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蓑蛾的鉴别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连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99-8500,8546
[目的]研究大蓑蛾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及与其他种类蓑蛾的区别,并探讨其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和为害症状。[方法]观察大蓑蛾发育期形态特征并与其他种类蓑蛾进行比较;调查总结大蓑蛾与其他常见蓑蛾的发生规律;观察记录大蓑蛾的生活习性和为害特征。[结果]蓑蛾类成虫性二型,雌蛾无翅,触角、口器、足均退化,几乎一生都生活在护囊中;雄蛾具2对翅,飞行迅速;幼虫能吐丝营造护囊,并能负囊而行,探出头部蚕食叶片,蛹化于囊袋中。大蓑蛾在华北、华东、华中2年发生1代,广州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蓑囊中越冬。大蓑蛾寄主广泛,主要为害梨、苹果、桃、葡萄、石榴等多种果树、林木花卉及农作物,主要以幼虫为害。[结论]该研究可为蓑蛾类昆虫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信阳茶区茶黄毒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保锋  刘学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59-5560
[目的]为茶黄毒蛾的针对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荼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其在信阳茶区的为害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茶黄毒蛾在信阳荼区1年发生3代,幼虫为害期为5月上中旬、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1~2龄幼虫聚集在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幼虫分群迁散为害荼丛上部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茶树老叶、芽叶、嫩梢、花果全部食光。害虫防治措施有农业防治:及时修剪茶树、清理茶园,控制氮肥用量,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物理防治:人工捕捉1~3龄幼虫,用黑光灯或性激素诱杀成虫等;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轮换用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结论]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商洛茶园病虫害种类、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利用普查、系统监测与诱捕相结合的方式,于2015-2018年对商洛茶园病虫害种类和发生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鉴定出真菌病害11种、害虫6目、14科、22种。根据病虫害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明确了商洛茶园主要病虫害包括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芽枯病、小绿叶蝉及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潜在风险的有茶褐蓑蛾、茶棍蓟马及茶黄蓟马。茶双毛壳孢叶斑病和雪蛾蜡蝉为陕西首次发现,茶赤叶斑病、透明疏广翅蜡蝉、茶褐蓑蛾、桑褐剌蛾、扁剌蛾、红点龟形小剌蛾、茶银尺蠖、茶用克尺蠖、幻带黄毒蛾、瓦同缘蝽、梨蛣铃、茶棍蓟马等12种病虫为陕西茶园首次报道。[结论]该研究为茶园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茶叶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茶褐蓑蛾是鲁东南茶区常见害虫。本文介绍了茶褐蓑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以期为茶褐蓑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山阳县是陕西茶叶主要产地县之一,盛产陕西名茶"天竺翠峰"。茶树害虫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蓑蛾又叫袋蛾、避债虫。幼虫咬食茶树叶片,重发生时可将茶树树叶食光,严重影响山阳县茶叶产业的发展。1茶蓑蛾1.1形态特征。雌成虫蛆状,无翅,体长12~16mm,黄褐色。雄成虫体白色。幼虫体色由肉黄渐至紫褐色,胸部各节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有机蓝莓园大窠蓑蛾的有效生物防治药剂。[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绿僵菌4种目前常用的生物药剂对大窠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活性最高,LD_(50)为2.15×10~6PIB/m L,4种生物药剂对大窠蓑蛾幼虫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超过50%,以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防效最高,为94.17%。[结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作为防治大窠蓑蛾幼虫的首选药剂,建议在7~9月进行喷药,即在大窠蓑蛾幼虫期的2~3龄以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正1人工防治对虫体较大,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如大蓑蛾、茶蓑蛾、褐蓑蛾的护囊;茶毛虫、茶黑毒蛾的卵块,可组织人工摘除,同时,随手捏茶小卷叶蛾等的虫苞;对茶膏药的菌膜用竹片刮除。2剪除病虫枝对茶枝镰蛾、茶枝木蠹蛾、茶堆砂蛀蛾、茶吉丁虫、茶黑痣病等,可人工剪除被害枝。3清园除草  相似文献   

8.
几种林业害虫在崇明岛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茶尺蛾、樟巢螟、杨扇舟蛾、黄刺蛾4种蛾类害虫在崇明岛的生活史和发生趋势,为今后的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生活史的调查采用标准地设置后的系统调查;发生趋势采用灯光引诱法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茶尺蛾、樟巢螟、黄刺蛾在崇明岛每年发生2代,而杨扇舟蛾发生4~5代;杨扇舟蛾以卵越冬,其余3种害虫都以幼虫越冬;茶尺蛾的为害高峰期主要在8月,其余3种害虫有2个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和8月。从发生趋势来看,茶尺蛾和杨扇舟蛾的诱集量在不断增大,而樟巢螟和黄刺蛾的诱集量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为崇明岛今后的害虫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苹果小卷叶蛾又名棉褐带卷蛾、茶小卷蛾,主要为害苹果树的叶片和果实。为害叶片时,幼虫将叶片卷起,在其中取食,有时将几个叶片卷在一起危害。为害果实时,幼虫大多在果、叶相贴处啃食果皮,轻者果皮出现坑洼,重者坑洼连片,降低果实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茶芽粗腿象的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方法]通过对成虫出土进度、死亡进度及食叶量进行研究,提出其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结果]茶芽粗腿象羽化出土时间前后约20 d,在江西婺源始见期为4月初,始盛期为4月上旬末,盛期为4月中旬,盛末期为4月中旬末,末期为4月下旬。茶芽粗腿象成虫的为害期与春茶期吻合,成虫室内取食量大的时期与田间发生为害盛期也是一致的。其成虫的食叶量和寿命个体间差异较大。成虫食叶量平均为202.9 mm2/头。根据该虫食叶量和被害鲜叶的价值,该虫的防治指标定为900头/hm2。[结论]为有效防治茶芽粗腿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国胜  毛安元  顾国海  钱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23-10324,10327
[目的]探究几种球根花卉重大害虫发生的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3年多的研究结果,对朱顶红、百合、马蹄莲、观赏贝母等球根花卉的主要害虫蚜虫、健夜蛾、地下害虫及红蜘蛛在苏州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并首次报道健夜蛾在我国朱顶红等球根花卉上的为害情况。[结果]调查显示,几种球根花卉均有相应重大害虫发生,针对不同的害虫种类,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结论]该研究为江苏地区几种球根花卉主要害虫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郑敬  魏屹  李静  黄兴悦  陈志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18-8919
[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洒金桃叶珊瑚叶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对洒金桃叶珊瑚叶中桃叶珊瑚苷进行了HPLC分析。[结果]桃叶珊瑚苷在0.504~2.2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656 4X+4.434 1(r=0.999 6,n=8),洒金桃叶珊瑚叶中桃叶珊瑚苷含量为2.64%,平均回收率为99.01%,RSD为1.5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适合于洒金桃叶珊瑚叶中桃叶珊瑚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明为害新疆胡杨三种木虱的形态及为害特征,为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控奠定基础.[方法]在胡杨林区定期定点观察和普查相结合,对采集的昆虫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鉴定.[结果]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了为害胡杨的木虱有三种,即蔡氏胡杨个木虱(Egeirotrioza ceardi)、纤细真胡杨个木虱(Evegeirotrioza gracilis)和无斑滑头木虱(Homalocephala uncolor).[结论]三种胡杨的木虱,在胡杨树上混合发生.在同一棵胡杨树上可见三种木虱及为害状,只是为害时间有所差异.蔡氏胡杨个木虱发生最早,其次为无斑滑头木虱和纤细真胡杨个木虱,无斑滑头木虱的若虫为害时间早于纤细真胡杨个木虱.  相似文献   

14.
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1995年泡桐大袋蛾发生和防治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可分为蔓延期(1985~1990年)、高峰期(1991~1992年)和破产消亡期(1993~1995年).在发生蔓延期,大袋蛾年扩散速率平均为115%;在发生高峰期,全县受害,扩散速率接近0;在破产期,大袋蛾种群趋于灭亡.根基注射甲胺磷防治效果较好,飞机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是控制大面积大袋蛾危害的最有效手段.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袋蛾损叶量没有显著差异,幼虫前4龄平均损叶量为191.71cm2.不同虫口密度条件下饲养的幼虫,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有显著差异,其中密度为400头/百叶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为31d,200头/百叶为52d,100头/百叶为71d.该文提出了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观点,并计算得到破产阈值指标TCr=355头/百叶,即当1~2龄幼虫虫口密度超过355头/百叶、扩散速率为0时,种群将自然、迅速地崩溃,这时的防治措施对大袋蛾种群消亡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夏波  孙霄  孙义首  王宝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19-10121
[目的]探究趋光性昆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差异,为趋光性害虫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在高压汞灯提供光源的条件下采用红、黄、绿、蓝、紫、白6种颜色幕布对趋光性昆虫进行诱集,均匀驱散诱集的昆虫后定时统计彩布上的昆虫数量及分布情况;测量各彩布向光侧反射光光强,并分析其与趋性指数的关系。[结果]黄色幕布的趋性指数最大,为29.77,极显著高于其他颜色幕布,蓝色布次之,紫色布的趋性指数最小;分析各颜色幕布向光侧的反射光光强数据,发现幕布反射光光强可能是影响趋光性昆虫对颜色趋性不同的因素之一。[结论]趋光性昆虫对各彩色幕布趋性不同,为设计新型选择性害虫诱捕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沈忠福  王悦颖  陈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49-20552
[目的]探讨植食性昆虫对草坪的危害。[方法]以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内的白三叶草草坪为例,随机选取3个有代表性的1 m×1 m样方,对10 118片成熟白三叶草叶片的虫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西安市白三叶草叶片虫食状多样,共鉴定出16种虫食状,其出现频度以及取食强度有很大不同;阴面食状在30%以上,阳面食状、缘食状、泡状、小孔状、掏食状的频度在5%~20%;其余10种虫食状类型频度均在5%以下。对叶片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取食面积和频度,阴面食状和阳面食状2种类型的取食面积大、取食频度高,对白三叶草草坪的危害程度大;缘食状和顶食状尽管取食频度一般,但取食面积大,对白三叶草的危害程度也较大。16种虫食状中,泡状和连续小孔状、顶食状和线状、潜叶状和切叶状呈极显著负相关,掏食状和褶皱状、连续小孔状和细长条状、大孔状和叶中脉呈显著正相关,阴面食状和大孔状、泡状和细长条状呈显著负相关,其他虫食状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反映出不同昆虫取食的差异及其生态位关系。西安地区白三叶草叶片的昆虫取食频率为15.57%,受害程度较低,这可能与季节有关。[结论]为探讨植食性昆虫取食行为与植物协同进化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山核桃的产量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介绍了红腹松鼠对山核桃的危害特点,并研究了驱避剂——树宝对红腹松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近年来红腹松鼠在山核桃产区的危害呈加重趋势,常造成竹林、天然次生林林缘分布的山核桃减产85%~95%;驱避剂——树宝对红腹松鼠具有很强的驱避作用,在清除受害林木周围乔木和灌木的基础上,每年在树干50 cm以下涂刷2次树宝(7月中旬和8月中旬各1次)可有效避免红腹松鼠对山核桃的危害,防治效果达80%以上。[结论]该研究为控制红腹松鼠对山核桃的危害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利用植物化学分析方法对这5种海洋贝类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将其乙醇提取液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不同极性部分,并对这些成分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结果]5种贝类的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大多数组分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只有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四角蛤蜊的石油醚部分和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对人肺癌细胞A549以及缢蛏的石油醚部分、杂色蛤仔的乙酸乙酯部分、杂色蛤仔和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和青蛤的水提部分等组分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种贝类的大多数提取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有调节作用,其中文蛤和缢蛏的增殖作用较强,文蛤的水提部分和石油醚部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670%和370%,缢蛏正丁醇部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500%,少数提取成分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大多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耿坤  张斌  李德友  余杰颖  莫莉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26-7727,7774
[目的]筛选诱集效果较好的粘虫板。[方法]选用黄色、黑色、红色、蓝色、紫色、白色、绿色、灰色8种颜色的粘虫板对枇杷果园内的昆虫进行诱集。[结果]黄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昆虫种类9科,对梨木虱、蚜虫的诱集效果较好;其次为绿色粘虫板,诱集昆虫种类5科,对梨木虱和蚜虫也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同翅目昆虫的趋色性较强,适合选择色板诱集防治。[结论]为利用粘虫板进行害虫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