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索人参皂苷转化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使人参皂苷Rg3等成分增加。方法以红参为原料,以红参发酵液为主的辅料,经过炖制、干燥制得黑参,用HPLC法测定20(S)-人参皂苷Rg3含量,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5倍原辅料量稀释,pH值为4,炖制时间为35小时。结论通过此工艺条件,黑参中20(S)-人参皂苷Rg3含量为原料红参的2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开发一款新型的具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的功能性饮料的乳饮料,以黑参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入酒曲发酵后调配,以产品发酵感官、产品感官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其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黑参添加量为1.2%,酒曲发酵,添加量为0.6%,室温浸泡2h,37℃发酵3.5h,最佳配方工艺为:白砂糖5.5%,柠檬酸0.1%,草莓香精0.09%。该实验为黑参乳饮料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的抗炎作用。方法:人参皂苷Rg1灌胃给药一定时间后,分别用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模型和肉芽肿模型研究人参皂苷Rg1的抗炎作用。结果:人参皂苷Rg1不同程度地抑制炎症的发生,显示出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生晒参和黑参为主要原料,配以辅料木糖醇和麦芽糊精,通过湿法制粒技术制成生晒参黑参固体饮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固体饮料配方,并对其理化和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生晒参黑参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生晒参提取物添加量为15%,黑参提取物添加量为10%,木糖醇添加量为60%,麦芽糊精添加量为15%,此时得到的固体饮料甜度适中,溶解性好,感官评分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GB 7101《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规定。本研究的生晒参黑参固体饮料制备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各项指标均良好,为人参食品的开发与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人参,红参及黑参抗肺气虚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方法 ①通过TCMSP并结合相关文献筛选人参,红参及黑参的化学成分和靶点;②采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获取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靶点,再将疾病靶点分别与人参、红参及黑参的靶点取交集;③得到各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后在STRING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黑参被认为是人参中的高端产品,具有很高的研究利用价值,与红参与生晒参相比,国内外对黑参的研究较少。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黑参的炮制工艺、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黑参质量控制、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乔雪  李月茹 《人参研究》2012,24(1):10-1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黑参中7种人参皂苷Rf、Rg2、Rh1、Rc、Rb2、Rb3、Rd的含最,并建立同时测定7种人参皂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XDB-C18(4.6minx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一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rain-1.检测波长203nm,以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7种人参皂苷Rf、Rg2、Rh、Rc、Rb2、Rb3、Rd含量分别为0.06%、0.05%、0.03%、0.02%、0A0%、0.08%、0.23%。结论首次同时对黑参中的人参皂苷进行了含量测定,可作为参类药材同时测定7种人参皂苷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参皂苷Rg3是人参中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其在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文章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概况了人参皂苷Rg3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药开发对今后人参皂苷Rg3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人参皂苷中多种单体成分能够在多个器官中发挥保护作用。人参皂苷Rg1、Rg3、Rb1等均表现出显著的肾功能保护作用。在急性肾损伤模型、慢性肾病模型、肾纤维化模型、糖尿病肾病模型中均可减轻肾损伤。本文主要针对人参皂苷Rg1、Rg3、Rb1在各种肾损伤模型中的肾功能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的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蒸参水是人参蒸制成红参过程中的副产物,具有人参皂苷、人参多糖、挥发油等生物活性成分,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当今时代背景下,人参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开发成为热点。据相关报道,蒸参水中的人参皂苷具有抗炎、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关于人参皂苷的透皮制剂研究,相关的报道众多,本文对其进行相关总结并综述,以期为蒸参水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别以红参、生晒参(相同产地和参龄)为原料的独参汤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解释传统中药方剂独参汤的选材和功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以红参、生晒参为原料,按照传统的独参汤的煎煮方法,制备红参独参汤和生晒参独参汤;对两种独参汤进行主要有效组分的萃取分离,得到总脂溶性成分、总皂苷和总水溶性多糖;分别通过GC-MS、HPLC和UV测定其测定其总脂类成分、总皂苷及总水溶性多糖的含量.结果红参独参汤中测得了5种脂类成分,生晒参独参汤中测得了8种脂类成分;红参独参汤中的总皂苷含量为1.3%±0.2%,生晒参独参汤中的总皂苷含量为1.1%±0.2%;总皂苷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单体皂苷的含量分别为:红参独参汤中Rg1:0.1079%、Rc:0.0801%、Re:0.0614%、Rd:0.0397%、Rb 1:0.0988%,生晒参独参汤中Rg1:0.0752%、Rc:0.0518%、Re:0.0352%、Rd:0.0300%、Rb 1:0.0778%;生晒参独参汤中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约为8.76%,红参独参汤中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约为11.75%.结论红参独参汤中的人参皂苷和人参水溶性多糖的含量均多于生晒参独参汤中的含量,两种独参汤中均含有脂类成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杞蜜延寿参对小白鼠疲劳和缺氧条件下的抗应激作用。结果证实:具有明显的抗疲劳、抗缺氧作用,与吉林红参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传承白糖参传统炮制技艺及品种。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实地考察挖掘整理白糖参的传统炮制工艺,实验研究白糖参的制备,描述其成品性状,对成品水分、灰分、皂苷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白糖参传统炮制工艺主要工序为煮炸、排针(二次)、灌糖(二次)、干燥;成品的水分为9.7%、总灰分为1.1%,人参皂苷Rb1、Re、Rg1含量分别为0.2240%、0.1644%、0.2244%。结论梳理验证了白糖参的传统炮制技艺,操作稳定,成品质量可控。为人参炮制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参、红参、黑参抗癌的作用机制及活性成分.方法 ①采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各药材的化学成分、靶点进行发掘、预测.②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癌症的靶点,得到的疾病靶点分别与人参、红参、黑参的靶点取交集得到各自抗癌的潜在靶点.③将得到的抗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刘亚光  赵滨  马超 《大豆科学》2008,27(2):296-300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植物保护的一项新措施,灰斑病是大豆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中主要是推广抗病品种进行预防.而有关诱导大豆抗灰斑病的研究报道极少,本研究主要是利用两种常见的化学诱导因子来探讨对大豆抗灰斑病的诱抗效果,为进一步开发高效、安全、环保的诱抗剂奠定理论基础.选用水杨酸(SA)和壳聚糖两种诱抗剂处理感病品种黑农35和中抗品种东农42,当大豆第4片复叶完全展开时,分别在当天和以后的5,10 d对大豆植株进行不同的诱导处理.结果表明,当水杨酸浓度为1 000 mg·L-1时连续叶喷三次,使黑农35和东农42的诱抗效果分别达到了72.2%和66.7%;浓度为1 000 mg·L-1的壳聚糖叶喷对黑农35和东农42的诱抗效果分别达到了72.2%和55.6%;而10 000 mg·L-1壳聚糖溶液浸种与1 000 mg·L-1壳聚糖溶液叶喷混用对于黑农35和东农42诱导作用最强,诱抗效果分别可达88.9%和72.2%.说明水杨酸和壳聚糖均能够诱导大豆品种(黑农35和东农42)对灰斑病产生较高的抗性.诱抗效果因所用试剂的浓度及作物品种而异,施用方法以及施用次数也影响诱抗效果,水杨酸在适宜浓度下对黑农35的诱抗效果明显高于东农4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人参、红参与黑参治疗气虚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机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筛选三种人参的有效成分和靶点。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平台预测其有效成分与靶点信息。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与气虚相关的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在String平台上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软件对关键靶点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三种人参治疗气虚的作用机制与潜在信号通路。结果 经条件筛选,人参中kaempferol(山奈酚)、Ginsenoside Rk2(人参皂苷Rk2)、20(S)-protopanaxatriol(原人参三醇)等23个核心成分可通过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HPSE(乙酰肝素酶)、HSP90AA1(热休克蛋白90AA1)等19个核心靶点作用于115条通路上;红参中Panaxytriol (人参三醇)、20 (R)-Ginsenoside Rh1 (人参皂苷Rh1)、Ginsenoside Rk2 (人参皂苷Rk2)等17个核心成分可通过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HPSE(乙酰肝素酶)、HSP90AA1(热休克蛋白90AA1)等11个核心靶点作用于83条通路上;黑参中Ginsenoside Rk3(人参皂苷Rk3)、Ginsenoside Rh3(人参皂苷Rh3)、Ginsenoside Rh4 (人参皂苷Rh4)、Ginsenoside Rk1 (人参皂苷Rk1)4个核心成分可通过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5个核心靶点作用于33条通路上。三种人参主要涉及抑制细胞分裂周期、调节胰岛素代谢、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气虚的作用。结论 人参、红参与黑参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VEGF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HPSE (乙酰肝素酶)、HSP90AA1(热休克蛋白90AA1)等多个关键靶点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进一步揭示了三种人参可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治疗气虚的作用。预测三种人参对于气虚的治疗作用为:人参>红参>黑参。  相似文献   

17.
高蛋白大豆品种食心虫抗性与相关性状分析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份吉林省高蛋白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其食心虫抗性及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丰交7607、九农20表现为高抗(受害粒率1.59%~1.64%),吉小粒7号、长农15、九农21表现为抗虫(受害粒率2.14%~2.55%),黑农48表现为感虫(受害粒率7.29%),黑农38、吉育47表现为中抗(受害粒率4.26%-5.22%)。大豆荚熟色越深的品种表现出的抗性越强。蛋白质含量与抗性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人参皂苷Rg1对人黑素细胞株MV3黑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MV3增殖、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黑素细胞,给予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80、40、20、10、5、2.5μg/mL)处理48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观察人参皂苷Rg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人参皂苷Rg1 80~10μg/mL剂量能抑制黑素细胞增殖(P<0.01),减少黑素合成(P<0.01或P<0.05),2.5μg/mL剂量则促进黑素细胞增殖,但对黑素合成作用不明显。结论:人参皂苷Rg1可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减少黑素合成,这可能是其具有美白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建立林下山参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引入化学计量学方法 ,对生长年限的鉴定和与园参的鉴别提供依据。首先基于HPLC方法建立26批林下山参和8批园参样品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样品进行模式识别。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标定33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16个;运用HCA和OPLS-DA分析可对林下山参与园参进行鉴别、林下山参生长年限范围进行判定,共筛选出13个质量标志物,可对林下山参与园参差异进行综合评判,分别是人参皂苷Rb1及其同分异构体、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2等。综上,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为林下山参与园参的鉴别、林下山参生长年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参不同部位人参皂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参不同部位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不同部位人参皂苷Rg1、Re、Rf、Rb1、Rc、Rb2、Rb3、Rd的含量。结果人参地上和地下部位皂苷组成不同,人参叶中皂苷含量较高,人参根中人参皂苷主要集中于参皮。结论明确了人参不同部位皂苷组成差异,为人参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