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武夷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乌龙茶主产区武夷茶园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为改良茶园养分管理和提升茶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在2008年福建省土壤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于2015年在武夷3大茶区,(桐木区、岩茶区和洲茶区)随机选取68个茶园,包括桐木区12个、岩茶区32个和洲茶区24个,分别采取茶园0—20 cm的土壤和一芽三叶的茶青样品。检测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定量测定茶青中的茶氨酸、咖啡碱、芦丁、ECG、EGCG和总儿茶素等6种次级代谢物含量做品质成分分析。【结果】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5年的土壤养分指标,发现近年来,武夷茶区土壤酸化严重,部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显著。三大茶区中,岩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变化最为明显,其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分别下降了0.65、45.29%和49.39%;土壤有效磷含量却大幅度上升,从5.21 mg?kg -1上升到平均值为245.70 mg?kg -1,上升幅度超过40倍。说明该区域茶园存在过度施肥的现象。土壤养分状况显著影响茶叶品质成分,并且不同土壤养分指标对不同品质成分的影响有所不同。通过边际效应分析,发现各次级代谢物的最高含量都有其对应的土壤养分范围。在此基础上,拟合了武夷茶区高品质茶园适宜的土壤养分范围:pH 4.5—5.0;有机质20—40g·kg -1;碱解氮60—100 mg·kg -1;有效磷10—100 mg·kg -1;速效钾100—150 mg·kg -1。 【结论】综合本研究结果,建议武夷岩茶区和洲茶区在养分管理方面,总体采取有机肥取代部分化肥,适量补氮和钾,严格控制磷肥施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中低肥力果园火龙果科学施肥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方法】2018-2020年在贵州省火龙果典型产区罗甸县进行定株施肥试验,设置5个施钾肥处理:CK(仅施机肥)、K0(0g/桩)、K1(150 g/桩)、K2(300 g/桩)、K3(450 g/桩),统计火龙果周年产量,测定植株养分浓度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不同施钾水平火龙果的养分分配与产量品质。【结果】火龙果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积累均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茎蔓、果肉和果皮中的养分含量均表现为钾>氮>磷。中肥力果园,随施钾量增加火龙果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且随时间推移,肥料效应更为显著;低肥力果园,施钾肥较不施钾肥产量增加显著,但钾肥用量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中、低肥力果园连续3年施钾肥,各施钾处理(K1~K3)产量较未施钾肥的处理(K0)分别提高4.8%~21.66%、20.72%~26.35%。施用钾肥能够促进火龙果维生素C含量的积累、提高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结论】中、低肥力果园施钾肥能保证火龙果较高的产量和果实品质,适宜的钾肥推荐施用量为300g/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施肥对甜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甜玉米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化州甜玉米品种穗优甜1号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了尿素(氮肥)、过磷酸钙(磷肥)、硫酸钾(钾肥)、磷酸二氢钾(钾肥)、腐殖酸钙、微肥6种肥料18种配比的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甜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6种肥料中尿素(氮肥)对甜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缺氮或高氮施肥甜玉米产量较低,而采用中氮并辅以高钾和适量磷肥、微肥的施肥方式,产量最高,比纯高氮施肥处理提高了49.9%。在中氮用量基础上,辅以高磷与适量钾肥、腐殖酸钙和微肥的施肥处理,甜玉米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最高,品质最佳。在上述两种以中氮为基础的施肥方式作用下,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明显偏高。【结论】科学合理施肥方式能显著提升甜玉米产量品质,且有效减轻了滥施化肥对土壤肥力的破坏,建议在今后甜玉米高效栽培的施肥管理中应控制氮肥用量,且须辅以磷钾肥、微肥、腐殖酸等多种肥料的混合性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番石榴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番石榴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质容器栽培的方法,设置3组不同氮磷钾配比的营养液,即处理A(高氮低磷中钾,10∶6∶13)、处理B(低氮中磷高钾,6∶7∶16)和处理C(低氮低磷高钾,8∶4∶15),以复合肥为对照,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氮、磷、钾不同肥料配比对一年生桔梗根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初步筛选试验范围内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采用“3414”田间肥料的试验设计方法对一年生桔梗的根长、根径、侧根数、单根鲜重等性状加以调查,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4种处理的桔梗根部性状等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施肥处理的根部外观品质和桔梗产量综合表现好于不施肥处理CK,合理的氮、磷、钾配施可以提高桔梗的产量和根部外观品质,外观品质最好和产量最高的施肥配比为T9(N∶P2O5∶K2O=88∶174∶450,kg/hm2)、T5(N∶P2O5∶K2O=88∶174∶300,kg/hm2),且钾肥对一年生桔梗的增产有重要影响。经回归分析建立了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N∶P2O5∶K2O=67.2∶190∶450(kg/hm2),可为今后桔梗栽培施肥方案的制定和专用肥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常规复合肥和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水稻的施肥提供科学合理的施用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设计不同N、P_2O_5、K_2O配比肥料对肥料的利用率以及对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影响。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分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2个大区共8个处理。【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的水稻产量高于常规化肥,产量增加202.5kg/hm~2,同时,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除氮利用率略低外,磷、钾平均利用率提高3.65%、6.05%。【结论】与常规施肥对比,测土配方施肥可提高水稻产量和除氮肥料利用率,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优于常规化肥,可大力推广水稻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不同贮藏年限武夷岩茶的丙烯酰胺和品质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差异分析,为武夷岩茶的食品安全、加工和储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矮脚乌龙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贮藏年限[0(新茶)、2、4和6年]武夷岩茶的丙烯酰胺含量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对不同贮藏年限武夷岩茶丙烯酰胺、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贮藏0(新茶)、2、4和6年的武夷岩茶丙烯酰胺含量总体较低,分别为304.67、255.09、188.19和172.45 ng/g,均在欧盟法规安全限定范围内(≤850 ng/g)。与新茶相比,贮藏2、4和6年武夷岩茶茶样中丙烯酰胺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贮藏2年茶样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85%,较新茶显著降低44.5%(P<0.05,下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武夷岩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中丙烯酰胺、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与贮藏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贮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儿茶素含量与丙烯酰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武夷岩茶主要化学成分大多呈下降趋势;丙烯酰胺含量较低,不会对人体构成风险,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陕西关中西部灌区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在户县、周至和扶风3个县设置16个田间试验点,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中,均以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最高,其中以氮、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为显著;N2P2K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0.94%,21.65%和41.49%;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每形成100 kg籽粒时的冬小麦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呈降低趋势,当小麦籽粒产量由4 000增加到8 000 kg/hm2时,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的氮、磷、钾养分携出量分别降低了18%,15%和17%。【结论】在推荐施肥过程中,有必要根据产量水平确定适宜的单位经济产量养分携出量参数,以较准确地确定作物养分携出量。  相似文献   

9.
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生长与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凤丹’生长与种子产量的影响,建立平衡施肥对油用牡丹种子产量的函数模型,模拟出油用牡丹‘凤丹’的氮磷钾施肥最佳方案.【方法】采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处理对油用牡丹生长与种子产量的影响,建立油用牡丹种子产量的氮、磷、钾平衡施肥效应函数模型.【结果】氮、磷、钾3种肥料配施能够有效促进牡丹植株新生枝条生长、叶片增大,并促进株高、新梢条数、花直径、花高度与单株花数增加,有效增强植株的生长势.油用牡丹种子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的编码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并具有高度相关关系.施肥处理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氮、磷、钾三因素、两因素配施对油用牡丹的生长指标和种子产量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氮、磷、钾肥对种子产量的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结论】通过建立模型寻优获得最高种子产量对应的氮、磷、钾最优施肥组合为N 522.24kg/hm2,P_2O_5186.40kg/hm2,K_2O 190.92kg/hm~2,拟合的种子产量最大值为1 971.43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酿造甜高粱的产量及品质,更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在冲积土上开展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N)、磷(P2O5)、钾(K2O)肥料配比以25:12:13产量及品质最高,配比20:12:13最科学。适量增施硼肥有利于甜高粱糖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南疆石榴树平衡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南疆石榴树平衡施肥技术.[方法]新疆南疆喀什地区的石榴园,进行了氮、磷、钾化肥试验,[结果]在供试条件下,石榴株产与氮肥施用量的效应方程是:Y=17.9+15.5(N)-8.6(N)~2,最佳施氮(N)量为 0.84 kg/株;石榴株产与磷肥施用量的效应方程是:Y=19.2+17.5(P_2O_5)-12.0(P_2O_5)~2 ,最佳施磷(P_2O_5)量为 0.67 kg/株;石榴株产与钾肥施用量的效应方程是:Y=19.23+16.07(K_2O)-10.12(K_2O)~2,最佳施钾(K_2O)量为 0.70 kg/株;石榴产量可达24.9~25.6 kg/株.[结论]适量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可以提高石榴营养器官的生长量,增加石榴叶片的N、P、K营养水平,提高石榴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南疆核桃树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为新疆核桃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氮、磷、钾肥料效应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核桃的合理施肥量,施肥与叶片营养水平的关系,分析了传统施肥存在的问题.[结果]适量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可以提高核桃营养器官的生长量,增加核桃叶片的N、P、K营养水平,提高核桃的产量和品质.氮、磷、钾肥对核桃叶片中N、P、K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叶片中N、P、K含量与施肥量之间呈现二次多项式模式.在供试条件下,合理的施肥量为,尿素3 kg/株、三料磷肥3 kg/株、硫酸钾1.5 kg/株,核桃产量可达19.6~22.2 kg/株.[结论]平衡施肥与传统施肥相比,氮、磷、钾、微量元素肥料配合合理,能有效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核桃园可增加收入2 590.6元/667 m2,平衡施肥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桂蔬一号黑皮冬瓜氮磷钾施用效应及最高产量与最佳产量施肥量。【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组合对桂蔬一号黑皮冬瓜的产量效应,同时建立产量与施肥量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寻优。【结果】施用氮、磷、钾肥对桂蔬一号黑皮冬瓜均起到增产作用,其肥效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氮磷、钾磷间存在明显的正交互效应,氮钾间存在明显的负交互效应。利用计算机对产量与施肥量数学模型进行摸拟寻优,获得桂蔬一号黑皮冬瓜最高产量(90992.84kg/ha)的施肥量为N309.4kg/ha、P2O5183.8kg/ha、K2O450.0kg/ha,收益为102061.2元/ha;最佳产量(90906.20kg/ha)的施肥量为N168.8kg/ha、P2O5183.8kg/ha、K2O412.5kg/ha,收益为103209.6元/ha。【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钾素是桂蔬一号黑皮冬瓜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由于生产上存在各种变化因素对冬瓜产量的影响,栽培上应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以提高冬瓜产量和品质。生产75000~90000kg/ha的冬瓜产量,氮、磷、钾优化施用配比应为1.00∶0.70~0.99∶0.86~0.9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桂蔬一号黑皮冬瓜氮磷钾施用效应及最高产量与最佳产量施肥量。【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组合对桂蔬一号黑皮冬瓜的产量效应,同时建立产量与施肥量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寻优。【结果】施用氮、磷、钾肥对桂蔬一号黑皮冬瓜均起到增产作用,其肥效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氮磷、钾磷间存在明显的正交互效应,氮钾间存在明显的负交互效应。利用计算机对产量与施肥量数学模型进行摸拟寻优,获得桂蔬一号黑皮冬瓜最高产量(90992.84 kg/ha)的施肥量为N 309.4 kg/ha、P2O5 183.8 kg/ha、K2O 450.0 kg/ha,收益为102061.2元/ha;最佳产量(90906.20 kg/ha)的施肥量为N 168.8 kg/ha、P2O5 183.8 kg/ha、K2O 412.5 kg/ha,收益为103209.6元/ha。【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钾素是桂蔬一号黑皮冬瓜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由于生产上存在各种变化因素对冬瓜产量的影响,栽培上应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以提高冬瓜产量和品质。生产75000~90000 kg/ha的冬瓜产量,氮、磷、钾优化施用配比应为1.00∶0.70~0.99∶0.86~0.9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毛葡萄施用氮、磷、钾肥增产优质效应和筛选最佳配方,为毛葡萄生产施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N、P2O5、K2O三者2水平的施用量分别为:100.20、114.30和108.90 kg/ha),测定毛葡萄野酿2号的产量及品质,并对肥料及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土壤速效N含量为196 mg/kg、速效K含量为414 mg/kg的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毛葡萄产量促进作用较高的施肥处理组合依次为:N2P2K0(28122.62 kg/ha)>N0P2K2(27819.57 kg/ha)>N1P1K2(25940.69 kg/ha)>N2P0K2(24849.73 kg/ha);P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N、K肥对毛葡萄有交互作用,N0P2K2的产量显著高于N3P2K2的产量(21970.80 kg/ha);随着K肥量的增加,其产量呈逐渐下降。不同施肥处理间对毛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结合土壤类型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根据毛葡萄不同生育期合理调配N、P、K肥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窝肥施用不同芝麻类有机物料对烤烟化学成分和香气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改变传统饼肥施用方式,窝肥施用的不同芝麻类有机物料栽烟时穴施。【结果】(1)窝肥施用芝麻饼可提高3个部位烟叶品质,施用炒芝麻可提高中部和上部烟叶质量,施用芝麻油仅提高上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施用芝麻饼的3个部位、施用炒芝麻中部和上部烟叶糖与烟碱和总氮与烟碱的比值均适宜,而施用芝麻油3个部位的烟叶这两者比值均不太适宜,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均较差。(2)窝肥施用芝麻饼的下部和中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的增加是由新植二烯、类西柏烷类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增加引起的,上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的增加是由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和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增加引起的;施用炒芝麻的中部和上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的增加主要源于新植二烯、苯丙氨酸和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施用芝麻油的上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的增加主要源于新植二烯和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3)3个部位均以窝肥施用芝麻饼烟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尤其香气质较纯净,香气量较足,余味舒适特征较明显。【结论】芝麻饼肥用量相等情况下,基肥与窝肥相结合施用,较传统的饼肥全部用作基肥,更有利于烟叶致香物质的形成,提高各部位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尤其明显提高新植二烯(上部烟叶略低于对照除外)及其以外致香物质含量、烟叶糖碱比和氮碱比均较适宜,蛋白质和氯含量较低,钾素含量相对较高,使烟叶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含量及组成更趋协调,有助于改善烟叶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氮钾肥单效益与交互作用对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寻求最佳配比组合.[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低氮(45kg/ha)、中氮(90 kg/ha)和高氮(135 kg/ha)3个氮水平与低钾(180 kg/ha)、中钾(270 kg/ha)和高钾(360 kg/ha)3个钾水平,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氮钾配比对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根据产量、产值结果结合QBASCE程序进行优化寻优.[结果]氮、钾肥均能增加烤烟的产量,但氮肥的增产效应大于钾肥;需要适量的氮和较高水平的钾,才有利于烟叶产值的提高.最高产量方案施肥量为:112.5kg/haN、360 kg/ha K2O,烟叶产量52185.95 kg/ha.最高产值方案施肥量为:108 kg/haN、360kg/ha K2O,烟叶产值为23394.15 元/ha.[结论]建立的氮钾用量对烟叶产量、产值影响的回归模型可为相近类型土壤种植烟叶参考.最佳方案施肥量为108kg/haN、360kg/haK2O.  相似文献   

18.
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鸣超  刘丽  姜昕  关大伟  李俊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8):3600-3611
【目的】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作为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菌种,凭借其良好的解钾溶磷促生效果及共生固氮功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目前对其单一菌种促生或固氮效果及机理已有较多报道。本研究旨在开展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研究,评价其接种效果,并对作用机理初探,为开发功能复合型微生物菌剂,丰富微生物肥料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田间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邱家店科研基地进行。设T1(空白对照),T2(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单接种),T3(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单接种),T4(胶质类芽孢杆菌3016和慢生大豆根瘤菌5136复合接种)和T5(常规施肥)5个处理,4次重复。分析大豆播种前(0 d)、花荚期(50 d)、鼓粒期(80 d)和成熟期(110 d)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接种胶质类芽孢杆菌和大豆根瘤菌的各处理均能提高单株籽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其中以复合接种处理效果最优,分别高于对照处理12.8%、9.3%和41.0%,且差异显著;该处理下,大豆茎叶和籽粒的氮、磷、钾含量都具有较高水平,特别是籽粒钾、茎叶氮和茎叶磷,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7%、9.3%和38.5%,复合接种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在土壤肥力方面,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根瘤菌和化学肥料对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以复合接种效果最佳,成熟期各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43.7%、8.5%和15.5%;相对于化学肥料,施用胶质类芽孢杆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的各处理,对土壤肥力提高效果更有持久性且对土壤pH影响更小,其中复合接种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除此之外,复合接种还能够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微生物总量,尤其是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抑制真菌增长,有利于土壤实现由“真菌型”向“细菌型”的良性转变。典型对应分析结果表明,pH和速效钾是引起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结论】胶质类芽孢杆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不仅能够改善大豆品质、增加产量,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施肥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代谢组学的‘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代谢物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的超高相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探究云南大叶种‘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发现影响晒青茶品质形成的标志性代谢物,并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变化路径,为了解云南晒青茶品质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在制作‘云抗10号’晒青茶过程中,取‘云抗10号’鲜叶、揉捻叶、晒青叶各3组。样品经预处理后,运用LC-MS检测3组样品中的代谢产物,利用质谱数据库对其定性。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3组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PLS-DA方法筛选差异显著的代谢物。【结果】建立了‘云抗10号’鲜叶、揉捻叶和晒青叶的代谢物谱的LC/MS分析方法,将代谢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并将3组样品聚类区分。并用LC-MS技术对‘云抗10号’晒青茶及在制茶进行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在鲜叶、揉捻叶、晒青叶之间发现差异代谢物701种,揉捻叶与鲜叶的差异显著代谢物116种,晒青叶与鲜叶的差异显著代谢物158种,晒青叶与揉捻叶的差异显著代谢物48种。比对KEGG与MWDB数据库分析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代谢、多酚物质代谢等代谢途径有关。【结论】利用LC-MS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鲜叶组、揉捻叶组与晒青叶组进行区分,证明代谢组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晒青毛茶在加工过程中内含代谢物的化学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的晒青毛茶品质形成关键代谢物,可为晒青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