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淑玺 《江西棉花》2005,27(3):F002-F002
1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10%。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我国为害棉花的害虫共有310种,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便于指导防治,现将几种主要棉虫的发生为害期和防治指标介绍如下,供参考。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0%。棉铃虫一年发生四代,个别年份可发生不完整的五代。一代主要为害小麦,卵盛期在5月…  相似文献   

3.
经测试明确:小麦黄矮病主要发生流行区在陕西、甘肃和山西等省,小麦黄矮病毒(BYDV)主要株系组成为麦二岔蚜/禾谷缢蚜株系(GPV)和麦无网蚜/麦长管蚜株系(DAV),其中GPV为主流株系普遍分布;广泛分布的麦二岔蚜为优势介体;DAV株系仅分布于晚熟冬麦区和春麦区。经1988—1989年重复鉴定与1976—1980和1981年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1980—1981年数据引自联合鉴定测试报告),说明无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4.
棉根蚜Smythurodes betae(westwood)是棉花根部的刺吸害虫。近年来,在浙江东沿海三门湾棉区为害棉花十分严重。经作者于1990~1992年的调查研究。现巳明确该蚜寄主植物有13类34种;在浙东棉区终年以元翅弧雌胎生蚜繁殖,营不全周期生活;以成、若蚜在冬作物或杂草寄主根部越冬;用自然变温法测定其每世代有效积温为248.15度,生育起点温度为7.26℃。该蚜在棉田与寡节切叶蚁(oligomrnexs auteri Forel)和菱结大头蚁(pheidole rhmbinoba Mayr)有共生关系。另外,本文还记述了作者对该蚜的生物学,田间蚜量消长规律及适生环境等研究结果。萄剂防治试验表明以30%呋喃丹颗粒剂拌种防效最好,防效可达90%右左。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发生危害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黑龙江省目前除抚远、呼玛等5县未作调查外,其余各县、市均有大豆孢囊线虫病为害,而且仍有扩大蔓延趋势。根据为害程度,可将我省划分为三个为害区:1.西部重发生区。2.东部三江平原中等发生区。3.除上述两地区外均为轻发生区。 通过对大豆孢囊线虫的研究,初步明确菜豆、赤小豆、各种野生、半野生大豆等是大豆孢囊线虫的主要寄主;它完成一个世代有效积温为330℃—350℃左右,一年发生三代;孢囊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为0—25厘米占99.4%;在盐碱土和砂质土危害较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孢囊平均每年降低22.4%,而种植大豆后孢囊平均增长236.6%左右;种植抗病品种孢囊仅增加5—6.6%,种免疫材料孢囊则降低18.5%。 初步分析我国有1、3、4号小种,黑龙江以3号小种为优势小种;1976年以来,已选出19份高抗抗源,并从1978年以来杂交转育出黄种皮、百粒重15克以上新抗源;药剂防治,目前主要采用8%呋喃丹颗粒剂。 建议今后大力开展抗病育种及病原致病性变异;播前查囊指导药剂防治与轮作及生物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是海南岛茶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海南岛的国营南海农场,发现了一种茶蚜寄生菌——弗氏虫霉[Triplosporium fresenii(Nowak.)Bato或Entomophthora fresenii(Nowak.)Gustofsson]。茶蚜在生长阶段均有此菌寄生,并造成常规性的流行病,从而控制住蚜虫的为害。例如,1981年3月中旬,该场茶蚜发生严重,一场春雨过后,此菌流行,使蚜虫发生很快得到控制。根据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的研究,弗氏虫霉主要寄生于棉蚜(Aphis gossypii)、棉花红蜘蛛(Tetranychus telarius)、高粱蚜(Aphis sacchari)、小豆蚜(Aphis laburni)、大豆蚜(Aphis glycines)、玉米蚜(Aphis maidis)、苜蓿蚜(Aphis madicagin)、苹果蚜(Aphis mali)、罗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  相似文献   

7.
棉根蚜又名菜豆根蚜(Smynthurodesbetawestwood)为蚜总科,斯棉蚜属,是一种为害植物根部的蚜虫。此虫在豫南地区发生面积广,局部地块为害严重,能造成棉苗成片被害枯死,发生根蚜的植棉乡镇占调查乡镇的32.85%,为了解决生产问题,特对...  相似文献   

8.
新疆车排子垦区棉蚜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棉蚜已经成为棉田中的常发性害虫.从2003至2012年,新疆车排子垦区没有一年不发生棉蚜为害,而且为害面积逐年增加,危害持续的时间延长.2012年123团种植棉花1万hm2,其中棉蚜为害面积0.8万hm2,成灾面积0.33万hm2;有棉蚜面积占播种面积的80%,严重发生面积占33.3%,平均每公顷减产子棉近1500 kg,垦区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 1棉蚜发生重的原因分析 棉蚜严重发生必须满足3个条件:大量的越冬基数(虫源),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降雨、湿度、天敌)和大量的寄主植物(棉花、瓜菜).以上3个因素如果都适宜,就会造成棉花蚜虫的大发生.从2003年到2012年这近10年间,每年都出现这种条件,特别是2004年和2007年棉蚜特大发生,给棉农造成很大损失. 1.1大量的越冬虫源是棉蚜发生的基本条件 (1)根据2003-2012年近10年123团森防站秋季在各类寄主上调查,全团平均有蚜株率都在30%以上,百株蚜虫数都在50头以上,近几年的发生虫口都偏高.(2)根据全师各团场越冬调查及农科所在室外黄金树上调查,50 cm枝条上棉蚜卵都在20粒以上.(3)另据123团每年春季在花卉上的调查,蚜虫基数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同2003年相比高出5倍.(4)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家庭花卉和大棚及养殖业的增加,暖冬时间的增长,促使棉蚜越冬卵的成活率提高,基数增高.  相似文献   

9.
秋末谈茶蚜     
在茶园中,目前已知的有两种蚜虫,即茶蚜和桃蚜。茶蚜属二叉蚜属,前翅中脉端部分成两支(图Ⅰ—1),所以又称茶二叉蚜,果树上称桔二叉蚜。桃蚜发生于秋末,数量甚少,可能是以茶树作为中间寄主而存在于茶园。由于桃蚜腹部绿色,前翅中脉端部有三个分支(图Ⅰ—2),因此两者很容易区分。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茶蚜。茶蚜分布于全国各产茶省。其趋嫩习性强,主要为害嫩茎嫩叶,不为害老叶,因此,嫩梢多、生长旺盛的幼龄茶园、留养茶园及台刈修剪茶园发生严重。被害茶树,嫩梢叶片卷曲,茶芽不发,同时导致煤病,严重影响茶树生长。秋末嫩梢  相似文献   

10.
甘蔗蚜虫的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调查目前福建蔗区为害甘蔗的蚜虫种类有绵蚜、黄蚜和刺根蚜,以甘蔗绵蚜发生最普遍,为害较严重。绵蚜田间发生消长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本文简要分析影响绵蚜发生的主要因素及蚜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1 材料和方法 1) 药剂日本产3%大扶农颗粒剂, 国产3%呋喃丹颗粒剂。 2) 试验处理①亩施3%大扶农1.5kg, ②亩施3%大扶农2kg,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棉花伏蚜发生为害猖獗,且其为害又正值高温季节,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防治,对人员安全影响很大,加之伏蚜对菊酯类农药产生了抗性,因而,如何解决伏蚜的发生为害,是棉花生产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1990年我们使用毒性较低的混灭威乳油,对伏蚜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0091 Kokhreidze,G.G;《Zashchita Rastenj》,1981,8,50欧洲球螋—蚜虫的捕食性天敌在苏联乔治亚地区,常见的革翅目昆虫欧洲球螋 Forficula auricularia L.捕食为害茶树、柑桔和其他植物的桔二叉蚜 Toxopteraaurantii(Boy)。这种球螋主要捕食前3龄若蚜,在实验室内,成虫每天取食40—75头蚜虫。在可供选择的情况下,比较喜食茶树上的桔二叉蚜。与其他天敌相比,欧洲球螋对防治上述植物的桔二叉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4.
2004-2005年,喀什棉区棉蚜大暴发,2006年苗蚜控制好,发生轻,但伏蚜却大发生,是棉蚜发生史上唯一的一次苗蚜轻伏蚜暴发年。棉花的发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为害,棉蚜发生的地块较未发生棉蚜的地块单株结铃减少0.5~1.7个,而及时打药较未防治的棉田单株结铃增0.3~0.6个,棉花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15.
引进花生抗蚜材料(Ec36892)的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和1992年对引进花生抗蚜材料(Ec36892)和我国3个花生栽培品种进行了花生蚜虫和花生条纹病毒(PStV)病抗(耐)性鉴定。结果表明,Ec36892表现出较强的抗蚜作用,可作为一个很好的抗蚜材料,供育种部门选用。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棉花蚜虫是威胁本地棉花生产的重大害虫,为了进一步摸清棉田蚜虫的发生、发展及其消长规律,更好地指导大田防治。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1995~1998年对本地棉田蚜虫的种类、天敌、种群分布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提出防治策略。1 发生种类4年的定点和大田调查结果表明,在当地为害棉花的蚜虫有桃蚜、苜蓿蚜、棉长管蚜和棉蚜4种,其中以棉蚜为优势种群,是防治的主要对象。桃蚜虽在全市棉田普遍发生,但由于其为害时期短,对高温高湿条件反应敏感,故为害较轻;苜蓿蚜多发生在边远村队及渠道两旁的棉田,其虫口密度虽较桃…  相似文献   

17.
通过1979—1982年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6月上、中旬当气温达20℃以上时,成虫出现高峰,进入发生盛期.此时要做好成虫预报工作,及时进行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平均每百米垅长数量超过10头(雌雄比例近1:1).第二年局部地块将遭幼虫严重为害,每百米垅长不足10头成虫,第二年局部地块会受中度或轻度为害,而百米垅长只有2—3头成虫时,大部份地块不受害.幼虫的越冬密度大小,是第二年防治指标.一般成虫发生量大,幼虫越冬密度也大.7月份总降雨量达150—200毫米时,成虫发生量大幼虫越冬密度也大.但此时总降雨量在60—80毫米时,尽管成虫发生量多,幼虫越冬密度反而减少.豆茬或隔年豆茬幼虫越冬密度大,如种甜莱,当测得每平方米有0.5—1头幼虫时,必进行防治。成虫的防治,以辛硫磷乳剂800倍液,防效达90%以上。幼虫防治,以3%呋喃丹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亩用1.5—2公斤,随种入土,当每平方米有蛴螬1—4头时,保苗率达78%以上。如超过5头,适当增加用量.  相似文献   

18.
油菜白锈病(Albugo candida(Pers)O.Kuntze)在西南、华东各省为害严重,其他各省也有分布,是油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 1978—1984年对国内外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576份进行了抗源筛选鉴定,其中免疫者215份,占鉴定材料的37.33%;高抗者204份,占35.42%;中抗和低抗者116份,占20.14%;感病者41份,占7.12%。免疫和高抗材料是抗病育种的优良抗源。产量比较试验结果:齐菲(Zeph-yr)、东辐一号、小塔(Turret)和加拿大3号(Candian Rapeseed No.3)在夏播条件下抗病高产;东辐一号—03、花叶油菜和东辐一号在秋播条件下表现抗病高产。此外还有一些免疫、高抗品种在各地生产中表现经济性状良好,有直接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18日英国 Dr.W.Powell 教授在陕西省农科院介绍了 Rothamsted 试验站麦蚜综合防治研究的概况。Powell 教授说:英国为害禾谷类的蚜虫有三种;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在麦粒之间为害)、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为害叶)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相似文献   

20.
茶黑毒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又名茶茸毒蛾。近年来,浙江杭州、开化、常山、奉化、诸几、临安、建德等地均有发生,且有扩大漫延的趋势。浙江奉化茶场1980年秋季初次发生茶黑毒蛾,1981年为害面积逸250亩,1982年,该场3000亩茶园遭到为害,对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该场通过两年的观察和有效防治,基本消灭了茶黑毒蛾的为害。一、为害与年生活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