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甘草内生真菌GRE9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甘草内生真菌GRE9与宿主植物甘草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气相-质谱法分析甘草内生真菌GRE9发酵液和菌丝体挥发性物质。[结果]内生真菌GRE9发酵液及菌丝体既含有与宿主植物相同的挥发性成分,也含有特异性挥发性物质。[结论]甘草内生真菌GRE9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内生菌。  相似文献   

2.
小花棘豆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及GC-MS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小花棘豆生物碱的种类,建立小花棘豆生物碱指纹图谱,为其毒性作用机理及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小花棘豆各极性段生物碱,并通过薄层层析进行初步分析;将萃取量少、小极性的氯仿、乙酸乙酯部分生物碱合并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分离,薄层色谱跟踪检测;将洗脱量少、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明显的洗脱部分合并,应用微量GC-MS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各萃取段粗碱经不同展开体系薄层展开H2O2/10%醋酐无水乙醇/Ehrlich’s试剂显色较佳,且各显色点呈斑点性强;将氯仿、乙酸乙酯部分生物碱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的改良碘化铋钾显色明显的组分合并,经GC-MS分析鉴定出16种生物碱,相对含量大于3%以上的有3种,占总提取物的26.72%,相对含量大于2%的有1种,相对含量大于1%的有5种,皆属首次从此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黄檗植物产小檗碱的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端  郭利伟  殷红  丰慧根  李延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40-10341
[目的]探索黄檗植物产小檗碱的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从黄檗中分离内生真菌,采用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及薄层层析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对可能产生小檗碱的菌株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对培养后提取物采用KBr涂片法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并以氘代甲醇为溶剂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最后进行初步形态学分类。[结果]从黄檗中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BBH6可能产生小檗碱:通过扩大培养以及红外光谱检测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最终确定内生真菌BBH6能够产小檗碱;该菌株菌丝发达,分生孢子暗色,多细胞,由横纵隔膜分成砖格状,依据真菌形态分类法,该菌株应归属于真菌门的交链孢霉属。[结论]该研究为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内生真菌与长春花悬浮细胞互作奠定基础。[方法]从长春花茎杆韧皮部分离出内生真菌,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用PDA培养基、PDA培养基+长春花悬浮细胞的水提物对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培养,薄板层析检测内生真菌液体培养物的提取物及发酵液。[结果]从常规PDA培养基中分离得到11株菌株,而从其他PDA培养基中没有分离到内生真菌。分离出的11株菌株的大型分生孢子呈纺锤形或镰刀形,其代谢产物通过薄层层析,没有检测到长春花生物碱。表明分离出的内生真菌本身不能直接合成长春花生物碱,而可能对生物碱的合成起促进作用。[结论]从长春花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属镰刀菌属。  相似文献   

5.
急弯棘豆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及苦马豆素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急弯棘豆的生物碱成分,明确急弯棘豆是否属于疯草类植物,采取醇类溶剂提取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薄层色谱分析及平面色谱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急弯棘豆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方法分离苦马豆素。结果表明,1.25kg急弯棘豆干草粉得到113.35g总浸膏,经酸化和碱化后,碱水液分别经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各部分浸膏0.30g、0.20g和5.95g,出膏率分别为0.024%、0.016%和0.476%。各萃取部分经薄层展开、Ehrlich’s试剂显色及软件分析发现,氯仿部分有9个斑点,且斑点3相对含量最大,为40.26%,乙酸乙酯部分有6个斑点,且斑点4相对含量最大,为41.90%,正丁醇部分有3个斑点,且斑点3相对含量最大,为78.26%。上述各斑点均与苦马豆素标准品颜色及Rf值一致。通过柱层析,在正丁醇萃取部分得到苦马豆素51.90mg。结果显示急弯棘豆含有苦马豆素,属于疯草类植物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天然产物分离》2005,3(4):26-31
植物内生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植物甾醇及甾烷醇的生理代谢调节功能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槐属植物生物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霞草中三萜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六角莲化学成分的研究;紫牡丹的化学成分研究;筋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中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皂甙、黄酮、香豆素、萜类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生物碱沉淀反应最明显;1.50 kg镰形棘豆经95%乙醇回流提取得总浸膏198.10 g,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水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段萃取,得生物碱氯仿萃取部分0.72 g,乙酸乙酯萃取部分0.97 g,正丁醇萃取部分26.70 g,分别占总生物碱的2.54%、3.42%、94.04%,说明镰形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各部分生物碱经薄层层析分析,发现镰形棘豆中生物碱的种类至少有24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镰形棘豆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及其类似物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8.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用植物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内生真菌寄生在健康的植物组织内部,是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天然组成成分。自然界许多药用植物中蕴藏着丰富的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长期进化中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工业发酵、生物制药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与宿主植物关系的概述,有助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获得对农作物致病菌有高效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菌,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和代谢成分分析.[方法]用研磨法从蓝麻黄中分离内生真菌,并用琼脂扩散法筛选具有抗农作物致病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利用菌株形态特征和ITS-5.8S rDNA序列分析进行拮抗菌鉴定,经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从蓝麻黄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其中XJEG-GF-79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3 mm.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分类学分析鉴定,内生拮抗真菌XJEG-GF-79与Pleosporaceae sp. SN-2008同源性达到100;,该菌株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碱和多糖,其经测定,发酵液中多糖含量为1.914 mg/mL.[结论]蓝麻黄内生真菌XJEG-GF-79对葡萄白腐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最终鉴定为链格孢霉 Pleosporaceae s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受内生真菌侵染和不带菌宽叶雀稗的根际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含水量,分析内生真菌侵染对宿主宽叶雀稗土壤通气持水性能的影响。[结果]相较于篮状菌属(Talaromyces pinophilus)和小皮伞属(Marasmius)内生真菌,新棘壳孢属(Neopyrenochaeta telephoni)内生真菌侵染后对宽叶雀稗根际土壤通气持水性能的改良效果更好。但由于试验时间较短,带菌和不带菌宽叶雀稗土壤根际物理性质的差异并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对理解禾草宿主、内生真菌以及土壤之间的互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A1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放线菌A19菌株发酵液中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以了解其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管碟法、盆栽试验等方法,测定了A19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发酵液中有效成分的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并以活性追踪为指导,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室内生测发现,A19菌株发酵液对10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对枯草牙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L-链球菌3种病原细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21 mm。盆栽试验表明,A19菌株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54.3%和65.0%。A19菌株发酵液对热稳定,对酸碱不稳定。从A19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5-1,15-2和15-3 3种化合物,其中15-2鉴定为7-羟基-3异丁基六氢吡咯[1,2-α]吡嗪-1,4-二酮。【结论】放线菌A19菌株发酵液抗菌谱较广,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陆伟东  田雪莲  卯霞  丁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04-21705,21799
[目的]从大叶黄杨中找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PDA双抗培养基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分别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后所得的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处理,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用纸片法对分离的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得到28株内生真菌,其中有21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粗提物对指示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75%。[结论]大叶黄杨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天然活性抑菌物质,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13.
秸秆沼气发酵预处理微生物菌剂的筛选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添加微生物菌剂对秸秆沼气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沼气发酵液、树木土壤和堆肥中分离出多种微生物.通过初筛、复筛、桔抗试验等方法保留其中10种进行菌株配伍,选择产酶最高的4种微生物组合研制微生物菌剂.[结果]4种产酶最高的微生物组合中12号纤维素酶活最高,为11.398 U/ml;8号漆酶晦活最高,为0.083 U/ml.6号微生物菌剂与秸秆的投料质量比为1∶50时,产气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制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作为秸秆沼气发酵预处理菌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放线菌Lj20发酵液杀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抗生素类药剂的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辣椒根部分离得到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研究其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朱砂叶螨成螨及产卵的杀虫活性。[结果]处理24 h后,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的发酵原液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率、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5.45%9、7.84%,处理48 h后分别为81.55%、96.51%;对朱砂叶螨成螨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为54.51%,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校正死亡率逐渐降低。发酵原液和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朱砂叶螨都具有较强的产卵忌避活性,处理24 h后原液的产卵忌避率高达90.24%。[结论]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的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和产卵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大豆蛋白的情况。[方法]采用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大豆生产大豆多肽,对不同时间发酵液的pH值、游离-NH2含量、大豆多肽含量等进行检测。[结果]发酵液的pH值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发酵72h时pH值达到稳定状态;游离-NH2的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发酵60h时游离-NH2含量最高,为0.4370mg/100ml;大豆多肽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发酵60h时大豆多肽含量最高,为4.958mg/100ml。[结论]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大豆生产大豆多肽的最佳时间为60h。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沼气发酵液对番茄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蔬菜废弃物(甘蓝叶)为材料制作沼气发酵液,通过对番茄喷施沼气发酵液,设置不同的梯度,对喷施沼气发酵液后的番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对番茄喷施沼气发酵液可以增加单株开花数,提高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结论]为探索蔬菜废弃物养分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海带发酵液对单胞藻生长的作用。[方法]海带洗净烤干粉碎,制备海带发酵液。加入酿酒酵母和醋酸醋杆菌发酵,测定了发酵前后发酵液性质的变化。向F/2培养液(CK)。附加2.5%(实验组1)和5.0%(实验组2)发酵液的F/2培养液中接种盐藻和新月菱形藻.观察单胞藻数量的变化。[结果]加入酿酒酵母和醋酸醋杆菌后,海带发酵液发酵总糖含量降低;总还原糖、总氨基酸及总酸度显著增高;总蛋白含量升高。除培养72h外,实验组盐藻数量均多于对照组。新月菱形藻培养0~48h时,对照组的数量多于实验组。此后,实验组1数量远多于实验组2和CK,实验组2和CK的数量相差不多。[结论]2.5%和5.0%的海带发酵液促进盐藻生长的影响相似,2.5%的海带发酵液可明显促进新月菱形藻生长.  相似文献   

18.
杨海英  张振宇  佐玉梅  杜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09-7910,7915
[目的]从云南不同地区腌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筛选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为筛选用于腌菜制作的乳酸菌菌株奠定基础。[方法]将收集到的16个腌菜样品在MRS培养基上分离纯化乳酸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筛选培养基上的水解圈筛选产酸菌株,再通过初步乳酸发酵进一步筛选产酸菌株。[结果]从16个腌菜样品共分离得到22个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有15个是杆菌,7个为球菌;以产酸菌株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产水解圈的3个菌株,其中1086b水解圈最大。初步发酵研究表明2,2菌株乳酸发酵都可使发酵液pH下降,其中10株菌pH下降幅度较大。[结论]分离出多样性丰富的乳酸菌菌株,从中筛选出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研究可为筛选用于腌菜制作的乳酸菌菌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1个广谱抗真菌天然产物的快速鉴定及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湖北咸宁地区山坡土样中分离得到的1株放线菌HBERC-31270的发酵提取物进行快速鉴定及活性评价。[方法]对HBERC-31270进行发酵与提取,并对发酵提取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紫外吸收光谱(UV)分析及活性评价。[结果]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备组分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活性部位在14~21 min。根据HPLC-MS及UV确定其主要成分为一个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对其质谱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分子离子峰,经天然产物数据库比对及文献调研,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为9-甲基链米酮。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试验结果为放线菌HBERC-31270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能高产AMP脱氨酶的野生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通过大豆的自然发酵制备豆豉曲,并分别以PDA、MRS和YPD 3种培养基进行豆豉曲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将获得的分离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并检测发酵液的AMP脱氨酶活力.[结果]试验通过3种培养基分离纯化,获得纯种菌株51株.通过进一步的摇瓶发酵培养,检测到具有AMP脱氨酶活性的菌株为16株,选取活性最高的DCP-23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和菌丝形态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青霉菌属.通过摇瓶发酵条件优化,确定该菌株产酶的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0,接种量为6%,30℃发酵60h.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的AMP脱氨酶可达到293.7 U/ml.[结论]试验获取了1株能产较高活性AMP脱氨酶的野生青霉菌株DCP-23,可为高产AMP脱氨酶的菌株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