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 《西南园艺》2011,(Z1):62-65
应用正交试验从移栽叶龄、种植密度、薹肥施用量、摘薹高度等4个方面对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油菜籽产量、油菜薹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叶龄35d、种植密度9000株、薹肥施用量4kg、摘薹高度15cm是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最佳栽培组合,油菜籽667m2产量达136.67kg、油菜薹667m2产量达541.67kg,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667m2产值最大达1201.67元。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白1号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其花雪白,种子含油量45.0%,芥酸含量0.9%,硫苷含量18.0μmol/g,符合甘蓝型油菜的双低标准。沪白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种植,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310115。双低甘蓝型油菜薹(俗称油菜薹,下同)通常指其抽出的嫩薹,摘取15~20 cm菜薹作蔬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4个播种期对早熟双低油菜品系大地95油菜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月20日至10月20日,播种越早,油菜薹产量越高,其中9月20日播种的产量为27 420 kg/hm~2,经济效益48 450元/hm~2;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油菜薹产量逐渐下降,但10月20日播种的油菜薹产量仍达11 660 kg/hm~2,经济效益9 050元/hm~2,高于油菜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双低油菜品种的对比试验研究初步表明:龙庭1号、渝油25、渝黄4号、中油116和油研817五个品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合在梁平县示范推广种植,尤其是龙庭l号、渝油25和渝黄4号因其生育期偏短、早熟,更有利于稻一油轮作模式种植。  相似文献   

5.
汤兰 《西南园艺》2014,(4):20-21,27
2013年,在重庆市垫江县开展了双低油菜品种对比及“一种双收”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一种双收”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摘薹的8个处理除鼎油杂3号以外,其余7个品种均比对照油研10号收益高,其中先油188收益最高,折合每hm^2收益21378.0元。在具体操作中,“一种双收”应选用冬性较弱,抗病虫,生育期中熟偏早,苗薹期营养生长旺,易早发,摘薹后再生能力和恢复能力强,菜薹食用无苦涩味、营养价值高,油菜籽产量高的油薹兼用型“双低”优质油菜良种;增施薹肥,促分枝早生快发;适时适度摘薹,当菜薹抽出20~25cm高度摘薹10~15cm,基部留足10cm以上以便分枝,早抽薹的早摘,迟抽薹的迟摘,切忌大小薹一起摘而影响菜薹和油菜籽产量。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6~2008两个年度进行的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大区对比试验和摘薹适期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油蔬两用油菜的产量、效益、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和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适摘薹高度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是一项增收显著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薹油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多抗、菜油兼用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以矮秆双低常规油菜D50为母本,以骨干亲本系圃中亲缘关系较远的L89为父本通过化学杀雄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苗期长势强、摘薹后分枝多和籽粒产量高等特性,适合在江苏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荆门雨量丰富、光照充足,是全国油料产业带的核心区、湖北最大的优质油菜生产区,利于菜用油菜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总结了菜用油菜的栽培技术要点,并引进种植了几个菜用油菜品种,与红菜薹进行产量及效益比较,虽油菜薹产量及效益略低于红菜薹,但油菜薹既可采摘菜薹,又可采收油菜籽榨油,还可作绿肥培肥土壤,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作为淡季蔬菜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蔬菜》2014,(2)
<正>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消息,在年度全省农业吉尼斯粮油挑战赛中,该院育成的油菜新品种"浙油50"一举破了油菜单产和百亩示范方纪录,分别达303.8 kg、286.4 kg,比原纪录"浙大619"和"沪油17"分别提高25.3%、38.2%。"浙油50"是以上海市农科院育成的双低品种沪油15为母本,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双低品种浙双6号为父本,历经近10年培育而成的高产高油油菜新  相似文献   

10.
用双低隐性核不育系1960A与双低材料10843测交转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354A作母本,优良恢复系99R7与双低品系10848杂交定向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恢复系836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F1代0590在重庆市区中两年平均产量2234.25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01%;在国家油菜区试中两年平均产量2588.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8.11%,两年平均产油量1103.55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81%。2010年被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德新油59。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油菜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薹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蔬菜,富含糖类、维生素类和锌、硒等微量元素。油蔬两用型油菜品种栽培相对简单,产量高[1],具有填补春季应季蔬菜种类短缺的优势,是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业态。因此,在全国油菜种植区域掀起了油蔬两用型/油菜薹专用型油菜新品种培育、油菜薹高产栽培技术、油菜薹品质分析技术和油菜薹产业化方面研究热潮[2~6]。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在西南旱坡地种植的高产抗逆油菜品种,选择西南片区市面上具有代表性的21个油菜品种(组合)进行大田试验,分别对抗病性、抗倒性、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川油36’‘德5油33’外,其余油菜品种均具备较好的抗倒性。‘蜀龙油2号油满缸’‘川油83’‘宁杂11号’‘德兴油12号’‘德5油700’抗病性较强;‘蜀龙油2号油满缸’‘川油83’‘宁杂11号’‘德兴油12号’‘川油48’生长势与整齐度较好;‘德兴油12号’‘蜀龙油2号油满缸’农艺性状较优;‘德兴油12号’产量最高,较其余品种增产2.99%~139.72%。综上所述,‘德兴油12号’在生长势、抗逆性、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方面综合表现最优,可作为西南旱坡地油菜主导品种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3.
普通油莱只收获油菜籽,而双低油莱通过油蔬两用栽培,在保证油菜籽产量基本不减或略有增产的同时,增收一季油菜薹,从而大幅度提高油莱种植效益,该技术在浙江、湖北等省推广应用已有相当规模。据笔者研究,甘蓝型双低油菜薹与重庆市民常食的白菜型红莱薹相比,可溶性总糖、粗纤维等营养指标相当,而Vc、钙、硒、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高出85.6%、35.1%、31.4%、10.8%,营养十分丰富。双低油莱薹是在低温环境条件下10余天时间里迅速抽出的,是无公害的绿色蔬菜,它既可上市鲜销,也可加工成脱水蔬菜。在重庆地区进行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在保证油菜籽产量的前提下,一般每667m^2可在春节前采收鲜菜薹150kg以上,增纯收入100元以上,增收效果十分显著。本文介绍了在重庆市自然生产条件下,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西南园艺》2012,(3):20-20
为了搞好2012年合川区“产油大县”油菜高产创建,促进全区油菜生产,合川区农业委员会、合川区农技站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早规划早落实,扎实推进,全区共种植油菜1.07万公顷,重点安排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0.93万公顷,普及率达到87%。其中,合川区农技站和重庆市农科院、中一公司在龙市镇钵耳村共建核心高产示范基地13.3公顷,实行水稻一油菜连作、油菜一高梁套作,采取大户模式,同时安排19个油菜新品种品比试验、4个品种展示,起到了显著的辐射带动效果,引导全g2012年度粮油生产稳步发展;合川区农技站和西南大学在渭沱镇乔角村共建杂交油菜新品种“渝油25”百亩“五化”(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示范,探索当前劳动力缺乏情况下油菜产业实现跨跃发展的新途径,更好地服务重庆市产油大县油菜高产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5.
菜用甘蓝型油菜品种 狮山菜薹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低(低芥酸、低硫苷)"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菜薹具有色泽浓绿、口感好、微甜清香等特点,但是薹少叶多、看相差,上市时间短、且集中在红菜薹和白菜薹的供应旺季。本课题组培育出的"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狮山菜薹,具有早熟、分枝性强和产量高等特性,其母本为自交不亲和系70A、父本为自交系2503。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市永川区引进‘渝油21'、‘川油21'、‘中油杂11'、‘蓉油11'、‘油研10'等5个双低油菜品种,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试验以期筛选出一种两收、一菜两用的理想品种。结果表明,‘渝油21'为当前最优品种。试验中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做到既采收菜薹,又收获籽粒,同时产量不减,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程静 《西南园艺》2014,(3):30-31,34
以‘黔油2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免耕直播油菜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在重庆市垫江县免耕直播油菜最适播期为9月20日,最佳密度为150000株/hm2,可以获得油菜高产.  相似文献   

18.
双低甘蓝型油菜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蔬菜作物,薹期摘取主薹可作蔬菜用,成熟时收获菜籽供榨油用,可一菜两用。油菜在采收菜薹增加收益的同时,通过摘薹还可促进油菜植株二次分枝,从而增加菜籽产量,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该文从选用良种、播前准备、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适时摘薹、冻后处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双低甘蓝型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甘蓝型油菜(AACC,2n=38),又称油菜,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由白菜(AA,2n=20)和甘蓝(CC,2n=19)自然杂交、加倍而成~([1]),营养体优势比白菜更明显。白菜是我国南方传统的秋、冬、春季时令叶用、薹用蔬菜,在长江中下游各大、中城市上市量占蔬菜上市总量的30%~40%~([2])。与白菜相比,油菜可一菜两用或油蔬两用,即前期采摘主薹、后期收获油菜籽,以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促进油菜多功能利用,增加收益。甘蓝型双低油菜薹营养丰富,维生素C和钙、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20.
安康市油菜新品种不同产品聚硒能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陕西省安康市种植的优质富硒"油蔬两用"油菜品种,2019-2020年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联合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汉阴县实施了富硒油菜不同产品聚硒能力试验,综合比较分析4个参试油菜品种菜薹、菜籽、菜粕总硒含量和菜薹、菜籽产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油杂19、陕油28菜薹硒含量达到陕西地方标准,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