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良富 《畜禽业》2007,(3):41-42
<正>玉米因贮存不当,气候潮湿,容易发生霉变。生猪采食含有霉变的玉米饲料,容易发生中毒。2006年3月,我市东峰镇东峰村养猪专业户陈某,饲养75头商品猪,发生霉玉米中毒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4,(4)
为了提高畜禽养殖户对霉玉米中毒的认识,避免或减少畜禽霉玉米中毒的发生,根据有关理论知识,结合多年实践探索,文章就畜禽霉玉米中毒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防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6,(8)
霉玉米中毒实质上就是猪采食了霉变玉米或者以霉变玉米为主的饲料而产生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文章对发生"猪霉玉米中毒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1,(10)
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若长期给黄牛饲喂发霉玉米或玉米秸秆,就会引发黄牛霉玉米中毒疾病,该疾病的死亡率在40%左右,对黄牛养殖危害极为严重。大部分农户在发现玉米霉变后,为节约饲养成本,依然饲喂黄牛发霉玉米,加之黄牛中毒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引发黄牛死亡,无法保障养殖效益,黄牛霉玉米中毒应引起各地区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分析霉玉米对黄牛的危害,并从霉玉米去毒与中毒后治疗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23℃~26℃下,将初始体质量(20.13±0.12)g的鲫(Carassius auratus)饲养在实验室内的养殖系统中8周,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基础饲料+芽孢杆菌(Bacillus)BMF03(1×1010CFU/kg,BMF03组)、基础饲料+玉米赤霉烯酮(1 000μg/kg,ZON组)和基础饲料+玉米赤霉烯酮(1 000μg/kg)+芽孢杆菌BMF03(1×1010CFU/kg,ZON03组)四种饲料。实验期间每天清除残饵,换水约25%,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饲料和鱼体肌肉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以及实验鱼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等,探讨芽孢杆菌BMF03对摄食玉米赤霉烯酮(ZON)污染饲料鲫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BMF03后,对鱼体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及肥满度和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降低饲料和鱼体肌肉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P<0.05),而饲料中添加玉米赤霉烯酮后,鱼体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BMF03组鱼体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BMF03...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14日,我县新生镇PIC种猪场业主陈某反映:饲养的21头种猪(母20头、公1头),体重均在100kg以上,近日全部减食和便秘;有7头已完全停食(6母1公,耳号分别为:4214、4175、4255、4155、4153、4197母和610公);停食猪只中有3头(4214、4255、4175)发病最早,已停食2d,发病后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已出现屙血尿等症状。全场猪均已按PIC猪免疫程序要求先后免疫了猪瘟、细小病毒、乙脑、伪狂犬、蓝耳病、传胸等。饲料均为自配料:30%大正PIC浓缩饲料加70%玉米兑成。  相似文献   

7.
猪实质性肝炎其原因主要是传染病和中毒性因素引起。长期饲喂霉变饲料,特别是含黄曲霉菌素的饲料更容易引起。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荣昌县继6年前发生这种疾病后,该病又大面积发生,有两个规模在600头左右养猪场几乎因失治全部死亡。农村散养涉及15个镇,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我们通过临诊、病理学、实验室诊断、临床治疗,诊断为由于饲喂霉变玉米引起的猪实质性肝炎。现将诊治结果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笔者对荣昌县盘龙镇、吴家镇部份养殖户饲养的发病猪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均饲喂了霉变玉米,临床诊断表现为:发病猪只开始出现拉稀,…  相似文献   

8.
文章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玉米赤霉醇类激素药物残留量的方法。用乙腈提取水产品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药物,正己烷脱脂,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扫描,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监测,外标法定量。该法对6种玉米赤霉醇类药物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9以上,线性范围0~25μg·kg^-1,方法定量限1.0μg·kg-1。6种玉米赤霉醇类激素药物回收率75.9%~103.8%,相对标准偏差3.90%~13.5%。该法简单、灵敏,结果可靠,可满足实验室批量样品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2,(9):3
<正>8月份全国生猪市场价格震荡上扬,月末较月初上涨4.39%。但生猪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前期饲料成本上涨所致。8月底养殖户采购玉米平均价格达到2580元/t,与6月份相比分别上涨80元/t和950元/t,上涨3%和17%。而豆  相似文献   

10.
白崇武  白强 《畜禽业》2007,(9):43-43
<正>2006年11月26日下午5点左右,接到电话,缅甸某猪场发生猪病,请笔者前往诊治。主诉:23日发生猪病,病猪耳根、腹部有红斑,请民间兽医诊治认为是"蓝耳病",治疗效果不佳,发病数增多。6点钟左右,笔者赶到该猪场,此时已死亡2头,尚有28头发病。发病猪均为乳猪及仔猪。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4,(1)
<正>1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养生猪137头,其中10kg以上刚断奶20 d左右仔猪53头,60 kg以上肥育猪84头,在这一周前由于以前喂的饲料没有而转喂另一品牌的饲料,饲喂饲料的蛋白质为22%,当时饲养条件改变,饲养密度过高,饲喂饲料蛋白质过高,可能是发病的诱因。在仔猪发病初期,畜主曾用青、链霉素,氨基比林,岑连注射液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4,(9)
<正>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疯",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散发性传染性病。急性病例呈出血性败血症、咽喉炎和肺炎症状;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症状,多呈散发性发生。临诊上一般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1发病情况2013年5月松潘县养殖户王某饲养的15头育肥猪,在17日早晨饲喂时正常,晚上饲喂时发现有2头死亡,除1头本地自繁自养的黑猪正常进食外,其余12头全部卧在圈舍内的地上,食欲废绝。次日另一养殖户张某所饲养的1头猪也发生死亡,5日内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是畜禽能量饲料的主要原料,在畜禽日粮中占的比例较高,如果保管不当很容易发霉。畜禽霉玉米中毒主要是畜禽食入了发霉玉米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所致,各种畜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性别、年龄及营养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5,(12)
<正>因受到收储及华北玉米优质价廉受到市场青睐的影响,玉米市场迎来一波反弹走势。至12月10日,国内各地生猪养殖户收购玉米到场平均价为2.03元/kg,全国养殖户收购玉米价格整体呈震荡调整走势。但由于2015年玉米总产量为2.246亿t,高于上年的2.1567亿t,同比增加4.1%,且国储2012  相似文献   

15.
卜凡亮 《畜禽业》2015,(3):74-75
<正>2014年4月,河南济源一养殖户饲养的生猪突然发病。眼睑红肿,耳朵发紫,呼吸困难,后肢站立不稳,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相继出现新增病例,并有死亡情况,用泰乐菌素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该养殖户饲养的253头5周龄的仔猪和12周龄的青年猪突然发病,相继出现新增病例,并有死亡情况,发病率达到20%左右,病死率达到53%。发病猪曾用过泰乐菌素治疗,效果不佳。调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5,(7)
<正>夏季,青草等才本植物较多,在生猪养殖中,适当的饲喂一些青饲料可以节省饲料的成本,并且也能够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加生猪的采食量,但是饲喂生猪青饲料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喷过农药的青饲料不能用来喂猪,应等待下过雨或者隔一个月的时间之后再进行利用,防止生猪农药中毒。其次,发芽的马铃薯和鲜嫩的玉米苗不能用来喂猪。马铃薯胚芽之中含有大量的龙葵素,会导致猪中毒,而鲜嫩的玉米苗也很容易导致猪  相似文献   

17.
<正>陕西省商州区张村镇某养猪场2010年9月存栏生猪86头,由于防疫措施不到位,致使发生猪链球病,发病猪41头,发病率达到47.6%,死亡生猪26头,死亡率63.41%。发病猪表现典型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生猪价格下来,广大养殖户将养殖重点转向母猪饲养.但由于养殖户管理上的失误(诸如消毒不严、饲喂方式、顿次不均、夏季通风、冬季的保温等)及目前高蛋白料、重金属添加剂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猪瘟和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是我区今年夏季引起中小规模养猪场生猪发病死亡的主要的疫病。2011年7月,某养殖户发生了大量生猪发病死亡的情况,笔者通过详细的临床观察、剖检和实验室诊断,采取综合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6)
<正>因保存疏忽,玉米发生霉变,不能用霉玉米直接饲喂牲畜。玉米霉变较轻的,可进行脱毒处理后再喂牲畜,即将伴有2%石灰的霉玉米磨成粉,用水浸泡,静置沉淀24h,换清水冲洗3次,取沉淀渣按平时饲喂量的一半掺入饲料中喂牲畜;或将霉变较轻的玉米破成棒子米粒大小(即破皮去脐),然后用清水泡,将漂浮在上面霉变的脐和皮捞出废弃,然后将籽实部分用10%20%石灰水上清液浸泡24 h,捞出再用清水冲洗3遍后再破碎饲喂家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