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集新鲜荔枝落果培养荔枝蒂蛀虫蛹,采用10%蜂蜜水+清水饲养荔枝蒂蛀虫,取羽化1、2、3、4、6、8及10日龄健康雌成虫,解剖卵巢观察卵巢发育进度,制订卵巢发育等级,比较不同日龄雌成虫产卵量和交配率。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iey雌成虫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1个交配囊和1个受精囊组成。根据雌成虫生殖系统发育的典型特征,将卵巢发育时期分为乳白透明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即5级卵巢;不同日龄雌成虫卵巢发育进度不同,4日龄雌成虫开始大量产卵,6日龄成虫进入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深入认识其产卵选择机制,对于该虫的有效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产卵选择试验,测定荔枝蒂蛀虫对荔枝果实、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颜色、形状和大小以及荔枝嫩叶和老叶等的产卵选择。【结果】荔枝果实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即使在无法接触果实的情况下,成虫也可在产卵介质上产卵,其落卵量与直接产于果实上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但将荔枝果实密封包裹或烘制成果干后,则未观察到成虫在上面产卵。可见,荔枝果实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其气味中。荔枝蒂蛀虫对产卵介质的表面纹理结构有选择性,成虫在200~400目(0.038~0.075 mm)筛网表面产卵较多,在复印纸、80目(0.18 mm)和100目(0.15mm)筛网表面产卵较少,该虫偏好在表面具有细小缝隙的产卵介质上产卵,表面过于光滑或缝隙过大均会减少其落卵量。但当荔枝果实被密封包裹后,即使表面纹理结构适合,成虫也不产卵。荔枝蒂蛀虫对产卵介质颜色、形状和大小均无显著的选择性。此外,荔枝蒂蛀虫可在装有荔枝嫩叶和老叶的产卵介质上产卵,其落卵量与装有荔枝果实的产卵介质上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说明荔枝叶片和果实一样,均可吸引成虫产卵。【结论】荔枝果实、嫩叶和老叶均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该虫对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有选择性。荔枝叶片表面光滑,可能是荔枝蒂蛀虫在自然条件下较少选择在叶片上产卵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LED白光对荔枝蒂蛀虫繁殖的影响及其田间防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LED白光灯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田间控制效果,阐明田间利用LED白光灯有效控制荔枝蒂蛀虫发生危害的潜在原因,为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暗期,观察荔枝蒂蛀虫成虫在不同光照度处理下的移动、补充营养、静息、交配、产卵5种活动行为的变化,并记录雌蛾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成虫寿命;通过对荔枝园成虫数量、果实新鲜着卵量及蛀果率的调查,评估LED白光灯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控制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5~10 lx的光照度显著抑制了成虫移动、交配和产卵行为;50~100 lx的光照度不仅显著抑制成虫的移动、交配和产卵活动,而且第一次交配和产卵的时间延迟3~4 d;当光照度增加到500 lx时,成虫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然而,夜间不同光照度对成虫寿命、卵孵化率等生物学特性无显著影响。荔枝园悬挂LED白光灯后,从第7天开始,灯光防控区无论是成虫数量、果实新鲜着卵量,以及蛀果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LED白光夜间能抑制荔枝蒂蛀虫成虫的活动和繁殖,能显著降低该虫田间种群数量,并抑制成虫在果实上产卵,从而降低其危害率。  相似文献   

4.
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6种杀虫剂对荔枝蒂蛀虫实施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乳剂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到96.1%,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浮油1 000倍液和48%毒死蜱乳油800倍液对荔枝蒂蛀虫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91.5%和83.4%。3种药剂在本试验使用剂量范围内对荔枝安全无害,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莆田荔枝蛀果害虫逐年加重为害 ,主要有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小灰蝶、龙眼亥麦蛾和卷叶蛾等 ,其中荔枝蒂蛀虫是果蛀虫中的最主要害虫 ,为害荔枝枝梢、花穗及果实 ,但不为害叶。在莆田县梧塘镇年发生 1 0代 ,世代重叠。成年树为害较重 ,虫果率 81 9% ,虫梢率 5 9 0 % ,造成枯枝枯叶 ,落花落果 ,并在果内留有虫粪 ,影响荔枝品质。当前生产上常用的药剂有 40 %乐果EC、 90 %敌百虫晶体、 1 8%杀虫双AS、 2 0 %杀灭菊酯EW、 40 %氧化乐果EC等常规农药 ,由于多年连续使用 ,蒂蛀虫抗药性增强 ,防效明显下降。为了筛选高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继代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研究木毒蛾在广西荔枝上的发生为害规律,并采用喷雾法对木毒蛾进行室内毒效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毒蛾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幼虫7龄,幼虫期50~60d,以卵越冬。施药24h后,20%甲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木毒蛾的防效大于90%,100g/L联苯菊酯乳油、10%虫螨腈悬浮剂的防效大于80%,40%辛硫磷乳油、480g/L毒死蜱乳油和60g/L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效小于80%。因此20%甲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可作为荔枝木毒蛾暴发时防治的首选药剂,40%辛硫磷乳油、480g/L毒死蜱乳油和10%虫螨腈悬浮剂可作为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7.
于雌蚧虫产卵前期,用48%乐斯本乳油、蚧必治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40%杀扑磷乳油对火棘绿篱上日本龟蜡蚧进行田间防治试验,以研究4种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5、10d后,蚧必治乳油、40%杀扑磷乳油和48%乐斯本乳油的防效均显著、极显著高于40%氧化乐果乳油,前三者中蚧必治乳油的防效最好,相对防效达63.7%。  相似文献   

8.
选用7种不同药剂对猿叶甲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氰·敌敌畏和杀虫双防效最好,7 d后药效仍在95%以上,氯虫苯甲酰胺和马拉硫磷对猿叶甲也有较好防效,7 d后药效仍在80%以上。为配合无公害生产,建议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治,当虫情较重或成虫比重大时,可选用杀虫双或氯氰·敌敌畏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三种新型杀虫剂对中国梨木虱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为试虫,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新型杀虫剂对中国梨木虱的田间防效,以期确定防治梨木虱的理想药剂及最佳时期。结果表明:在2次试验中螺虫乙酯悬浮剂对梨木虱药后7~21d防效均达90%以上,是防控梨木虱首选药剂;其它药剂防效较差,其中氟啶虫胺腈与乙基多杀菌素混用防效优于单剂;在卵孵化末期施药的防效优于若虫期。建议在梨木虱一代卵孵化末期选用240g·L~(-1)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避免梨木虱对该药剂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荔枝鲜果、果皮、叶片、果干、干果皮、果干+水、干果皮+水以及不同材质和表面纹理结构的筛网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结果表明,以荔枝鲜果、果皮、嫩叶和老叶作为产卵引诱物,可引诱荔枝蒂蛀虫大量产卵,但持效期较短,引诱效果在1~2 d后即显著下降。筛网网孔大小对荔枝蒂蛀虫产卵有显著影响,100目和120目筛网上的落卵量明显比150~600目筛网少,但筛网材质则对产卵影响不大。荔枝果干、果干+水、干果皮对荔枝蒂蛀虫产卵无引诱作用,但干果皮与水混合后,却可引诱该虫大量产卵,其中干果皮与水以质量比1∶3混合的引诱效果最佳。该混合物与400目尼龙筛网组合使用,其引诱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效果与荔枝鲜果相当,筛网上的落卵量为17.3~24.0粒,荔枝鲜果为17.5~23.0粒;且混合物的持效期较长,产卵引诱效果在第8天才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11.
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治甘蓝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治甘蓝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667m2用25g施药后3d防效达97.9%,药后7d其防效仍达94.3%,与对照药剂2.5%功夫水乳剂相比效果明显,持效期长,适宜施药剂量为每667m220~25g。药后安全性调查表明,该药剂对作物安全,适合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12.
常见杀虫剂对菜蚜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贵阳地区菜蚜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虫·杀虫单、吡蚜酮+噻嗪·异丙威、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及田间防治效果,分别采用浸叶法对5种常用杀虫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利用常规喷雾法测定了这些药剂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这5种杀虫剂的致死中浓度为LC50=71.65~157.33 mg·L~(-1),其中吡虫啉最高,啶虫脒最低。田间药效也发现吡虫啉和吡虫·杀虫单处理对菜蚜田间防效较好,7d防效约为76%,而高效氯氰菊酯的田间防效最低,7d防效仅为34%。因此,该地区可选用吡虫啉和吡虫·杀虫单等药剂来防治菜蚜。同时应注意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菜蚜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荔枝蒂蛀虫飞行距离和蛰伏习性的室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开放式饲养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ladley,观察其羽化后的飞行距离范围和蛰伏习性.结果发现,荔枝蒂蛀虫成虫平均移动飞行距离约为4.97m,最远12m;92.5%的成虫蛰伏时腹部向上或向水平.除非受惊吓.绝大多数成虫白天静止蛰伏,天黑后才陆续开始不规则间歇性飞行(爬行)活动.建议药剂防治方法以"挨晚(近晚上)兜底成片喷均匀"最好.  相似文献   

14.
南晓云 《长江蔬菜》2012,(14):81-82
采用5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溴虫腈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3种药剂具有很强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 d防效达84.19%~89.66%,药后7 d防效达94.52%~97.76%。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一般,但持效性较好,药后1 d和7 d防效分别为69.58%和94.65%。40%毒死蜱乳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最差,药后1 d和7 d的防效分别仅为57.18%和78.72%。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对西瓜蚜虫防效高、持效期长、对西瓜安全的药剂,作者引进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等化学结构新颖和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开展溴氰虫酰胺等药剂对设施西瓜蚜虫的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防治西瓜蚜虫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连续2年试验其药后3 d的防效均高于95%、药后7 d的防效均高于99%,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延缓西瓜蚜虫对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等药剂产生抗药性的时间,实际生产中建议交替轮换使用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  相似文献   

16.
10种杀虫剂防治甘蓝田甜菜夜蛾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超  胡延萍  刘永强  王伟  慕卫 《长江蔬菜》2010,(18):109-111
采用9类不同作用方式的10种化学和生物杀虫剂作为供试药剂进行了甘蓝田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评价,结果表明,甲维盐、茚虫威、溴虫腈均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1000倍液施药后3d防效达到最高,防效为84%~90%;多杀菌素、虫酰肼、甲氧虫酰肼速效性较差,药后1d1000倍液处理防效仅为64.26%,43.25%,40.16%,施药后7d防效达到最高,为78%~83%;灭多威表现出一定的速效性,但持效性较差;氟啶脲对甜菜夜蛾防效较差,施药后7d,1000倍液处理防效仅达到71%;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对甜菜夜蛾防效较差,1000倍液处理防效均低于70%。  相似文献   

17.
以白星花金龟2龄幼虫为试材,以3%呋喃丹Carbofuran为对照药剂、不施药为空白对照,采用土壤表面撒施颗粒剂农药的方法,研究了2%吡虫啉、10%丁硫克百威、0.4%氯虫苯甲酰胺、5%二嗪磷、0.5%阿维菌素、1%联苯·噻虫胺等6种颗粒剂农药对蛴螬的室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丁硫克百威的速效性最优,施药7d后对蛴螬的校正防效高达62.5%~70.0%,显著高于同期呋喃丹对蛴螬的校正防效;5%二嗪磷的持效期最长,7d后的校正防效显著低于呋喃丹,但14d后已与呋喃丹无显著差异,且28d后校正防效在所有药剂中最高;1%联苯·噻虫胺处理28d的校正防效高于呋喃丹。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的田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杀虫剂防治甜菜夜蛾和小菜蛾,对1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甜菜夜蛾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30%茚虫威和50%丁醚脲防治效果较好且药效持久,药后7 d 防效均在91%以上。小菜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茚虫威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3 d、7 d 的防效分别为87.58%、90.14%。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桃树潜叶蛾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对桃树潜叶蛾的防效均有良好的效果。以25%灭幼脲3号悬乳剂1500倍液防效最佳,施药后1d、3d、7d的防效分别为69.68%、93.81%和92.01%,与其余3种药剂的防效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速效、安全、低毒的烟粉虱防治药剂,在番茄烟粉虱发生初期,采用单次叶面喷施5种药剂的方法开展防治试验,并在药后1、3、7 d开展防效调查。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对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防效达61.7%,药后7 d防效维持在90.0%;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1、3 d防效分别为61.5%、80.0%;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持效性较高,药后3、7 d防效分别为76.4%、70.3%。在生产中,建议优先选用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防治烟粉虱,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交替使用,以免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