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紫花苜蓿金皇后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对其在不同浓度Ca2+、Mg2+、Fe2+、Zn2+下的生长及结瘤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不同离子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结瘤情况影响各有不同,其中Ca2+浓度为90mg/L时植株结瘤数目最丰,促进植株结瘤的作用最为明显;Mg2+浓度80mg/L时植株根冠比最大,为41.56%;Fe2+对植株结瘤数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作用最不明显,浓度为15mg/L时植株地上生物量干重为0.41g/株,增产作用优于Ca2+和Mg2+;Zn2+浓度为2.0mg/L时地上生物量干重(0.56g/株)和粗蛋白质含量(18.78%)均最高,对植株产量增加与蛋白质含量累积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磁化水处理对苜蓿根瘤菌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媛  罗明  李卫军  曹晖  郭学良 《草地学报》2014,22(6):1295-1300
为明确磁化水对根瘤菌生长及结瘤固氮的作用,测定在2万Gs恒定磁场下处理的磁化水对苜蓿根瘤菌生长及其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磁化次数的磁化水均能显著影响XGL026菌株生长,降低OD值,磁化水培养基中的活菌数为普通培养基的86.96%~65.72%,菌数降低幅度随磁化次数增加而增大,磁化3次以上的磁化水对活菌数的降低效应极为显著(P<0.01).在盆栽苜蓿上接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菌株XGL026-GFP,采用磁化水灌溉对根瘤菌在根际土壤中的存活和定殖具有抑制作用,苜蓿单株结瘤数与普通水对照相比平均减少46.4%(P<0.01).磁化水处理的苜蓿地上、地下部分的固氮率分别降低21.06%和20.48%,固氮量分别降低26.64%和37.5%,植株干物质重分别减少27.62%和13.46%.表明磁化水处理对苜蓿根瘤菌的生长、定殖和固氮及植株干物质重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菌根菌提高红豆草根瘤固氮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芳  张榕 《草业科学》1996,13(3):45-47
该研究进行了根瘤菌加VA菌根菌双接种和单一接种根瘤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VA菌根菌具有促进植株生长、增加地上鲜重,提高结瘤率和根瘤固氮活性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红豆草、紫花苜蓿根瘤菌接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依据豆科植物与其相应的根瘤菌可以共生固氮的生物学特性,对红豆草、紫花苜蓿进行根瘤菌接种试验,在各生育期就结瘤量、地上部鲜重、株高、产草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红豆草和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后,可提高幼苗结瘤率,增加分枝期结瘤量和地上部鲜重,提高花期产草量,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  相似文献   

5.
付萍 《草业科学》2016,33(4):584-588
在温室中低氮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用3株不同根瘤菌菌株(CCBAU01069、CCBAU01085和J3)对3个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品种进行结瘤固氮效果的研究,旨在从中筛选出与箭筈豌豆植株共生匹配最佳的有效根瘤菌菌株,为箭筈豌豆菌肥的研制奠定试验基础。结果表明,与不接菌处理相比,根瘤菌接种可显著促进箭筈豌豆的单株株高、根长、根瘤数、根瘤鲜重、植株全氮含量以及固氮酶活性,所用菌株以CCBAU01069促生,固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对多年生小叶锦鸡儿不同生育期根瘤固氮能力、不同树龄小叶锦鸡儿根瘤固氮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开花期固氮酶活性最高,此时土壤含氮量和植株含氮量最高;新瘤多发生于果后营养期,植株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结实期;二年生和五年生植株的根瘤固氮能力强于三年、四年生植株,随生长年限的延长,植株生物量逐渐增大,含氮量呈小幅度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对多年生小叶锦鸡儿不同生育期根瘤固氮能力、不同树龄小叶锦鸡儿根瘤固氮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开花期固氮酶活性最高,此时土壤含氮量和植株含氮量最高;新瘤多发生于果后营养期,植株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结实期;二年生和五年生植株的根瘤固氮能力强于三年、四年生植株,随生长年限的延长,植株生物量逐渐增大,含氮量呈小幅度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2个苜蓿品种在不同环境pH值(pH值4.8,5.2,5.6)下接种6株苜蓿根瘤菌株的效果。结果显示,pH值和接种菌株对苜蓿整株鲜重、有效根瘤数、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的影响均较显著。pH值从5.6降低到4.8,苜蓿整株鲜重、固氮酶活性、全氮含量平均降低约66.64%,39.20%,25.84%,有效根瘤数平均减少约8个。接种菌株4(91512)对整株鲜重(0.517 1 g)和有效根瘤数(19.888 9个)影响最大,菌株5(91522)对整株鲜重(0.554 4 g)、固氮酶活性(C2H416.809 3μg/g.h)和全氮含量(3.307 0%)影响最大。植株品种对有效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整株鲜重和全氮含量均以苜蓿“露”的效果优于保定苜蓿。上述结果说明,在酸性环境中,环境pH值是影响苜蓿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接种高效耐酸苜蓿根瘤菌、选择优良的苜蓿植株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pH值对苜蓿生长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水培法,以三得利紫花苜蓿和耐酸苜蓿根瘤菌91522为材料,探讨了酸铝胁迫处理苜蓿幼苗1周后,施加Ca2+、P对紫花苜蓿-根瘤菌结瘤固氮性能和群体感应的修复/恢复作用。结果表明,酸铝毒害后,Ca2+对紫花苜蓿-根瘤菌结瘤过程有显著的修复效应,根瘤菌群体感应、根瘤固氮酶活性显著提高;4 μmol/L P素营养与Ca2+存在交互效应,导致苜蓿现瘤时间较未经修复的处理提前14 d,苜蓿结瘤总数提高了247.09%,结瘤率达到90%,根毛变形率由3.33%提高到28.89%。Ca2+对结瘤动力学曲线的修复作用主要表现为从开始结瘤起同期结瘤数显著提高。P素对结瘤数影响在Ca2+ 5 mmol/L条件下较显著;Ca2+对固氮酶活性有显著提高作用,而且5 mmol/L效果优于10 mmol/L,4 μmol/L P素可以进一步提高固氮酶活性。初步认为,补充Ca2+和4 μmol/L P可以促进根瘤菌在酸铝胁迫条件下群体感应物的分泌、改善苜蓿根毛对结瘤信号的感知和变形,修复酸铝对苜蓿和根瘤菌的毒害,恢复和提高固氮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药用植物对盐碱地进行生物改良,是盐碱地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用2%浓度的NaCl对11份益母草苗期材料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株高、根长、叶面积、地上鲜重、根鲜重等12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及耐盐性综合评价分析对各样本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益母草各指标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3.58%~59.89%,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根鲜重及叶面积4个指标受盐胁迫的影响较大,且12个性状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叶绿素含量、主根直径、地上部分及根的干鲜重可以作为益母草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综合耐盐等级划分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到苗期较为耐盐的益母草材料HY199和HY203。以上结果将会为益母草的盐碱地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耐盐根瘤菌对紫花苜蓿接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甘肃省临泽县盐渍地采集紫花苜蓿耐盐根瘤菌,编号为GL007,它能在pH值为14,NaCl浓度为1.539mol/L,Na2SO4浓度为1.971 mol/L的YMA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经温室蛭石盆栽试验对5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接种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根瘤菌与5个紫花苜蓿品种都能共生结瘤,表现出共生效应的多样性.接种该耐盐根瘤菌的紫花苜蓿与不接种的对照相比其结瘤数增加了11.4%~77.7%,有效瘤重增加了26.4%~80.8%,地上生物量鲜重增加了45.8%~87.5%,地上生物量干重增加了49.1%~106.3%,粗蛋白质含量增加了1.5%~13.5%,初步筛选出的与耐盐根瘤菌GL007最佳匹配的紫花苜蓿品种是金黄后,其地上生物量鲜重、干重、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2.6%,106.3%和13.5%,与对照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水培法,探讨了低浓度Cd(15mg/L)和高浓度Cd(100mg/L)处理对马蔺植物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对马蔺幼苗株高、地下部鲜干重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可促进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DA,SOD和POD活性增加。高浓度Cd对马蔺幼苗株高、叶绿素a、b及地上鲜干重均存在显著影响,地下部鲜干重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虽低于对照(0mg/L),但没有显著性差异;MDA,SOD和POD活性显著增加。低浓度Cd和高浓度Cd处理下,叶片的叶绿素a/b比值较对照均增大,且叶绿素b下降幅度大于叶绿素a。高浓度Cd处理下马蔺对Cd的转移系数大于低浓度的,但均0.5,根系富集Cd的能力达75%,说明马蔺具有较强的耐Cd特性。  相似文献   

13.
模拟干旱胁迫下镁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G-6000(100,200,300g/L)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不同浓度的硫酸镁溶液(0.2,0.4,0.6,0.8g/L)浸种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高羊茅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长,根长,幼苗鲜重及根鲜重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在种子萌发阶段,轻度干旱胁迫(PEG=100g/L)下,硫酸镁浸种对高羊茅种子的萌发促进作用不明显,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中度干旱胁迫(PEG=200g/L)下,0.6g/L的镁使得高羊茅种子的萌发相对最佳,其发芽等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重度干旱胁迫下(PEG=300g/L),0.4g/L镁处理明显的促进了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其发芽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而当镁浓度是0.8g/L时,则抑制了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在幼苗的生长前期,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胁迫下,0.6g/L镁处理对高羊茅的苗长、根长、幼苗鲜重及根鲜重等生长指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重度干旱胁迫下,0.4g/L和0.6g/L的镁处理使其生长指标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生物量、出苗率和越冬率,评价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河西走廊盐碱地的适应性,遴选出适宜河西走廊盐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SR4030和巨能的出苗率较高,甘农3号的出苗率最低;16个紫花苜蓿品种间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BR4010、WL343HQ、阿迪娜、亮苜2号和WL363HQ的分枝数显著大于标靶和金皇后的分枝数;岩石和德宝的叶茎比显著高于金皇后和骑士3的叶茎比;德宝、亮苜2号和骑士T的产量大于其他品种;亮苜2号和骑士3的越冬率显著高于甘农3号和SR4030的越冬率;阿迪娜和WL343HQ的倒伏率最小,骑士T和标靶的倒伏率最大。以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生物量、出苗率和越冬率为变量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紫花苜蓿品种聚为6类,综合评判结果认为,亮苜2号、骑士T、德宝适宜种植于河西走廊盐碱地。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5个播种密度下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德宝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播种密度下,紫花苜蓿的单株分枝数、单株叶片数、体积、干质量、鲜质量5个性状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体积、根干质量、根鲜质量3个性状,随密度的增加也有减少或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根长与株高2个性状比较稳定。对鲜质量影响最大的是鲜体积,其次为单株叶片数,单株分枝数和株高。除单株叶片数外其余性状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NO3--N与NH4+-N两种氮素形态的7种配比(氮素水平210mg/L)对紫花苜蓿盛花期生长及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形态配比下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根瘤数、根瘤重及固氮酶活性均随NO3--N/NH4+-N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NO3--N/NH4+-N比例为5/3时,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根瘤数、根瘤重及固氮酶活性均取得最大值,而地上部和地下部全氮含量则在5/5时最高。综合分析,当氮素水平在210mg/L时,5/3处理下紫花苜蓿生长较好,自身固氮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不同磷水平对接种根瘤菌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培方法,以NaH2PO4为磷源,设8个磷水平处理,研究了不同磷水平对接菌"甘农3号"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根瘤菌并且在营养供应充分的条件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随着营养液中磷水平的增大而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各指标出现最大值时的磷水平并不相同。株高和叶片数在磷水平为500μmol/L时最大(P<0.05);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在磷水平为1 000μmol/L时最大(P<0.05);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在磷水平为1 500μmol/L时最大(P<0.05)。而根瘤数和根瘤重则随磷水平的增大而一直增大,并在磷水平为2 000μmol/L时出现最大值(P<0.05)。表明紫花苜蓿各器官对磷素的需求量并不相同,并且磷素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磷反而不利于紫花苜蓿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紫花苜蓿体内异黄酮与结瘤固氮及氮效率的关系,以紫花苜蓿品种中氮高效的"LW6010"和氮低效的陇东苜蓿为材料,采用室内营养液砂培,设5个氮素水平,研究了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的异黄酮含量和固氮特性以及异黄酮合酶(IFS)和结瘤信号传递通路基因(nod)的表达。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异黄酮含量与根瘤数、单株总根瘤重以及单株固氮潜力的相关性显著,并且在低氮胁迫时紫花苜蓿的异黄酮含量以及根瘤数、单株总根瘤重和单株固氮潜力均显著上升。另外,还发现:氮高效的"LW6010"紫花苜蓿在氮胁迫时,茎叶和根系中上调的IFS基因数量和上调幅度均大于氮低效的陇东苜蓿,因此促进了nod基因的高表达,最终提高了氮效率。综上所述,1)紫花苜蓿的结瘤固氮与异黄酮含量显著正相关,在外源氮素浓度改变时,紫花苜蓿能通过茎叶和根系中不同IFS基因的表达提高体内异黄酮含量,从而刺激nod基因表达来促进结瘤和提高单株固氮潜力;2)紫花苜蓿体内异黄酮含量的差异是决定其氮效率高低的重要原因,氮高效紫花苜蓿在氮胁迫时通过多个IFS基因的高表达促进异黄酮合成,进而刺激结瘤固氮,从而表现出氮高效。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科尔沁沙地燕麦生物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阳  赵力兴  朱铁霞  王琳  高凯 《草地学报》2018,26(5):1168-1172
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燕麦(Avena sativa L.)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茎叶比、叶片贡献率、茎秆贡献率、根系贡献率和穗贡献率等相关指标,探讨沙壤土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燕麦的影响,为科尔沁沙地燕麦氮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燕麦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N3(375 kg·hm-2)达到最高值,值分别为:90.6 cm,1 878.6 g·m-2,2 341.2 g·m-2;不同施肥梯度之间叶片贡献率、穗贡献率、根系贡献率、茎叶比、根冠比均表现出一定差异,而茎秆贡献率差异不显著;其中,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片贡献率和穗贡献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建议本试验条件下,燕麦最佳追施氮肥量375 kg·hm-2,追施氮肥范围300~450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成团泛菌CQ10脂多糖(Pantoea agglomerans CQ10 lipopolysaccharide,CQ10-LPSp)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苜蓿'巨能551’为试验材料,分别添加4个不同浓度(0,0.267,0.534和0.801 EU·mL-1)的CQ10-LPSp后,观测其对消毒和未消毒苜蓿种子萌发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Q10-LPSp浓度的升高,消毒组和未消毒组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指标降低,种子萌发受到抑制;消毒组紫花苜蓿幼苗鲜、干重持续下降,而未消毒组幼苗鲜、干重先升后降;0.267 EU·mL-1CQ10-LPSp处理下,消毒组和未消毒组紫花苜蓿的根长和苗长比对照组高,且未消毒组幼苗鲜重和干重高于对照;0.267 EU·mL-1CQ10-LPSp处理使未消毒组紫花苜蓿根瘤形成时间比对照组提前约16~18 d,且根瘤数量大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0.267 EU·mL-1CQ10-LPSp处理可促进未消毒组紫花苜蓿的生长和结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