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地带的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将2007年和2008年的土地实际生产能力与土地预测生产能力进行精度检验,对贵州省2020年土地生产潜力进行综合预测。在此基础上,考虑温饱、小康及相对富裕3种生活类型所需的营养标准,对贵州省在退耕还林工程背号下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贵州省在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要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分析这2个方面的效益的基础上,掌握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涂光美 《花卉》2016,(14):58-59
始于1999年的退耕还林工程,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产生很大的综合效益。新一轮退耕还林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进行,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对其实施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指的是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结合耕地的实际情况,来植树种草,实现恢复植被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目标。文中采取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体系,从五个方面入手,综合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还林地区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价,力求此评价体系能够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决策辅助作用,以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们对陡坡耕地过度开垦,林草植被遭到人为破坏,我国部分地区面临山体岩石裸露风化、山洪爆发、泥石流灾害多发和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缓解日益恶化的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状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4年启动了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该工程资金投入多、政策性最强、工程范围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是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现阶段,前一轮退耕还林从2016年起陆续全面停止补助,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央只在5年内进行补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正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将根据望谟县乃至贵州省的实际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重点阐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面临的是什么挑战,并就这些挑战提出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生态富民工程,具有严格的政策规定和很强的专业技术要求。本文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分析了我县退耕还林前土地利用的现状,以及实施退耕还林后土地利用现状和评价,提出了合理利用现有土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忠堂 《花卉》2019,(10):215-216
对于整个生态建设工程而言,退耕还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项目,退耕还林的成效直接关乎到整个生态环境建设。而退耕还林工程目前作为我们国家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其工程内容较其他项目有所不同。退耕还林工程的投资相对较大且政策性强,同时人民群众参与度极高,因此退耕还林在整个生态环境保护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内容。本文主要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点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目的在于能够有效推进麟游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梁永强 《现代园艺》2014,(20):229-229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的生态、经济、社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本地工程实施的分析提出了后续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生态富民工程,具有严格的政策规定和很强的专业技术要求。本文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分析了东安县退耕还林工程林种、种苗、树种、栽植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张文艺 《花卉》2016,(12):64-65
以贵州省作为例子,从技术、政策、参与方式、资金整合等方面来探索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的保障机制,以期为下一轮的退耕还林的工程实施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遏止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的趋势,国家先后启动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6大林业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无论从地理范围、财政预算规模,还是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农户参与程度等方面,在中国生态建设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本文通过对龙潭区退耕还林的调查,对当前退耕还林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质在为退耕还林决策者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2.
水土资源生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该研究从自然、经济、社会安全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各评价指标对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的贡献率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引入物元可拓理论,将水土资源综合效益特征及对应的特征量值作为物元,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地区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0、2015年生态安全等级先上升后下降,经济安全等级低于生态安全等级,自然、社会安全等级高于生态安全等级。其辽宁生态安全最好,黑龙江生态安全状况最差。森林覆盖率、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自来水普及率等指标对生态安全贡献最大。农业用水比例、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环保投资比例等指标安全等级低下,阻碍该地区的水土资源生态安全发展。该评价结果可为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罗胜丽 《现代园艺》2011,(7):109-110
退耕还林是一项集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永仁县于2002年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在国家惠民政策的保障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粗放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段忠钏 《现代园艺》2014,(22):166-16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森林、草地等资源的伤害越来越大,为了不断加强生态修复,加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经济补偿。退耕还林还草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补偿过程。本文对退耕还林还草的经济补偿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正在飞速发展,其综合效益后的评价效果越来越被重视。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方面,探讨了我国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联合生产研究进展的述评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宾  李佳 《北方园艺》2011,(14):196-198
在系统查阅国内外生态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以及公共经济学期刊杂志中有关联合生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内在机制、农户决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联合生产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应用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评论,并对农业生态经济联合生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肖志 《现代园艺》2019,(10):165-166
分析贵州省仁怀市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对仁怀市以后的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的生态压力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大,为此,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前提条件下,再一次进行了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此次工程是我国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建设,此工程的实施对于贫困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陕西安康市汉滨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推进实施,分析其在精准扶贫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并针对性的对其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给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后续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胡元琴 《花卉》2017,(2):95-96
新时期,退耕还林工程有利于对自然生态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从而有效促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提供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退耕还林至关重要。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作用,然后对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进行详细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过程中通过利用各种农、林、牧副产品,将木质纤维转化为优质食物,实现立体高效生产、环保可循环的种植模式,因此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农业产业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收集10个食用菌品种的产值、种植面积、用工人数等指标数据,从土地产出率、成本利润率等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联合熵值法对河北省食用菌种植综合效益进行评价。2种分析法中10个品种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排名较为相似,羊肚菌综合效益最高,白灵菇、双孢菇综合效益最差。在对10个食用菌品种综合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在提高食用菌产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建立食用菌种植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积极调整河北省食用菌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