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仲秋,我再一次来到湖南醴陵,这座因渌江、仙山而富庶的古邑;这座因釉下彩而蜚声海内外的瓷都。9月的江南依然野绿山青,也许正是由于渌江古桥的诱惑,也许是江源区财源塔的吸引,这次来醴陵我呆了近20天,为的是能细细品味瓷都的秀美风韵。在渌江两岸漫步,遥望江边当年的国营瓷厂,回想起2006年和2008年我那两次来醴陵的往事,一股“思乡”的情愫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
瓷器是中国的骄傲,它为我们在欧洲带来了一个东方大国的荣耀。中国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醴陵的釉下五彩瓷成为中外收藏者趋之若骛的藏品,也成就了两地瓷都的美誉。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这里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到清朝雍正七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也真正开始了具有瓷都意义的瓷器生产。前些年,醴陵因为一场山火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醴陵沩山村周围的土山一场山火过后,竟然发现整座山都是白花花的瓷片,并且还见到  相似文献   

3.
湖南醴陵,一个听起来古韵十足的名字,曾是吴楚交界的地区,古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现在的醴陵以瓷器和花炮著称,独创的釉下五彩瓷更给醴陵带来了瓷都的称号。古时的吴楚咽喉,今天的湘东门户,再加上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与国酒茅台同获金奖的釉下五彩瓷,使醴陵在我们这些没有涉足其中的人充满了神秘感。 湖南醴陵,一个听起来古韵十足的名字,吸引我们一行由北京启程,去那里寻古探幽。从资料上看,醴陵曾是吴楚交界的地区,古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现在的醴陵以瓷器和花炮著称,独创的釉下五彩瓷更给醴陵带来了瓷都的称号。古时的吴楚咽喉,今天的湘东门户。再加上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与国酒茅台同获金奖的釉下五彩瓷,使醴陵对我们这些没有涉足其中的人充满了神秘感。这也使我们到达醴陵后,来不及修整,就深入到这21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去寻找我们心中的醴陵。[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湖南醴陵,一个听起来古韵十足的名字,曾是吴楚交界的地区,古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现在的醴陵以瓷器和花炮著称,独创的釉下五彩瓷更给醴陵带来了瓷都的称号。古时的吴楚咽喉,今天的湘东门户,再加上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与国酒茅台同获金奖的釉下五彩瓷,使醴陵在我们这些没有涉足其中的人充满了神秘感。  相似文献   

5.
<正>会昌山的脚下是湘水、绵水的汇流处,形成贡江缓缓西去。1934年7月,毛泽东登上会昌山,写下《清平乐·会昌》,盛赞会昌"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山因著名诗篇而声名远扬。2015年国庆期间,我与两个好友结伴去登会昌山,如今这里是省级森林公园。穿过繁华的街市,跨过步云、西河两座大桥,一座苍郁凝翠的大山便突兀屹立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会昌山!这座与会昌县城隔江  相似文献   

6.
隆安县古潭乡振义村渌生岭,绵延起伏,方圆3000多亩。千百年来,这里山高岭秃,坟茔座座,曾被人们视为不宜久留的死亡地带。如今路成网,树成林,果飘香,鸟欢唱,已是杉木、果树的世界,迷人的“世外桃源”。这“世外桃源”是七位年过花甲从田基上走过来的普通老汉,花费13年心血,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13年来,他们用坏锄头、十字镐和镰刀近千把;13年来,他们创造财富300多万元;13个春节,他们没有回过家,4745天没有看过一晚电视……(一)1984年秋,被改革开放春风吹醒了的振义村农民陆必作、黄珍强、李宏发、陆国统、陆国畅、…  相似文献   

7.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每当我吟诵起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这首《忆江南》千古绝唱时,江南水乡美景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时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一个人。30年前,他告别了可爱的鱼米之乡,独此来到黄土高原。几十年来,他默默无闻,甘愿奉献,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黄土高原的绿化事业,辛勤的汗水浇绿了泽州大地的座座荒山。他,就是现任泽州县林业局长,曾荣获全国绿化奖章的颜秉钦同志。一50年前,颜秉钦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由于他天资聪颖,18岁以全年级最高分数…  相似文献   

8.
这也许是每个家庭的幻想,周末或假期,和孩子们一起去乡间别墅,在树林里散步,采蘑菇,骑马、种花、收拾菜园子……因为都市的生活,紧张而沉重,让我们摒弃了太多的绿色,每每夕阳西下,总让我想起屈原的一首诗:“离人群遁逸,因气变而遂曾举兮,时方佛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返其故都。”这是一个朋友对我发自内心的感慨。  相似文献   

9.
闲步走进盛夏的下渌村村头巷尾,"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胜景在望。一座唤作"水上人家"的农家乐就傍在这湖桥翠色边,游客消暑憩息其中,大呼悠哉!  相似文献   

10.
“没想到回副总理会到我们村里来,没想到回副总理那么关心我们农民的收入,没想到回副总理会和我们谈沼气……”这是日前笔者在武鸣下渌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韦瑞运在回忆回良玉副总理在下渌村考察生态家园建设的情况时,一口气讲出的几个“没想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