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早稻密植、晚稻稀植多元化种植特性,通过对南方双季稻区不同早稻品种(湘早籼4 5、嘉早3 1 2、两优9 1 6 8)进行窄行距(2 4 cm)和常规行距(3 0 cm)机插秧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品种宽窄行距机插秧对水稻的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早稻,窄行距(24cm)机插秧水稻具有生育期短的优点,且增产明显;而常规行距(30cm)机插秧水稻生育进程相对落后,产量较低。由此可见,利用窄行距插秧机合理密植,科学调整早稻亩穴数,保证稳产高产必须的基本苗数,可提高南方双季稻区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旨在为改进和研发适合南方丘陵双季稻区的插秧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双季稻区早晚稻进行人工模拟机插行距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8寸较9寸,早稻增产260.50~382.86 kg/hm2,增产率达4.34%~5.98%,晚稻增产252.90~269.68 kg/hm2,增产率达3.90%~4.25%;行距7寸较9寸,早稻增产139.33~271.03 kg/hm2,增产率达2.32%~4.24%,晚稻增产129.32~202.49 kg/hm2,增产率达2.00%~3.19%;3个行距中8寸的产量最高。同时,对现行9寸行距的插秧机进行了改进,研制出8寸行距插秧机,并进行二晚大田机插试验,结果表明8寸行距插秧机比9寸增产181.83 kg/hm2,增产率达2.56%。  相似文献   

3.
最近,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天长市万寿机械有限公司、合肥中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完成的“2ZGK-6型可调宽窄行高速水稻插秧机”项目进行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组有关项目实施和成果总结的汇报,审阅了相关鉴定材料。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攻克了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可调行距高速插秧机的调节机构、移箱机构等6项核心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件;研发的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可在一定范围内插秧行距进行无级调节,实现水稻秧苗宽窄行种植,满足了水稻生产对不同机插密度的农艺要求,适用范围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项目成果总体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行列,行距无级可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怀远县是安徽省农业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达80万亩。多年来,怀远县的水稻毯状苗机械化移栽技术"推而不广"。为寻找其原因,提出适合当地推广的机插秧技术,我们在前几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外地的经验,2018年做了"不同类型的水稻插秧机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机具毯状苗插秧机品牌为久保田生产的,行距25cm;半钵体苗插秧机品牌为江苏久富的,行距25cm;宽窄行侧深施肥毯状苗插秧机品牌为河北锦禾的,宽×窄行距=33×17 cm。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南方双季稻区的常规稻种植是否应该减小机插行距的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30cm和25cm行距下,设计了不同行距同株距和不同行距同穴数两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株距在13cm时,25 cm行距的产量要明显高于30 cm;株距在18 cm时,30 cm行距的产量要高于25 cm。当穴数在1.4万穴/667 m2和1.6万穴/667m2时,30cm行距的产量均高于25cm。从产量、经济性、标准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虽然肯定局部地区尝试缩小行距的做法,但30cm行距插秧机依然是今后的主流机型,不宜大范围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6.
步行式窄行距插秧机分插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步行式手扶插秧机的插植机构,插植行距为2 3 cm,适应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多元化种植模式。建立分插机构的数学模型,利用Pro/E软件三维建模,进行运动模拟和仿真分析,通过对取秧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析,检验分插机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水稻机插秧田间对比试验,对插秧质量、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分插机构稳定可靠,插秧质量达到了机插秧要求。对比23cm和30cm两个插秧行距:23cm行距基本苗更多,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实收产量平均增产767.55kg/hm2,平均增产率为14.96%。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本地区水稻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嘉花1号为研究对象,设水稻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常规复合肥、宽窄行机插施常规复合肥底肥、2种不同株距等行距插秧机机插施常规复合肥底肥等4种处理,开展对比试验,分析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水稻返青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产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的水稻增产效果明显好于宽窄行机插施底肥等其他3种处理,而施底肥宽窄行插秧机机插与等行距插秧机机插比较,增产效果不明显,同时4种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机插秧通过政府先期推广,很多地区均已市场化运作,乘坐式插秧机单一的插秧功能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生产厂家与客户根据插秧机现有条件都在开发复合功能,实现一机多用,但受到使用条件限制,效果不一,总体方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一、25cm与30cm行距互换栽秧台水稻品种在区域上南北差异较大、种植农艺截然不同。机插秧基本苗要求不同,目前传统的30cm行距插秧机是沿袭日本农艺特点(宽行距即适应作物生长需要良好的通风采光性,又便于机插秧后田间植保机施洒微肥与农药的需求),而国内部分地区插秧期短需要密植,部分区域同样基本苗数希望行距与株距均匀平衡。  相似文献   

9.
针对300mm行距插秧机在南方双季稻区栽插行距过大、穴数过少及不能充分发挥机插稻的增产潜力问题,在300mm行距插秧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机械优化设计和田间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插植部箱体、苗箱、支架(包括左右支架和中间支架)和浮板4个关键部位技术参数改进设计,研制出了适合南方双季稻区作业的2ZS-488B型(264mm行距)插秧机,并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2个试验点进行不同早晚稻品种机插行距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插秧机作业性能稳定,漂秧率、伤秧率和漏插率分别为1.55%、2.68%和1.93%,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为89.54%。与300mm行距插秧机相比,其产量平均增产529.43kg/hm2,平均增产率达8.57%。该研究结果创新了南方双季稻区新的机械化栽插方式,有利于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0.
窄行距插秧机机插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余姚市水稻种植以早稻、晚稻套种为主,部分地区种植单季稻。经多年引进与推广,水稻插秧机深受农户拥护,机插面积不断扩大,到2012年底全市插秧机保留量达到471台,2012年全市机插水稻面积超1.53万hm2,涉及农户2.6万多户,水稻机插已深入人心。现广泛使用的高速插秧机机插秧苗行距为30cm,比较适应早稻、单季稻杂交品种的种植要求。而在晚稻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水稻插秧机的工作原理和南方丘陵地区水稻插秧机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南方丘陵地区水稻插秧机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总结出了南方丘陵地区水稻插秧机应向小型化、行距可调和一机多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淮安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已有13年,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2012年全市新增插秧机4581台,比上年增长86%,水稻机插面积超过255.8万亩,机插率达64.5%。只是大家感觉这些年推广的30cm行距机插秧,在某些情况下,如茬口后移、生长期缩短、病虫害发生等,影响机插水稻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针对水稻品种的多样性和生产条件的差异性,安徽农业大学朱德泉教授领衔的水田机械课题组研制了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据介绍,这种插秧机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插秧行距和水稻宽窄行种植,满足了不同品种、土壤肥力和种植模式等对水稻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的农艺要求,改变了水稻传统机械栽插方式,实现了机插密度大幅度可调,提高了插秧机的农艺适应性和使用效率。该机器行距无级可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市场上杂交水稻制种插秧机行距最小为  相似文献   

14.
水稻插秧机是把适龄水稻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插到大田的机具。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有利于加速水稻栽培技术全面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插秧机具有:工作效率高,缩短插秧时间;质量好,株距、行距一致,秧苗均匀一致,提高水稻产量;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等优越性。判定插秧机作业质量的指标有:漏插率,要求不大于5%;伤秧率,要求不大于4%;相对均匀度,要求大于85%。作业时要求临界行距一致,不压苗,翻倒少,漂秧少,插秧均匀,深浅一致。插秧机的相对均匀度是插种机作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现着重对其进行分析并作计算说明。插秧机均匀度是指所测…  相似文献   

15.
三环节破解双季稻机插秧推广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双季稻生产区机耕机收水平目前已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而机插水平却难以快速提升,成了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一大瓶颈。近几个月的调研发现,影响和制约机插秧推广因素主要有三:机耕对犁底层的破坏、适合机插的秧苗培育、插秧机株行距定制。本人认为,要以农机农艺融合为手段,从此三个环节发力破解双季稻机插秧推广难题。机械耕整必须保护好水田犁底层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坚实的土层,因长期受到耕作机械挤压和土壤随水沉积而形成。犁底层也是  相似文献   

16.
在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选择矮秆穗数型、中秆穗粒兼顾型和高秆超大穗型等三种类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营养土作为育秧基质、播种流水线平盘育秧,本田设置25.0、30.0和33.0cm等3种行距,配置12.0、15.0和18.0cm三种株距,计9种组合,每穴2~3本基本苗模拟机插;比较三种类型水稻品种在9种栽插密度下的分蘖与成穗、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不同:矮秆穗数型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25cm×12cm;中秆穗粒兼顾型的品种,机插采取30cm×15cm的株行距配置较为合理;高秆超大穗型的品种,机插可采用33cm×(15~18)cm的株行距配置。扩行稀植有利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增产潜力发挥,而矮秆穗型品种栽插适宜行距应对目前主流插秧30cm固定行距进行调减,根据水稻品种类型进行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塑造合理群体结构、协调产量构成而高产。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15日,湖南省双峰县农机局在永丰镇源石村举办了水稻机插育秧暨新型插秧机演示现场会,500余人观摩了新型插秧机演示、参观水稻机插集中育秧。湖南农友、常州常发、江苏洋马和湖北正天等企业的水  相似文献   

18.
淮安市水稻缩行增密机插秧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安是农业大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已有11年了。2012年全市新增插秧机4581台(总量突破1万台),比上年增长86%,水稻机插面积超过255.8万亩,机插率达64.5%。推广实践中发现,30cm行距机插秧在某些条件下影响机插水稻产量的提高。特别  相似文献   

19.
正4月29日,宁波市镇海区农业机械化管理站农机推广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实地了解镇海区春耕作业情况及今年新引进25 cm窄行距手扶插秧机的应用情况。新引进推广的25 cm窄行距手扶插秧机得到了购机农户一致的好评,机插的秧苗长势良好。窄行距手扶插秧机提高了秧苗栽植密  相似文献   

20.
南方双季稻区机插秧技术推广需做到“四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水稻插秧机得到快速发展.南方双季稻区怎样来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呢?笔者结合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经历,总结归纳为:育好秧,整好地,用好机,管好田.这四者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