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变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太平  荣俊  彭本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07-6208
从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死鸡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鸡胚传代,到第3代,出现卷缩胚,第8代,卷缩胚达到50%。第3~8代的尿囊液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对鸡红细胞可引发凝集。以琼脂凝胶沉淀试验检测,病料处理后的收获液、第3~8代鸡胚尿囊液与肾型IBV抗血清均可形成沉淀线,其沉淀线与肾型IBV阳性抗原和肾型IBV抗血清之间形成的沉淀线发生完全融合。该分离株在鸡胚病毒干扰试验中对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增殖有显著干扰作用。动物回归试验,试验鸡感染分离毒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40%,死鸡的病理变化明显而典型。结果表明,该分离毒株是鸡肾型IBV。  相似文献   

2.
从发病雏鸭体内分离到1株具血凝活性病毒,并鉴定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取发病鸭肺作为病毒分离病料,接种10日龄SPF鸡胚,死亡鸡胚尿囊液具血凝活性,且不能被已知鸡新城疫(ND)阳性血清、产蛋下降综合症EDS-76单克隆抗体、禽流感H5亚型阳性血清抑制,但能被禽流感H9亚型阳性血清抑制,血凝抑制价为211。该毒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鉴定为H9N2亚型。对分离株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毒株为低致病力毒株,其ICPI为0.26,IVPI为0。用第三代鸡胚尿囊液原液0.5 m l静脉注射8日龄樱桃谷鸭,雏鸭死亡率达5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地方株,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鸡胚盲传,观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通过酶处理、病毒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理化试验等研究病毒的特性;利用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毒株的S1和N基因片段。【结果】病毒盲传至第2代后鸡胚出现死亡和侏儒胚,将病毒盲传至第8代时,病毒的毒力逐渐由104.0增强到107.2;经质量分数1%胰酶处理或用磷酸酯酶C处理的病毒液能够明显凝集质量分数1%鸡红细胞,血凝滴度分别在29和27左右;病毒能够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单独接种分离毒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0,先接种HN99毒株再接种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3,同时接种HN99毒株和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8.5,单独接种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9;病毒可致SPF雏鸡发病,引起肾脏肿大、花斑肾、尿酸盐沉积等肾脏病变;该毒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耐酸不耐碱,对热敏感;病毒粒子直径90~105 nm;扩增到了分离毒株S1基因片段大小为1 739 bp(含前导序列),N基因全长为1 230 bp,通过与其他IBV毒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证明分离毒株与其他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初步证实分离的病毒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HN99株。  相似文献   

4.
用江西农大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分离的一株鹅副粘病毒(JXG1)的F4代鸡胚尿囊液人工感染鹅、鸭、鸡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对鹅、鸡具有较强致病性,40日龄鹅感染后发病率100%,死亡率50%~80%;25日龄雏鸡感染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达100%;人工感染致死鹅、鸡的眼观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鹅的病变基本一致;鸭人工感染后仅表现一过性拉白色稀粪;鹅、鸡、鸭感染后均能产生相应抗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从安徽某鸡场发病鸡群中分离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采用鸡胚盲传,观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在SPF鸡上复制出支气管堵塞的症状,扩增分离毒株的S1基因片段,并与IBV疫苗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HA检测,结果表明收获的尿囊液对鸡红细胞无凝集活性,说明分离到的病毒中无NDV、AIV等,但经1%胰酶处理则可凝集鸡红细胞,符合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该毒株的第6代SPF鸡胚尿囊液通过滴鼻接种SPF鸡,可复制出与现场相似的临床症状,其发生了支气管堵塞的现象,初步证实分离的病毒为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XZ株。[结论]该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东某鸡场送检的40日龄发病鸡法氏囊经处理,离心取上清液,以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分离到一株病毒株.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72~84h内死亡,经琼脂扩散、血凝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排除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可能,鉴定该分离毒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7.
从浙江省内大型商品代鸡场和专业户鸡场出现的以肾肿大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病鸡中分离到六株病毒,易感雏鸡.接种3d后出现一过性呼吸道症状,感染鸡死亡集中在感染后14~18d,病死鸡出现肾肿大、苍白呈花斑状、大量尿酸盐沉积.鸡胚感染后出现死亡和产生侏儒胚,鸡胚尿囊液不凝集红细胞,电镜观察可见约120nm的病毒粒子.分离病原在鸡胚中可干扰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繁殖.上述试验证实分离毒株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将引进的新城疫V4无毒耐热毒株连续用鸡胚传代.每次挑选48~96 h有明显病变的死亡鸡胚,取其尿囊液毒于-20℃保存,观察V4毒株对鸡胚毒力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经过20代次的鸡胚毒力筛选.V4毒株对鸡胚的致死率从小于10%上升至20%以上,接种后120 h的活胚有明显地萎缩症状.将鸡胚20代次以上筛选的V4病毒液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培养,并进行蚀斑筛选纯化病毒,直到第5代才出现明显地细胞病变.使用二层琼脂进行病毒的蚀斑分析,第二层琼脂糖在第一层凝固后72 h覆盖,8 h后NDV鸡胚成纤维细胞适应株的蚀斑出现.蚀斑大小直径在1~2 mm变化.通过对NDV V4鸡胚毒力筛选和蚀斑纯化.获得了一株蚀斑克隆株(NDV HB92).  相似文献   

9.
从河北病鸡肿大腺胃中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CK/CH/HBHS/07F株),经鸡胚传代、血凝特性测定、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干扰试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M)基因序列分析、人工感染试验等方法对该病毒进行了鉴定。该分离毒株感染鸡胚的尿囊液没有直接血凝活性,经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其血凝活性可被IBV阳性血清所抑制;经鸡胚传至第3代时,可致死鸡胚或出现侏儒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M基因与18株不同致病型IBV毒株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2.8%~94.1%、82.4%~97.4%,与腺胃型毒株CK/CH/LJL/04I同源性最高,该分离株能人工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变化。初步证实CK/CH/HBHS/07F株为腺胃型IBV。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鉴测等方法 ,对不同地区 5群自然发病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解剖学及组织学检查 ,同时采集病料感染鸡胚和传代。每代鸡胚尿囊液用血清学检测效价滴度。结果 :共分离出 5件病毒 ,其中 4株感染和盲传鸡胚均能致死鸡胚 ,传代后能引起鸡胚肾单层细胞病变 ,HA价在 1∶ 40以上 ,DN和 EDS-76(A3除外 ) H1试验均为阴性 ,AGP试验阳性 ,证明为 AIV;另 1株则为N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