮柑桔品种(牛肉红朱桔和朱红桔)成熟果实(取果肉)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到蔗糖、果糖、葡萄糖、木糖、鼠李糖、木糖醇、半乳糖苷、吡喃葡萄糖苷、麦芽糖和核糖等10种可溶性糖,以及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草酸、棕榈酸、酒石酸、硬脂酸、2-酮戊二酸、甘油酸和D-葡萄糖酸等10种有机酸。柠檬和宽皮柑桔果肉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分类似,差异主要在含量上,宽皮柑桔可溶性糖含量远高于柠檬,柠檬有机酸含量远高于宽皮柑桔。果肉中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这3种主要可溶性糖在宽皮柑桔中的平均含量(以干重计)为467.35、234.34和170.16 mg/g,均明显高于柠檬,分别是柠檬的4.51、2.18和1.68倍。柠檬酸是柑桔果肉中最主要的有机酸,柠檬果肉中柠檬酸平均含量为399.78 mg/g,是宽皮柑桔的12.18倍。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反映了柑桔品种的种质特征,与果实风味和口感一致。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5个桃品种可溶性糖与有机酸组分进行检测,解析各桃品种糖、酸、甜味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风味特点。结果表明:5个桃品种果实中均含有蔗糖(甜味)、葡萄糖(甜味)、果糖(甜味)、苹果酸、柠檬酸、奎尼酸、草酸和莽草酸,同一品种中不同物质占比不同;可溶性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蔗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糖,属于蔗糖积累型;甜味强弱依次为蔗糖甜味>果糖甜味>葡萄糖甜味,蔗糖甜味极显著强于其他2种甜味,属于蔗糖甜味型;不同品种各有机酸组分含量有很大差异,大久保和京玉属于苹果酸优势型,早凤王和中油8号属于柠檬酸、苹果酸、奎尼酸优势型,红珊瑚属于奎尼酸、苹果酸、柠檬酸优势型;糖酸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红珊瑚>大久保>中油8号>京玉>早凤王,甜酸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红珊瑚>中油8号>大久保>京玉>早凤王,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中油8号蔗糖、果糖、可溶性糖、柠檬酸、奎尼酸和有机酸含量最高,甜味最强;京玉葡萄糖、苹果酸含量最高;早凤王草酸和莽草酸含量最高;红珊瑚糖(甜)酸比值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与甜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20个不同西瓜种质资源成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西瓜果实中可溶性糖主要是果糖和蔗糖,共占总糖含量的80.06%,与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不同种质间变化幅度较大,变幅分别为3.02~41.58 mg·g~(-1)和0~46.03 mg·g~(-1);果实中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占总酸含量的83.88%,与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变幅为1.66~5.38 mg·g~(-1);不同种质西瓜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黏籽西瓜中柠檬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了133%,而蔗糖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研究结果为了解西瓜种质间的果实品质差异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今后开展不同品种资源的品质评价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中国南方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和为南方李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对近年来南方主栽的8个李品种果实(芙蓉李、胭脂李、红李、秋姬李和黑琥珀李采自福建古田,华蜜大蜜李、白脆鸡麻李和红线李采自广东翁源)基本性状(单果质量、大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营养品质(总酚、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有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的果实单果质量、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花青苷含量、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是成熟李果实主要的可溶性糖。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其次为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其他有机酸包括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和富马酸,品种间总有机酸含量差异趋势与苹果酸含量差异趋势基本一致。对8个李品种果实的20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包含了原来信息的32.07%和24.93%,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评价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在8个品种中,芙蓉李果实的总酚、花青苷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有机酸含量最低,可作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李新品种的亲本材...  相似文献   

19.
3个杨梅品种果实糖酸组分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浙江省3个杨梅主栽品种东魁、荸荠、晚稻果实糖、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供试3个杨梅品种果实糖含量及组分差异较大,晚稻果实蔗糖含量最高,而荸荠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最高;3个杨梅品种果实均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琥珀酸和柠檬酸;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荸荠显著高于东魁、晚稻,可滴定酸含量东魁果实最高,其次为荸荠、晚稻;糖酸比:晚稻>荸荠>东魁,且品种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早金酥’梨为试材,在生长季节叶面喷施氮、磷、钾、钙、镁和稀土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成熟果实主要有机酸含量,研究不同矿质营养对梨果实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氮肥可以使果实奎尼酸、柠檬酸和总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而乳酸含量显著降低;叶面喷施磷肥可以使果实苹果酸、草酸和总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叶面喷施钾肥可以使果实苹果酸、奎尼酸和总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而莽草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降低;叶面喷施钙肥可以使果实苹果酸、柠檬酸和总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叶面喷施镁肥可以使果实奎尼酸、柠檬酸和总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叶面喷施稀土肥可以使果实奎尼酸、柠檬酸、莽草酸、乳酸和总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