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加州野大麦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及其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倍体加州野大麦(Hordeum californicum)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加州野大麦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进行依次染色体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背景中的加州野大麦染色体都显示较强的末端带,7对染色体之间带的数目和强弱均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和普通小麦染色体相互区分开来;以45s rDNA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发现,二倍体和双二倍体中加州野大麦的NOR位点均位于第7对染色体短臂上;基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结果,利用Motic images plus 2.0 ML软件"数码显微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核型分析,确定加州野大麦的核型为2n=2x=10 m(2SAT) 4 sm,属于较为对称性核型(Ⅱ A);加州野大麦染色体核型的建立,为利用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转移加州野大麦的有利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根尖压片法分别对燕麦的3个种Avena nudibreri,A.hispanica和A.sativa的燕麦材料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vena nudibreri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其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五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中第5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核型属2A型;Avena hispanica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为2n=4x=28=20m+8sm(2SAT),着丝点的位置有近中部着丝点和中部着丝点区,其中第10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核型属2A型;Avena sativa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核型公式为2n=6x=42=26m+16sm(4SAT),具8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12对和第17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属2B型。  相似文献   

3.
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因只出现在小麦及小麦族近缘属物种而得名,本研究从蒙古冰草中克隆得到一个Afa家族序列,长度为233 bp,命名为pAmAfa1,该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大多数小麦族其他物种的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存在较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蒙古冰草pAmAfa1序列与大赖草pLrAfa3,pLrAfa5序列聚在一起,表明蒙古冰草P染色体组与大赖草的N、X染色体亲源关系较近。为了明确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在蒙古冰草染色体上的位置,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被采用,以pAmAfa1为探针检测到杂交信号出现在染色体的末端或近端部的区域,每条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表明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普遍存在于P染色体组中。  相似文献   

4.
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因只出现在小麦及小麦族近缘属物种而得名,本研究从蒙古冰草中克隆得到一个Afa家族序列,长度为233 bp,命名为pAmAfa1,该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大多数小麦族其他物种的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存在较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蒙古冰草pAmAfa1序列与大赖草pLrAfa3,pLrAfa5序列聚在一起,表明蒙古冰草P染色体组与大赖草的N、X染色体亲源关系较近。为了明确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在蒙古冰草染色体上的位置,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被采用,以pAmAfa1为探针检测到杂交信号出现在染色体的末端或近端部的区域,每条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表明Afa家族串联重复序列普遍存在于P染色体组中。  相似文献   

5.
热研4号王草和桂闽引象草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 cv.Reyan No.4)和桂闽引象草(P.purpureumcv.Guiminyin)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分析,以期为狼尾草属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利用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者染色体基数均为x=7。其中,热研4号王草为三倍体,有21条染色体,核型公式2n=3x=21=21m(3SAT),染色体相对组成I.R.L=9S+3M1+3M2+6L,3条染色体含有随体;桂闽引象草为四倍体,有28条染色体,核型公式2n=4x=28=18m(2SAT)+10sm(2SAT),染色体相对组成I.R.L=10S+6M1+4M2+8L,4条染色体含有随体。热研4号王草和桂闽引象草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60.15%和62.19%,属于1B型和1C型,其核型都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 2n=32)是一种重要的野生豆科牧草,由于其突出的抗逆特性,被认为是用来进行苜蓿改良的优异遗传资源。本研究利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以不同荧光物标记的3种重复序列(5S rDNA,45S rDNA和C0t-1 DNA),对黄花苜蓿和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2n=32)染色体进行了FISH分析和分子核型比较,以期在染色体水平上揭示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上述重复序列可以较好的将苜蓿32条染色体区分为16对特征不同的染色体。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绝大多数染色体FISH杂交特征表现一致或高度相似性,分子核型无显著区别,因此二者间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新麦草的细胞学核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新麦草种质资源染色体数目14条,第7号染色体上有1对随体,臂比值大于2的染色体仅有1对为14%,核型公式为2n=2x=14=12m(2SAT)+2sm,核型不对称类型属于2A型。本研究结果为新麦草的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及新品种的选育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麦草的细胞学核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新麦草种质资源染色体数目14条,第7号染色体上有1对随体,臂比值大于2的染色体仅有1对为14%,核型公式为2n=2x=14=12m(2SAT)+2sm,核型不对称类型属于2A型。本研究结果为新麦草的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及新品种的选育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红球姜(Zingibe zerumbet)的染色体进行识别,并对该物种基因组的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利用PI和DAPI组合(CPD)染色与45SrDNA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对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红球姜具有2对45SrDNA位点,分别位于第5号和第10号染色体的短臂,对应于相应染色体上的显著CPD带区。基于rDNA位点和染色体测量数据,建立了红球姜准确而详细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  相似文献   

10.
对蜀黍属的苏丹草与两个高粱品种同杂Ⅱ号和314A杂交后所得的两个杂交种的F3代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F3(苏丹草×314A♀)核型类型为2A,核型公式为2n=4x=16m(2SAT)+4sm,与其亲本有较为明显的差异;F3(同杂Ⅱ号×苏丹草♀)核型类型为1A,核型公式为2n=4x=18m(2SAT)+2sm,与亲本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白鹤芋(Spathiphyllum floribundum)‘Mojo’品种的组培苗根尖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比较不同取材时间、预处理方法对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于08:45-09:15取材,用0.002 mol·L-18-羟基喹啉或0.07mmol·L-1放线菌酮预处理4h所得的染色体制片效果最佳。白鹤芋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30,为二倍体,‘Mojo’品种有B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30=20m+6m(SAT)+2sm+2sm(SAT)(B染色体),其中3号和8号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其余的染色体都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3号、4号、6号和9号的染色体具随体。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为1.73;核型属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37%。  相似文献   

12.
苏丹草与高粱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秋文  高丽  张天真 《草业学报》2006,15(2):100-106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对4个苏丹草和6个高粱品种的核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苏丹草和高粱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0(2n=20);苏丹草品种均为1A核型,并具有1对随体染色体,其中1、2号品种的第2对染色体为近中间着丝点染色体,3、4号品种为中间着丝点染色体;高粱品种除5号为1A核型、中间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的5个品种为2A或2B核型,且都有1或2对近中间着丝点染色体,9号品种还出现1对近顶端着丝点染色体;高粱8、9号品种各观察到1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数量分析表明,第1到第10对染色体长短臂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以及绝对全长在苏丹草和高粱2类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苏丹草和高粱的遗传差异不在染色体长度上。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染色体压片法对‘青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 L. ‘Qingyan NO.1’)新品种的核型进行研究,明确其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特征,为该品种的分类提供细胞学研究基础。结果表明:‘青燕1号’燕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核型公式2n=6x=20m+22sm(4SAT),其7号和17号染色体分别含有2个随体,染色体长度比为2.3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百分比为42.8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3.25%,核型属"2B型"。  相似文献   

14.
鹅观草属三个物种及其居群间核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了鹅观草属3个物种,毛叶鹅观草、竖立鹅观草和纤毛鹅观草及其居群间的核型,其中R. amurensis的核型2n=4x=28=24m(2SAT) 4sm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3个物种绝大多数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具1对随体,几乎都位于第14对染色体上.核型类型为2A.但在核型公式、平均臂比、臂比大于1.7的染色体比率等方面,不仅3个物种的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R. ciliaris和R. japonensis的种内不同居群间也存在差异,表明R. ciliaris和R. japonensis种内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