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从任何角度看,徐谷青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圈立了自己独特的根雕王国,在这个艺术王国里,每一件根雕作品都能寻到它适合的位置;他坚持与古老的树根进行“灵魂对话”,坚信自己能听懂树的语言;他有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理想,比如花上十五六年时间缔造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套根艺五百罗汉造像,恢宏、大气、震撼之势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
1998年新源县民间艺术节期间,新源林场业余根雕爱好者凌万余师傅的根雕作品展,一举获得艺术节特别奖而得到广泛好评,引来人们争相观赏品评。如果你是初次接触凌师傅的根雕作品,你很可能想它们是出自某位名家之手,至少也是专业人员创作而成,很难想象如此精妙的艺术作品竟然出自一位普普通通的林业工人之手。在新源林场提起凌万余其人,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是以性格倔犟而闻名全场的,对他的根雕很多人根本就闻所未闻,因为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对一个只上过两年小学的普通工人,又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外界的帮助,全凭一个人…  相似文献   

3.
正年过60,但有着优于同龄人的身体素质,这完全是因为退休后的生活选择。多年山区工作的经验,让田瑞洪深刻意识到保护林业的重要性。在接触根雕的7年时间里,田瑞洪走遍密云周边众多山区林场,带回了一根又一根已经死掉的树根,用根雕的艺术手法,让这些树根绽放最后的光彩。热血60岁,退休也要动起来在没有接触根雕之前,田瑞洪只是一个在山区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干部,2012年,面临退休的他和同龄人一样,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感到迷茫,"忙了一辈子的人怎么能就这么闲下来呢?"田瑞洪心里暗想着,又开始找适合自己的事。但是退休的他年事已高,也没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4.
谢代立是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他退休后,为了弘扬我国民间根雕艺术,几年来,静坐斗室,潜心从事根雕艺术,制作人物雕像和各型根雕品,大大小小共计80余件工艺珍品,令人惊喜。笔者怀着浓厚的兴趣慕名前去参观。我的脚刚踏进他的家门,谢代立老人就迎上来了。我开门见山地说:“谢老,我今天特意前来参观你的根雕艺术珍品,以饱眼福哇。”“雕得不好,欢迎你观看指教!”谢老谦虚地说了一句,便领着我到他的“根雕作品陈列室”参观。走进“根雕作品陈列室”一看,啊赁!我仿佛进了“百花园”一样,只见一件件各式各样的根雕作品摆在架子上…  相似文献   

5.
独处安新诚巩留林场独处,就是真实地面对自己,是清醒的思考,是觉察危机的惶然,是启发灵感的心灵净室。独处的妙用,何止于此啊!独处带给人的,是自勉,不是目哀;是领悟,不是颓然;是自四.不是自怜。真正懂得独处的人,是醉心干那种自由国庄的轻灵,一个人不必应酬作答。人心负重艰难,不必行诺言,是彻底抛却外物的净化自身。有的人.因为惧怕这种赤裸地面对自己时的赧然,便掩藏着一颗羞愧的,乙、。一个坦荡的人会如此吗?一个敢于面对自己的人,无疑,应是一个正面谈实并且上进的人,如果他是青兰E,他会认真地应付生活;如果他…  相似文献   

6.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中庸乡的东木山村,以前可是个远近闻名的根雕村。全村76户310多口人,家家户户都从事根雕制作,每年都有上万件根雕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广东、上海等地。进入21世纪后,东木山人瞄准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绿化苗木种植,现在全村已种下各种苗木153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半多,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绿色聚宝盆,成了一个闻名的“苗木村。东木山村从一个原来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致富的根雕村,转到一个专门以保护环境为目标而奔小康的小山村,村民的观念是如何转过来的呢?石水柱:从根雕带头人到环保支书说起东木山村的根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旧时代进行了改革创新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艺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就显着格外重要。我国的根雕艺术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着审美文化的发展,根雕艺术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从最简单的根雕艺术演变成如今不同的艺术理念,其创作者结合原有的根雕艺术理念和新时代的复杂且丰富的题材,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根雕艺术。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个智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商机;他是一个勇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勇于面对一个个全新的挑战,他是一个仁者,以自身的亲和力集聚了一个精英团队;他是一个梦想者,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国内国际地板界的执牛耳者,I他是一个实干者,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以自己前进的足迹铺就了一段传奇的人生。他就是浙江良友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小红。  相似文献   

9.
《世界竹藤通讯》2006,4(2):F0002-F0002,F0003
张德和 中国一级高级根艺美术师,浙江工艺美术大师。自1978年致力于竹根雕艺术开发、创作和研究。30年锲而不舍,苦苦求索、广学博览、触类旁通,使濒临绝迹的中国传统竹根雕艺术得以全面继承、发展和提高。并迅速走向世界。此外,他还潜心于根艺理论研究,已撰写和发表论文10余篇。对根艺的创作和审美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根雕花架是格调高雅的室内装饰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采用根雕形式做成的花架摆放各种盆景花卉,显得名贵、古朴,欣赏价值高,但毕竟树根采集不容易,根雕材料资源有限,因而根雕花架价格不菲。若对根雕花架进行仿制,既可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又因价格低廉,易被众多消费者所接受。这种仿真根雕花盆架,造型奇异,古朴自然,形态逼真,且可批量生产。现将其制作方法简介如下:1、选胎模:胎模很重要,它决定着仿根雕作品的艺术价值,作为胎模的树根应选千姿百态,纹理清晰的天然好材料,然后把它适当拼组,上下两端磨平定型,再清洗上光…  相似文献   

11.
根雕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却没有埋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有人这么说:根雕艺术是从泥土中走出的民间艺术,展示着民族文化的魅力,它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独特的艺术珍品。数千年来,作为融艺术、实用和收藏于一体的产品,根雕行业从覆盖面、技术等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彰显了根雕行业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根趣     
我在搞好本职工作之余,好收捡些树根,钟爱于根雕。十几年来,通过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所构思雕刻的‘二龙戏水’、‘黄龙再现’、‘墨龙腾飞’、‘千古灵芝’、‘金鹤呈祥’、‘美丽的山庄’等根雕作品别具一格,独有一番情趣,展现出新、奇、活、美的自然风采和勃勃生机。茫茫林海是根雕艺术的源泉。从古至今埋藏和夜奔了不知多少树根短脑。而往往在这些无8的残余物中,读来告各种外型复观、绿烧酒脑、物形远见的白村并根。只已通过艺术的染加工,他们担会以绚丽亏目的色彩,崭状分表的风掘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丰目包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  相似文献   

13.
根雕工艺品以树根为原料,经过人的筛选、构思、加工而成,它保持了树根的自然形状,又容纳了人的创造,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是高雅的装饰品和馈赠亲朋的礼品。根雕加工的原料在农村极易找到,不用投入或投入较少,工具简单便宜,厂房要求低,但对于加工者的技巧要求较高。根雕工艺品的造型大至分为三类,一是实用家具,如花盆架、电视机架、笔筒、龙头拐杖等;二是动物造型,如牛、马、龙、蛇等;三是人物造型,如传说中的人物、现代人物等。一般情况下,根雕工艺品的加工程序如下:第一步是采集根材。根雕贵在自然,  相似文献   

14.
北京八达岭青少年科普培训基地隶属北京市林业后八达岭林场,地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八达岭脚下、这里平均海拔780米,年平均气温10.8℃,夏季凉爽,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有京张高速公路和京包线铁路可达基地。基地面积2940公顷,是青少年开展科普、军训,夏令营等活动的理想之处 基地宿舍楼可同时接待500人住宿;1800平方米的餐厅,可供1000人同时就餐;另有多功能 厅、洗澡间等服务配套设施、植物 标本室、根雕艺术品展室等,可供学生观摩学习,基地植物园占地面积3600亩,有中草药和各种草本植物400余…  相似文献   

15.
《北京园林》2005,21(1):48-49
2005年2月2日北京园林学会召开成立40周年纪念会,参加大会的有历年学会的正副理事长、秘书长陈俊愉、孟兆祯、李嘉乐、张树林、强健、周捷可、郑秉娟、邓其胜,还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甘伟林、秘书长杨雪芝;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郑西平;北京市科协学会部长刘晓勘;北京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协会、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北京市绿化企业协会、北京市月季协会、北京市菊花协会、北京市插花协会、北京市盆景协会、北京市根雕艺术研究会的代表;有关专家及学会会员代表120多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6.
张德和为了他的根雕艺术不断求索,先后自创竹根雕仿古法、局部巧雕法、乱刀法和大写意,不仅把濒临绝迹的中国竹根雕艺术推向新高峰,而且还影响和造就了一大批艺术新秀,象山竹根雕也因此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名闻遐迩,直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竹根雕艺术之乡。目前,已有“眷恋”“人之初”“茅屋·秋风”等40余件作品获得省级和国家级会奖,数百件被国内外行家名人及博物馆、艺术馆珍藏。张根艺创作是心、手、眼并用,形、意、神兼顾,业艺敢于“犯法”。提出“雕而不雕、不雕而雕”“绝处求生”和“心雕”的说法,多为专家,学者和根艺同道所推…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个离家三十多年的孩子,童年的记忆与乡恋,始终萦绕征他心头;他曾游历祖国大江南北,见识过江南的明丽与优美,塞北的雄浑与辽阔;他又是一名军旅画家,豪情飞扬,铁骨铮铮。三十多年来,他始终以一颗对艺术的真诚之心和满腔热情,用画笔抒写着自己的人生。他,就是李项鸿。  相似文献   

18.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原兴安盟林业处处长魏守立袁牧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少老同志从自己的工作岗位退了下来。这些老同志退下后,有的在家休息,自寻其乐,颐养天年;有的则不甘寂寞,不求报酬,牵献余生。本文所写的就是这后者中的一个典型。他、就是原兴安盟林业处处长魏...  相似文献   

19.
根雕中根材处理的诀窍董金伟,李承水根雕艺术是人类对自然的树根所做的既“奇”又“巧”的文章。奇,是使千姿百态的根材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巧,是借助根材的某一特定角度或方位,通过天然产生的瘤疤、窟窿等来表现大自然的神韵。据笔者的经验,根雕艺术的加工成...  相似文献   

20.
脊梁     
《国土绿化》2008,(6):1-1
生命如纸。汶川地震中,几秒钟之间,数万条鲜活的生命升入天国,如烟如雾般化为乌有。他们来不及感叹,来不及告别:来不及向世界说声再见就化为乌有。那一刻,或许有人在做一个梦,梦见自己未来将得到一笔巨额财富;或许有人在猜一个谜,谜底是自己不久会拥有驾驭众生的权力;或许在诵一篇文,唱一首歌;演一部戏,那时他试图感动别人。可是,顷刻间,他们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一具尸骨,甚至只是一个符号。对于这些,如果逝者九天有知,他会说什么呢?他只能说,面对大灾,准的脊梁都得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