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倒伏对大麦产量结构的影响及防止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何高 《大麦科学》2005,(3):9-10
倒伏是大麦优质高产栽培的问题之一,对大麦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分析了我县从1990年以来14年间大麦抽穗以后的倒伏现象以及对补救措施和防止途径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本地区大麦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夏玉米倒伏及化控抗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倒伏是制约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防止倒伏的技术措施是目前玉米高产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化控技术是除品种选择外解决作物高产与倒伏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内外学者从农艺性状、解剖学特征、生理代谢变化及分子机理等方面对作物化控抗倒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综述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倒伏分类、发生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化控技术对玉米抗倒伏的调控机制及其应用的发展历程,对解决该地区玉米倒伏问题实现高产、抗倒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西地区啤酒大麦倒伏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河西地区大麦栽培和生产水平较高。创造了我国目前大麦单产的最高记录。但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倒伏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着其产量和品质,常见的有根倒和茎倒两种类型,一般发生在大麦抽穗后灌浆成熟期。究其主要原因是受气候、品种、栽培技术等内外因素作用结果所致。经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主要是以选择优良新品种为主,在栽培技术上应适当控制播种量和氮肥使用量,增施磷钾肥,对一些高产品种采用化控措施,矮化植株,另外对高水肥田扩大行距,改善植株之间的小气候,掌握天气状况适时合理节约灌水,均可起到防倒的效果,从而达到优质高产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甘肃河西地区大麦栽培和生产水平较高。创造了我国目前大麦单产的最高记录。但在高产栽培条件下 ,倒伏问题较为突出 ,严重影响着其产量和品质 ,常见的有根倒和茎倒两种类型 ,一般发生在大麦抽穗后灌浆成熟期。究其主要原因是受气候、品种、栽培技术等内外因素作用结果所致。经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 ,主要是以选择优良新品种为主 ,在栽培技术上应适当控制播种量和氮肥使用量 ,增施磷钾肥 ,对一些高产品种采用化控措施 ,矮化植株 ,另外对高水肥田扩大行距 ,改善植株之间的小气候 ,掌握天气状况适时合理节约灌水 ,均可起到防倒的效果 ,从而达到优质高产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倒伏是大麦优质高产栽培的问题之一,对大麦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分析了我县从1990年以来14年间大麦抽穗以后的倒伏现象以及对补救措施和防止途径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本地区大麦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倒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后群体冠层结构遭到破坏,叶片光合速率锐减,同时群体内部湿度增加诱发真菌性病害和穗发芽,进而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本文综述了水稻倒伏的评价方法和诱发原因、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理化特性的关系、抗倒伏基因的挖掘及功能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不同水稻倒伏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了株型等形态性状、氮肥运筹、种植密度、种植方式以及大风、暴雨、臭氧等环境因素对水稻倒伏的影响,归纳了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以及维管束数目等茎秆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与水稻倒伏的关系,总结了矮化相关基因和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参与水稻抗倒伏的调控机制。此外,文章展望了未来水稻抗倒伏研究方向,并提出一些建议:(1)创新和优化水稻倒伏评价体系;(2)挖掘鉴定新的抗倒伏基因,强化水稻抗倒伏的机理研究;(3)选育抗倒伏水稻品种;(4)根据品种、栽培条件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制定倒伏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麦倒伏原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40个大麦品种的形态特性、机械性能和栽培措施与倒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的株高,节间的长度和粗细,根冠比值等品种的形态指标,茎秆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及栽培措施等都与倒伏有关。生产上只要选择良种,采用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就能既发挥个体和群体潜力,又能防止倒伏,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是粮食生产的最终目标,而现实农业生产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粮食减产、农民减收,如品种、气候、栽培方式等原因,其中水稻倒伏也是粮食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探讨倒伏对水稻造成的危害,以便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和灾后评估,对不同田块、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水稻倒伏作了相应的观察调查,对倒伏的原因和产量损失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4,(5):33-36
为综合防控超级稻病虫害、倒伏和污染,提出了采用健身控害技术,实施超级稻从产地到餐桌全程无公害高产优质生产:选择栽培环境无污染、符合无公害要求的地块作生产基地;加强栽培管理,使植株健壮生长,强根壮秆抗倒伏,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农药使用;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合理使用农药,有效防控病虫害;喷施立丰灵、搞好健身栽培有效防倒伏;并在收获贮运过程中防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达到健身控害生产高产优质稻米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移栽油菜倒伏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覃启平 《作物研究》1996,10(3):38-38,41
移栽油菜倒伏原因及防治对策覃启平(湖南省古丈县农业局,古丈,416300)生产实践证明,育苗移栽是夺取油菜高产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近几年来,我县在大力推广油菜新品种的同时,积极推行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收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但是,1995~1996年...  相似文献   

11.
水稻倒伏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所造成的损失与水稻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倒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外界环境、栽培技术以及本身特性等多重影响。适宜的生长环境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但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鉴于倒伏对产量、品质的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稻倒伏的类型、水稻倒伏构成因素以及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各种措施,展望了水稻抗倒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抗倒伏能力强的高产裸燕麦品种,对16个裸燕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进行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与抗倒伏相关的7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裸燕麦品种间地上部生物量构成、主要农艺性状、茎秆基部第二节间形态及倒伏指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株高和穗位高是评价裸燕麦抗倒伏能力的关键。产量较高的白燕2号、白燕18号、花早2号的株高、穗位高较低,倒伏指数较小且田间未发现倒伏;坝莜14号、晋燕17号虽具有较高产量,但其株高、穗位高较高,倒伏指数较大,且田间分别表现为7级易倒伏和5级中抗倒伏。白燕2号、白燕18号、花早2号抗倒伏综合表现良好,产量高,适宜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及类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玉米抗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玉米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品质及机械化收获。通过育种和栽培方式提高抗倒性,对玉米丰产稳产尤为重要。本文综述玉米茎秆力学特性、化学成分、植株形态结构等对个体抗倒性的影响,栽培措施和病虫害对群体抗倒性的调控及玉米茎秆性状的遗传特性,展望未来提高玉米抗倒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燕麦抗倒伏种质资源,对111份国内外燕麦种质材料的12个性状及倒伏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9,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主穗粒重(49.22%)、主穗粒数(41.76%)、纤维素含量(36.67%)、抗折力(35.28%)、抗刺穿力(26.06%)、主穗小穗数(25.98%)、茎基部第二节间壁厚(25.79%)、百粒重(24.92%)、茎基部第二节间长(22.86%)、主穗长(19.65%)、茎基部第二节间茎粗(16.06%)、株高(13.69%);倒伏指数与株高、茎基部第二节间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抗折力、抗刺穿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通径分析,株高对燕麦倒伏指数影响最大。经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1.724%,其中前三个主成分分别为主穗因子、茎秆机械强度因子和株高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划分为4类,其中第I类种质群抗倒伏能力较强,可作为抗倒伏燕麦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宽幅条播对燕麦抗倒伏性和产量的调节作用及其适宜种植密度,于2019-2020年,通过裂区试验,设置2种播种方式(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和三个种植密度水平[300×10株·hm-2(D1)、450×10株·hm-2(D2)、600×10株·hm-2(D3)],分析了播种方式与种植密度对燕麦植株抗倒伏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宽幅条播的燕麦茎秆机械强度、茎粗、壁厚均显著高于常规条播。在籽粒灌浆期,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条播的燕麦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在 D1、D2、D3下分别提高9.3%、11.6%和17.0%,茎粗分别增加7.3%、7.6%和7.3%,株高分别降低2.3%、1.9%和3.0%,重心高度分别下降 6.5%、7.8%和 6.0%。相比于常规条播,燕麦宽幅条播主要通过增加穗数来增产。在D1、D2、D3下,宽幅条播的两年平均产量较常规条播分别增加了8.6%、9.3%和14.5%。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种播种方式下燕麦茎秆机械强度、茎粗、壁厚均呈减小趋势,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均呈增加趋势,但宽幅条播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小于常规条播。因此,生产中采用宽幅条播可显著提高燕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实现燕麦抗倒性与产量协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宽幅条播燕麦达到最高产的密度为600×10 株·hm-2。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调节作用,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燕麦品种蒙农大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两种播种方式及300万株·hm-2、450万株·hm-2、6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燕麦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和倒伏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燕麦倒伏率及倒伏等级均呈增加趋势,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在同一种植密度下宽幅条播燕麦的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均高于常规条播,其中纤维素含量较常规条播增加了5.7%~16.3%,且在高密度下增幅最大;半纤维素、木质素和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分别增加10.9%~20.3%、13.6%~23.3%、1.6%~25.5%和12.7%~56.5%。宽幅条播有利于燕麦产量构成因素协同增加,尤其是穗数增加,进而起到增产作用,在高密度下效果更显著。由此可见,宽幅条播可有效缓解群体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种质的倒伏性调查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倒伏是大豆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60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为材料,调查和分析了大豆倒伏性及其与茎秆性状和产量性状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倒伏性存在显著差异,倒伏的严重程度与茎秆性状有关.大豆品种的倒伏级别与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分枝数等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茎秆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百粒重呈负相关.不同倒伏级别组之间产量性状表现显著差异,2级倒伏组是具有轻度倒伏和高产潜力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抗倒伏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水稻茎秆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谷品质,倒伏发生越早,损失越大。从施肥方法和肥料组成等方面,综述了防止水稻倒伏施肥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扬麦系列品种植株抗倒性能的演变及与茎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扬麦系列品种的抗倒性变化规律及与茎秆性状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年代育成的扬麦系列品种茎秆形态结构、解剖结构、力学结构等抗倒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育成年代的推移,小麦品种的株高下降,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呈现缩短的趋势,而基部第1节间长度无明显变化。近、现代育成的扬麦品种基部节间秆壁厚度与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在总体上大于早期育成的扬麦品种,而茎秆粗度无显著差异。育成年代越早的品种抗倒性越差,倒伏面积越大,倒伏程度越严重;近几年育成的品种抗倒性显著增强,发生倒伏的风险降低,产量提高。通径分析表明,株高是影响小麦品种抗倒性的最主要因素,基部第1、第2节间壁厚、基部二节间单位长度干重、茎粗等性状也是影响小麦品种抗倒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宁夏灌区春小麦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影响抗倒性的关键因素,以20份宁夏引黄灌区主要春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和分析了12个与抗倒性相关的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抗倒性差异显著,其中宁春56号和08选-1茎秆强度高,抗倒能力突出。春小麦倒伏指数与茎秆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基部第二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茎秆强度是影响小麦抗倒性的关键指标。因此,缩短茎基部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和重心高度,增强茎秆强度是宁夏灌区春小麦抗倒伏育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